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新生儿和婴儿的短音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稳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听力正常婴儿短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ABR)和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反应阈的正常参考值,研究其听觉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并比较两种听力检测技术的频率特性.方法 选取0~6月龄听力正常婴儿80例(160耳),按月龄分为四组:新生儿组、42 d组、3月龄组和6月龄组,每组20例(40耳),男女例数均等,分别记录其短声ABR的潜伏期及在0.25、0.5、1、2、4、8 kHz频率范围内tone-pip ABR和ASSR的反应阈.结果 在70 dB正常听力级短声刺激下,短声ABR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波Ⅰ于42 d前、波Ⅲ于3个月前发育变化显著.tone-pip ABR波形与短声ABR相似,Ⅰ、Ⅲ、Ⅴ波潜伏期随频率增加逐渐缩短,波形分化逐渐清晰.不同频率、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反应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0.25 kHz外,其余频率tone-pip ABR反应阈均低于ASSR.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听力曲线形状相似.结论 0~6月正常婴儿tone-pip ABR的潜伏期和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而反应阈无明显变化.tone-pip ABR和ASSR均有稳定的频率特异性,tone-pip ABR反应阈低于ASSR,可能更接近主观纯音听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闭症患儿听觉诱发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①正常组(17例);②自闭症Ⅰ组(起病时间<1年,20例);③自闭症Ⅱ组(起病时间≥1年,22例).以上三组在镇静催眠条件下接受40 Hz听觉事件诱发反应(40 Hz-AERP)、听性稳态反应(ASSR)、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①自闭症Ⅰ、Ⅱ组40 Hz-AERP、ASS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闭症Ⅰ、Ⅱ组ABR的波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较正常组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闭症患儿听力基本正常,但ABR表现为脑干传导时间延长,且起病时间越久,延长越明显,提示自闭症患儿脑干听觉传导通路可能异常,这可能是造成自闭症患儿认知、语言能力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规律,建立小婴儿ABR波I、III、V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参考值。方法对166例(269耳)1月龄、141例(226耳)2月龄、111例(177耳)3月龄、58例(96耳)4月龄、78例(121耳)5月龄和45例(76耳)6月龄正常婴儿进行短声(click)ABR测试,分析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结果1~6月龄正常婴儿ABR反应阈均值为16.18±5.35dBnHL,波V潜伏期均值9.03±0.49ms,各月龄组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波I、III、V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刺激声强的降低,以波V的稳定性最好,波I消失最快,各波潜伏期均延长,标准差增大,各波间期缩短。在同一刺激声强下,随着月龄的增长,波I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均有明显缩短。在4月龄前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后各月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1~6月龄正常婴儿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正常值为16.18±5.35dBnHL;下丘以下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在出生后1~4月有较快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孤独症患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听觉障碍儿童孤独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DSM-IV诊断标准确诊的15例孤独症患儿的14例正常对照组,同期接受听觉诱发反应检测,比较两组间波Ⅰ-Ⅴ各波峰潜伏期,波峰潜伏期差和波幅的差异。结果:孤独症患儿左侧波Ⅴ、右侧波Ⅱ峰间潜伏期和右侧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差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0.005),孤独症组右侧波Ⅲ振幅较对照组增高(P<0.05),其他各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孤独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突出改变是潜伏期有延长的趋势,对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的听阈正常而有听觉障碍,言语交往能力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潜伏期延长的儿童,应警惕孤独症或其他神经精神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独症对听觉系统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测试,设立同年龄段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孤独症组ABR双耳Ⅴ波潜伏期、右耳Ⅰ~Ⅴ波间期、Ⅲ~Ⅴ波间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孤独症组DPOAE异常率增高,1kHz及1.5kHz平均幅值及1kHz引出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ABR潜伏期延长,DPOAE测试异常率增高,提示脑干听觉通路传导异常,可能是引起孤独症儿童广泛感觉系统发育障碍,使言语、认知、社会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Brain Auditory Evoked Potention,BAEP)的特征。