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充分发挥北戴河疗养胜地自然疗养因子优势。方法分析和利用自然疗养因子实施对症治疗。结果充分发挥了自然疗养因子的医疗保健作用。结论用科学的态度对自然疗养因子整合利用,能充分发挥海滨疗养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地疗养环境对机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山地气候特征及大气环境要素对机体的康复作用。结果山地气候具有大气压低、乏氧、太阳辐射强度大、紫外线丰富、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含量高、夏季气温偏低等特点。对慢性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康复效果,可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和代偿能力,调整某些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结论根据自然疗养因子的分布情况,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山地疗养资源开展康复疗养,可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疗养因子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峨眉山疗养因子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75 例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用峨眉山疗养因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结果 治疗后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4 .7 % 。结论 峨眉山疗养因子对慢性失眠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昆明安宁疗养地多种自然疗养因子对军队高血压疗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成都军区昆明疗养院疗养的278例军队高血压疗养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高血压分期自愿分成单纯疗养组和自然疗养因子组,检测疗养前后血压,并对疗养前后、不同疗养组及不同高血压分期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疗养,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疗养因子疗养组血压下降程度较单纯疗养组大;Ⅰ期和Ⅱ期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程度较Ⅲ期高血压患者大。结论自然疗养因子的疗养方式较单纯疗养降压效果更显著,对Ⅰ期和Ⅱ期高血压具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然因子和人工疗养因子的综合性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08年9月,对鸡公山疗区夏季疗养期间178例高血压病疗养员应用各种疗养因子进行治疗.结果 178例中,显效27例,占15.2%;好转96例,占53.9%;无效55例,占30.9%.结论 说明经上述各种因子综合作用于人体,有镇静、催眠、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利用疗养因子与传统治疗手段为人类健康服务。方法利用自然疗养因子、人工物理因子和传统医学防病、治病。结果疗养因子疗法结合传统医疗手法能提高疗养效果。结论充分利用疗养因子优势并发挥传统医疗的特点是疗养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1):F0003-F0003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始建于1950年,隶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该院集专科医疗、康复疗养与旅游接待为一体,不仅有着适宜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及高密度负氧离子等疾病康复所需自然疗养因子,更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领先的诊疗技术和实力雄厚的医疗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8.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8):F0003-F0003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始建于1950年,隶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该院集专科医疗、康复疗养与旅游接待为一体,不仅有着适宜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及高密度负氧离子等疾病康复所需自然疗养因子,更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领先的诊疗技术和实力雄厚的医疗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9.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0):F0003-F0003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始建于1950年,隶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该院集专科医疗、康复疗养与旅游接待为一体,不仅有着适宜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及高密度负氧离子等疾病康复所需自然疗养因子,更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  相似文献   

10.
五大连池自然疗养因子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五大连池地区自然疗养因子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观测本地区火山、矿泉、熔岩、湖泊、水文景观等自然疗养因子的特征,整理有关数据资料。结果 矿泉水、矿泥、火山保健品,结合自然景观的综合作用,对血液、消化、皮肤、循环、神经等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结论 深入开发和利用五大连池疗养资源,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24例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按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详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社会功能,减少复发,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息精神症状的改善、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8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中的4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研究组);40例患行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运用BPRS和SDS、SAS量表评价息康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BPRS,SDS,SAS分值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自知力恢复情况无显差异,但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减轻患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亦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132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按照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分为4组,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进行评定,间隔4周重测.结果初次评定,维思通组、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和舒必利组的患者SRHMS总分、生理健康子量表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维度分,维思通组患者的得分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4周后重测的结果与首次结果相一致.结论本测试提示服用药物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其总体健康状况及躯体的活动功能可能大致相同.但维思通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健康似乎明显优于其它组.SRHMS在一个侧面即患者自我测评上可能较客观、确切地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恢复期综合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综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康复组(26例,接受3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26例,未接受康复治疗)。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功能独立性测定(FIM)和Fugle—Meyer评定(FMA)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出院时的运动功能评分比人院时有进步,但无显著性差异;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时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家庭回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自我家庭监管照顾。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两组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FES-CV和GQOL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FES-CV除道德宗教观外,其余分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庭通过定期健康教育指导,能有效改善家庭环境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次分析总结了高山疗养地之一庐山疗养地各种疗养因子引起的疗养不良情况,包括引起疗养不良的各种疗养因子种类、疗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并对疗养不良之处理和预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的目的旨在认识疗养因子作用的不利一面,从而有效地防止这些不利情况或使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扬长避短,提高疗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老年疗养员疗养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长期的疗养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老年疗养员在疗养初期(入院后一周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的反应,轻者机体产生不适,重者可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的甚至发生猝死。因此,认识老年疗养员疗养早期的疗养不良反应并对此加强防护,对保证老年疗养员的疗养安全、提高疗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老年疗养员疗养初期常见疗养不良反应的表现、发生原因及其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
20.
BackgroundPassive therapy with convalescent plasma (CP) could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op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present in CP generated in response to SARS-CoV-2 infection and directed against the receptor-binding domain of the spike protein are considered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viral clearance. CP infusion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hrough its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We describ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P collection protocol from repeated donations in young patients.Materials and MethodsWe enrolled health service workers who experienced mild to moderate COVID-19 and from whom several donations have been collected. No minimal severity threshold and no biological cure criteria were required. Donors could return to a second plasma donation 14 days after the first donation. A minimal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 of 1:40 was considered for clinical use.ResultsEighty-eight donors were included (median age 35 [28–48] years, 41 women), and 149 plasma products were collected. COVID-19 were mainly WHO stage 2 infections (96%). Among the 88 first donations, 76% had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higher than or equal to 1:40. Eighty-eight percent of donors who came for a second donation had a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 of 1:40. Median durations were 15 (15–19) and 38 (33–46) days from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donation and from recovery to the second donation, respectively. Sixty-nine percent of donors who came for a third donation had a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 of 1:40. Median durations were 16 (13–37) and 54 (49–61) days from the second to the third donation and from recovery to the third donation,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IgG ratio and the age of the donors or the time between recovery and donation. The average IgG ratio did not significantly vary between donations. When focused on repeated blood donor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either.ConclusionThe recruitment of young patients with a mild to moderate CO­VID-19 course is an efficient possibility to collect CP with a satisfactory level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Repeated donations are a well-tolerated and effective way of CP col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