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阴道镜评估不充分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阴道镜评估不充分(TZ3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ECC)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病理及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漏诊CINI患者4例,漏诊率为7.14%(4/56),漏诊CINⅡ~Ⅲ患者8例,漏诊率为40.00%(8/20)。漏诊的8例高级别病变患者中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2例,ASC-US 4例,LSIL 2例,其中1例LSIL患者高危型HPV定量检测阴性。活检组织p16、Ki-67蛋白在高级别病变中均表达阳性,阳性率为100%,在非CIN及低级别病变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25.56%、4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病理组织中p16、Ki-67蛋白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46.51%、33.90%,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阴道镜检查不充分(TZ3型)患者即使细胞学未提示存在或可疑高度上皮内病变,行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仍存在漏诊高级别病变的风险,宫颈LEEP术可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而活检组织p16、Ki-67蛋白表达阴性者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
宫颈病变四种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的4种检查方法: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活检、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1月在本院宫颈门诊就诊的1308例患者,分析其TCT筛查结果,HPV-DNA检测结果,阴道镜指示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及LEEP手术病理结果。结果:(1)TCT检查1308例中,阳性182例,阳性率13.9%,TCT阳性报告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85.7%。LSIL诊断符合率63.4%,HSIL诊断符合率86.7%。TCT漏诊率12.8%;(2)HPV检测212例,阳性检出率67.0%,HPV感染率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CINⅠHPV检出率59.3%,CINⅡHPV检出率77.4%,CINⅢHPV检出率96.0%,浸润癌HPV检出率达100%。HPV(+)组CIN检出率93.7%,HPV(-)组CIN检出率74.3%;(3)TCT(+)HPV(+)组中,CIN以上病变检出率95.3%;TCT(-)HPV(-)组中,CIN以上病变检出率58.8%,无1例CINⅢ以上的病变;(4)LEEP术后病理与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66.5%;CINⅠ符合率83.1%;CINⅡ符合率63.5%;CINⅢ符合率58.6%。术后病理级别下降24例(11.7%),术后病理级别上升45例(21.8%)。结论:TCT有较高的阳性筛查率,但有一定的误诊和漏诊。HPV有更好的阳性筛查率,HPV阳性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TCT与HPV结合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尤其两者均阳性时预测价值更高。阴道镜活检较难发现宫颈上皮深处及宫颈管内病灶,LEEP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活检的不足,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但存在影响病理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合理使用TCT、阴道镜检查、HPV检查及LEEP,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6INK4A、p53、Ki-67及雌激素受体(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4%、86.4%及4.6%;在CIN Ⅲ中为92.5%、75.0%、100%、20.0%;在CIN Ⅱ中为90.5%、64.3%、100%及23.9%;在CINⅠ中为71.8%、43.6%、100%、79.5%;在尖锐湿疣组中为39.0%、43.9%、26.9%、61.0%.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 Ⅲ、Ⅱ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尖锐湿疣组仅为弱阳性表达.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宫颈鳞癌、CINⅢ、Ⅱ、Ⅰ、尖锐湿疣中p16INK4A、p53、Ki-67、ER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 p161NK4A、p53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的阳性率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ELISA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筛查宫颈癌。方法:选取宫颈组织活检标本1523例,活检前用棉拭子从标本中获取宫颈脱落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8种亚型HR-HP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HR-HPV DNA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及宫颈癌中,分别为91.9%,92.8%,94.4%,91.7%,其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P=0.893);非肿瘤性病变人群HR-HPV DNA阳性率16.3%;FQ-PCR方法的特异性83.7%。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表达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4%和92.4%,且宫颈病变级别越高,p16INK4a表达越强(r=0.773,P0.001)。结论:FQ-PCR检测HR-HPV DNA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敏感度高但特异性较低;ELISA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筛查方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液基细胞学标本探讨p16INK4a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104例经活检证实的TCT阳性病例剩余标本,包括9例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5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3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4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CC),制作液基薄片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同时用基因杂交捕获法Ⅱ(HC-Ⅱ)检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探讨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p16INK4a在ASC-US、LSIL、ASC-H、HSIL和SCC中的表达率分别是22.2%、40.7%、50%、81.8%和100%。