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通气(OLV)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24例择期开胸手术的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BMI值分为低BMI组(Ⅰ组)和正常BMI组(Ⅱ组),每组12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TLV)10min、OLV10、20、30、40min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患者OLV各时点Pa02较TLV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病人各时点Pa0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常体重指数COPD患者较低体重指数COPD患者OLV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开胸手术操作提供最佳的术野,避免手术侧肺的分泌物或渗出物流入健侧通气肺,开胸手术通常采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0LV)来隔离双侧肺。0LV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开胸术中患者足够的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随着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玉芳  田春芳  曹芳 《山东医药》2009,49(11):69-69
近年来,我们对30例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OLV)过程中呼吸参数变化(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对气道压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新型单腔两用气管导管(以下简称两用管)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中采用两用管行单肺通气;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通用喉镜下行气管插管均顺利成功;术中单肺通气时通气充分,气道阻力低,可控性强;单、双肺通气转换时操作简便;术后入ICU需保持长时通气时,不需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结论开胸手术中应用单腔两用管能获得与双腔支气管导管一样的双肺隔离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黄芳 《临床肺科杂志》2016,(8):1417-1419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于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分为A、B组,两组分别使用DLT和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力学参数、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后,两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上升明显,肺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P0.05);单肺通气时B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麻醉后,两组的Pa O2、Pv O2和Qs/Qt较麻醉前均显著上升(P0.05);双肺和单肺通气时相比,两组的Pa O2和Qs/Qt变化显著(P0.05);在单肺通气时B组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的使用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较DLT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方案对老年原发性肺癌单肺通气患者脑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和江阴市中医院三家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容量控制通气策略,观察组给予容量控制通气结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抽取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后及术后静脉血,测定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浓度,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旁气流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呼吸力学参数指标,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法评价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术后发生谵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呼吸力学参数指标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Ra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2~T4时点观察组血气分析参数指标氧分压(Pa O2)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观察组IL-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点观察组MMSE评分和谵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原发性肺癌单肺通气患者脑组织炎性反应有重要影响,可有效降低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开胸患者术后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康复治疗对开胸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开胸手术后都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增加康复治疗。结果;肺炎、胸腔积液、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卧床天数4个参数都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说明康复治疗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病情,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功能,使患者尽可能高质量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双侧肺大疱缝扎术;B组20例,行双侧支扩支气管剔除术。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并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安静10 min后采集动脉血气并记录该时间点(T0)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作为基础值。插管后分别于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0 min(T2)、再次双肺通气10 min(T3)、二次开胸后单肺通气10 min(T4)、双肺通气10 min(T5)采集动脉血气并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两组开胸手术同一时间点以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肺部疾病手术患者可安全地实施同期双侧开胸单肺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方式对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长时间组(Ⅰ组)和间断的双肺通气组(Ⅱ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 45 min(T2)、90min(T3)及术后2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和IL-10于T2时明显上升(P〈0.05),Ⅱ组T3、T4时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IL-10高于Ⅰ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间断双肺通气可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开胸手术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需行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I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40例。分别于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2、3天监测循环、呼吸系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Ⅱ组发生率虽高于I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开胸手术无很大影响,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史志国  郑晖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73-1474
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一种很重要的通气方式。它既可防止术侧肺的血液及分泌物溢入健侧肺,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利于手术操作。但是在开胸手术OLV中一些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脓胸、肺不张等不断有报道,目前认为这些症状都是开胸术后肺损伤(lung injury after thoracotomy,LIAT)的表现形式。其中不同的OLV模式可直接影响LIA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老年开胸术患者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老年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应用加巴喷丁,术后应用自控镇痛;对照组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2、4、12、24 h四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别为3.46±1.43、3.61±1.87、3.12±1.45、2.51±1.64;而在对照组分别为6.21±1.24、6.01±1.75、5.67±2.64、5.25±2.65,两组在四个时间点上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镇痛药的应用方面,在哌替啶的初次使用时间上,治疗组为(37.43±13.5)min,对照组为(27.67±6.3)min,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哌替啶的总用量方面,治疗组为(280.54±35.37)mg,对照组为(350.12±64.02)mg,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加巴喷丁结合术后的自控镇痛可以获得确切的镇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开胸肺活检对间质性肺病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质性肺病 (IL D)为临床常见病 ,但有约 1/ 3病例无法确诊 ,而且经皮肺活检主要用于周围性肺部占位性病变 ,气胸发生率较高 ,活检组织标本过小 ,且不宜反复多次活检以取得较多肺组织 ,经纤支镜肺活检因其创伤小 ,并发症小 ,但所取的活组织标本过小 ,因此 ,必要时临床唯一能确诊的检查仍是开胸肺活检 [1 ] 。我们于 1990~ 2 0 0 1年开胸肺活检 15例 ,均获得确诊 ,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IL D 15例住院患者 ,男 9例、女 6例 ;年龄2 4~ 6 5岁 ,均龄 4 5 .4岁。开胸前皆经无创或微创检查仍诊断不明 .分别拟诊为 IL D 4例 …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方法是目前临床手术中较为有效的一种胸外手术方法,具有安全、创伤小的优点。应用VATS可以通过电视图像将患者的胸腔内部情况显示出来,为医生的手术操作提供有利的条件。由于胸外科手术患者年龄比较大,所以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大,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VATS的应用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上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大类,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大多发生在术后24~48 h。目前,临床上的胸科手术仍以开胸手术为主,开胸手术切口较长,切口附近神经密布,创伤大,神经,肌肉损伤大,可引起剧烈的术后疼痛,患者咳嗽、排痰、变换体位时,疼痛更加剧烈,由此可引发肺部相关并发症,术后的有效镇痛可以减少或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作用〔1〕。老年患者开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流率对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35例血小板显著增多的患者,分别将血浆流率设为40%及60%~80%,先后行2次血小板单采术,对比2次血小板单采效果的差异。结果:血浆流率动态调高为60%~80%组的血小板单采效果较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调高血浆流率至60%~80%,可有效提高血小板单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支气管阻塞器(BB)行单肺通气(OLV)在小儿胸腔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支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支气管阻塞器,观察两组患儿通气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气道压均从T1开始升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各时点升高更为明显;观察组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肺萎陷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定位时间上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基于其创伤小,行支气管阻塞器单肺通气能够为患儿提供良好的肺萎陷及充分通气,有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氧合及分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在OLV时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18次/min,观察组同时应用PEEP 5 cm H2O,对照组不用PEEP,比较两组患者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10 min(T2)及单肺通气30 min(T3)血气分析结果及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a O2较T1时下降(t=7.528、6.767,P=0.000、0.000),T2、T3时间点观察组Pa O2高于对照组(P=0.000),PH值、Pa CO2、BE、HCO-3各时间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点观察组Qs/Qt较分别较对照组降低(t=12.011、9.992,P=0.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P、MAP、HR、Sv O2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叶切除手术OLV时应用PEEP可提高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是防治低氧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单肺通气后通气模式,观察和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氧合和肺内分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B组T2和T3时刻OI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B组T1和T2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B组和T0时刻(P〈0.05);T3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吸频率17次/min,潮气量6 mg/kg和呼吸末正压5 cmH2O,能显著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轻对肺的损伤,是肺癌手术病人较为理想的单肺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