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应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经3组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扩增3周。结果:3组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CD34+细胞均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其中由FLT3配基(FL)+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1+IL3的组合扩增效果最好,其细胞总数扩增90467±13223倍,CD34+细胞扩增3799±1321倍,粒单造血祖细胞(CFUGM)扩增7273±3598倍,多向祖细胞(CFUGEMM)扩增3776±2303倍,总造血集落形成细胞(CFCs)扩增5795±2796倍。CD34+细胞扩增在第2周达最高值,CFCs在第3周达最高值。结论:由FL、SCF、IL1及IL3联合扩增效果最好。CD34+细胞和CFCs分别在第2周、第3周达最高峰,说明其时仍保持造血活性。本实验结果对临床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选择最佳扩增方案和最佳移植时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浓度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PCNA-ASODN)调节脐血造血前体细胞体外扩增和分化的时间效应。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出CD34 细胞,先后加入低浓度PCNA-ASOD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D34 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后各种细胞的数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脐血CD34 造血前体细胞明显被扩增,但以第72 h组的扩增效应最为显著,其CD34 细胞比例增高[(35.6±1.8)%],而CD34 CD38-细胞数量扩增达(55.1±4.2)倍,且G0/G1期细胞占(49.8±2.5)%。结论:低浓度PCNA-ASODN对脐血CD34 造血前体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具有时间效应,同时能延缓扩增过程中伴随的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GM-CSF诱导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上CXCR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GM-CSF诱导人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上CXCR3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分析,及其配体γIP-10和Mig诱导的趋化和粘附作用分析。结果:CXCR3也表达在受GM-CSF刺激后的CD34^ 造血干细胞上,但它在新鲜分离的CD34^ 造血干细胞上不表达。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新鲜分离的CD34^ 造血干细胞有较低水平的CXCR3 mRNA表达,而GM-CSF能上调CXCR3的表达。用抗CXCR3单克隆抗体(mAb)能阻断γIP-10和Mig诱导的造血干细胞趋化作用,证实γIP-10和Mig是通过CXCR3而发挥作用的。γIP-10和Mig通过CXCR3不仅可诱导趋化作用而且还可诱导GM-CSF刺激后的CD34^ 造血干细胞粘附和聚集作用,而抗CXCR3 mAb能阻断γIP-10和Mig这些功能,但不能阻断SDF-1α的作用。γIP-10和Mig能提高整合素(CD49a和CD49b)的表达,这在GM-CSF刺激后CD34^ 造血干细胞的粘附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微环境中,CXCR3-γIP-10和-Mig受体配体复合物及GM-CSF对CD34^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干细胞和髓系干细胞以及后来的免疫/炎症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起特别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包括CD34^ 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再定位、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相关(P〈0.05),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估计前 相似文献
5.
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异常增殖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细胞增殖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抗原之一 ,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数 [1]。脑膜瘤多为良性 ,但亦有少数为恶性。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脑膜瘤患者77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51例 ;年龄22~67岁 ,平均47.4岁。良性脑膜瘤62例 ,恶性脑膜瘤15例 ,取其病理标本作PCNA免疫组化检测。2.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表达率最高为 81.2 5 % ,退化期次之为 4 5 .0 0 % ,退化完成期最低为 33.33% ;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CNA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增殖活性及春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以PCN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PCNA在19例胃腺癌,5例肠腺癌及6例食道鳞癌中的表达,并分别对PCNA增殖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明显性,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肿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还发现,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8.
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体外液体培养中,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脐血 C D34+ 造血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用 Isolex 50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 C D34+ 细胞,在液体培养中,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诱导,检测有核细胞和集落形成细胞( C F C)的增殖倍数。结果:干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 I L3、 I 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5 种细胞因子联合对脐血 C D34+ 细胞扩增效果最好,其增殖高峰在第3~4 周,单个核细胞数和 C F U G E M M 增殖倍数最高分别达3268±1024 倍和85±31 倍。结论:以干细胞生长因子、 I L3、 I L6 为主的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能维持脐血 C D34+ 细胞在体外长期造血达6 周,使 C F Cs 大量扩增,这在造血调控研究和造血细胞支持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PCN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认为PCNA的表达能客观反映膀胱肿瘤生物学活性,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Ⅲ、Ⅳ极)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成年大鼠侧脑室管膜下区(SVZ)和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神经干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成年雄性SD大鼠SVZ和SGZ的PCNA阳性细胞及Ki-67阳性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PCNA或Ki-67免疫反应产物均位于细胞核,两种细胞的形态及分布也相似,但在SGZ或SVZ内的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Ki-67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PCNA和K-67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成年在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抑素(内抑素)基因转染人脐带血CD34^ 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及检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将人内抑素基因导人人脐带血CD34^ 造血干细胞。