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房颤患者76例,按房颤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6例。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浆D—dimer、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持续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⑧持续性房颤4个亚组,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增加D—dimer、hs—CRP浓度逐渐增高。D—dimer、hs—CR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D—dimer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炎症与凝血共同参与和促进了房颤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房颤患者联合检测D—dimer、hs—CRP有助于预测血栓性疾病及近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38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74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检测血清其hs—CRP含量。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并参考比较不同hs—CRP水平各组患病数。结果:冠心病各亚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SA组;AMI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显著高于UA组与SA组,均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血清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DM孕产妇107例,其中正规治疗(GDM1组)76例,未系统治疗(GDM2组)31例。另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血检测HbAlC及hs—CRP水平,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HbAlC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2组〉GDM1l组〉对照组,P〈0.01)。GDM2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GDM2组与GDM1组、GDM1组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HbAlC及hs—CRP水平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N--者水平对评价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微炎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K/DOQI指南选取70例CKD3-5期患者为CKD组,并依据彩超结果将其分为IMT增厚组(1组)与IMT正常组(2组),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入选者的年龄、性别、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肾功能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水平,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KD患者血清MIF、hs—CRP明显升高,颈动脉IMT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各期比较,MIF、hs—CRP、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血清MIF、hs—CRP水平较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MIF水平与hs—CRP、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与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CKD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升高,且MIF与hs—CRP、颈动脉IMT正相关,MIF可能在CKD患者微炎症及AS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何茂莲 《西南军医》2010,12(1):22-2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ACS68例,随机分成氟伐他汀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氟伐他汀组血清hs—cfu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脂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124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正常对照组(Control)32例,比较各组间TLR4、TNF—α、hs—CRP表达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TNF—α,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Control组、SAP组、UAP组与AMI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和血清TNF—α、hs—CRP水平依次增高;AMI组和UAP组TLR4表达及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Control组(P〈0.05);而AMI组与UAP组之间、SAP组与对照组之间TLR4表达和TNF—α、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TLR4与TNF—α和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TLR4表达上调,促进炎症前体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从而提示TLR4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冠心病患者TLR4表达与TNF-α和hs—CRP水平,可作为易损斑块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正常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中血浆FIB、hs—CRP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3者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中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FIB、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组相比较,血管病变支数越多,FIB、hs—CRP、LDL—C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FIB、hs—CRP能够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例(T2DM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NDM组)。测定两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并对T2DM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患者的IMT、AASI、FPG、HCY及hs—CRP与NMD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lc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糖尿病病程、FPG、HbAlc、SBP、PP、TC、LDL-C、HCY、hs—CRP等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有独立的相关关系(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413、0.362、0.279、0.301、0.322,均为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诊疗的61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5例,其中治疗组予以左旋氨氯地平,2.5-10.0 mg/ d;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160 mg/ d。治疗1年后,检测分析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d、左房横径(LAD)、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以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发现,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而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为28.85%(88/3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为31.15%(95/305),两组间房颤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可以很好地降压和防治房颤,降低 LAD、hs-CRP 和 BNP 水平,其效果与缬沙坦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房颤患者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功能的评价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188例,根据心律情况分为观察组(房颤)100例与对照组(窦性心律)88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左心房(left atrium,LA)指标,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定LAA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LA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AEF与LAF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A含有丰富的梳状肌、肌小梁,形态各异,凹凸不平,分叶数目不等,两组左心耳分叶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AA-OL、LAA-OS、LAA-H、LAA-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AA-OL、LAA-OS、LAA-H、LAA-V与LAD呈现正相关性,与LAEF与LAFI呈现负相关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房颤患者的LA容积与LAA功能,对判定患者病情与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入选305例患者,其中房颤患者148例(房颤组),基础疾病与房颤患者匹配的非房颤患者157例(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ACE基因I/Dey 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房颤组ACE基因I/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841;OR=0.948,95%CI 0.680~1.322,P=0.755),且不同I/D基因型患者的左房前后径和右房横径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887,P=0.664)。在男性人群中,ACE2基因A9570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1.631,95%CI 0.880~3.023,P=0.119),但在男性房颤患者中,G基因型的左房前后径及右房横径(分别为40.1±6.4、40.1±5.7mm)明显大于A基因型患者(分别为37.0±4.4、36.5±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10);在女性人群中,ACE2基因A9570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286;OR=1.415,95%CI 0.885~2.264,P=0.146),在女性房颤患者中,ACE2基因A9570G不同基因型的左房前后径和右房横径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924,P=0.432)。结论 ACE基因I/D和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均不明显。但在男性房颤患者中,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中G基因型可能是预测心房增大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一站式"治疗中新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方法 选取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8例,围手术期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结合X线造影指导Wantchman封堵器选择及释放,评估治疗效果及露肩、残余分流等新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中及术后左心耳封堵...  相似文献   

16.