p16INK4a在ASC-US和HSIL之间、LSIL和HSIL之间表达有差异(P<0.003);结合组织学分析54例LSIL标本中p16INK4a阳性率,在炎症、CINⅠ、CINⅡ~Ⅲ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8.6%,25.0%和91.7%,CINⅡ~Ⅲ中p16INK4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炎症组和CINⅠ组,3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HR-HPV DNA的荷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无相关性。结论:p16INK4a在液基细胞学HSIL中高表达,是细胞学诊断为LSIL病例中筛查癌前病变高危人群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组织p16^INK4a的表达与病变级别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年龄≤35岁、经病理诊断的CIN2患者36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0岁组(12例)和30-35岁组(2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宫颈活检组织进行p16^INK4a检测,并采用两个结果判断标准对患者的转归进行随访。结果CIN2组织中p16^INK4a阴性、弱阳性和阳性(〉50%)的表达率分别为11.1%(4/36)、8.3%(3/36)和80.6%(29/36);美国下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项目(LAST projet)分流标准p16^INK4a连续弥漫全层阳性的表达率为63.9%(23/36)。其中年龄〈30岁组p16^INK4a〉50%阳性和弥漫全层阳性患者中,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后诊断为CIN3的比例分别为1/9和1/7;而30-35岁组两者的比例分别为4/18和3/16,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平均随访(13.4±3.9)个月,未发现病变进展。结论对CIN2组织中p16^INK4a阳性患者进一步行LEEP或锥切是必要的;p16^INK4a对预测CIN转归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p16及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宫颈活检和宫颈锥切术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3例CIN2,43例CIN3,选择同期宫颈炎症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p16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果 (1)在不同CIN组织中,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P 0.001),p16阳性表达率随着CIN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 0.05);(2)在不同CIN组织中,p16和Ki-67蛋白共同阳性率明显不同(P 0.001)。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CIN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 0.05)。结论 p16和Ki-67蛋白可以区别不同程度CIN,加强两者的检测可辅助CIN2/3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细胞块技术应用于宫颈细胞学诊断并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表达,对评价宫颈病变的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79例细胞块上的宫颈脱落细胞及相应的宫颈活检组织中p16INK4A表达.结果在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在正常、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8.18%、46.43%、89.66%、100%.在相应活检组织中,p16INK4A在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1.90%、87.50%、100%、100%.p16INK4A在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中表达的符合率为87.34%,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免疫组化染色使检出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提高了21.95%.结论细胞块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学诊断,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表达可以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3年WHO关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Ki-67蛋白在111例宫颈良性反应性病变(良性病变组)、81例CIN1、39例CIN2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低级别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中,不同级别病变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p16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41.98%和64.10%,良性病变组与CIN1、C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3%、32.10%和69.23%,CIN2组与CIN1组、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良性病变、CIN1、CIN2组中,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11.71%、9.88%和43.59%,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7.21%、32.10%和20.51%;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20.72%、22.22%和25.64%;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60.36%、35.80%和10.26%。三组中p16阴性着色特点不同,Ki-67的阳性着色特点不同。结论 p16蛋白联合Ki-67可以很好地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但其有赖于免疫组化判读标准的严格执行;同一级别不同的染色特点可能代表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但尚需大量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病情监测方法和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结局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TRAP)方法检测了64例CIN患者、21例宫颈癌患者、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15例正常宫颈妇女宫颈脱落细胞、宫颈活组织检查(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Ⅰ)、CINⅡ级(CINⅡ)、CINⅢ级(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5.0%、62.5%、60.0%、82.4%及61.9%;对应的活检组织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0.0%、50.0%、45.0%、96.4%及95.2%;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高趋势(X2细胞=16.28、X2组织=36.98,P均<0.05).CINⅠ、CINⅡ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细胞=0.24、P组织=0.25);CINⅢ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CINⅠ、CINⅡ(P细胞=0.03、P组织=0.000012);CINⅢ与宫颈癌活检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脱落细胞与宫颈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的对应性良好(X2=46.4,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宫颈癌变的进程有关,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IN病情检测、处理及预后估计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前阴道镜检查结果与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病理检查结果.