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1例治愈的中风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该病的发病与咽窍筋肉运动功能失常、或丧失有关,其病机关键是脑髓损伤、神机失用,且督脉痹阻为其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咽窍筋肉运动功能障碍是脑髓神机不能驭使咽窍筋肉正常运动所致,而脑髓神机的运转则依赖于经脉气血的正常运行。故治疗时应从醒神通督立法,采用温针灸法为主要手段,以醒神开窍、疏通督脉、益气升阳、化痰通络,促进脑髓修复、神机运转复常,进而支配咽窍筋肉恢复运动功能而获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头痛病因病机分析,提出大多数头痛发病的病机关键是脉络瘀阻、清阳失运、神机运转失常;而督脉痹阻是头痛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通过温通督脉、益气升阳、祛风散寒、化痰祛瘀等治法,则可促进督脉阳气和诸经气血运行敷布通达和畅,进而祛除、或温化阻遏于头窍之风寒痰浊瘀血,使神机运转布达复常,发挥其清利头窍、醒神安神、通络止痛之目的。因此,重视温阳通督法在头痛病中的应用,则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皮肉筋脉骨节出现疼痛、损害变形等症状与阳气、脑髓神机、脏腑经脉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认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督脉阳虚、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阳亏虚、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故临证时,应注重温阳通督,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则强调温运阳气,醒神养神,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进而发挥安神镇痛、减缓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及关节变形之效。因此,温阳通督、安神镇痛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系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致邪毒滞留,脉络闭阻,气血瘀滞而为病,属中医“耳闭”范畴,是以耳内闭塞感为主要症状的耳病。“久病非痰即瘀”,本病之局部病理,以瘀血为主,兼夹痰浊。痰瘀阻滞耳窍,外界之声音难以传  相似文献   

5.
老年痴呆病机述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滕晶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4):151-152
对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老年痴呆的病理特点为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各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虚、瘀、痰三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瘀阻脑窍、元神失聪,痰阻清窍、窍闭神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鼻渊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鼻渊发病的病机关键是清阳失运、湿浊阻遏;而督阳空虚、督脉痹阻是鼻渊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在临床上,疏通督脉、升阳祛霾可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促使肺脾肾阳气正常运行敷布,得以温化阻遏于鼻窍之湿浊,从而达到升阳祛霾、通利鼻窍之目的。为此,指出通督升阳法是治疗鼻渊病的重要途径,重视通督升阳法在鼻渊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从痰瘀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痰瘀理论提出血管性痴呆的一个主要病机是痰瘀阻络,并从痰浊阻络,神机失用、瘀阻髓窍,清窍失灵两方面阐述其致病机理,提出通窍、涤痰、化瘀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治则,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析何兴伟教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整理何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总结其诊治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思辨过程和具体方法。结果:何师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机认识独特,治疗手段颇具特色:①强调探明病因、准确设定急性期病程是关键;②基于脑髓神机理论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进行病机探索;③从醒神通督立法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重要途径;④治疗时,强调中西医并重,采用醒神通督改良温针灸为主,多种治疗手段为辅,以促进头面部脉络通畅、神机运转复常,进而恢复脑髓神机对皮部、筋肉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调控。结论:何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后遗症发生率低,远期恢复效果、佳见效快、后遗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立法切中病机,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探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为痰瘀互阻于脑窍,髓海不足,痰瘀互阻证,以补肾益髓、化痰通络为法;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证,以豁痰祛瘀、通络开窍为法;脾肾阳虚,痰瘀阻窍证,以温补脾肾、开窍豁痰通络为法,并配合针灸、康复、心理、护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耳聋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重听"、"耳聋"的范畴。其基本病机多以本虚标实论之,气阴两虚无法推送精微物质营养耳窍脉络为本,痰浊瘀阻致脉道不利,血液运行不畅,瘀阻耳窍,耳窍失养为标。腹针疗法为薄智云教授所创立的一种安全可靠且见效快的新针刺法,是一种以神阙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恩师谢慧教授在结合糖尿病性耳聋基本病机的基础上,确立针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性耳聋的治则为滋清窍、开窍闭,治法为益气滋阴、活血通络、祛痰开窍。现本文就糖尿病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以及吾师针药合用的治疗特点和临床经验进行简要综述,并记录跟诊恩师的临床实例一则。  相似文献   

