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 64 排螺旋 CT 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 10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 64 排 CTA 诊断及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分析 64 排螺旋 CTA 的应用价值。 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 96 例冠心病(112 支病变血管),检出率为 96.00 %; 64 排 CTA 共检出 95 例冠心病(107 支病变血管),检出率为 95.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冠 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则 64 排螺旋 CT 冠脉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 97.92 %、75.00 %、97.00 %。 结论:64 排螺旋 CT 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及准确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冠状动脉CTA检查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冠心病常规筛查方法,过去的导管法造影曾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它为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与该检查相关的死亡率为0.15%,而且检查费用较高。多层螺旋CT实现了亚秒螺旋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应用时,明显改善了冠状动脉的显示。本文对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并做冠状动脉成像的126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疑似冠心病诊断患者69例影像学资料。对冠脉主干和分支部位采用显示及狭窄评估,以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冠脉血管分支两种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同,特异度与灵敏度达到1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差,对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成像质量较高,与冠脉血管造影相比具有便捷无创等优点,且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较准确,对临床冠心病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始终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且根据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判断不同部位冠脉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和冠脉造影相同,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次之,均为95.2%;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导管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但他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法,操作风险大,且检查费用昂贵,而且还偶有并发症产生[1].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导管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但他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法,操作风险大,且检查费用昂贵,而且还偶有并发症产生。自从多层螺旋CT问世后,实现了亚秒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冠心病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标准采集方法进行CT扫描;B组患者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进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检测过程中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CTD Ivol和ED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扫描可以使射线剂的使用剂量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对该类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用药预防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支架置入术后给予即刻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治疗至术后6个月,观察2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脂、相关炎性因子、冠脉血管内超声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6个月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6个月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中薄层纤维帽硬化斑块(TCFA)比例、斑块体积、钙化组织比例、纤维组织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普通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能够显著调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降低高凝状态,抑制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进程,降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MSCT成像及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明显狭窄。结果 55例患者中CAG检出至少1处明显狭窄者51例,其中单支病变24例(44%),双支病变12例(22%),三支病变14例(25%),左主干+多支病变4例(7%)。64排MSCT检出51例,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和96%。结论 64排MSCT与CAG在确定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上无显著性差异。但64排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无创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64排MSCT)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变化检测,探讨血脂康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疗效。方法选择78例经64排MSCT确诊有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试验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两组均随访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行64排MSCT检测患者易损斑块所在位置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度(SE)和截面积(S)、易损斑块的最长径(L)及CT值。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E明显减少(P〈0.05),L显著缩短(P〈0.01),CT值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作用;血脂康和辛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0名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AG发现92支血管有狭窄,64SCTCA发现98支血管有狭窄,冠状动脉CT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95.9%。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但其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法,操作风险大,检查费用昂贵,还偶有并发症产生.自从多层螺旋CT问世后,实现了亚秒扫描,可在一次屏气过程中完成整个心脏的无间隙薄层扫描,开辟了一种元创伤性、安全简捷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2006年5月-2007年4月,本院对42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造影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但其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法,操作风险大,检查费用昂贵,还偶有并发症产生。自从多层螺旋CT问世后,实现了亚秒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腹部血管成像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我院进行腹部血管检查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三组,应用200-30mAs之间每次下降10mAs、120kV进行测试模体测试采集图像,测量平扫常规剂量SD值,并对增强低剂量扫描进行三维容积重建(VR),由3名CT诊断医生应用盲法评估VR图像质量,按优、中、差3个等级进行判定。分析腹部血管成像VR图像质量与3组平扫SD值的相关性。结果:在平扫SD值低于5.78时可以采用60mAs进行扫描增强,而平扫SD超过11.8时最好应用100mAs或更高的mAs值进行扫描增强。结论:腹部血管成像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切实应用,80sAs可以确保较佳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A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前后,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的变化。方法78例行CS术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51例)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组。分别在CS手术前后取血测MPO、C反应蛋白(CRP),观察两指标者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关系。结果术前ACS组血浆MPO、CRP均明显高于SAP组,手术后两组CRP升高明显,而MPO的差别则不显著;术前ACS组MPO水平与CRP显著相关(r=0.341,P%0.05)。结论血浆MPO与冠脉斑块急性损伤、炎症的相关性小,可作为预测、评估ACS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8 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内支架 (CASI)置入术应用于临床。此后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 ,支架置入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动脉夹层或急性闭塞时可保持血管通畅 ,从而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大大增加了PTCA的安全性 ;CAS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特点及其在泌尿系统造影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行泌尿系统螺旋CT扫描的病例58例,所有病例均有临床症状,扫描包括常规薄层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Vitre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重建出双肾、输尿管、膀胱三维图像,能进行旋转、切割、放大等技术操作,图像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细微结构、形状、走形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效果好,有明显技术优势,能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临床可疑诊断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照影,以冠脉照影为金标准,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为89.74%,特异度为89.34%,准确度为89.5%,阳性预测值为84.34%,阴性预测值为93.16%。结论: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PCI术后再狭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使用活血化瘀汤治疗的试验组,各4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2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评估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CRP、IL-8、sICAM-1、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术后再狭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汤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可改善机体炎性反应,能够减轻心肌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输尿管扩张患者先进行容积扫描,根据需要部分患者行增强扫描。结果 39例患者中结石26例(阴性5例),肿瘤4例,息肉2例,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术后局部狭窄3例,腹腔内肿瘤、淋巴结压迫侵犯输尿管3例。结论螺旋CT及其SCTU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输尿管扩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