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人口社会学因素对老年糖调节受损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人口社会学因素对老年糖调节受损(IGR)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进一步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197例老年IGR者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评定.结果:影响老年IGR者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社会学因素有性别、年龄及婚姻状况;而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则对老年IGR者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明显.结论:在老年IGR者心理干预中应多关注男性、年龄偏低及丧偶者,以提高其生活质量.The Effects of Demographical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PAN Jie, XIE Ya-ning, FU Li, Cben Xi-ping, Li Zi-pingMedical School,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  相似文献   

2.
糖调节受损(IGR)是介于正常糖耐量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将IFG的诊断切点下调为5.6mmol/l,使IFG的患病绝对人数和相对比率明显增加。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的慢性亚临床炎症学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鲁广肃  徐黎  季芳  金玉玲 《医学信息》2007,20(2):313-315
目的探讨老年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eose regulation IGR)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06例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无病变组)各53例。病变组,含缺血性心脏病(inchemic heart disease,IHD)患者35例,和脑血管病变(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患者26例。其中二者并存者1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比率、糖调节受损病程、C反应蛋白异常比无病变组明显增高;各亚组与无病变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是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总的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IHD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甘油三脂血症与病变组和IHD分别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老年糖调节受损除了年龄、高血压外,高甘油三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体检资料研究空腹血糖异常切点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诊断和防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共计864人,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根据ADA2003年标准分为四组:糖耐量正常组317(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 325例、单纯糖耐量减低(I-IGT) 12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IFG/IGT)96例,其中IFG组根据5.6mmol/L为界值分为IFG1和IFG2两组,分析空腹血糖异常切点下调对糖调节受损各组分构成比的影响,评估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差异.结果 ①按照WHO1999和ADA2003标准诊断的糖调节受损人群构成比有显著差异:NGT组56.02% vs 36.69%,I-IFG组18.29% vs 37.62%,I-IGT组19.68% vs 14.58%,IFG/IGT 6.02% vs 11.11%;②随着糖代谢紊乱程度的逐渐加重,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异常比例逐渐升高:③两种诊断标准下糖调节受损人群合并体重指数(F=14.02,P<0.01)、腰围(F=14.70,P<0.01)和甘油三酯(F =6.00,P =0.01)异常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WHO1999年诊断标准相比,ADA2003标准明显扩大IFG和IFG/IGT人群比例,新增诊断人群合并多种代谢紊乱的比例明显增加,从糖耐量异常早期防控角度,诊断切点下移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T2DM)及糖调节受损(IGR)诊断中的可能切点。方法:选择本院初次明确诊断为T2DM的患者,或具有T2DM高危因素而接受筛查的受检者共204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T2DM及IGR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IGR组和T2DM组。分别测定各组HbA1c水平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T2DM及IGR患者对应的可能切点。结果:NGT组、IGR组和T2DM组HbA1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1)。ROC曲线提示,以HbA1c作为诊断T2DM的切点为6.40%,其敏感度为81.20%,特异度为75.60%;以HbA1c作为诊断IGR的切点为6.10%,其敏感度为91.80%,特异度为43.70%。结论:本地区用于诊断T2DM的HbA1c切点为6.40%,诊断IGR的HbA1c切点为6.10%。  相似文献   

6.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浆Ghrelin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hrelin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GHS—K)的内源性配体,是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肽类激素,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并可能在调节进食、维持机体能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其在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糖调节受损(IGR)合并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探讨IGR合并后循环TIA患者BAEP的受损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150例,包括糖尿病(DM)合并后循环TIA患者50例(合并DM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胰岛功能,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共计547例,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F)试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03年标准分为三组:空腹血糖受损(IFG)325例、糖耐量减低(IGT)12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IFG/IGT) 96例;各组根据胰岛素测定结果再分为高胰岛素血症组(HINS)以及非高胰岛素血症组(非HINS),对比各组间的代谢特征、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评估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差异.结果 ①高胰岛素血症患者IFG组和IFG/IGT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是IGT组的1.42倍和1.41倍(P<0.05);非HINS人群胰岛素抵抗情况与之类似:②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胰岛分泌功能IFG/IGT组受损最为严重,其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分别是IGT和IFG组的74.04%和80.98% (P <0.05);经HOMA-IR校正后,与IGT组的显著性差异更加明显,而与IFG组的差异消失;③三组糖调节受损-高胰岛素血症组合并代谢异常疾病的构成比均较相应非HINS组明显升高;IFG/ IGT组合并肥胖、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构成比最高.结论 ①高胰岛素合并IFG主要的病理机制为肝脏的胰岛素抵抗;②高胰岛素血症合并IGT基础状态的胰岛分泌功能优于合并IFG者;③高胰岛素血症更易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尤其是IFG/IGT患者,需要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应对方式,以便进行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273名来自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精神衡生中心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不同性别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2)不同年龄组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4)不同职业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5)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在“面对”和“屈服”策略中有显着性差异。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患者在“面对”策略有区别,心境障碍患者与神经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屈服“策略”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比较医学应对方式无差别;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显着性差别.  相似文献   