任锋  寇进  马兰香  杨鲲 《武警医学》2020,31(3):219-223
 目的 通过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血运重建术后的持续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风险。方法 纳入2013-01至2017-12因STEMI入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的患者256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PCI术后患者左房容积和LAVI。随访时间2年,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2年内新诊断的持续时间大于7 d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urve,ROC)确定左房内径的最佳截断值。logistics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LAVI大于31 ml/m2患者2年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风险增高,预测敏感度0.89,特异度0.60,约登指数0.49。具有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的患者2年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高,预测敏感度0.76,特异度0.74,约登指数0.50。同时合并LVDD和左心房容积指数增大预测2年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89,约登指数0.74。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发现随访期内再发ACS事件,左前降支病变,LVDD和左心室容积指数增大均为2年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心房增大和LVDD是STEMI患者血运重建后发生持续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PCI术后LAVI联合左心室舒张功能可预测患者持续性房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CSNRT)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潞安集团总院收治的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30例,均为经至少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AF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首先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未转复窦性心律(窦律)者采用CCL消融策略进行消融,后测定CSNRT。分为窦律维持(未复发)组20例与复发组1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AF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果:复发组的CSNRT、左房前后径(LA)和早期复发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性别、AF病史、术中复律无统计学差异(P>0.05)。CSNRT为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4.457,95%CI=1.231~12.245,P<0.05)。 结论:CSNRT恢复时间缩短,有利于降低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晚期复发率,改善窦房结功能有助于持续性AF患者术后患者窦律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0-01~2012-01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45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对照组4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测量两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Pmax-Pmin),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max、Pd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左心房内径是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测因子;两组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ax、P波离散度、左心房内径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将它们联合应用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辅助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旨在优化256层螺旋CT扫描方案以检测持续性房颤病人左心房(LA)血栓。 方法 前瞻性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入院并需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人125例,其中男71例,女54例,平均年龄(58.2±8.19)岁,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E 5组,每组25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MSCT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Bolus-Tracking扫描并对相同扫描范围进行延迟二次扫描,A~E组的延迟时间分别取15、25、35、45和55 s。对影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各组LA、左心耳(LA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右下肺静脉(RIPV)的平均CT值、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5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和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5组扫描方案的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组MSCT诊断LA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组MSCT检出LA血栓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采用25 s延迟时间进行二次扫描(B组)诊断LA血栓的敏感度(78.6%)、特异度(95.9%)、准确度(90.1%)、阳性预测值(88.1%)、阴性预测值(92.5%)和曲线下面积(AUC)(0.893)均最高。2名医师对A、B、C、E组的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均κ≥0.75),D组评分的一致性中等。对各血管的CT影像进行客观评价,A、B、C组的平均CT值均高于D、E组(均P<0.05),其中B组的LA、LAA、RSPV、RIPV 平均CT值最高,A组的LSPV、LIPV平均CT值最高。5组间CNR和S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延迟二次扫描的256层螺旋CT扫描方案可以有效检出持续性房颤病人的LA血栓,推荐延迟时间采用25 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MSCT)对左心房和肺静脉进行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肺静脉解剖学变异的发生率,测量各支肺静脉开口的径线及形态,观察左心房的大小及左心房耳部的形态.结果 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左心房与肺静脉连接方式及肺静脉解剖学变异,肺静脉解剖变异占总样本数的16.8%(39/232).各组肺静脉开口均呈上下径大于前后径的椭圆形.房颤组及对照组中左心房的内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房颤组:(39.47±8.98)mm;对照组:(36.94±5.49)mm;P=0.02],而2组患者肺静脉开口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肺静脉上下径:左上(18.15±1.35)mm,左下(16.96±1.18)mm,右上(17.50±1.12)mm,右下(17.65±0.94)mm;对照组肺静脉上下径:左上(18.07±0.94)mm,左下(17.50±0.57)mm,右上(18.03±1.02)mm,右下(17.94±0.76)mm,P值均>0.05;房颤组肺静脉前后径:左上(12.26±1.89)mm,左下(11.96±0.61)mm,右上(12.32±1.08)mm,右下(12.39±0.95)mm;对照组肺静脉前后径:左上(12.74±1.03)mm,左下(12.23 ±0.75)mm,右上(12.64±0.87)mm,右下(12.72±0.67)mm,P值均>0.05].结论 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不仅可以了解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肺静脉及左心房解剖变异的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评价心房功能和风险,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