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对胰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DPC4、ki67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并探讨艾灸抗胰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裸鼠均接种Bx PC-3细胞构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接种后次日给予麦粒灸裸鼠大椎穴至14天后结束治疗,取出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PC4、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中DPC4蛋白表达升高,而ki67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肿瘤组织中DPC4、下调ki67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熊胆粉对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的影响,探讨熊胆粉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_2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熊胆粉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熊胆粉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每周测量体重和瘤体积2次,给药结束,剥取瘤体称量瘤重及计算抑瘤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I-2)、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表达;免疫组化测定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CDK4、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熊胆粉显著抑制肿瘤的体积和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结果显示熊胆粉显著促进肝癌细胞凋亡。RT-PCR结果显示熊胆粉促进Bax表达而抑制Bcl-2、CDK4、cycIinD1 mRNA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熊胆粉促进Bax表达而抑制p-STAT3、PCNA、BcI-2、CDK4、cyclinD1蛋白表达。结论熊胆粉可以通过调控STAT3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滑膜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的影响,探索艾灸调控实验性RA家兔滑膜细胞增殖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RA疾病模型,艾灸实验性RA家兔双侧"肾俞"穴,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家兔关节滑膜细胞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结果:RA模型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艾灸抑制RA滑膜细胞CyclinD1及CDK4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调控RA滑膜细胞增殖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肝癌SMMC-7721细胞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LS低剂量组(0.5 g·kg-1)、中剂量组(1.0 g·kg-1)、高剂量组(2.0 g·kg-1)。给药30天后取血检查血清ALT、AST、Urea、Cr,取瘤体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瘤体PCNA及AFP mRNA表达;采用IHC-P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瘤体PCNA及CD34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S组肿瘤生长较慢,瘤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病理观察显示GLS组坏死较模型组多;GLS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均低于模型组(P0.05),Urea、Cr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GLS高剂量组PCNA、AFP及CD34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PCNA蛋白在模型组表达最高,阳性率为85%;GLS低剂量组阳性率为65%;GLS中剂量组阳性率约50%,GLS高剂量组阳性率约35%;GLS高剂量组CD34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能够抑制裸鼠肝癌SMMC-7721细胞皮下瘤体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花组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人胃腺癌皮下移植瘤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 nu/nu裸小鼠接种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于右前肢腋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HSYA高、低剂量组(0.056g/L、0.028g/L),观察抑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瘤组织VEGF与HIF-1α蛋白以及血清VEGF蛋白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瘤组织KDR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法检测瘤组织KDR及HIF-1αmRNA表达。结果:HSYA低剂量组抑瘤明显,该组瘤组织及血清VEGF蛋白表达降低,瘤组织KDR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P0.01);HIF-1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瘤组织明显减少(P0.01)。KDR 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HSYA抑制肿瘤生长的可能机制与抑制VEGF、HIF-1α蛋白的表达,减弱KDR蛋白磷酸化及其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内皮细胞活化阻碍肿瘤血管新生以及降低肿瘤缺氧微环境对血管生成的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脉姜黄散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 6,CDK6)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讨论其增敏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照射组、生脉姜黄散组、生脉姜黄散联合照射组、顺铂联合照射组,其中生脉姜黄散组和生脉姜黄散联合照射组按照药物高、低剂量(12.87,4.29 g·kg-1)各分为2个亚组。经处理后各组隔日测量移植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和抑瘤率。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K6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DK6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肿瘤生长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与照射组比较,生脉姜黄散(12.87 g·kg-1)联合照射组、顺铂联合照射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4.94%,64.9%。与照射组比较,生脉姜黄散(12.87 g·kg-1)联合照射组、顺铂联合照射组CDK6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生脉姜黄散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6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蒲葵子乙醇提取物(EELC)对肝癌细胞以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EELC阻滞细胞周期的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EELC(0、0.125、0.25、0.5 mg/mL)对HepG2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构建裸鼠HepG2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ELC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EELC灌胃液[3 g/(kg·d)]灌胃给药,连续21 d后,剥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肿瘤组织中PCNA、CDK1、CyclinB1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0 mg/mL组比较,0.125、0.25、0.5 mg/mL组HepG2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下降(P<0.05),呈剂量依赖;与0 mg/mL组比较,0.125、0.25、0.5 mg/mL组细胞周期进程明显抑制,阻滞于G2/M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ELC组小鼠肝癌组织PCNA、CDK1和CyclinB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21表达明显提高(P<0.05)。