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地形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地形图的变化。方法使用丹麦ConcertoTM地形图仪对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例正常成人P300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正常人的P300波形曲线陡峭,分布区匀称,潜伏期均值为302.5毫秒;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具有地形图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同心圆方式向外扩展和延伸,潜伏期均值327.9毫秒,较正常人延迟25.4毫秒(t检验,P<0.05)。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P300地形图分布有其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P300颅脑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电位的脑区域性改变特征。方法应用P300地形图的方法,对24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50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组内源成分N2、P3波幅值在左半球额区、颞区及中央区低于正常人(P<0.05);外源成分N1、P2波幅值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电位异常存在着偏侧性和区域性,支持精神分裂症大脑左半球机能障碍的学说。外源成分的改变将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探查性眼球活动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具有阴性和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混合型患者19例,正常对照44例,记录头皮6个采样点的视觉性P300;记录病人组的探查性眼球活动,并与P30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人组较对照组P300潜伏期延长,幅度减低;病人组中眼球凝视点数与Fz、Cz点的P300幅度呈显著意义相关。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中探查性眼球活动的异常与额叶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的意义。方法 对129例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PS-VEP)、听觉诱发电位(AEP)、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同性别正常人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z点AEPP3、P300P3波潜伏期均延迟,女性PS-VEPP3波亦延迟;男性患者组AEPP2、N2波潜伏期延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患者有2项诱发电位P3波潜伏期延迟,女性3项诱发电位P3波潜伏期均延迟,结合临床对精神分裂症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感觉性脑诱发电位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中的特征。方法 利用意大利百胜公司GalileoSirius电生理仪对36例OCD和36例Sch患进行了短声、闪光刺激,完成听觉脑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视觉脑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并与3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OCD和Sch患无论在AEP还是在VEP中,其P3波出现率明显减少;AEP中P2波呈双峰率高;OCD、Sch和正常对照组三组相比,AEP中潜伏期N1、P2波,波幅N1波、VEP中P2潜伏期和波幅及P3波幅均有显性差异(P<0.01—0.05)。结论 OCD和Sch患在听、视信息加工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Sch为重。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眼球轨迹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异性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测试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6例,抑郁症患者36例,正常人35名。经判别式分析获得正分为精神分裂症性障碍,获得负分为非精神分裂症性障碍。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平均获得2.076分,抑郁症组和正常人组平均分别获得0.267分和0.538分。该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71.1%。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球注视点和认知性探究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球注视总距离、眼球注视平均距离以及反应性探究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眼球轨迹运动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具有的特定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脑磁图(MEG)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诱发磁场(VEFs)的特点. 方法: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3名正常人(对照组),给予右眼左半垂直视野黑白翻转格图形视觉刺激,记录受试者VEFs的M100波形、潜伏期、振幅及激活脑区的等电流偶极(ECD)的磁源性影像(MSI)的XYZ值. 结果:所有受试者VEFs的最基本波形为M100,位于距状裂两侧的皮质.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VEFs的M100波形存在异常,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显著降低(P均<0.05);且ECD的XYZ值显示其M100反应的ECD位置在X轴上分布偏移. 结论:MEG可检测出精神分裂症患者VEFs存在异常,其视觉皮质中枢功能亦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索性眼球运动(EEM)特点及与精神病性症状关系。方法: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Ⅰ型组(33例)、Ⅱ型组(36例)和混合组(30例),分别进行EEM检查,比较各组眼球运动注视点(NEF)、眼球注视总距离(TESL)、眼球注视平均距离(MESL)、反应性探索分(RSS)、判别分析(D)值等;分析各指标与PANSS的关系。结果:3组间PAN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9,P0.05),I型组PANSS总分明显低于Ⅱ型组及混合组(t=2.023,P0.05;t=5.962,P0.01);3组间EEM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76,P0.01);I型组NEF明显高于混合组(t=2.026,P0.05),RSS明显高于Ⅱ型组(t=2.438,P0.05),D值明显低于Ⅱ型组(t=2.615,P0.01)。RSS与PANSS阴性症状分和阴性因子分呈负相关(r=-0.219,P0.05;r=-0.262,P0.01);D值与PANSS阳性因子分呈负相关(r=-0.203,P0.05),与PANSS阴性因子、认知因子以及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223,P0.05;r=0.198,P0.05;r=0.265,P0.01)。结论:Ⅰ型及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不同的EEM特征,其中RSS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探索性眼球活动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主体.入院后,对患者的反应性探索(RSS)、凝视点数(NEF)进行检测,同时在患者接受为期6周的抗精神病治疗后,追踪分析RSS、NEF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P300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儿童精神分裂症、健康儿童及其一级亲属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探究性眼球运动(EEM)的差异.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儿40例及同胞22例、父母80例,健康儿童59例及父母80例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EEM检测. 