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手术理念和策略。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为35例病人施行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对病例资料、术中情况(平均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160±53) min,术中出血(190±110)mL。肿瘤长径(46±18)mm,术后病理检查提示32例(91.4%)病人达到R0切除,清扫淋巴结(30.0 ± 10.6)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4 ± 2.6)枚。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胰后切面的确定,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脏器联合切除治疗T4期胃癌6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T4期胃癌的疗效 ,探讨其手术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2 0 0 1年行脏器联合切除 (CR组 )的 6 9例T4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并与同期 4 5例姑息性胃切除患者 (NCR组 )相比较。 结果 CR组 6 9例中 ,根治性切除 5 4例 ,姑息性切除15例 ;其中联合横结肠切除 2 4例 ,胰体尾脾切除 2 2例 ,肝左外叶切除 8例 ,胰体尾脾横结肠切除 6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5例 ,胆囊切除 2例 ,膈肌、脾脏切除各 1例 ;总淋巴结转移率 88 4 % ,围手术期死亡 3例 (4 3% ) ,合并症发生率 14 5 % ,CR组和NCR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6 9%、39 1%、2 6 8%和 33 4 %、7 4 %、0 (P <0 0 1) ,根治性脏器联合切除组 5年生存率为 34 1%。结论 脏器联合切除术可提高T4期胃癌的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联合胰体尾脾切除并温热低渗腹腔灌洗化疗治疗胃癌的经验。方法 对1993—1997年施行联合胰体尾脾切除并温热低渗腹腔灌洗化疗的18例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联合胰体尾脾切除并温热低渗腹腔灌洗化疗18例胃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38.9%、27.8%。结论 掌握联合脏器切除的指征,关注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处理,提高外科手术技巧,注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入路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手术效果。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对19例胰体尾癌患者施行了动脉入路胰体尾癌根治术,回顾其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单纯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11例,联合部分门静脉切除4例,联合腹腔干切除2例,联合脾区结肠切除1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6±1.2)h,术中出血量(535±201)m L,术后住院时间7~34 d。腹痛或腰背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转氨酶一过性升高2例,均为联合腹腔干切除患者;轻度腹泻2例,胰瘘5例,均经保守治疗7~10 d好转。无腹腔出血、感染、胆囊坏死、肝衰竭、缺血性胃病等发生。随访3~3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死于肝转移;4例局部复发,1例13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2例现随访中。胰体尾癌根治术中优先探查SMA,以SMA-腹腔干为轴,以左侧Gerota筋膜为后腹膜切缘,整块切除肿瘤,可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肿瘤残留,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体尾占位病变切除的手术路径。方法采用最先探查横断胰颈的方法,对5例胰体尾占位患者实施胰体尾切除。其中2例胰体尾癌及1例实性假乳头瘤患者实施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接受保留脾脏及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1例潴留性囊肿患者实施保留脾脏、联合睥动静脉切除的胰体尾切除。结果手术用时2.0~5.5h,术中出血200~1000ml。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从探查横断胰颈开始的胰体尾切除术,综合满足了疗效、安全与保脾的需要,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联合脏器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联合脏器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经验。方法对1988~1993年间施行联合脏器切除的48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根治性切除33例,姑息性切除15例。其中联合脾切除14例,脾合并胰体尾切除12例,脾、胰体尾合并横结肠切除1例,胰体尾合并横结肠切除2例,横结肠切除3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卵巢切除3例,胆囊切除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42%。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326%,279%。结论作者认为,严格掌握联合脏器切除的指征,恰当的选择手术入路,同时注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是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的病人12例,术前依据CT或者MRI平扫+增强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同时联合多脏器切除漏。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375±43)分钟,术中出血量(280±40)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神经均受累,清扫淋巴结(23±6)枚,12例中1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其中A级胰漏3例,无B、C级胰漏,胃排空障碍1例,淋巴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治愈。无结肠吻合口漏和肾皮质危象发生。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8.6天。结论 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中出血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28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D组12例、对照组16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胰体尾肿瘤切除手术, 3D组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12例, 对照组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5例、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切除11例。3D组的保脾手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手术时间[(202±53.8)min比(186.8±48.3)min]、术中出血量[(107.5±141.2)ml比(160.6±184.4)ml]、术后胰漏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2.5)d比(19.1±40.6)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提高腹腔镜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保脾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切除术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院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切除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8例。8例病人中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18~ 6 2岁 ,平均 4 0岁。术前CT检查均提示胰体尾良性病变 ,术中、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胰腺囊腺瘤 2例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1例 ,胰腺假性囊肿 3例 ,胰体尾外伤 2例。术前B超及CT检查脾脏正常 ,均行切除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方法 :充分切开胃结肠韧带进入小网膜腔 ,置入S拉钩向上牵开胃壁 ,使胰体尾和脾门完全显露。控查肿瘤 ,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 ,如为良性肿瘤 ,则准备行保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相似文献   

11.
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方法:观察35例胃癌的大小、大体类型、生长方式、浆膜浸润程度、肿块至脾门的最近距离、4s、4d组淋巴结转移及其与脾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对50例胃癌病人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病例5年生存率与未行脾胰体尾切除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肿块距脾门最近距离≤5.0cm并呈浸润生长时,与脾门淋巴结转移呈极显著相关(P<0.01),4s组淋巴结疑有转移癌或冰冻证实有癌转移时与脾门淋巴结呈显著相关(P<0.05),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与非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比较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块边缘距脾门的最近距离≤5.0cm、4s组淋巴结疑有转移或冰冻证实有癌转移、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并接近脾门时,脾门淋巴结极有可能转移,至少应行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同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并未降低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因此,可以将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指征再进一步放宽。  相似文献   

12.
