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胃上皮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 采用TUNEL技术检测胃上皮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不能肯定为异型增生中凋亡率为 2 1 94%± 5 4 8%;低度异型增生的凋亡率为 2 3 70 %± 4 13%;高度异型增生中凋亡率为 18 0 5 %± 3 99%,随着胃黏膜细胞异型程度的增高 ,细胞凋亡反而逐渐减少 ,而在浸润癌其凋亡率进一步减少为 8 13%± 1 98%。结论 在胃黏膜从异型增生到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胞凋亡的被抑制 ,应该凋亡的异常细胞得以长期生存 ,这些细胞对致突、致癌剂的易感性升高 ,基因更易发生突变 ,增加了胃黏膜细胞恶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胃上皮异型增生和相关病变病理诊断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上皮异型增生(GED)被认为是癌变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故早已被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国内外对胃上皮增生、异型增生的定义、分类、分级、组织学标准、转归及处理方案上缺乏统一的标准,概念较含混,结果导致病理医师在判断胃上皮增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时应用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术语不一致,并由此造成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治疗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新观点予以综述,并介绍目前国际胃肠病理学会倡导的最新分类方案。一、历史背景及存在问题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纤维内窥镜的应…  相似文献   

3.
Ki-6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希印  高虹 《解剖与临床》2003,8(4):215-216
目的:探讨Ki-67在胃癌和癌旁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分布特征及其在胃癌组织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胃腺癌与癌旁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Ki-67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胃腺癌与癌旁伴高、中增殖型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Ki-67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i-67是一种较好的癌前标志物,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高、中增殖型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胃粘膜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赵仲生徐文娟张梅王小亚吴志全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浙江省人民医院1984~1994年共有胃粘膜活检和胃切除标本2000余例,选其中异型增生60例,胃癌40例,正常胃粘膜20例。2.组织学观察:60例异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 GA-F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GA-FG的内镜、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46岁女性和77岁男性,均伴有胃部胀满、嗳气,胃底腺息肉病史。内镜特征:2例均为表浅隆起型病变(0~Ⅱa),病变处黏膜颜色正常伴表面小血管充血,边界可见。镜下病变表面被覆无异型的胃小凹上皮,固有层腺体轻度异型增生,排列紊乱融合,由2种细胞构成:一种类似胃底腺主细胞,另一种类似壁细胞,以前者为主。病灶最大径分别为5 mm及2.5 mm,浸润黏膜下层(浸润深度分别为0.5 mm及0.4 mm),无间质反应及脉管侵犯。周围胃黏膜未见萎缩等异常,未查见幽门螺旋杆菌。免疫表型:异型腺体MUC6、pepsinogen-I弥漫(+),H~+/K~+-ATPase、p53散在(+),Ki-67增殖指数5%~10%,β-catenin胞膜/质(+)。结论 GA-FG是一种新的组织学类型胃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良好,但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来自胃癌高发区陕北地区胃粘膜活检标本506例的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Dys)进行病理学观察与分析。该地区胃粘膜上皮Dys检出率较高(13.24%),与胃癌检出率(13.88%)相近,应视为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在4例Dys病灶内见到癌变移行的组织学图像。根据胃腺细胞动力学原理,对隐窝型Dys病灶位于腺管隐窝部而癌变却发生在其浅表部形成肠型胃癌和再生型Dys病灶位于胃粘膜浅表部而癌变却发生在其深部形成弥漫型胃癌的机制作了阐述。还对各型Dys的分布、形态特征、好发部位和年龄以及伴发性病变作了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3485例胃镜活检标本中的18例Barrett食管(BE)进行病理形态学、组织化学研究,并对其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进行观察。认为先天性柱状上皮残留和后天刺激性柱状上皮化生可能分别为不同病例的病因。BE在胃镜活检中占0.52%,在食管炎活检中占13.3%。胃—食管返流引的化学刺激是炎症的主要原因,弯曲菌感染也可能是其原因。BE有胃底型、责门型和特化型三种组织学类型。在特化型中的肠上皮可是小肠型,也可是大肠型。本组2例见腺体增殖区扩大,6例有上皮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细胞AgNORs数量与食管腺癌相近,表明BE上皮受炎症刺激而出现异型增生,是食管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nkyrin在3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84例胃癌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Gankyrin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且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Gankyrin不仅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而且也参与胃癌的发展,Gankyrin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防治的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癌相关下调基因(GDDR)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DDR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经胃镜活检和病理确诊的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胃的肠上皮化生,20例轻度异型增生,20例重度异型增生和40例胃癌中的GDD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从正常胃黏膜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过程中,GDDR蛋白表达逐渐下调(平均秩次分别为190.70、182.70、146.24、104.40、70.33、47.20和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DR表达下调发生在胃癌形成早期,提示GDDR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胃癌早诊的分子标记物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3258例非胃恶性肿瘤标本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胃粘膜良性病变进行了观察,发现CSG、CAG、IM、ATP(异型增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高发年龄除CSG为30~39岁外,余者均为40~49岁,此与我国胃癌高发年龄(50~59岁)相比均提前10~20年,符合文献上记载从癌前状态发展为癌前病变直至癌的所需时间。各种病变检出率为IM1914例(58.75%)、CAG1850例(56.78%)、CSG1356例(41.62%)、GU1335例(40.98%)、DU 1221例(37.48%)。ATP1113例(34.16%)。在CAG中IM和ATP均高,在伴ATP中,肠化型CAG(37.35%)又高于非肠化型(5.72%),因此伴异型肠化的萎缩性胃炎可能与我国胃癌高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