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TBA、CHE、PA水平在各组肝病中的表现,了解其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共4组263例肝脏疾病及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BA(酶循环法)、CHE(酶连续监测法)及PA(免疫透射比浊法)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项指标在慢性迁延性肝炎中变化的幅度最小;而在其它肝病中,TBA均增高非常显著,CHE、PA则降低非常显著,尤其在肝硬化患者中最为显著。结论血清TBA、CHE、PA三项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有报告,可用血清三碘甲状腺素(T_3)和反三碘甲状腺素(rT_3)含量作为估价肝病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的指标,但对暴发性肝炎(FH)患者的 rT_3值尚无报道。为了评价 FH 患者的甲状腺机能,作者测定了19例 HF 患者的 T_3、甲状腺素(T_4)、rT_3、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并与10名健康对照者及80例其他肝病患者的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肝病组的 T_3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7±38ng/a1);FH 为40±10ng/dl(P<0.001),慢性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检验水平的提高,有关肝病的实验室检查报道甚多,但只是单项或几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且报道结果不完全一致。为较全面地探讨各种常用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我们对390例肝病患者进行了匕项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并与9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肝病患者390例,男232例,女158例。年龄16~65岁,平均40.5岁。其中,急性肝炎(AH)19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6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87例,肝硬化(I,C)50例。诊断接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标准。对照组90…  相似文献   

4.
徐丹  吴小宁  李红卫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382-2385
目的初步评价肝病患者血清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C型前胶原含量(Ⅳ-Col)与慢性化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对145例肝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HA、PCⅢ、LN、Ⅳ-Col水平,比较这4项指标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A、PⅢNP、LN、Ⅳ-Col水平含量随着病程的进展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即急性肝炎慢肝轻度慢肝中度慢肝重度肝硬化。结论血清中HA、PⅢNP、LN、Ⅳ-Col水平可反映肝病慢性化趋势,与临床一致,是判断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各类肝病患者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测定血清中总胆汁酸水平,与常规应用的肝病指标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研究其应用价值。结果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肝炎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与ALT的检出率相同;慢性迁延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的检出率高于ALT的检出率。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是一个敏感的肝功能指标,与ALT相比,更能反映肝脏的实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来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分别抽取符合条件的肝病患者348例和无基础肝胆疾病的受试者122人,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监测血清中总胆汁酸(TBA)、ALT水平。结果所选取各类肝病患者TBA水平高于正常受试者水平,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TBA水平和正常受试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肝癌患者TB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T阳性率。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可作为反应肝功能损害的判断指标,且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较ALT更灵敏。  相似文献   

7.
尤建萍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55-156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用于慢性肝病的诊断和鉴别。方法采用日立公司OLYMPUS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TBA异常率分别为79.3%、100.0%、91.7%、77.8%,同时检测ALT对照其中的异常率分别为65.0%、100.0%、50.0%、50.0%。结论TBA与常规肝功能联合检测可用于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医药信息     
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医学上一直缺乏可靠的鉴别指标。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病理科苏勤副教授在刘彦仿、龚民族教授指导下,经过对347人的肝脏组织和多种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细胞角蛋白(CK)升高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特征病理表现。在正常人体、急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无CK,而37%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及80%的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以16例OMDT患者为疾病组,根据病程需要将其分为急性期、停用激素时、恢复期,以30例无接触三氯乙烯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2组人群甲状腺激素T_3、T_4和TSH水平,比较有无黄疸时甲状腺激素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的T_3、T_4和TS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疾病组的T_3、T_4和T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患者停用激素时T_3水平高于急性期;恢复期T_3、T_4水平低于停用激素时,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时期的TSH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疸组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非黄疸组的T_3、T_4和T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对OMDT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诊疗依据和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0.