腹部肿瘤联合脾切除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联合脾切除适应证的选择、围手术期最佳处理以及脾切除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212例腹部肿瘤联合脾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原发肿瘤以胃癌最为多见(117/212,55·2%),其次为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8/212,13·2%)和胰体尾癌(23/212,10·8%)。212例病人共行324例次不同类型的手术,共有33例(15·6%)术后发生59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以感染最为多见。结论联合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疾病和手术种类密切相关,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近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胃底贲门癌侵及胰体尾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35例胃底贲门癌侵及胰体尾患者进行手术,其中剖腹探查术20例,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115例。对影响手术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分析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剖腹探查术和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7个月和3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8,P〈0.01)。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3%、26.6%;肿瘤的直径、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No.10或No.11淋巴结转移、根治程度和受侵脏器切除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手术根治程度及受侵脏器切除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0.0%和3.5%。结论对于胃底贲门癌侵及胰体尾患者,施行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能够提高疗效。如果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或无不可根治因素存在、或无合并其他脏器受侵,施行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胰体尾癌的临床诊治体会:附7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5年胰体尾癌79例临床资料。结果腺癌70例,黏液腺癌6例,囊腺癌2例,腺鳞癌1例。肿瘤分期(TNM):Ⅰ期2例(2.6%),Ⅱ期20例(25.3%),Ⅲ期23例(29.1%),Ⅳ期34例(43.O%)。75例手术探查,肿块切除27例,48例未切除,切除率36%,基本术式为胰体尾及脾切除,1例保留脾脏;1例全腹腔镜手术;4例未行手术。36例随访资料(至2006年3月)显示:未手术者中3例分别于出院后15 d,1个月,2个月死亡;肿块未切除者中2例术后30 d内死亡,18例平均存活6.1个月;肿块切除者中8例死亡,平均存活16.6个月;5例尚存活。结论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及合理的辅助治疗是改善胰体尾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术中出血的手术技巧和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行LS 40例。脾动脉位于胰尾上缘者,先分离并结扎脾动脉主干,离断脾周韧带;脾动脉位于胰尾后方或胰尾内者,先离断脾周围韧带和剥离胰尾,显露和离断脾蒂血管,完成LS。结果完成LS 31例,LS联合LC 7例,LS联合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术中切除副脾3例。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50~800 ml,平均160 ml。术后12~24 h胃肠蠕动恢复,术后24 h拔胃管后进食。术后住院5~9 d,平均7.5 d。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术后效果不佳,血小板一直<50×109/L,口服泼尼松20 mg/d维持治疗;23例ITP随访4个月~2年,平均1年,无复发;2例门脉高压症随访1年,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围手术期改善凝血,提高血小板计数,术前行脾动脉CT血管造影,手术时在胰腺上缘结扎脾动脉,分离脾周围韧带时避免撕裂脾包膜,妥善处理脾蒂血管,谨慎对待门脉高压症患者,可减少LS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胰体尾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手术干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数据库资料中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70例胃癌病人中有73例发生胰体尾侵犯。BorrmannⅣ型、肿瘤穿透浆膜、离胃〉3cm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胰体尾侵犯相关(P〈0.05)。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4),围手术期内无病人死亡。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组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4%和19%,其1年内各时点存活率总体上高于胃癌姑息性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组(P〈0.05)。结论联合胰体尾切除的根治术具有可接受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改善胃癌胰体尾侵犯病人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脾胰体尾切除在小儿胰腺体尾部损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保脾胰体尾切除的10例严重胰腺体尾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儿均成功地施行了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切除术。手术时间中位数为3 h(2~6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0 mL(50~300 mL);术后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175×109/L(75×109/L~260×109/L)。术后发生胰瘘2例,膈下感染和肺部感染各1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所有患者均在门诊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中位数为30个月。术后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及血常规,脾脏血供、形态及结构均无异常,血小板计数均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随访期间,无任何患儿因脾功能减退而导致凶险性感染。结论保脾胰体尾切除在小儿胰腺体尾部损伤的应用中是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间手术治疗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例均获完整切除和病理诊断.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加脾切除术1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加脾切除术1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继发Ⅰ型糖尿病1例.术后随访1~16个月,...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经验。方法:对1994年8月至2001年11月施行联合脏器切除的137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肝切除11例,脾切除25例,横结肠切除13例,胆囊切除15例,副肾上腺切除4例,脾、胰体尾切除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3例,其他手术18例。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26.3%和16.6%。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联合切除受累脏器可提高胃癌的根治性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慢性胰腺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hypertension,PSPH)临床处理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3月32例急慢性胰腺炎引起区域性门脉高压患者的诊疗经过。结果 32例PSPH患者中24例患者接受外科处理,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接受脾动脉栓塞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未接受脾动脉栓塞术脾切除+胰体尾切除患者,术后随访3~25个月,接受外科手术患者无再发消化道出血病例,8例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再发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 PSP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无症状PSPH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先行脾动脉栓塞再行胰体尾+脾切除及胃周血管离断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但由于临床病例数较少,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