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检测确诊的儿童OSAHS患者87例,经声阻抗检查呈A型曲线,4~7岁,分别以11.1、33.1?Hz的不同刺激重复率进行BAEP测试,比较不同病变程度对两种刺激重复率听觉阈值、潜伏期及波间期差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SAHS轻度组:两种刺激重复率的 BAEP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均在正常范围,Ⅴ波听阈为25dBnHL;中度组:刺激重复率33.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无异常,Ⅴ波听阈25dBnHL;刺激重复率11.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Ⅰ~Ⅴ波间期延长,Ⅲ~Ⅴ间期在正常范围,Ⅴ波听阈28dBnHL;重度组:刺激重复率33.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各波间期差均延长,Ⅴ波听阈35dBnHL;刺激重复率11.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均延长,Ⅴ波听阈40dBnHL。重度OSAHS患者两种刺激重复率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差听阈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频短声刺激能较早反映OSAHS患儿脑干功能的改变;重度OSAHS患儿的BAEP测试结果异常,提示OSAHS对听阈及听觉脑干传导功能都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常青年人气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气、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的差异,为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Nicolet spirit诱发电位仪,TDH-39P和Radioear B-71换能器,对一组听力正常青年人(男31耳,女30耳)进行短声气,骨导测试。结果 在阈值及阈上强度下,骨导ABR波形与气导类似,但各波引出率较气导低。听力正常青年男女之骨导短声ABR阈值间无差异(P>0.05);阈上60dB三声刺激下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亦无差异(P>0.05)。骨导短声ABR与气导短声ABR比较显示:前者阈值高于后者(P<0.01),两者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40);短声阈上60dB强度刺激下,前者Ⅰ、Ⅲ、Ⅴ波潜伏期均大于后者(P<0.01),但两者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无差异(P>0.05)。结论 骨导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部份不适于气导ABR检测的患者,仍有其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听性脑干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征,探讨OSAHS对听觉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PSG对72例具有打鼾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测并分为单纯鼾症组与OSAHS组,另选无打鼾症状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对3组的ABR进行分析。结果:OSAHS组波Ⅰ、Ⅴ潜伏期延长及波Ⅴ反应阈增高,与单纯鼾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OSAHS的ABR主要表现为波Ⅰ、Ⅴ潜伏期延长及波Ⅴ反应阈增高,说明OSAHS对听觉通路的影响主要在耳蜗,而对脑干部位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征及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鼓膜置管的3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研究组)手术前后的ABR资料,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ABR资料相对比;将研究组再按波形分化程度分为波形分化不良组和波形分化较好组,对两组的病程及波Ⅴ反应阈等进行比较。结果:①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影响ABR的波形分化和各波出现率,手术后有改善;术前波形分化不良组的波Ⅴ反应阈及病程与波形分化较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②Ⅰ、Ⅲ、Ⅴ波潜伏期术后较术前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前后波间期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前后均存在部分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异常,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ABR表现为:波形分化及出现率的改变、波间期及波潜伏期的改变、波Ⅴ反应阈的改变,鼓膜置管术可以改善这些变化,但仍未达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别用短声与短纯音作为刺激声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stem response,ABR)波V阈值测试结果的相关性,以探讨短纯音AB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短声和短纯音ABR对患者进行波V阈值的测试。