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河南省10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食管癌高、低发区健康成人的微核出现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00例健康人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42%,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0.61%,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11.44%;男女性别间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及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及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增高;食管癌高发区组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和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高于低发区组(P<0.01)。结果表明,要确定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时,应考虑年龄及不同地区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30例食管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检查。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86.67%,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2.6‰,微核淋巴细胞的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23%;结果表明三者的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查是否可作为食管癌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观察2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DS患者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84.00%,淋巴细胞微核率为6.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AEB和RAEB-T亚型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RA亚型(P<0.005)。MDS微核淋巴细胞多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MDS染色体畸变率为14.68%,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微核率呈直线正相关(r=0.76,P0.001)。本文就MDS微核检测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规律,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医院73例放射作业人员进行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并与22例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工作岗位及工龄对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接触医用射线组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率(42.47%)高于对照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正相关(P<0.05,r=0.28)。血常规异常率(20.55%)与对照组(1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岗位的年有效吸收剂量均低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其中年有效吸收剂量最高的介入放射组与最低的诊断放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及血常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与工龄正相关,与年有效吸收剂量无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和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不同,为提高生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自发性流产的女性20人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微核检测方法及染色体断裂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SCE发生率、微核出现率及染色体断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断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可以作为经常暴露在易致DNA损伤的环境下发生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健康人群自发微核率和HBV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耳  张启南 《右江医学》1992,20(2):80-81
本文调查了启东地区124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自发微核率为0.76±0.07‰,HBsAg 阳性率为23.40%;其中 HBsAg 阳性组微核率、微核人员出现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提示 HBV 感染者体细胞染色体畸变、自发微核率明显上升,对人类遗传存在着致突变、致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7.
检测结果表明,我市200例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淋巴细胞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474%和0.522%,在正常范围0-6‰内。不同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淋巴细胞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的照射对从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采取外周血,常规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微核率,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工龄及不同级别医院的从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放射组平均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显著相关,随着工龄延长,微核率显著增加(P<0.01).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对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显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受小剂量、低剂量率的照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工作年限越久微核率增高越显著.女性可能对放射线更为敏感,更应该注意加强放射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9.
傅琴仙  蒋仲元 《现代医学》1989,17(3):129-131
本文研究33例银屑病患者内服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或中药白芷加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和微核出现率的影响。光疗后淋巴细胞的SCE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光疗前,提示本疗法对DNA有损伤作用,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治愈病例停治一年后复查,8-MOP组的微核率明显低于光疗后,接近光疗前的水平;8—MOP组和白芷组的SCE率比光疗后亦有降低,均提示细胞内DNA修复酶系统对DNA的损伤有修复作用。适当控制光化学疗法(PUVA)剂量,且治愈后不进行巩固治疗,其致癌可能性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0.
野罂粟总生物碱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野罂粟总生物碱 (TAPN)对人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检测TAPN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 :TAPN 3μg及 5μ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 (P>0 .0 5 ) ,其余各浓度组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结论 :TAPN各浓度组与微核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 ,但 TAPN在正常使用剂量内不会引起人遗传物质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胃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93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术前取外周血进行体内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比较胃癌自发微核形成与良性胃肠病变(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胃癌组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t,MNF)与对照组相比,MN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胃癌恶性度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胃癌患者术前恶性度判断和高危人群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药物避孕     
