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8例,施以温针灸法;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结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介入时机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与温针灸治疗(主穴:地仓、合谷、太阳、颧髎、颊车、阳白、翳风、下关),对照组温针灸介入时机选择在药物治疗之后,观察组温针灸介入时机选择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介入时机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有明显影响,尽早介入对患者治疗效果、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改善效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普通针刺疗法与温针灸治疗的优劣差异。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1)、试验组(n=41)。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针刺疗法,试验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DI评分(躯体)、FDI评分(社会)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患者H-B评分、FDI评分(躯体)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吕凤立  杨建 《河南中医》2015,35(2):410-411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推拿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未能坚持治疗者,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试验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针、温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型)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单纯电针治疗,试验组行电针、温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部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71.12%(32/4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温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型)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和面部残疾指数,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电针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行单纯电针治疗)以及实验组(30例,行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闪罐疗法治疗恢复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温针组和针罐组,每组25例。温针组予以针刺风池、阳白透鱼腰、下关、地仓透颊车、颧髎、合谷治疗,其中颧髎用温针灸;针罐组在接受与温针组相同治疗的同时配合患侧闪罐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2.0%,温针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闪罐疗法治疗恢复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温针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治疗的有效率与治疗疗程的统计分析,对比温针灸与常规针灸对周围性急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周围性急性面瘫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与治愈疗程。结果根据治疗的总有效率的数据统计分析,对照组为91.67%,治疗组为96.7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患者所用疗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针灸方法相比较,温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周围性急性面瘫的治疗效果,且治愈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布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恢复期均采用针灸治疗,在稳定期与恢复期增加电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急性期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治疗,稳定期与恢复期采用针灸+电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针灸方法,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单纯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风寒袭络证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经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在以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为主方法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以保证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应用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的效果及对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53例增加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眼轮匝肌波幅、口轮匝肌波幅均高于对照组,眼轮匝肌潜伏期、口轮匝肌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能够有效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面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因子水平,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与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加用电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火针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皱额、闭眼、示齿、耸鼻、噘嘴、鼻唇沟、口角等症状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可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丽萍  孙玲莉  张晓霞 《陕西中医》2012,(10):1389-139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治疗作用明显增强,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56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蔡剑飞  徐君君  袁淑芬 《新中医》2015,47(8):231-232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针灸组则根据不同分期给予相应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患者口角歪斜、面部表情、眼睑闭合等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并评价针灸组患者病变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43%、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6%、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针灸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83%和61.54%,3期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面部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越早进行针灸干预疗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