应用PCR及Western bolt方法检测人内抑素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结果:PCR证实,转染内抑素基因的人脐带血CD34^ 造血干细胞基因组中有550bp人内抑素特异性片段,Western bolt分析示人内抑素基因在转染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和分泌。结论:人内抑素基因可转染到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中并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建立中的脐带血采集、分离、低温冻存的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7月至2 0 0 0年 7月已冻存经过HLA配型的脐带血 (cordblood ,CB) 3 74 4份。CB采自经检查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 ,经 (citratephosphateadeninedextnse ,CPD A)抗凝 ,用密闭式血袋采集法采集。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 ,18h内处理。用羟乙基淀粉 (hydroxythylstarch ,HES)沉降后一次分离方法去除绝大多数红细胞及大部分血浆。采用以二甲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为主的冷冻保剂 ,冷冻保存CB。DMSO的终质量分数为 10 %。经序控降温后 ,置于 - 196℃液氮中保存。结果 :分析了 3 74 4份冻存CB ,平均采集量为 (93± 2 2 )ml(45~ 198ml)。浓缩后平均体积为 (3 8± 8)ml(3 0~ 60ml) ;浓缩前后有核细胞数 .浓缩前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11.2× 10 8± 5 .3× 10 8(4.5× 10 8~ 4 5 .1× 10 8) ;采用HES沉降一次离心浓缩去除红细胞后的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9.7× 10 8± 4 .6× 10 8(3 .1× 10 8~ 3 0 .5× 10 8) ;平均有核细胞回收率为 79%。质控检测 4 0份标本细胞活率为 88.2 % ,CFU GM回收率和CD3 4 +细胞计数分别为 97.6%和 86.4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CB采集、冻存及造血干细胞和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是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怕(PCNA)在食管鳞癌,癌旁正常上皮和一上皮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CyclinD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2例管鳞癌,33例非典型增生上皮和23例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CyclinD1和PCNA检测。结果:82例食管鳞癌中57例阳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5%,非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6.4%,正常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第三方脐血辅助输注在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恶性血液病,并已完成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回输第三方脐血细胞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辅助性回输脐血者为试验组,41例未回输脐血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供者来源、疾病种类以及移植前疾病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采用预处理方案比较有差异(P=0.00),但此差异无临床意义.试验组回输单个核细胞数(MNC)为(9.94±2.88)×10^8/kg、CD34+(5.46±3.54)×10^6/kg,对照组回输MNC (7.80±0.82)×10^8/kg、CD34+ (3.54±1.60)×10^6/kg,试验组回输的MNC数多于对照组(P=0.00),而两组回输的CD34+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试验组较对照组WBC计数恢复快(P=0.023),试验组与对照组WBC植活时间分别为(13.7±2.9)、(16.6±2.9)d;试验组Ⅲ~Ⅳ度GVHD发生率低(P =0.036)、早期细菌感染率(P=0.001)、真菌感染率(P =0.009)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低(P=0.00)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PLT恢复情况(P=0.43)、Ⅰ~Ⅱ度GVHD发生率(P=0.27)以及植入综合征发生率(P=0.24)、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生率(P=0.57)、病毒血症(P=0.31)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脐血作为第三方辅助输注后可促进供者细胞植入,减轻GVHD的发生,但长期预后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膀胱移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I+Ⅱ级(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T3+T4中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T2期(P〈0.05)。结论 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确诊为有家族史的11岁DMD患儿经HLA配型,在脐血库中寻找到1份有5个位点相合的干细胞,其细胞数为移植治疗用量的2 6倍。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和兔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后进行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给予环孢素A、泼尼松龙和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前列腺素E1预防肝静脉阻塞综合征,丽科伟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粒细胞刺激因子惠尔血和丙种球蛋白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定期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造血重建、血型转变和PCR STR。结果 移植后第12天外周血白细胞为0. 5×109 /L,第14天1. 0×1.09 /L,中性粒细胞数为0 .6×109 /L, 第37天停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细胞波动在3 .34×109 /L~12 .2×109 /L;第27天血小板>20×109 /L,血红蛋白于第24天上升至88g/L,停用红细胞输注。移植后第42天患儿的血型从移植前的A型转变为AB型(移植干细胞为B型);PCR -STR检测均呈混合嵌入,供者的比例逐渐上升至55% ~65%。第38天出现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CK从6000U/L降至600~2200U/L。移植后第42天的运动功能较移植前有所改善。结论 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内可恢复造血重建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6例ACC进行了研究。ACC按病理形态分为筛孔型、腺管型和实体型。结果:PCNA阳性表达率为77.78%,其中筛孔型69.23%,腺管型78.95%,实体型为100%。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6.11%,其中筛孔型为30.77%,腺管型为26.32%,实体型为100%。结论:PCNA表达指数与染色强度可作为评价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其对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扩增作用.方法:应用StemsepTM阴性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不同组合细胞因子进行扩增1~3w.结果:FL+Tpo+SCF+IL-3+GM-CSF+G-CSF+Epo组合的扩增效果最佳,可分别扩增细胞总数、造血祖细胞集落总数(CFCs)、CD34+细胞达1627.57±52.93、56.78±8.13、41.09±4.11倍.FL和Tpo具有明显的协同扩增早期祖细胞的作用,CFCs和CD34+细胞在1~2w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后逐渐衰退.结论:合理的细胞因子组合在大量扩增造血细胞的同时也有助于早期造血祖细胞的自我更新,把握适宜的扩增时机,将有助于扩增细胞在质和量上满足移植和基因治疗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