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我国传世的"四大名著"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红楼梦》不但是一部文学名著,还是一部养生宝典,曹雪芹不但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养生达人。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每日三餐,能够合理地调配饮食,则更有利于滋补养生。在《红楼梦》中,从简单的一碗粥,到颇有讲究的豆腐皮  相似文献   

2.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破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心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情书中共用了14个药名,情思、情趣跃然纸上,反映出这位文学大师对医药知识的精通。文学大师冯梦龙的药名情书  相似文献   

3.
一座伟岸的铜像,一集感人的纪录片,一本生动的画册,一部学术成就的专著,一套《伤寒论》的授课光盘……无不诉说着一代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的大师风范与无私奉献。纪念国医大师方和  相似文献   

4.
现年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前不久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无论是“北钱(钟书)南饶”也好,还是“北季(羡林)南饶”也罢,饶宗颐稳镇南国,蜚声海外,演绎出一个将近百年的文化传奇.当今世界,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海内外,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除了学问,其长寿养生秘诀,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医》2011,(1):F0004-F0004
一座伟岸的铜像,一集感人的纪录片,一本生动的画册,一部学术成就的专著,一套《伤寒论》的授课光盘……无不诉说着一代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的大师风范与无私奉献。纪念国医大师方和谦逝世一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在朝阳医院召开。  相似文献   

6.
<正>国学大师饶宗颐现年100岁,曾在2014年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无论是"北钱(钟书)南饶"也好,还是"北季(羡林)南饶"也罢,饶宗颐稳镇南国,蜚声海外,演绎出一个百年的文化传奇。当今世界,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海内外,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除了学问,其长寿养生之道,也值得我们借鉴。饶宗颐养生重在修心。他现居住在香港,步履稳健、耳聪  相似文献   

7.
<正>现年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前不久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无论是"北钱(钟书)南饶"也好,还是"北季(羡林)南饶"也罢,饶宗颐稳镇南国,蜚声海外,演绎出一个将近百年的文化传奇。当今世界,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海内外,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除了学问,其长寿养生秘诀,也值得我们借鉴。饶宗颐养生重在修心。他现居住在香港,步履稳健、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每每有人  相似文献   

8.
和文怀沙交谈,访者总是处于学生位置,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从文学谈到人生,谈到社会,谈到美好,谈到丑恶。从他那皱纹、白发、睿智、神采之中,我们解读到“博学多才”的真切内涵与一位国学大师的世纪传奇……  相似文献   

9.
《气功》1995,(3)
独秀峨眉人间无双中国峨眉气功面向海内外招生特异功能大师,峨眉气功第十三代掌门傅伟中大师,督教峨眉气功系列学习班。学员无论函、西授,只要在傅傅先生“传音入密”和“狮子吼腾挪大法”的施布下.均可在任一时空点接受到本功超时空高能信息一、灵功八部:“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1):F0002-F0002
久美彭措先生,于1958年7月出生在安多热贡卓龙村。自幼拜著名国家级藏医专家优宁先生,先后从师克增龙柔尖措、吐雄切哇仁布切、才旦夏茸大智、赛仓·罗藏华旦却吉多杰、嘉木·华旦大师、夏日仓经师更登旦增、嘎香拉仁巴西铙仓等姓密宗大师,勤习以五部大论为主的佛教医学和备类藏族文化。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藏医药学理论,继承和领悟了传统藏医药学中相关临床疗法的秘诀和炮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脾胃病学专家,是国家“两部一局”确定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2009年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文中论述了历代医家对和法的认识及李老运用和法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经验,体现了李老治疗室性早搏的独到见解,也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后学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医杂志》2014,(20):1731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推广其诊治疑难杂症的思路、方法和临床经验,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由中医杂志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与科学普及部主办、北京东方岐黄科学服务中心承办的"首届国医名师学术高峰论坛暨临床经验传承研修班"拟于2014年12月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弘扬国医精粹、继承创新并重",论坛将邀请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名老中医药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体现并引领中医药"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的发展精神,并在广泛征询作者、读者、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杂志社编辑部决定从2012年下半年始,对部分栏目进行调整。新栏目如下:论著、经典温课、国医大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体现并引领中医药"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的发展精神,并在广泛征询作者、读者、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杂志社编辑部决定从2012年下半年始,对部分栏目进行调整。新栏目如下:论著、经典温课、国医大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脾胃卷》《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等9部著作以及CNKI中收录记载的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的医案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2016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Clementine 12. 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19. 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75首方剂,含230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五味的中药分别为甘草、白芍、半夏、白术、茯苓。排名前三位的药性分别为温、平、微寒,药味为甘、苦、辛,归经为脾、胃、肺经。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理气药、补气药、消食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支持度均最高的为白术→党参-茯苓,体现出国医大师以四君子汤为底方益气的治疗特点;共得到12条强关联药对,最常用的药对为白芍-甘草。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以调理气机、益气补虚为主,善用芍药甘草汤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遣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以34部与国医大师辨治疾病相关的专著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1982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发表的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相关文献为数据源,从中提取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信息,将中药信息输入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分析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所用中药的使用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类别、炮制方法等,总结相关规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9篇,包含处方355首、中药267味。根据60味高频中药(使用频数≥30)的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温性药物和甘味药物使用最多,二者频数分别为2299、3576;归经前4位为心经、脾经、肝经、肺经。中药功效类别分析显示,使用频数最高的前5类中药为补益类、清热类、祛瘀类、理气类、安神类,总频率为58.44%;不同地区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类别存在差异。药物炮制方面,最常见的炮制方法为炒黄(频数:420)。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多立足于心、脾两脏;治法以健脾养心为主;用药注重益气、滋阴、养血,并佐以清热、理气、祛瘀、安神之品;配伍讲究因地制宜,并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炮制方法以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体现并引领中医药"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的发展精神,并在广泛征询作者、读者、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杂志社编辑部决定从2012年下半年始,对部分栏目进行调整。新栏目如下:论著、经典温课、国医大师典型验案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体现并引领中医药"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的发展精神,并在广泛征询作者、读者、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杂志社编辑部决定从2012年下半年始,对部分栏目进行调整。新栏目如下:论著、经典温课、国医大师典型验案  相似文献   

19.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新发现了藏医大师享·斯基巴尔瓦(Zhang gzirjid’bar ba)的两部医典,分别是《医学明灯三十部教诲》(Sgrongsalgdamspa sum cu pa)和《无垢威严》(Dri med gzibrjid),且出现了四种不同手抄本。目的:探讨两部医典的历史。方法:利用古籍文献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考证与对比两部医典的四种手抄本。结果:发现这两部医典是12世纪初享·斯基巴尔瓦分别为弟子布端·甲嘎惹杂(Spugstonrkya gar rāddza)和培端·西绕赤崩(Bal stonshesrabkhri’bum)而编著的,著于雅砻盖巴塘(Yar lung Gad pa thang)。内容包含了藏医理论、药物、临床、外治等,总结了吐蕃医学的精髓,又吸纳了《八支医学》等印度吠陀医学的精华,在藏医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体现出藏医学和印度医学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