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是一种人人都可能出现的症状。数据统计,在人的一生中,出现失眠症状的几率几乎达到100%。而当失眠成为一种疾病,失眠症的患病人群也已经达到5%。失眠症不仅是一种疾病,长期的失眠,还可能带来其他的一些疾病,如焦虑、内分泌失调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与热浪相关的主要症状,揭示有症状人群的人群特征,进而识别热浪的脆弱人群,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适应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和顺义区开展热浪症状的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采用入户调查形式,实际获取样本量为1 228人;调查内容为热浪相关症状及人群特征(居住区域、性别、年龄、患慢性病以及职业)。结果全部调查人群中,共有710人经历过热浪,其中385人曾在热浪期间出现相关症状,约占全部调查人群的31.4%。热浪期间出现较多的症状依次为头晕、头疼等,心情烦躁、易怒等,失眠、多梦等,心跳过速、血压升高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城区(西城区)与郊区(顺义区)有症状人群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女性有症状者的比例高于男性;≥65岁人群高于65岁以下人群;患慢性病人群高于非慢性病人群;离退休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均P0.1)。结论北京市曾在热浪期间出现症状的人群比例较高,女性、老人、慢性病患者、离退休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是热浪的脆弱人群,应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3.
唐文 《药物与人》2007,20(8):75-75
近年来,新的疾病不断在人群中出现,症状通常表现为模糊不清,似过敏,又像中毒,更多的是精神或神经症状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常出现疲乏、头痛、记忆力减退、烦躁、失眠或脏器功能紊乱,如:腹泻、腹、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中国藏族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分布特征,探究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关联程度。  方法  基于“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拉萨市调查的7 737名藏族居民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和边际结构模型分析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关联,并比较该关联在不同年龄、性别、BMI、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组别之间的差异。  结果  调查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率为22.50%,失眠检出率为33.67%。利用倾向性评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后,被动吸烟暴露组发生失眠症状的风险为非被动吸烟暴露组的1.24倍(OR=1.24, 95% CI: 1.14~1.34);年龄≥50岁(OR=1.25, 95% CI: 1.01~1.54)、男性(OR=1.60, 95% CI: 1.17~2.18)、超重(OR=1.24, 95% CI: 1.05~1.47)、有过1次负性生活事件(OR=1.46, 95% CI: 1.01~2.10)和中等社会支持(OR=1.46, 95% CI: 1.12~1.92)人群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有显著关联。  结论  在藏族非吸烟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是失眠的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相关降低被动吸烟暴露的干预措施去促进人群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5.
善养生者,必须善于提高睡眠的质和量,古人有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相似文献   

6.
烈日炎炎的盛夏,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厌食、体虚、心烦、失眠甚至中暑等不适症状.此时应该多喝些防暑养生饮品,不仅能解除烦渴、补充体内水分,而且还具有防病除疾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睡眠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理需要,它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补充能量、保证身体健康。如果缺乏良好而充足的睡眠,就可能会出现头昏、乏力、心悸、气短、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失眠还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不觅仙方觅睡方”成为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夏季是最难入眠的季节,天长夜短、天气闷热、蚊虫叮咬,令人心浮气躁,难以入眠。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调养促进入眠、提高睡眠质量、安然度过盛夏。  相似文献   

8.
付鹏 《健康世界》2012,(9):42-43
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口比例正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在65~90岁的老年人群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有失眠症状,表现为经常性的睡眠减少,或不易入睡,或睡眠短浅而易醒,甚或彻夜不眠等。在老年失眠人群中,  相似文献   

9.
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出现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的患病率高达47%,远远高于正常人群10%~15%的患病率。Breslau等报道,精神病人失眠的终身患病率为71%,而正常人为41%。精神病人的睡眠障碍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症状之一,也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并发症状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谈及失眠,相信许多人有亲身体会。2006年,亚太睡眠学会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6城市进行的普通人群调查显示,成年人在过去一年里有过失眠的比例高达57%,其中一半以上人的症状持续超过1年以上。而今年失眠人数更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尤其在老年人中多见。但有些情绪障碍也同时伴有失眠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等,单纯改善睡眠是无效的。所以详细了解病史,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2.
五一过后,气温开始升高,高温常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若能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品可以使人消暑生津、解除烦躁。  相似文献   

13.
姜蕾  常怡勇  小君 《健康》2012,(11):16-17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失眠症状。不少失眠患者喜欢盲目吃药,睡不着就找两片安眠药吃。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使人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一旦停药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对于失眠者,首先要分析失眠的原因,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其实,应对失眠有很多方法,并非都需要服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坑道作业官兵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及其与就医行为的关系,为做好官兵卫生防护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某部200名坑道作业官兵进行了调查,将结果录入基于EPIdata(3.0)软件建立的数据库,利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不适症状发生情况以及与就医行为的关系及关联强度。结果所调查的道作业官兵不适症状发生率为25.13%,主要不适症状表现为失眠、乏力、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等;对官兵不适症状与就医行为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就诊者中有48.93%的人出现2~3种不适症状,27.66%的人出现5种以上不适症状,其中出现失眠、乏力、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就诊的机率较高,是官兵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因素;随着不适症状的增加,官兵寻求医疗帮助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出现2-3种不适症状者寻求医疗帮助的可能性是仅出现个别不适症状者的4倍以上,而出现4种以上症状者寻求医疗帮助的可能性是仅出现个别不适症状者的6倍以上。结论随着不适症状的增加,官兵寻求医疗帮助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不适症状的数量与就医行为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木木 《家庭医生》2011,(18):47-47
很多女性都知道,更年期可能会出现潮热、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不适症状;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更年期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远期危害呢?  相似文献   

16.
资讯链接     
《家庭健康》2011,(7):58-59
都市女白领“更年期提前”多为焦虑情绪 潮热、失眠、神经质、歇斯底里……在一些30~40岁的白领女性中.也会出现疑似“更年期的症状”.总是觉得浑身哪里都不舒服。还伴有焦虑、抑郁、失眠、遇事爱钻牛角尖等症状。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白领女性自述更年期症状提前?  相似文献   

17.
刘华 《家庭医学》2007,(13):31-31
随着高考的临近,临考气氛渐趋紧张。很多考生和家长出现失眠、紧张、焦虑、食欲下降等一些症状表现,我们称之为“考试焦虑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考试焦虑症是指面对考试,考生无明显原因地出现紧张、焦虑、忐忑不安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头痛、头晕、心神不宁、恶心、呕吐、心慌、气短、乏力、手脚发冷发麻、双手颤抖、多汗、尿频、尿急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个别人还可能出现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严重失眠等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9.
吕若琦 《健康》2020,(1):26-27
每逢长假期间,许多人只顾着节中享乐,难免节后受罪,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上火、提不起精神、便秘、没有食欲、失眠等。其实这些症状都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节日期间,很多人的饮食、作息都跟平时有很大的区别,无序的饮贪、作息对人体损耗较大,导致节后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出现节后综合征,可用药膳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职业性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健康影响的早期灵敏的生物学指标,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实验室生物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对接触放射线的职业人员和对照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白细胞总体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水平及血清补体C3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探伤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M显著高于对照组,IgA低于对照组;自觉症状中,脱毛脱发、牙龈出血、嗜睡、失眠、疲乏无力等症状观察组出现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肝功能ALT的平均值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