结论 EEL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异种接种的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异种接种成功的裸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EGCG,每天观察裸鼠的一般状态,处死后称重法测定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内细胞变化;RT-PCR测定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o、Gli-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GCG(5、10、20mg/kg)对裸鼠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0.4%、21.2%和48.7%;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EGCG不同程度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和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抑制Smo、Gli-1蛋白表达。结论:EGCG可能通过Hedgehog信号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接种的裸鼠移植瘤生长,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活血化瘀方、清热祛湿方和养阴柔肝方3种不同治法中药复方对H22荷瘤小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接种肝癌H22P<0.01),3个给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治法中药复方在抑制瘤细胞增殖方面以活血化瘀方作用最为显著;3者均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细胞CyclinD1表达,推断3种方法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肝癌细胞内CyclinD1的阳性表达,阻断CyclinD1-CDK4-Rb通路,降低细胞周期转换速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宋长城  吕祥  李柏  凌昌全 《中草药》2008,39(6):868-872
目的 探讨蜂毒素对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在BALB/C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瘤内注射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应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裸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裸鼠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荷瘤裸鼠瘤内注射蜂毒素剂量为40、60、80μg/kg时的抑瘤率分别为44.64%、62.86%、73.73%,药物处理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光镜下见蜂毒素各组肿瘤组织出现片状坏死,肿瘤间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并有血管破坏现象.蜂毒素可明显降低裸鼠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药物处理组IL-8和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蜂毒素能够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8和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 nu/nu裸小鼠接种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右前肢腋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2 g.L-1)、HSYA组(0.056,0.028 g.L-1),观察抑瘤作用,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CR,RTFQ-PCR)检测瘤组织中MMP-9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瘤组织中bFGF,MMP-9蛋白表达。结果:HSYA0.028 g.L-1组抑瘤效果明显,且其MMP-9 mRNA表达及bFGF与MMP-9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HSYA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bFGF,MMP-9的表达,减少瘤组织血管基底膜的降解,阻抑血管移行以减少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免疫纳米(VRIN)对裸鼠人胃癌NUGC-4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VRIN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裸鼠建立NUGC-4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VRIN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VRIN干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 time-PCR方法检测瘤组织VEGF-D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VRIN对胃癌NUGC-4细胞裸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中VEGF-D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VRIN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祼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D蛋白和mRNA的表达是VRIN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莲汤对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通莲汤对胃癌MGC803细胞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胃癌细胞株MGC803接种于裸鼠右前肢皮下。模型组ig生理盐水溶液10 mL·kg-1,阳性对照组ig消癌平片1.80 g·kg-1的药液10 mL·kg-1,复方通莲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ig 1.50,0.75,0.37 g·kg-1的药液10 mL·kg-1,各组连续给药3周,再连续观察3周,6周内连续测定裸鼠瘤体体积,最后脱臼处死全部裸鼠,分离瘤组织,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结果:通莲汤抑制瘤体生长与时间呈正相关,开始给药后第4周达抑瘤峰值;通莲汤高剂量组瘤重(1.55±0.68)g,抑瘤率为(58.40±1.56)%,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莲汤可显著抑制PCNA表达(P<0.05)。结论:通莲汤可抑制裸鼠人胃癌MGC803细胞移植瘤生长,其抑瘤机制与下调肿瘤细胞PCN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复方联合依维莫司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雌性BALB/C裸鼠第二乳腺乳垫处,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扶正复方(中药复方)组(40mg/kg)、依维莫司组(2mg/kg)和联合组,每组6只。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30d。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mTor、Akt、P70s6k、4Ebp-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kt、p-Akt、m-TOR、p-mTOR、PTEN及mTOR下游底物p-4EBP-1、p-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中药复方组相比,联合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P0.05,P0.01),肿瘤抑制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mTor和P70s6k mRNA表达及p-mTOR和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药复方组,而联合组PTEN蛋白表达高于中药复方组(P0.05)。