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是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但近年来发现在其他肝病中也可出现血清AFP含量升高.为了解AFP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中的变化,于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武警辽宁总医院收治的248例不同类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6名健康人的血清标本。[结果]除急性肝炎组外,各组肝病患者HA、1N、C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5),以肝硬化组升高最为明显,分别为(564.0士80.1)、(381.2士57.2)、(295.4士38.8)μg/L,其次为慢性重度组和慢性中度组,且以HA上升时间最早,升高幅度最大。[结论]测定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A、LN、CⅣ含量对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判断和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参考指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部分肝功能指标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信宜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2例各类肝病患者为观察组,并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2例自愿参与者为对照组,两组参与研究对象均接受肝功能以及血清Hcy检测,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慢性病毒性肝炎(CVH)、肝炎性肝硬化(HLC)、酒精性肝炎(AH)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部分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肝功能指标联合血清Hcy检测对于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切实可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_2s、IL_2R以及与HBV DNA、HCV RNA含量的关系变化。方法肝炎患者血清IL_2采用ELISA法,sIL_2R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HBV DNA定量和HCV RNA定量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_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IL_2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急性肝炎尤为明显(P<0.01)。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血清的病毒含量与sIL_2R水平呈正相关(P<0.05),但两组之间的sIL_2R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IL_2s、IL_2R可作为机体感染肝炎病毒后免疫水平和判断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酶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血清T3、T4、FT3、FT4、TSH以及ALT、AST、TBIL、ALB、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并将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轻度肝病患者T3、FT4和中度肝病患者T3、T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肝病患者血清T3、FT3水平较轻度和中度患者降低(P〈0.05);黄疸性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3,T4,FT3和TSH水平明显低于非黄疸性慢性肝炎患者(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3、T4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P〈0.05);另外,肝病患者中好转组T3,T4,FT3,TSH的水平均高于非好转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与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明显相关,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对肝功能受损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血清PC III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进口ELISA定量诊断试剂盒、全自动酶标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近23%的慢性肝病患者其血清PC III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清PC III含量的变化与血清GLO、CHE、PT和PTA等指标的变化关系密切。结论:慢性肝病人血清PC III含量的变化是评估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肝脏功能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脑钠肽(BNP)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观察组,并于患者入院1周后评估心功能,选取同时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Hcy、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它们的相关性,评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BNP、FT_3、T_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MI组中,血清Hcy与BNP呈正相关(r值为0.869,P0.05);血清FT_3、T_3与B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2、-0.503,P0.05);血清FT_3水平对于预测其后心衰发生的AUC 0.832,T_3的AUC为0.768。结论血清Hcy、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血清FT_3,T_3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总胆汁酸(Total bilious acid,TBA)和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急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慢性迁延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ADA、TBA、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ADA和TBA在各型肝炎及肝硬化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肝癌患者的AFU明显升高,ADA和TBA无明显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DA、TBA和AFU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血清PCⅢ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进口ELISA定量诊断试剂盒、全自动酶标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近23%的慢性肝病患者其血清PC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清PCⅢ含量的变化与血清GLO、CHE、PT和PTA等指标的变化关系密切。结论:慢性肝病人血清PCⅢ含量的变化是评估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肝脏功能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itochondrial aspartate arninotransferase,m-AST)在不同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23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m-AST及ALT、AST、AKP、GGT、AFU、5'-NT活性,对结果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肝病患者m-AST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代偿期,m-AST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m-AST持续升高.AST和ALT两种酶在各种肝病时有不同程度升高.AKP、GGT、5'-NT活力主要在肝癌中增高明显.结论 m-AST可作为诊断肝脏损伤、坏死及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条疾病链上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疾病所处时期,作为疾病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120例慢性肝病血清无机磷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代谢障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目前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无机磷改变的报告尚少。我们观察慢性肝病患者12 0例血清无机磷的变化与肝功异常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12 0例慢性肝病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性 93例 ,女性 2 7例。年龄 19~ 71岁 ,平均 44 2岁。所有病人均符合 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 ,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迁肝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及肝炎后肝硬化各 40例。另以 40例 (年龄 2 0~ 5 3岁 ,平均 38岁 )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2 .方法 :应用宁波慈城无机磷试剂盒终点法在Lisa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