方法: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124例CIN患者,其中CIN Ⅰ 39例、CIN Ⅱ 54例、CIN Ⅲ 31例,均行LEEP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124例LEEP手术均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5.5±1.6ml.手术平均时间4.7±1.3分钟.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同手术前比较,级别相同的56.45%,级别增加的12.82%,级别下降的30.64%.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取材有盲目性,可能遗漏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提供了完整的病理标本,组织无炭化,可进一步筛查宫颈癌,两者联合使诊断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p16/Ki67检测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ASCUS,并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的患者200例。应用杂交捕获技术(HC2)和支链DNA技术(b DNA)行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中p16/Ki67表达。结果:宫颈高级别病变组(包括CIN2,CIN3,宫颈癌,简称CIN2+)中p16/Ki67、HPV E6/E7mRNA的阳性率与炎症/CIN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952,P=0. 000;χ2=11.231,P=0.001),且p16/Ki67表达与CIN2+具有一致性(kappa=0.400,P=0.000)。炎症/CIN1组中,HPV E6/E7 mRNA检测与p16/Ki67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CIN2+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ROC曲线分析p16/Ki67检测、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CIN2+的准确性分别为(AUC=0.800,0.625),均高于HPV DNA检测(AUC=0.579)。结论:HPV E6/E7 mRNA、p16/Ki67表达与宫颈高级别病变密切相关,HPV E6/E7 mRNA检测可望代替HPV DNA成为分流ASCUS的一种有效手段,而p16/Ki67与宫颈高级别病变显著一致,可辅助用于ASCUS患者宫颈组织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宫颈疾病专科就诊患者163例,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负荷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并用活检组织行p21WAF1/Cip1和p27Kip1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CINⅠ-Ⅲ及宫颈癌各组间HR-HPV负荷量和p21WAF1/Cip1、p27Kip1表达差异。结果:各病理类型病变(共5组)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8.46%(15/39),CINⅠ80%(12/15),CINⅡ81.82%(18/22),CINⅢ93.33%(56/60),宫颈鳞癌88.89%(24/27)。慢性宫颈炎HR-HPV DNA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M=0.56pg/ml,P<0.01),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21WAF1/Cip1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CINⅠ40.00%、60.00%,CINⅡ54.55%、54.55%,CINⅢ56.67%、70.00%,宫颈癌51.85%、77.78%,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5.13%、17.95%,P<0.01);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HR-HPV DNA负荷量升高和宫颈病变进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p21WAF1/Cip1:0.27、0.34,P<0.01;p27Kip1:0.30、0.46,P<0.01。结论: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进展密切相关,对宫颈HR-HPV持续感染及高负荷量患者可行p21WAF1/Cip1和p27Kip1检测以预测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采用环形电切术(LEEP)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在北京市密云县妇幼保健院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且行LEEP术的192例患者,对比分析LEEP和阴道镜活检的病理结果、HPV感染、切缘阳性及预后的有关因素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LEEP术前与阴道镜活检病理符合率108/192(56.25%),CIN级别上升35/192(18.23),CIN级别下降49/192(25.52%);切缘阳性26例,其中CIN2 1/78(1.28%),CIN3 23/108(21.30%),宫颈癌早浸2/6(33.33%);192例患者HPV感染180/192(93.75%),对180例患者术后随访中7例病变持续或进展,其中2例切缘阴性,5例切缘阳性均是同HR-HPV持续感染。结论 LEEP术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残留有关,术后同一HR-HPV持续感染应警惕CIN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为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阴道镜异常图像、阴道镜直视下活组织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活组织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其差异.方法:对232例经阴道镜拟诊加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进一步行LEEP,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阴道镜拟诊、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活检病理结果.结果:阴道镜拟诊结果与镜下宫颈活检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57.8%(134/232).阴道镜拟诊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0.3%(140/232),诊断过度32例(13.8%),诊断不足60例(25.9%).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2.9%(146/232),诊断过度28例(12.1%),诊断不足58例(25.0%),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检验,P=0.017).