11.
李留霞 《光明中医》2007,22(5):14-15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是本虚标实,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辨证施治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各种诱发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阴阳所偏 ,引动或加剧痰瘀宿疾作祟 ,致使脑窍脉络痹阻、血流不畅、清阳被遏、脑失所养为偏头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依据除宿疾、祛邪气、通脑窍 ,调脏腑、益气血、平阴阳的原则 ,分为风寒侵袭、脉络瘀阻 ,情志过极、气滞血瘀 ,饮食所伤、痰浊中阻 ,气血阴亏、脑窍失养四型辨证施治 ,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何兴伟对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分期辨证论治的临证经验。其认为该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病机证型必有不同,治疗上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分期治疗。通常将该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难治期和后遗症4期。各期病机证型:急性期,多为外邪侵袭、脉络痹阻型;恢复期,则以气虚血瘀型多见;难治期,以脉络瘀阻、气血亏虚型为主;后遗症期证情更为复杂,常伴见风痰阻络、阳气亏虚等证型。不同病程的面肌瘫痪,均为脑髓神机运转失常、不能驭使筋肉运动所致,而神机的运转又依赖于经脉中阳气、气血的运载。故治疗时,急性期应祛除外邪,辅以活血通络;而其他各期亦应依据证型辨证施治。且温运阳气应贯彻于各期的治疗中,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复常,进而恢复其支配颜面部经筋、肌肉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以痰瘀为主,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治疗原则有三:醒脑开窍,法重急救;痰瘀并治,法重通络;活血化瘀,法贯始终。  相似文献   

15.
苍耳子有通督升阳之功苍耳子味甘苦,性温,善发汗,祛风湿,通鼻窍,以擅治鼻渊、风疹、痹痛著称。朱师对此品的应用另有会心,约之有三:一曰通督升阳,以解项背挛急。此证多系素禀不足,风寒湿之邪袭于背俞,筋脉痹阻而致。若缠绵不解,病邪深入经隧骨骱,每每胶着难愈。朱师治此证,常以苍耳子与葛根相伍,邪在筋脉则更配当归、威灵仙、蚕砂之类;邪已深入骨骱则更  相似文献   

16.
<正>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窍闭阻的病机中风病病机认识过程经历了由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金元以后的"内风"立论,再到现阶段的"气"、"瘀"、"毒"等病理因素致中风三个时期。但中风病基本病机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中风的病机复杂,而气血逆乱,脑窍痹阻是病机关键。张根明[1]认为,正气内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瘀上犯脑窍,脑脉闭阻,神机失用,发为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何兴伟教授结合脑髓神机理论对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机辨析及诊疗思路与方法。何兴伟教授认为,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病位在督脉(脊髓)、肾和膀胱;病机分虚实,虚证以肾阳亏虚或肾气不足,实证为有形之邪阻滞尿道,督脉(脊髓)受损或闭阻则为该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膀胱功能的调控依赖于阳气运行和脑髓神机运转。临证应从温阳通督、益气补肾、填精益髓立法,治疗需针灸、中药并重,并注重心理疏导、膀胱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炎病因为痰湿内阻、肝血不足、脾气虚、肾虚血瘀、本虚标实、湿瘀为痹、筋脉失养等。临床将其分为脾肾阳虚证,瘀阻脉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气亏虚证、湿热阻痹证等。使用温针灸治疗以局部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血海、梁丘、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根据病变及经络循行采用局部穴位温针灸以温通经络,促使气血运行通畅。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并适应于机体细胞代谢的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以通过经络系统更好的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思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要重视阳气对神的滋养作用。头为清窍,为清阳所居,阳气可被风痰瘀虚等所伤,出现清阳不升,邪浊不降,神机出入逆乱而眩晕发作。以升阳泻浊为治法,自拟经验方升阳泻浊汤。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缓解后,宜抗动脉硬化治疗,拟定祛痰逐瘀通脉汤,使用虫类药祛痰逐瘀攻坚。对于长期服药治疗的患者,重视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毒副作用,防治药物的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杨帆 《江苏中医药》2017,49(5):71-72
糖尿病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肾密切相关,致病因素为禀赋不足,脑髓失养;情志所伤,神明被扰;饮食失节,神机失用。发病机制乃肾虚精亏为本,痰瘀阻窍为标。临床治疗多从肾论治,填精益髓;补肾活血,益肾化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