结果测试的31耳中,短声与短纯音ABR500Hz~4000Hz的波V阈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0.583.0.752和0.811。P值均为0。结论短声和短纯音ABR波V阈之间有相关性。其中,2000~4000Hz的相关性优于500~1000Hz;当听力损失大于70dBnHL时的500~1000Hz的相关性好于听力损失小于70dBnHL的时候。提示当短声ABR波V阈值大于70dBnHL时同样可以预测0.5kHz、1kHz短纯音ABR波V阈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婴幼儿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千反应(tone burst click 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TB-ABR)与短声诱发的听性脑千反应(click 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C-ABR)阈值的相关性,以探讨TB—ABR在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且C—ABR阈值正常者27例(54耳),以短纯音为刺激声,进行ABR波V反应阈值及潜伏期测试,并与C-ABR作差异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54耳)婴幼儿中完成4个频率TB-ABR测试的共27例(54耳),0.5、1、2、4kHz TB—ABR波V反应阈值分别为(40.0±11.6)dBnHL、(36.7±9.0)dBnHL、(27.2±6.7)dBnHL和(25.9±6.3)dB nHL,明显高于C-ABR阈值(17.8±6.4)dBnHL(P〈0.05),TB-ABR波V反应阑值随着刺激声频率的升高而下降,潜伏期随着刺激声频率的升高而缩短。0.5、1、2及4kHz1BABR反应阈与GABR反应阈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60、0.67、0.72,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婴幼儿TB-ABR和C-ABR反应阈之间存在相关性,且高频相关性优于低频,TB-ABR可作为一种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分析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的基本特征,为国内开展新生儿ABR检测及听力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对80名正常新生儿(160耳)的ABR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听力青年人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0dBpeSPL强度短声刺激下,正常新生儿波Ⅰ、波Ⅲ、波Ⅴ的检出率均为100%。波Ⅴ反应阈为61.94±6.87dBpeSPL,显著高于正常听力青年人。新生儿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较正常听力青年人延长,波间期Ⅲ-Ⅴ/Ⅰ-Ⅲ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听力青年人。结论 70dBpeSPL短声是较为适宜的新生儿ABR听力筛选的声刺激;性别及左、右耳差异不影响新生儿ABR筛选;新生儿听觉通路存在一个不断完善的成熟过程,但其脑干上、下部的发育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骨导听性脑干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不同位置放置骨振荡器 ,不同的刺激速率等对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以不同的骨振荡器放置位置、不同的刺激速率行骨导ABR测试 ,并与气导ABR进行对比。结果 :2 0例受试者在较高强度刺激下 (4 0dBnHL以上 )均可记录到清晰、稳定的骨导ABR各波 ,且气、骨导ABR反应阈相似 ,均在其主观阈上 5~ 10dB ;前额和乳突放置骨振荡器相比较 ,其ABR波Ⅴ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 ;气导和乳突骨导ABR波V潜伏期差异不显著 ;骨导短声刺激速率从 2 0次 /s增到 5 2次 /s时 ,ABR波Ⅴ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 :骨导ABR测试受骨振荡器的位置、刺激速率等的影响 ;但其仍不失为一可行而有效的听力检测手段 ,对婴幼儿听力筛选、耳蜗残余功能的判定及各种听力损失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听觉脑干电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正常新生儿及窒息新生儿听觉脑干电反应(ABR)的阈值、波形、各波出现率、各波潜伏期、斜率和正常新生儿ABR的比率、改变短声刺激重复率Ⅰ与Ⅴ波潜伏期的变化等项参数。认为窒息新生儿ABR阈值提高,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听觉通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正常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 的探讨0~2岁婴幼儿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正常值。方法 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37例无耳科疾患的听力正常婴幼儿进行检查,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和Ⅰ~Ⅲ.Ⅲ~Ⅴ峰间间期。结果 2岁组的各波峰潜伏期较1月龄组明显缩短,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各年龄组的Ⅰ~Ⅲ峰间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2岁组的Ⅲ~Ⅴ峰间间期较1月龄组缩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各波峰潜伏期逐渐缩短,但整个听觉通路的发育可能并不是完全平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耳功能异常婴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85例(170耳)中耳功能异常、ABR反应阈≤60dB nHL的婴儿(A组)和83例(166耳)中耳功能正常、ABR反应阈40~60dB HL的婴儿(B组)以及41例(82耳)正常婴儿(C组)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波间期和波Ⅴ反应阈值。