10.
婚姻离异者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石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198-199,202
本文对42名婚姻离异者的应对方式进行了研究。应用标准的“应对方式”量表发现应对方式可分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寻示社会支持三大类,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攻击应对策略的一般特点。方法:以Kochenderfer-Ladd修订过的应对策略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个别访谈法考察276名3-5岁儿童在四种攻击情境下的应对策略。结果:四种攻击情境下,寻求支持和回避策略显著多于其它应对策略;回避和外化策略受攻击情境的影响;外化和问题解决策略存在显著的年龄组差异;内化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受侵害者与一般儿童在同一攻击情境中所使用的应对策略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寻求支持和回避策略是学前儿童使用最多的两种攻击应对策略,女孩较男孩更多使用内化策略,受侵害者与一般儿童相比更多使用内化与外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范生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育师范生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韦有华、汤盛钦 ( 1 995 )修订的 COPE量表调查体育师范生 6 35人。结果 体育师范生在未来发展问题、学习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问题上的主要应对方式为问题指向性应对方式 ,且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和肖计划修订的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福州大学城3所高校5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普遍存在5类压力;2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和家庭或生活压力存在显著差异;33种高校学生大都能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4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压力应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校工作者应根据学校类型对学生的压力状况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其失恋后的应对方式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青年恋爱价值观问卷和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问卷对9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①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取向能够有效的预测其失恋后的应对方式;②大学生在恋爱价值观各维度上的价值取向得分依次为传统奉献取向(x-=3.814)>理想浪漫取向(x-=2.895)>现实功利取向(x-=2.425)>贪图性欲取向(x-=2.171);③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的顺序依次为认知重建(x-=3.312)>寻求转移(x-=2.648)>情绪宣泄(x-=2.572)>沉溺(x-=2.541)>逃避(x-=2.212)>攻击(x-=1.524)。结论恋爱价值观会影响大学生失恋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并将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目前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和失恋应对方式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应对方式对焦虑状态的影响,为高考前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重点高中随机抽取的170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性别高三学生状态焦虑得分及各种应对方式得分进行t检验.然后对不同性别高三学生焦虑状态和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三女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失眠状况及自我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自编失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问卷,对1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失眠反应、觉醒不足、早醒;大三学生在睡眠不足和失眠反应因子上问题更突出一些(P<0.01);女生失眠的情况相对严重(χ2=7.475,P<0.05),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夜惊;理科生在睡眠时间因子上的问题更突出一些(t=-2.979,P<0.01)。导致大学生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应对失眠采取的方法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听音乐,看书、看电影,调整作息。结论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睡眠障碍,大三学生及女生更为严重,多数失眠学生积极采用不同方法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灾民应对策略状况及其特点,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地震灾区灾民应对策略问卷,对123名灾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地震灾区灾民问题解决、积极求助、自责自罪、消极退避和幻想等待维度的检出率分别为76.42%、61.79%、8.94%、8.13%和27.64%,灾民以积极应对策略为主。灾民应对策略无性别、民族差异,存在文化程度和年龄差异。在问题解决、积极求助和积极应对上,初中与高中及以上灾民均显著高于小学及以下灾民;青年与中年灾民显著高于儿童青少年灾民。在幻想等待上,初中灾民显著高于小学及以下灾民;青年与中年灾民显著高于儿童青少年灾民。结论据灾民应对策略的状况及特点,心理危机干预以辅助性和支持性原则为主,对不同性别和民族的人群不予区分,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和儿童青少年人群。  相似文献   

18.
高校研究生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高校样本中,探讨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应对量表(COPE)、Frost完美主义量表(FMP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396名高校研究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回归统计.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中的行为迟疑维度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相关程度均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②回归分析显示完美主义和自我效能对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完美主义及其子维度后,自我效能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及应对方式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适应性的完美主义者自我效能感更高,更倾向于使用问题集中性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