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I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4例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是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但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提示肿瘤大小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术中保留卵巢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1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切除双侧附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6例患者出现卵巢转移(4.98%),中位年龄52±13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体受累、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大于1/2、期别大于ⅠB期、宫旁侵犯是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宫旁侵犯是唯一的独立高危因素。16例患者的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62.5%。结论: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高于宫颈鳞癌,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保留卵巢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取样术的296例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临床分期: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96%,5年生存率为87%,总体生存率为8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脉管内癌栓、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与宫颈鳞癌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P=0.003)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26)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若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2和(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A~ⅡB期宫颈鳞癌2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27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27%(60/296),其中19例因分别行左、右侧淋巴结整片切除,未能区分淋巴结部位,其余41例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最多受累(58.54%,24/41),其次分别是髂外淋巴结(51.22%,21/41)、髂内淋巴结(31.15%,14/41)、髂总淋巴结(26.83%,11/41)和腹股沟深淋巴结(9.76%,4/4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质浸润(LVSI)、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子宫浸润及宫旁浸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内癌栓(P=0.000)、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3)及宫旁浸润(P=0.029)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ⅠA~ⅡB期宫颈鳞癌中,最易受累的淋巴结是闭孔淋巴结,其次是髂外淋巴结。LVSI、宫旁浸润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是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治疗的117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17例患者中15例(12.8%)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未转移者102例(87.2%)。单因素分析结果:肌层浸润深度≥1/2、子宫下段受累、脉管内瘤栓阳性、肿瘤直径>2 cm、治疗前宫颈鳞状上皮抗原(SCC-Ag)水平为影响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治疗前SCC-Ag≥1.5 ng/mL(OR=25.007,95%CI:2.342~250.021,P=0.008)。结论:治疗前SCC-Ag水平是影响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VGA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临床表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与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同期323例宫颈腺癌中,VGA占11.15%(36/323)。36例VGA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4.61±7.93)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与阴道不规则出血(均为12例,分别占33.33%);ⅠB1期26例,ⅠB2期5例,ⅡA1期3例,ⅡB期2例;26例患者治疗前行HPV检测,21例患者阳性(80.77%),5例HPV阴性(19.23%);3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年轻ⅠB期患者术中保留卵巢;1例患者未手术,接受同步放化疗。36例患者随访4~59个月,2例死亡,余34例(包括6例保留卵巢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结论:VGA发病率较低,其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早期,肿瘤分化程度高,浸润表浅,卵巢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较好。年轻早期患者排除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后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癌卵巢转移1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宫颈癌特别是早期宫颈癌卵巢转移的危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至1994年我院收治的17例宫颈癌卵巢转移的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中,10例为肉眼可见转移,7例为病理检查证实。11例(58.8%)转移至双侧卵巢,13例同时累及宫体、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17例患者中,10例为宫颈鳞癌卵巢转移,7例为宫颈腺癌卵巢转移,转移率分别为0.07%和1.81%,差异有显著性(P<0.05)。17例患者中,宫颈癌Ⅰ、Ⅱ期者为8例,宫颈鳞癌无Ⅰ期患者,Ⅱ期卵巢转移率为0.08%;宫颈腺癌Ⅰ期卵巢转移率为9.5%,Ⅱ期为1.2%。手术治疗的Ⅰ、Ⅱ期患者中,宫颈腺癌的卵巢转移率为7.8%,Ⅱ期宫颈鳞癌患者的卵巢转移率为1.6%。17例患者的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17.6%。结论:宫颈腺癌早期有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性。宫颈癌患者是否保留卵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VGA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临床表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与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同期323例宫颈腺癌中,VGA占11.15%(36/323)。36例VGA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4.61±7.93)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与阴道不规则出血(均为12例,分别占33.33%);ⅠB1期26例,ⅠB2期5例,ⅡA1期3例,ⅡB期2例;26例患者治疗前行HPV检测,21例患者阳性(80.77%),5例HPV阴性(19.23%);3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年轻ⅠB期患者术中保留卵巢;1例患者未手术,接受同步放化疗。36例患者随访4~59个月,2例死亡,余34例(包括6例保留卵巢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结论:VGA发病率较低,其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早期,肿瘤分化程度高,浸润表浅,卵巢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较好。年轻早期患者排除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后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腺癌159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 H  Zhang WH  Zhang R  Wu LY  Li XG  Bai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35-238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992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的159例宫颈腺癌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47 9%。其中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 1%、56 4%、36 0%、0。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为29 6%, 复发或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 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 009)、临床分期(P<0 01)、血CA125水平(P=0 039)等与预后有关; 2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淋巴结转移(P=0 001)、深肌层浸润(P=0 009)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提高早期检出率、改进治疗措施对于提高宫颈腺癌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宫颈腺癌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2.3%,其中临床期别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2.5%、13.7%和0。