以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阴道镜拟诊CINⅠ有较小的漏诊率(17.5%,20/114)和误诊率(27.1%,32/118),阴道镜拟诊CIN Ⅱ和CIN Ⅲ的误诊率较小,分别为17.9%(30/168)和14.1%(28/198),但漏诊率较高,分别为62.5%(40/64)和58.8%(20/34).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单独的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阴道镜下活检不能替代LEEP活检;阴道镜下有适应证者在初次治疗时可用LEEP一次完成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组织中Survivin蛋白与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0例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维汉妇女各120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4组,非瘤变组(正常及慢性炎症组)30例,CINⅠ组30例,CINⅡ~Ⅲ组30例,宫颈鳞癌组30例。结果:宫颈病变组织中Survivin与p16INK4a蛋白在维、汉族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上升,不同组别之间Survivin与p16INK4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CINⅡ~Ⅲ组与宫颈鳞癌组之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发生关系密切,呈正相关;Survivin蛋白和p16INK4a蛋白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病变及其癌变中表达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合理诊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宫颈病中心经宫颈活检和(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初步诊断为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6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细胞学高级别异常的阳性率为77.6%(38/49);阴道镜图像提示高度病变的阳性率为81.8%(36/44);宫颈活检与LEEP切除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14.8%(9/61),宫颈活检的漏诊率为75.4%(46/61)。LEEP术后最终切缘阴性的26例患者,2例术后5个月病变升级为ⅠB1期,1例术后18个月时ⅠA1期子宫颈鳞癌复发。LEEP术后有35例患者接受子宫或宫颈切除术,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47.6%vs7.1%,P<0.05),切缘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ⅠA1阳性均存在更高级别的病灶残留。结论:细胞学与阴道镜提示高度异常是发现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高危因素;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存在局限性,不能够代替LEEP术,同时锥切切缘阳性存在病灶残留甚至病变升级的风险。LEEP术治疗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阴道镜引导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优势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阴道镜引导宫颈活检(CDB)诊断宫颈病变的优势与不足。方法:1258例患者行宫颈LEEP术前均行CDB,比较两者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计算CDB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漏诊率及CDB诊断高级别宫颈病变的阴性预测值。结果:CDB和LEEP病理组织学诊断完全相符占42.5%,CDB诊断病变级别更高占42.1%,更低占15.4%。CDB准确性为84.6%。CDB诊断为低级别CIN经LEEP术后病理证实21.3%存在高级别CIN。CDB诊断为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实际上存在宫颈浸润癌的比例为0.9%及4.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CDB诊断高级别CIN的阴性预测值为78.5%;CDB用于诊断宫颈浸润癌漏诊率为2.2%。结论:阴道镜检查和CDB,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宫颈病变患者。单纯点活检不能排除宫颈浸润癌。CDB诊断为高级别宫颈病变时,应考虑有更重病变的可能,LEEP可弥补CDB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提高宫颈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5例宫颈鳞癌(SCC)标本、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和45例正常宫颈标本进行p16INK4A和p14ARF蛋白的检测。结果:按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的顺序,p16INK4A及p14ARF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具显著性差异(P<0.01),p16INK4A和p14ARF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宫颈鳞癌组织中,p16INK4A、p14ARF在临床Ⅱ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3%、96.6%)均高于临床Ⅰ期的阳性率(分别为83.8%、78.4%),差异有显著意义(P1=0.025,P2=0.013);随着病理分级由Ⅰ级→Ⅲ级,p16INK4A、p14ARF的阳性率从低到高,呈正相关(r=1);p16INK4A、p14ARF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16INK4A和p14ARF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宫颈鳞癌的形成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和p14ARF蛋白基因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鳞癌发生及病程进展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状况,探讨p16INK4A蛋白和HPV感染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检测114例宫颈组织标本的p16INK4A表达,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21种HPV DNA。结果:(1)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SCC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45.83%、72.73%、84.00%、91.30%,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表达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宫颈炎、CINI、CINⅡ、CINⅢ、SCC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00%、37.50%、54.55%、56.00%、73.91%,HPV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呈递增趋势,不同病变组织中位于前3位的HPV感染型别分别为:CINⅠ组,HPV16、18、58;CINⅡ~Ⅲ组,HPV16、33、52;宫颈鳞癌组,HPV16、18,52。(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268,P<0.05)。结论: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p16INK4A可能参与了HPV相关的宫颈癌发生。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