94。。13幽体避孕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潘丽…//生殖与避孕一1993,13(5)一394~395 本文作者选择连续服用国产低剂量1号避孕药5~15年的健康农村妇女为对象,并以使用IUD的妇女为对照,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指标,观察不同年龄和服药时间对染色体的影响.结果表本文作者将使用Norplant皮下埋植剂的妇女明,长期服药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无明显92例分为用药6一12月组、36~42月组和)于60影响(P>。.005)。服药组的微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月组,另设30例对照组。按期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长,对照组则相反.‘’但在各年龄组内,服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医疗人员所受辐射线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试验中多微核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对549名医疗从放人员及525名医疗非从放人员的外周血多微核淋巴细胞进行不同性别组、不同岗位组、不同工龄组的均值差异统计分析,同时比较多微核淋巴细胞数目与微核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医疗从放组人员多微核淋巴细胞均值为(0.30±0.63),医疗非从放组为(0.04±0.2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3,P<0.05)。医疗从放人员介入治疗组多微核淋巴细胞均值高于其他岗位组(F=9.901,P<0.05),其他各组别之间多微核淋巴细胞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非从放组人员不同性别、工龄之间多微核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0、0.068,P>0.05)。医疗从放人员多微核淋巴细胞数与微核数相关性显著(r=0.258,P<0.05)。结论多微核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介入治疗人员组,可作为特殊工种人群辐射危害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辐射对职业接触射线者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用常规微核检验法测定介入疗法、医用X线、工业探伤 3类工种共 10 3名X线接触者及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 职业接触射线者的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且不同工种受损强度有所不同 ,从大到小依次为介入疗法组 (3.0 6± 1.48)、工业探伤组(2 .40± 1.6 5 )、医学X线组 (2 .0 4± 1.2 4。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率在研究辐射对接触者的损伤中 ,可作为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和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后,对宿主的遗传、病理、生化变化的影响,我们观察了染虫后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三种血清同工酶及肝肾的病理、生化改变。结果如下。给小白鼠(昆明株)腹腔接种鼠疟原虫。当血原虫率达60%时,取鼠尾血分离淋巴细胞,制成涂片,经Giemsa染色后观察有微核细胞数。伯氏疟原虫和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后,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5.33‰和2.33‰,正常对照组微核率为1.2‰。伯氏疟组血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约氏疟组则相差不明显(P>0.05)。显示伯氏疟原虫可导致小鼠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6.
安庆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安庆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遗传学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微核检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 ,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上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无着丝粒断片是放射组染色体畸变中最主要的改变 (P <0 0 1)。同时 ,无着丝粒断片与淋巴细胞微核之间并未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而淋巴细胞微核率在工龄组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小剂量的慢性照射可造成一定的染色体损伤效应 ,工作在第一线的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河支流蟒河污染对沿岸人群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对污染区和对照区居民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 :污染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4 .65‰ )、微核细胞率 ( 4 .18‰ )明显高于对照区 ( 2 .2 1‰、2 .0 3‰ )。结论 :蟒河污染对沿岸居民遗传物质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对血液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对760例各类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微核细胞阳性检出率,微核人员出现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六类疾病,白血病、MDS、贫血、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其他良性疾病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类疾病中,白血病,恶性肿瘤病人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比传统诊断方法 早0.5~5年即可预测早期癌肿的发生,因此该项指标的建立对早期潜在的肿瘤、白血病的发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并且适用基层单位对肿瘤的普查和筛选,该法是任何传统方法 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微核试验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应用微核检测技术对1238例不同人群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结果发现下列各人群之间微核率有显着差异:①肝癌(5.80‰)、慢性乙型肝炎(4.34‰)、肝硬化(3.29‰)、肝癌患者一级亲族(2.57‰)与正常人群(0.90‰);②合并HBV感染的肝癌(6.05‰)、慢性肝炎(4.34‰)、肝癌患者一级亲族(2.93‰)、非癌者一级亲族(1.07‰)与健康对照(0.66‰);③肝癌高发家族、慢乙肝、AFP低持阳三组人群与适量服硒后的这三组人群之间。同时发现微核率≥5‰的出现频率肝癌为68.2%,慢乙肝为29.4%,正常人群为0,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且AFP阳性(<50μg/L)的肝癌患者微核率≥5‰的出现频率为66.7%。又发现微核率水平随患者病情进展而升高;对化学药物有效者微核率稳定或下降,骨髓不易受抑制。微核试验作为细胞遗传学方面的一个指标对肝癌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一项简易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细胞经低渗膨胀的微核制片观察法,报导了人外周血细胞体外经受~(60)COγ-线不同剂量照射、不同培养时相观察的微核出现率——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认为人体淋巴细胞微核率与辐照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正比关系,符合Y=a bD的模式。以细胞微核率作为一种辐射损伤的生物学诊断指标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