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21.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8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125、CA199水平升高均合并淋巴结转移;保留卵巢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80.0%,不保留卵巢患者总5年生存率是59.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期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宫颈腺癌保留卵巢不影响生存率;CA125、CA199的检测对宫颈腺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550例Ⅰ~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64例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92.2%,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51.6%(P0.0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线、宫颈深间质浸润、宫旁浸润、脉管间隙浸润相关(P0.05);宫旁组织浸润、转移淋巴结部位、阴道切缘状况、转移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组数,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宫颈深间质浸润(P=0.001)和脉管间隙浸润(P=0.000)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P=0.000)是影响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是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CA199、CA125与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7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CA199、CA125与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对宫颈腺癌转移的预测价值,Kaplain-Meier法分析患者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199升高与FIGO分期、深部宫颈间质浸润、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生存状态有相关性;CA125升高与FIGO分期、深部宫颈间质浸润、淋巴脉管浸润、宫旁浸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级别、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生存状态有相关性;ROC曲线显示CA125对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准确率较高,CA199对预后的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在ⅠA~ⅡB期宫颈腺癌患者中,CA199、CA125浓度阳性组与阴性组预后有明显差别。结论 CA199、CA125浓度升高与宫颈腺癌高危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判断宫颈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复习经手术治疗的子宫颈浸润癌124例,包括鳞癌28例、腺癌30例、腺鳞癌3例及未分化癌2例。其中18例术前期别估计低于术后(14.5%)。Ⅰ期和Ⅱ期病例均有不同比例的宫体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但无1例卵巢转移。有17例60岁或以上患者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未见手术并发症显著升高。提示:术前准确估计期别是影响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对包括腺癌的Ⅰb期病例手术可予保留卵巢,老年妇女并非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2例行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大小、脉管癌栓、术前血清宫颈鳞状上皮抗原(SCC-Ag)水平、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ⅠB)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9个指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52例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中20例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13.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癌栓、术前血清SCC-Ag水平及血浆FⅠB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术前血清SCC-Ag及血浆FⅠB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癌栓、术前血清SCC-Ag水平及治疗前血浆FⅠB水平是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复习经手术治疗的子宫颈浸润癌124例,包括鳞癌28例、腺癌30例、腺鳞癌3例及未分化癌2例。其中18例术前期别估计低于术后(14.5%)。Ⅰ期和Ⅱ期病例均有不同比例的宫体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但无1例卵巢转移。有17例60岁或以上患者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未见手术并发症显著升高。提示:术前准确估计期别是影响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对包括腺癌的Ib期病例手术时可予保留卵巢,老年妇女并非为根治术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1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比较肿瘤上皮成分及间叶成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57.5%,3年无瘤生存率为52.5%。单因素分析提示,FIGO分期(2009年)Ⅲ~Ⅳ期、深肌层浸润、宫颈间质侵犯、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P=0.042,OR=3.375,95%CI为1.045~10.89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中p53表达无明显差异,上皮成分为非内膜样腺癌的总生存率低于内膜样腺癌(P=0.074);但不同的间叶成分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病理分期为晚期、病理提示深肌层浸润、宫颈间质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提示预后差;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癌肉瘤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可能为单克隆来源;上皮成分为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主导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相关高危因素,为指导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71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采用卡方检验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71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9.10%,其中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临床分期、SCCAg>4μg/L、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P<0.05)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宫颈癌各组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是最易受累的部位。结合临床病理因素,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以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及鳞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9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43.96%)明显高于鳞癌(20.30%);腺癌患者出现更高的高位淋巴结(髂总)转移(P0.05)。腺癌患者表现出更高比例的多组转移(26.7%vs 9.05%)和双侧转移(11.2%vs 6.8%)(P0.05)。腺癌患者有着更高的低期别转移率,ⅠB1、ⅠB2期转移率分别为43.28%、56.25%,明显高于鳞癌(P0.05);而高期别鳞癌如ⅡA2期转移率为55.56%,与腺癌相近。结论宫颈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腺癌组患者发生高位转移、多站转移、双侧转移的比例高于鳞癌组,腺癌患者比鳞癌患者更易发生早期别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宫颈腺癌与鳞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复习Ⅰ—Ⅱ期宫颈腺癌与鳞癌各22例.发现腺癌的宫体扩散和盆腔淋巴转移,均显著高于鳞癌(P<0.05和P<0.01),2例腺癌发生血行转移,腺癌发生腹腔粘连是鳞癌的2倍多,但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宫颈腺癌与鳞癌在生物学行为上有显著差异,腺癌的行为特征可能是其不良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1次,产次0~5次,体质量指数15.15~32.42 kg/m~2。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分别占43.78%(183/418)及31.10%(130/418)。临床分期以ⅠB1期为主,有244例(58.37%);组织学类型以子宫颈腺癌普通型为主,有219例(52.39%)。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7.46%(73/41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GO临床分期Ⅱ期(OR 3.658,95%CI 1.950~6.680)、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OR 4.962,95%CI 2.110~11.669)、淋巴脉管间隙浸润(OR 2.279,95%CI 1.190~4.363)、宫体浸润(OR 2.124,95%CI 1.115~4.047)、输卵管转移(OR 6.429,95%CI 1.473~28.063)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中,FIGO临床分期Ⅱ期、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