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对16例完整的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16例大疱性疾病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1989年5月~2004年7月住院患者,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01岁(37~81岁),60岁以上11例,占6875%。平均病程66个月(9天~3年)。临床类型:天疱疮13例(其中寻常型11例,红斑型1例,副肿瘤型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3例。合并糖尿病2例。16例患者均具典型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确定。1.2 治 疗1.21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类型的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  相似文献   

2.
2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疱性皮肤病是指一组以大疱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病。目前认为这些病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上强调支持疗法 ,需要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 。患大疱性皮肤病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 ,全身抵抗力低下 ,易继发感染而致死亡。因此 ,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很重要的。现将我院自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 2 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护理体会作如下总结。1 临床资料2 8例中寻常型天疱疮 12例、落叶型天疱疮 5例、红斑型天疱疮 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 4例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2例 ,疱疹样皮炎 1例 ,大疱性表皮松…  相似文献   

3.
寻常型天疱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明 《医学文选》2001,20(2):256-257
我科从1995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寻常型天疱疮病人42例,经过抗感染和支持疗法以及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1临床资料 4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岁,平均42.8岁,全身皮肤溃烂严重者9例,病程最长30个月,最短5个月,经过精心治疗,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2护理对策2.1病室要求寻常型天疱疮是以皮肤广泛严重损害、恶臭、呈大疱性并有部分破溃与糜烂呈烧伤样为特点,这类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严重继发感染。因此,我们安排病人住单人隔离病房,谢绝探视,以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48例大疱性皮肤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4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有28例患者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占总数的58.3%。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中20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皮损痊愈8例,好转11例,治愈率4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4例患者中,3例达到皮损痊愈,治愈率75%。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中4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皮损痊愈2例,好转2例,治愈率5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6例患者中,4例达到皮损痊愈,1例好转,治愈率66.7%。结论本研究提示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大疱性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糖皮质激素在大疱性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肯定,且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确定存在分歧的靶抗原在细胞间或皮肤基底膜带中的位置。验证有关大疱性皮肤病自身抗体靶抗原定位的不同研究结果。方法 采用包埋后金标记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结合免疫印迹技术分别对5例天疱疮(寻常型4型、落叶型1例)皮损组织中IgG的沉积部位、8例天疱疮(寻常型6例、落叶型2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IgG结合正常人皮肤的部位进行超微水平的研究;采用同样方法对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组织中IgG的沉积部位及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IgG结合正常人皮肤组织的部位进行定位研究;对3例线形IgA大疱病的皮损组织和血清中自身抗体IgA结合正常人皮肤组织的位置进行定位研究。结果 5例天疱疮患者皮损组织的直接免疫电镜见金颗粒沉积在桥粒上,非桥粒部位的角朊细胞间未见金颗粒的沉积,8例天疱疮血清的间接免疫电镜见金颗粒沉积在桥粒上,寻常型和落叶型的金颗粒沉积部位无区别。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组织的直接免疫电镜见有2例金颗粒沉积在半桥粒上,3例金颗粒沉积在半桥粒上及其下方的透明层中;间接免疫电镜技术对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血清进行金标记研究,发现有2例金颗粒沉积在半桥粒部位(免疫印迹显示其血清抗体识别BP230)、4例在半桥粒下方的透明层内见金颗粒的沉积(其血清抗体分别识别  相似文献   

6.
病案讨论甲:本病例的皮损以多发性大水疱为主,故属于大疱性皮肤病。此类疾病虽也包括不少病种,但主要还是指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类天疱疮、大疱型多形性红斑及大疱型药物疹等。该患者全身症状严重,皮肤及粘膜原因不明的发生了多个以水疱、大疱为主的皮疹,伴有明显的棘细胞松解现象,尼氏征阳性,细胞学检查可见到天疱疮细胞(亦称棘层松解细胞、Tzanck 氏细胞).所以,虽未能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因家属不同意作活检),亦可诊断为天疱疮。天疱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常根据水疱形成的部位以及引起的各种特殊症状,可分为四型:寻常性天疱疮、落叶性天疱疮,增殖  相似文献   

7.
天疱疮〈Pemphgus〉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大疱性皮肤病,近年来多数研究证明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或粘膜上出现Nikalskg征,呈松弛性大疱。在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之前,其病死率接近90%;应用激素后,病死率下降为22.5%。我院自1980年以来先后收治天疱疮10例,其中寻常型8例,落叶型1例,红斑型1例。经治后痊愈6例,好转出院2例(后经随访已痊愈),死亡2例,均为寻常型合并败血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病 ,临床比较少见。寻常型天疱疮病程较长 ,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在没有激素治疗前死亡率很高[2 ] 。我科于 1996年 4月收治1例寻常型天疱疮的患者 ,经过以皮质类固醇为主的一系列治疗及心理、疮面与饮食的护理 ,病情得以控制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 ,5 4岁。因全身大疱、糜烂 ,口腔、头皮大疱性损害泛发全身 ,逐渐加重而收入院。入院查体 :T :36 .5℃ ,P :80次 /min ,BP :110 / 80mmHg(14 7/10 7kPa)。心肺无异常 ,口唇、…  相似文献   

