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链球菌是院外获得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败血症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自从1993年美国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院外获得性肺炎的一线药物以来,并因其耐受性好和抗菌谱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量用于临床和不合理应用,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  相似文献   

2.
何文富  刘小康 《现代免疫学》2004,24(5):398-398,406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是常用的抗生素。20世纪70年代,Itkin等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具有糖皮质激素相近的作用。近年来,发现以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可作为免疫抑制药物,其免疫抑制作用比环抱菌素A(CyA)强数十倍,对排斥反应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应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衣(支)原体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原体和支原体在临床上感染是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侵袭部位主要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临床上治疗主要用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近 1 0多年来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和不断地研制和开发 ,有部分抗菌药物在体外良好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对动物感染模型治疗效果能与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媲美。其中部分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衣 (支 )原体感染有良好治疗效果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值得重视抗感染药物。1 司帕沙星1 .1 司帕沙星 (SPFX)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SPFX在体外对各种衣原体和支原体有很强活性。…  相似文献   

4.
1、国产与进口柱晶白霉素的抗菌谱示抗菌活力完全一致。 2、柱晶白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优于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和螺旋霉素且。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的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优于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和螺旋霉素.且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的大多数金黄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结论综述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系日本大正制药公司首创.目前已在美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等国上市且已被美国药典第22版(USPXXⅡ)第九增补版3449页收载。克拉霉素为14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体外具有红霉素相似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部  相似文献   

6.
麦地霉素(MD)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一种,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也有作用。七名正常志愿者分别单次口服国产和进口MD400mg,用微生物杯碟法测定给药后6小时内各时间血清中药物浓度,以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阿奇霉素致过敏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陶红 《医学信息》2006,19(11):1925-1925
阿奇霉素是近几年来临床应用较多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半衰期长(约40小时),组织渗透性好,(组织中的浓度可超过血清浓度的10—100倍),抗菌谱广,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广泛应用与临床。但对其过敏反应的报道较少,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药物敏感度测定法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G~+菌和G~-菌的抗菌作用实验观察,证明青霉素类抗生素对C~+菌抗菌作用强、对G~-菌抗菌作用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则对C~+菌、C~-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特别对耐药菌株作用较青霉类强,故临床常将该类抗生素药物治疗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其中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为继罗红霉素、甲红霉素及阿齐霉素后开发的又一种红霉素衍生物。它是由红霉素还原、胺化得到的红霉环胺(erythromycylamine)与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缩合而成,为口服有效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相比,本品在软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改善,具有口服消除半衰期长,较少与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 地红霉素由德国Boeliringer Lngelheim公司的子公司Thomae公司创制,1985年其专利许可证转让给美国礼莱公司,1993年9月礼莱公司在两班牙首次上市本品,商品名为Dynabac。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与浙江康恩贝药业集团于1997年共同研究开发该药,申报为二类新药(两药)现报批工作已经完成 在此就地红霉素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部分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头孢唑肟(ceftizorxime,CZX)是日本藤泽制药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研制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尤对G~-菌所致感染疗效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应用HPLC法,研究了该药在10例连续腹膜透析病人体内的腹膜吸收特点和药物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在抗菌药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细菌对这类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发展,严重影响其疗效。研究表明,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最重要的机制。临床上分离的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大多数菌株(90%以上)产生β-内酰胺酶,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国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期 ,在寻找抗细菌 β 内酰胺酶活性化合物时 ,发现了新型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carbapenems)类抗生素。本文就国外有关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目前还未临床应用的与碳青霉烯结构相关的三环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研究新进展作一介绍。1 甲基碳青霉烯类1 .1 比阿培南 (Biapenem)  比阿培南是由日本Led erde公司开发的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对DHP 1稳定 ,对G+、G 和厌养菌具有广谱和强效的抗菌活性。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它对肠杆菌科的多数菌株和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比亚胺培南更强 ,对厌氧菌与亚胺培南相似 ,…  相似文献   

1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氯霉素和强力霉素治疗恙虫病的疗效区别。方法选取南海某群岛上近8年发生的恙虫病病例279例,分别应用了氯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治疗,回顾性分析退热时间及治愈率。结果与氯霉素和强力霉素相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退热时间较长,其中红霉素时间最长、罗红霉素次之、阿齐霉素时间最短,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治疗恙虫病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氯霉素和强力霉素对恙虫病均有较好疗效,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副作用小,孕产妇、婴幼儿及肝肾功能受损等病人适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其中阿齐霉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生技霉素(Biotechnomycin)是我所利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经生物工程发酵、分离、鉴别获得的一种新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证明:本品对G~+菌的MIC范围为0.002~2mg/L;MIC_(50)~MIC_(90)为0.03~4mg/L,MBC_(50)~MBC_(90)为0.25~64mg/L;而乙酰螺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谱抗菌药物所致伪膜性肠炎(PMC)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在临床科室工作期间(2007.5~2010.6)共经历的6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停用原抗菌药物,使用甲硝唑、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后,患者都治愈出院。结论:PMC多系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发病,因此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广谱抗菌药物致PMC认识的同时,临床药师也要积极主动协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优化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方案,从而减少PM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间我院内1250份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使用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在院内所有科室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应用于呼吸科(28.48%)、普外科(15.12%)、妇产科(13.20%)。在药物用途方面,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中(34.32%)和外科手术后预防感染中(17.28%)。临床所用喹诺酮类药物中以左氧氟沙星(29.44%)及环丙沙星(16.72%)应用最为广泛,而不良反应表现则以皮肤过敏(39.18%)、神经系统(19.40%)、消化系统(18.66%)为主。结论要加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重视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杀菌作用快,尤其适用于治疗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和)头孢菌素酶(AmpC)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既往临床上常见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株为以绿脓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为代表的非发酵细菌,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菌株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碳青霉烯酶,现回顾近年的相关研究,就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及其检测方法、耐药菌株的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结合指标管理在临床使用抗菌素中的作用。方法回顾临床药师干预后(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与干预前(2015年同期)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和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0.02%)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率(25.72%)均低于干预前(P0.05,分别为52.55%和30.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0.59%也低于干预前的使用强度62.39%(P0.05)。同时,微生物样本送检率(27.49%)高于干预前13.96%(P0.05);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均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时间的合理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临床药师的专业干预更有利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和专业技术化,促进用药合理性和医院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玉 《医学信息》2005,18(9):1197-1198
抗菌药物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合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应用一种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本人结合临床的经验,认为抗菌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应注意以下问题。1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目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规范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方法 由医疗、院感、药学专家对20所基层医院内(含儿)、外科(含妇产)在夹和归档病历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检查.结果 基层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虽有相关管理文件和督查记录,但在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使用剂量、使用前后相关辅助检查方面合格率在50%以下.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不仅要让医务人员掌握其要点,作为受用者的患者也应了解其好处与危害,管理部门更应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督导落实在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