结果 A组中24耳(14.11%)为ABR反应阈≤30dB nHL、73耳(42.94%)为40dB nHL、54耳(31.76%)为50dBnHL、19耳(11.18%)为60dB nHL;B组中83耳(50%)ABR反应阈为40dB nHL、52耳(31.33%)为50dB nHL、31耳(18.67%)为60dB nHL;C组婴儿ABR反应阈均≤30dB nHL。刺激声为80dB nHL时三组间波Ⅰ、Ⅲ、Ⅴ潜伏期的关系分别为: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1),而Ⅰ-Ⅲ、Ⅰ-Ⅴ波间期则较B组和C组短(P<0.01),Ⅲ-Ⅴ波间期则与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反应阈相同者波潜伏期比较: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仍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时大部分ABR反应阈升高,以轻中度异常为主,均有波Ⅰ潜伏期延长;波Ⅰ潜伏期明显延长对判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腭裂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异常情况及听力障碍程度、性质.方法: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32例腭裂患儿的听觉阈值,各波潜伏期及阈值异常率,潜伏期延长的异常率.结果:腭裂患儿听觉阈值及各波潜伏期较正常儿显著提高和延长(P<0.01),阈值异常率为68.75%,腭裂患儿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听力障碍,半数以上为中、重度听力障碍.潜伏期延长的异常率为65.6%.患侧耳数Ⅰ、Ⅲ、Ⅴ波延长分别为30耳、18耳、32耳.腭裂患儿Ⅰ~Ⅴ波峰间期较正常儿童明显延长,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中枢传导通路功能障碍.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腭裂患儿之间BAEP反应阈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68.75%腭裂患儿存在听力障碍且大部分是传导性听力丧失,BAEP作为筛选适于低龄儿童听力的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常规听力学检查中婴儿中耳炎诊断相关的的敏感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听力筛杳未通过的婴儿48例(96耳),男31例,女17例;年龄1.5~12个月(平均4.3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颞骨CT薄层扫描和常规听力学测试.听力学检查包括气导和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 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反射及226 Hz、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统计软件采用SPSS14.0标准统计软件包.以颞骨CT结果作为诊断的依据,与以下9项因素进行Kappa一致性栓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因素包括:226 Hz及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ABR气导反应阈值、ABR骨气导反应阈值差值、ABR Ⅰ波潜伏期、ABR Ⅰ~Ⅴ波间期、40 Hz-AERP反应阈值、DPOAE反应幅值及声反射阈值.结果 96耳中,CT确诊中耳炎77耳,中耳正常19耳.以颞骨CT扫描结果作为金标准,Kappa-致性检验表明,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ABR气导反应阈值、ABR Ⅰ波潜伏期、40 Hz-AERP反应阈值和DPOAE与颞骨CT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均>0.04,P值均<0.001).单因素分析提示,有7个因素与婴儿中耳功能有关(P值均<0.001):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声反射阈值、ABR气导反应阈值、ABR气骨导反应阈值差值、ABR Ⅰ波潜伏期、40 Hz-AERP反应阈值和DPOAE.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P<0.001)和40 Hz-AERP反应阈值(P=0.004)可以列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 1000 Hz鼓室声导抗可作为婴儿中耳炎检出的敏感因素,ABR气导反应阈值、ABR Ⅰ波潜伏期、40 Hz-AERP反应阈值和DPOAE可较好地反映婴儿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观察单侧听神经瘤79例对侧听觉脑干电反应(ABR),发现64例(81%)对侧ABR正常、13例(16.4%)对侧ABR潜伏期异常、另2例(2.6%)虽对侧听力尚好但未引出持续存在的反应波。对侧ABR异常包括全部波缺如2例;波Ⅰ~Ⅲ正常、波Ⅲ~Ⅴ异常5例;波Ⅰ~Ⅲ异常、波Ⅲ~Ⅴ正常7例;仅存在波Ⅴ且潜伏期延长1例。轴位CT断层所示肿瘤大小与对侧ABR异常之间有一定联系,其中瘤体大的(>2.5cm)25.6%对侧ABR异常;中等大(1.0~2.5cm)14%对侧ABR异常;瘤体  相似文献   

20.
在49例癫病病人作听性脑干反应(ABR)和中潜伏期反应(MLR),刺激声从90dBnHL开始,渐降至反应阈,癫痛病人的纯音听阈更正常,但ABR阈及MLR阈分别有30.1$和40.7%,高于正常,在癫痛大发作的比额叶癫痛的反应阈上升的多,在癫痛大发作病的慢性过程比在额叶癫癌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二组中抗癫痛药物的有效性和反应阈上升程度无关。反应阈改变是脑干及其它皮层结构的神经传递障碍的结果,可能反应阈上升还和传出听通路对传入神经信号的抑制有关。深在的癫病灶可能对MLR的正常通路起到直接抑制或干扰的效应。癫痫病人的听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