9.
宋翔  王国丽  杨为 《四川医学》2003,24(1):50-51
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组以大疱和疱疹样损害为特点的疾病。我们对 12例患者同时进行组织病理与荧光免疫检查 ,比较两种试验在诊断方面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大疱性皮肤病共 12例 ,其中寻常性天疱疮 (PV) 7例 ,平均年龄 4 8.9(2 2~ 71)岁 ,男 4例 ,女 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 (BP) 4例 ,平均年龄 5 5 .5(5 0~ 6 0 )岁 ,男 1例、女 3例。疱疹样皮炎 (DH) 1例 ,6 4岁男性[1] 。1.2 实验室检查1.2 .1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新发水疱部位皮肤组织 ,让水疱靠近取材的一侧。标本一分为二 ,水疱部分用10 %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石蜡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皮损面积均大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皮疹主要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大疱、水疱,18.8%的患者尼氏征阳性。18.8%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16例中有13例(81.2%)伴发各种其它疾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IgG阳性率为81.2%.C3阳性率为75%。糖皮质激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除2例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mg/d/kg(相当于泼尼松)。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常伴发各种疾病.病情危重.治疗时应根据个体差异首选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联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寻常型天疱疮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桥粒蛋白在疾病中的功能变化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男女之比1·12∶1,平均发病年龄43岁。皮损有典型的水疱、大疱。40·2%的患者有口腔黏膜损害,23%的患者以口腔水疱、糜烂为首发症状。除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的患者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剂量平均值为泼尼松64·5mg。结论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存在循环自身抗体攻击皮肤桥粒蛋白引起大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中图法分类号R758.66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组较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于1997~1998年共治疗26例,现作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0~84岁,病程10天~3年,其中寻常型天疱疮(PV)11例,类天疱疮(...  相似文献   

13.
<正> 天疱疮为—严重大疱性皮肤病,发病较急,病程缓慢,若不积极治疗,预后不良。本文搜集了从1965~1982年在本科住院的寻常性天疱疮病人40例,作为一般资料,并结合材料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临床资料性别:40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男女之比1:1。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寻常型天疱疮累及肛门的报道较少见。作者报道了16例伴有肛门受累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方法:回顾性调查了一所三级皮肤病转诊中心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累及肛门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中,10例女性,6例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6岁(极差37~82)。所有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均有多部位受累,包括口腔。9例(56%)患者出现肛门寻常型天疱疮的反复发作,平均2.4次(极差1~11)。所有患者经全身和局部治疗后,寻常型天疱疮得到控制。长期随访平均53个月(极差4~188)显示没有因肛门受累而出现的远期后遗症。结论:寻常型天疱疮累及肛门并不常见,通常见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搜集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综合征患者。均采用严密观察病情、病室环境、心理护理、皮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皮损全部控制,无死亡病例。结论: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是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苏家光 《医学文选》2001,20(4):487-488
天疱疮是一种较严重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 ,表现为成批发生的大疱 ,组织病理可见棘层松解 ,其中寻常型天疱疮 (Pem phigus Vulgaris,以下简称 PV)为最常见的一型 [1 ] 。皮质类固醇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治疗 PV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 ,降低了死亡率。本组对 80例 PV患者采用激素冲击治疗和常规激素治疗两个剂量组进行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科住院 PV患者 80例 ,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确诊。单纯口腔损害未收入观察。A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4 4.80±12 .30 )岁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年龄56~81岁,平均70.7岁,3例均为广泛性类天疱疮,类天疱疮抗体阳性。恶性肿瘤手术后,类天疱疮痊愈。结论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恶性肿瘤与类天疱疮的类型、程度、患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其预后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与治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皮损面积均大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皮疹主要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大疱、水疱,18.8%的患者尼氏征阳性。18.8%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16例中有13例(81.2%)伴发各种其它疾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IgG阳性率为81.2%,C3阳性率为75%。糖皮质激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除2例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mg/d/kg(相当于泼尼松)。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常伴发各种疾病,病情危重,治疗时应根据个体差异首选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联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损组织中C3d,C4d,IgG,IgG4及CD123表达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皮 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7例红斑狼疮(其中8例盘状红斑狼疮、4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 狼疮、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皮肌炎、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5例天疱疮皮损组织石蜡切片中的C3d,C4d, IgG,IgG4及CD123表达情况;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在红斑狼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天疱疮皮 损组织中上述5种抗体的阳性率。结果:红斑狼疮组皮损基底膜带的C3d,C4d阳性率分别为85.2%,51.9%,皮肌炎 组C3d,C4d阳性率分别为40%,0;红斑狼疮组皮损组织中C3d,C4d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皮肌炎组(P<0.05)。红斑狼 疮组皮损组织中CD12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皮肌炎组(P<0.05)。大疱性类天疱疮组皮损基底膜带的C3d,C4d阳 性率分别为100%,86.7%,天疱疮组角质形成细胞间的C3d,C4d阳性率分别为100%,60%。天疱疮组皮损真皮内的 IgG,IgG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组(P<0.05),且天疱疮组IgG4/IgG明显高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组(P<0.05)。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损组织中的C3d,C4d在红斑狼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天疱疮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某 些情况下可能作为替代直接免疫荧光的诊断工具。CD123表达对于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gG4和 IgG对于天疱疮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8年~ 1999年我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 12 5例 (占皮肤病住院患者 2 4 7%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5例中男 6 1例 ,女 6 4例 ,年龄 9~ 89岁 ,平均 53 8岁 ,9~ 4 9岁 4 5例 (36 % ) ,50岁以上 80例 (6 4 % ) ,住院天数 2~ 32天 ,平均 11 82天 ,发病月份以 3月份 (16例 )、8月份 (14例 )、10月份 (13例 )、11月份 (12例 )较多。1 2 临床表现 有明确诱因者 37例。寻常型 10 2例 ,顿挫型 6例 ,大疱血疱型 8例 ,坏死型 2例 ,复发型 4例 ,RamseyHunt综合征 3例。发病部位见表 1。表 1  12 5例带状疱疹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