结论益气扶正复方与依莫维司联用能抑制MDA-MB-468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生长,与益气扶正复方单用相比效应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mTOR、p-Akt、p-P70S6K活性,提高p-4EBP-1、PTE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藏药湿生扁蕾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调控因子CyclinD1、CDK4、PCNA和p21ki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W480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24h后分别用不同浓度(0.25、0.50、1.00 mg/ml)的湿生扁蕾干预,继续培养24h,提取每组总RNA,以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RT-PCR法检测CyclinD1、CDK4、PCNA及p21kip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PCNA、CyclinD1及CDK4的mRNA表达随湿生扁蕾浓度增加而减少,而p21kip1mRNA的表达随湿生扁蕾浓度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藏药湿生扁蕾干预SW480细胞的增殖与其抑制CyclinD1、CDK4、PCNA的表达和促进p21kip1的表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夜香树甾体皂苷(SSCN)对肝癌HepG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抑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从夜香树叶中提取并鉴定SSCN;建立BALB/c裸鼠HepG2肝癌模型,建模成功后将荷人肝癌裸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NS)、沙利度胺组(TLD 200 mg·kg-1),SSCN低,中,高组(4,6,8 mg·kg-1,ip, 隔日1次,连续30 d),观察SSCN的肿瘤抑制作用。治疗期间测量皮下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30 d后处死裸鼠,剖取肿瘤,行常规制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病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检测移植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TLD组裸鼠ip对肝癌HepG2 BALB/c裸鼠相对肿瘤增殖率为42.19%,SSCN 4,6,8 mg·kg-1的增殖率分别为48.26%,42.94%,41.57%,随着剂量的增高其相对肿瘤增殖率逐渐下降,SSCN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镜下观察,SSCN高剂量组见到大量坏死细胞外,部分肿瘤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浓染。NS组荷瘤小鼠的肿瘤细胞中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高;而与NS组比较,TLD组和SSCN高剂量组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夜香树甾体皂苷体内对BALB/c小鼠肝癌移植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CNA和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Hep3B2.1-7人肝癌细胞(简称Hep3B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肝癌Hep3B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57.5、28.75 g·kg-1)和5-氟尿嘧啶(5-FU)组(0.025 g·kg-1),每组8只。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模型组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5-FU组采用腹腔注射,隔日1次。给药28 d后处死取移植瘤,以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瘤体组织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脱氧核糖核酸断裂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瘤体组织细胞凋亡,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移植瘤组织miR-12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mRNA表达,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体组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和IGF-1R的蛋白表达。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和5-FU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4.90%、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方(YHRJ)抑制肝癌H-22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及对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肝癌H-22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分为阴性对照(NS)组,奥沙利铂(OXA)组,等效剂量YHRJ组,高剂量YHRJ组,等效剂量YHRJ+OXA组,高剂量YHRJ+OXA组,通过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细胞坏死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录因子NF-KB、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mRNA的表达。结果:①高效剂量YHRJ可显著抑制肝癌H-2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P0.05);高剂量YHRJ+OXA组对肝癌H-22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较OXA单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联合组的抑瘤率均达到35%以上。②HE染色后,各给药组肿瘤细胞均发生坏死,坏死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等效剂量YHRJ+OXA组、高剂量YHRJ+OXA组、OXA组、高剂量YHRJ组、等效剂量YHRJ组。③高剂量YHRJ组可下调PCNA的表达(P0.05),两联合组中PCNA的表达较OXA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④YHRJ可下调肝癌细胞中PCNA、NF-KB及Cyclin D1三种mRNA的表达(P0.05)。结论:YHRJ可以抑制H-22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促进H-22肝癌细胞发生坏死;YHRJ能降低肿瘤组织中PCNA的蛋白表达,下调肝癌组织细胞中PCNA、NF-KB、Cyclin D1的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OX-2、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皮下种植接种于裸鼠腋下,制备裸鼠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裸鼠分为模型组、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10g/kg)、复方乌梅散中剂量组(15g/kg)、复方乌梅散大剂量组(20g/kg),每日灌胃1次,共11次,末次给药后剥离瘤组织称质量,计算移植瘤体积、抑瘤率。应用qRT-PCR检测瘤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83%、34.83%、55.26%,大剂量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均有降低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值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表达均呈降低趋势,qRT-PCR检测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COX-2、VEGF-C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复方乌梅散可抑制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COX-2、VEGF-C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蛋白以及癌基因c-myc 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8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致癌组、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应用扶正化瘀方、苦参素对其诱癌过程实施全程干预,共17周。各组大鼠在饲养18周后取材,利用RT-PCR技术与免疫组化对癌基因c-myc mRNA水平、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大鼠肝脏病变均明显轻于单纯致癌组,与空白组相比,单纯致癌组大鼠肝组织c-myc mRNA水平、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c-myc mRNA水平、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扶正化瘀方组与苦参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对肝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控肝细胞癌基因c-myc mRNA水平以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