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侧卧手术体位的安置方法,以降低因手术体位引起神经损伤及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348例,149例为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安置侧卧位,另外199例为改良组,按改良的方法安置侧卧位,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及皮肤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传统组出现2例皮肤水疱,5例皮肤潮红,1例健侧眼睑水肿.改良组1例因手术体位而致皮肤潮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的侧卧手术体位方法优于传统侧卧手术体位方法,可减少因手术体位引起的神经损伤及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130例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在行侧卧位手术时,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摆放法,观察组采取改良体位摆放法。结果术后12h观察组患者发生上、下肢麻木及体位恢复后发生压疮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改良体位摆放法能明显减少患者肢体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中安全、舒适的侧卧位摆置方法,以降低因手术体位引起的并发症。方法在泌尿外科手术病人中,选取124例为实验组,199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改良体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比较两组病人的皮肤受压情况。结果实验组无1例出现皮肤压疮现象,而对照组5例出现皮肤潮红,2例出现水泡,两组皮肤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桥区床垫的厚度及升桥的高度是局部皮肤出现压疮的高危因素;在传统健侧侧卧位升高腰桥位的摆置方法的基础上,改良升高腰桥侧卧体位可减轻局部皮肤压力,防止局部皮肤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改良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侧卧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减少压疮的发生采用改良护理,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形成情况以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受损、压疮、呼吸循环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医生的满意度、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改良护理能减少侧卧位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侧卧位、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侧卧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体位摆放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2.15 ±3.76) min vs(16.65 ±3.97) min,P<0.01];耳廓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及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vs22.22%,P<0.01;2.13% vs 17.78%,P<0.05;4.26% vs 22.22%,P<0.01).结论 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侧卧位改良方法,寻求适宜的护理用具,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侧卧位摆放法,改良组采用改良侧卧位摆放法。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比两组体位摆放所需时间、术中体位移动及压疮和眼睑水肿例数、术后随访神经损伤和肢体疲劳情况,调查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更稳定。两组体位摆放时间、舒适度、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髋关节置换手术侧卧位能缩短体位摆放时间,降低体位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20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围手术期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术中体位护理及MEWS。对比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道压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摆放后15min,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道压力水平均高于摆放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结论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有效减小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道压力波动,降低压力性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侧卧位手术治疗的1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加强护理干预以预防急性压疮的形成,比较2组手术压疮的形成情况以及术后舒适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30 min、术后24 h的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压疮的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下肢麻木、上肢麻木、颈肩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中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长时间侧卧位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体位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行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本院2016年1月至6月)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压疮的形成情况以及术后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观察3个时刻点的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压疮的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的下肢麻木、上肢麻木、颈肩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术中综合体位预防长时间侧卧位手术压疮是安全有效的,其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改良体位护理措施预防长时间侧卧位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方法选取2016年1—4月行长时间侧卧位手术的85例患者为观察组,术中给予改良体位护理。选取2015年9—12月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改良体位护理能够减少长时间侧卧位患者术中压疮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压疮预防监控单在预防脊柱手术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单数列为观察组,双数列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手术压疮预防监控单进行术中压疮评估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手术常规护理。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压红、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手术压疮预防监控单能有效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改良侧卧位在贲门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治疗的95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贲门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7例予传统体位管理干预,改良组48例予改良侧卧位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野暴露满意度与淋巴结清扫难易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野暴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难易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贲门癌手术中,改良侧卧位管理干预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淋巴结清扫,还可降低术后体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在心脏手术患者急性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至6月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入住ICU的193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历史回顾,将2016年7月至12月术后入住ICU的172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对照组中13例发生I期压疮,6例发生Ⅱ期压疮,2例发生Ⅲ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0.8%;观察组中7例发生I期压疮,无Ⅱ期和Ⅲ期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4.06%;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压疮预防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术后急性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侧卧位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舒适便利的泌尿外科升桥侧卧位摆置方法。方法将200例升桥侧卧位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及改良组,每组1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侧卧位,用沙袋及档板固定;改良组采用改良侧卧位,用薄膜及胶带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肤受压情况,比较两种体位的摆置时间及医护满意度。结果受压皮肤异常发生率传统组为11%,改良组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摆置时间传统组(10.2±0.82)min,改良组(6.0±0.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护满意度方面传统组92%,改良组为100%。结论改良侧卧位能够有效减少体位相关并发症,省时省力,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侧卧位,值得在泌尿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护理法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儿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2018年9—12月收治的310例长时间侧卧位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手术室2019年1—4月收治的325例患儿为观察组,分析急性压疮的根本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24 h的皮肤潮红、潮湿情况以及压疮情况。结果 2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皮肤潮红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毕体温高于对照组(P 0. 05),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手术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压疮面积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根本原因护理法能够预防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儿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60例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对照组30例仍沿用术中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在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压疮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Ⅰ、Ⅱ期压疮的发生率、术后上、下肢麻木、颈肩痛、情绪紧张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压疮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上、下肢麻木、颈肩痛、情绪紧张的发生率分别为6.67%、3.33%、3.33%,对照组分别为23.33%、36.67%、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达到预防压疮形成的目的,且能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化防护流程在心脏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脏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压疮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标准化防护流程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6天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6天的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心脏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提供标准化防护流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压疮预防方法,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眼膏在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脊柱手术患者眼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轻轻外翻上眼睑,将金霉素眼膏涂于睑结膜内,再用手术膜封住眼睑裂;对照组则直接用手术膜封住眼睑裂.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部持续不适感、眼睑红肿或视物模糊等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3.3%)较对照组(26.7%)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脊柱手术患者,先以眼膏涂于睑结膜内,再以手术膜封住眼睑裂可减少患者术后眼部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位与截石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肛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截石位摆放,观察组采用侧卧位摆放。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以及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如心率、动脉压、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比截石位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集束化护理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4年2月1日至8月31日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入住ICU的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62例)进行历史回顾,将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术后入住ICU的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111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对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 :对照组中15例发生I期压疮,2例发生Ⅱ期压疮,1例发生Ⅲ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03%;观察组中6例发生I期压疮,无Ⅱ期和Ⅲ期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5.41%;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压疮高危患者实施集束化压疮预防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围手术期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