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组及其同胞组与健康儿童对照组P300、EE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儿童精神分裂症组及同胞组较健康儿童对照组N2及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凝视点数(NEF)、反应性探索评分(RSS)较健康儿童对照组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儿童精神分裂症父母组较健康儿童父母组以上检测结果类似(P均<0.01).N2、P3波潜伏期与NEF、RSS均呈负相关(r=-0.344~-0.490,P<0.05、0.01);P3波幅与NEF、RSS呈正相关(r=0.414、0.451,P均<0.01). 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均存在P300、EEM异常改变,P300、EEM缺陷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素质标志.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眼球轨迹运动在生物遗传学上的意义。方法 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对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显著26例,症状缓解38例)及其26例一级亲属、35名正常人进行测试。经判别式分析获正分者为精神分裂症性障碍,获负分者为非精神分裂症性障碍,并以眼球轨迹运动的有关参数作分析指标。结果 显著组患者判别式分析平均获2.076分,缓解组患者获2.571分,一级亲属且平均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区域功能的不平衡。方法 对 2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及两年缓解期后 ,采用视觉图像辨认作业引出Fz、Cz、Pz、Oz、T3 、T4 点P3 0 0 ,并与 2 4名正常人对比P3 波幅值。结果 病例组发病期与缓解期六个采样点 (Oz 例外 )均有P3 波幅下降 ;两颞侧相比 ,仅发病期存在P3 波幅左 <右的偏侧性 ,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普遍稳定的认知电位异常。左右采样点的异常不对称性可能是功能性的 ,决定于受检时的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用自制眼球活动记录仪对41例急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其中服药者24例,未服药者17例),25例已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2例部分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及74例正常对照者的探查性眼球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各精神分裂症组的眼球活动指标(注视点数NEF,总扫描距离TESL反应性探查分RS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各患者组之间无差异,这一发现提示,眼球活动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已有多项研究反复证实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探查性眼球活动”(SEM)结果异常。但是,总有20%左右病例的检查结果属于正常范围。在SEM检查阳性的分裂症病例与阴性的病例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探索性眼球活动(EEM)异常是否是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的标志[1]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患者组为2009年1月至6月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视觉P300的变化,探讨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MECT组,单纯药物治疗者80例纳入药物组,另选医院职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进行1次P300检查,MECT组及药物组治疗1、4、8周后再次进行P300检查。结果:治疗前同正常对照组比较,MECT组与药物组均表现出视觉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明显降低(P0.05),MECT组同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组治疗后1周P300潜伏期、波幅、BPRS总分、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及激活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性改善(P0.05)。药物组治疗1周各监测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一些指标才出现差异。治疗8周MECT组与药物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MECT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和83.8%,χ2=1.37,P0.05)。结论:MECT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起效快,并可能对部分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查性眼球活动与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小岛卓也等创用探查性眼球活动检查,认为可以充作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生物标志。我们用不同的仪器(眼电图)也取得同样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为了进一步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和症状与之有无关系,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0检查与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3异常的意义,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可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及2年缓解期后采用视觉图像辨认作业引出CZ点P300进行研究。结果:病例组发病期与缓解期均有P3潜伏期延长与波幅下降,较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意义。结论:P3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认知功能评价工具,应用于精神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强迫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人群中,眼球轨迹运动各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MODELIV日本提供)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相应诊断标准的103例强迫症患者、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8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测试,用判别式分析结果,获得正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负分为非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眼球轨迹运动在强迫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人群组的组间差异。结果103例强迫症患者获正分52例(50.5%),负分51例(49.5%),强迫症患者对D分值的特异性49.5%,81例正常人群对照组正分7例,负分74例,D分值特异性91.4%,精神分裂症患者组81例,正分67例(82.7%),负分14例(17.3%),对D分值敏感性82.7%,D分值、EETM在正常对照人群与精神分裂症组间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D分值、EETM在强迫症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除MESL外,其它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D分值、EETM在精神分裂症组与强迫症组比较除NEF外,其它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眼球轨迹运动的敏感性较高,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不仅可作为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工具,并为临床排除非精神分裂症性障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异常可能反映部分强迫症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