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就情绪与注意、情绪与记忆、情绪与判断、推理、决策交互作用等方面综合描述情绪与认知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一些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注意和情绪功能分离成为平行的背外侧和腹内侧通路延伸至前额皮层,并在前扣带得到整合,一些ERP研究发现情绪能够调节注意资源的分配.杏仁核、后扣带皮层对情绪刺激封记忆的增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情绪刺激和非情绪刺激的编码和提取有着部分相同的机制,但随着情绪记忆效应的加强,记忆提取似乎还存在着特异性的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2.
情绪与认知方式对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及认知方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192名大一学生为被试,采用文本材料为刺激材料来启动积极和消极情绪,然后让不同认知方式和情绪状态的被试进行决策判断,实验采用2(情绪类型)×2(认知方式)的被试间设计。结果:①情绪的主效应非常显著,由消极情绪诱发的被试与由积极情绪诱发的被试,最终的决策结果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②认知方式对情绪和决策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它调节着两者关系的强度。结论:对决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情绪,认知方式与情绪对决策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情绪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于被试认知灵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问卷筛选出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6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为启动对应情绪,随机分配每位被试观看积极、消极或者中性影片片段;之后要求58名情绪已启动的被试执行包括保持和转换两个阶段的数字分类任务。保持阶段要求被试对特定颜色的靶数字反应,同时忽略其他颜色的数字;转换阶段要求被试对其他颜色的靶数字反应,而原先的靶数字的颜色则作为分心数字的颜色。保持结束阶段与转换开始阶段的反应时之差为即为转换损失,作为表现认知灵活性的因变量。结果:不同情绪启动下被试的转换损失存在显著差异(F=3.474,P=0.038);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P=0.031)、中性情绪(P=0.023)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情绪条件与中性条件(P=0.882)的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策略在转换损失上的差异不显著(F=0.562,P=0.457),情绪调节策略和启动情绪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0.352,P=0.705)。结论:相比于消极和中性情绪,积极情绪能显著提高被试的认知灵活性;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绪 (emotion)是指人类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 ,是情感的外部表现 ,它的产生不是自发的 ,而是由内部或外在的刺激引起的。在心理学研究中 ,情绪比一般的认知活动更为复杂 ,更多地涉及社会环境与文化。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poten tial,ERP)是评价大脑信息处理活动的一种无创伤性方法 ,大量实验证明 ,ERP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情绪活动在脑内的活动过程。近年来 ,人们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 ,分析不同模式、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情绪刺激条件下 ,ERP各成分的波幅、潜伏期、头皮分布区域等参数变化 ,以对情绪处理有关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反应时探究小学生情绪认知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实验方法和反应时评价指标,运用80对情绪词汇推测小学儿童对四个不同类别情绪(基本积极情绪、基本消极情绪、积极自我意识情绪、消极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发展差异,以及对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的外在行为反应、情绪的后继调节三个维度的认知发展差异。结果:小学儿童对引发情绪的原因、外在行为反应、后继调节三个维度的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9.5、1164.6、1295.7,F=13.535,P〈0.001),且三个维度认知反应时2年级学生均长于4、6年级(P〈0.01),对四个不同类别情绪认知的反应时差异无显著性(1237.1、1269.8、1222.8、1305.2,F=1.520,P=0.220),四个类别的情绪认知反应时2年级均长于4、6年级(P〈0.01)。结论:儿童对情绪行为认知的加工速度最快,对消极自我意识认知的发展相对较慢,且均在2—4年级间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有关表象与情绪关系的研究,探讨了表象对情绪的影响作用及表象的情绪调节作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表象与情绪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近40篇有关研究。结果表象不仅对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个体的情绪也有特殊的影响。同时,表象具有情绪调节作用,在多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表象对情绪有重要影响作用,其相关研究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羞耻和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个体对羞耻与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情绪调节的差异,以及高低特质羞耻者对羞耻与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特点.方法:采用方便取样,500名大学生填写羞耻体验量表(Experience of Shame Scale,ES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结果:个体在羞耻情绪和一般负性情绪时使用的认知调节策略有显著差异;高羞耻和低羞耻者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认知调节策略,而且这种差异大体一致地存在于调节羞耻情绪和一般负性情绪时.结论:个体对羞耻情绪的认知调节不同于对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特质羞耻者有其独特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8.
情绪障碍研究用汉语情绪词分类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套情绪障碍研究用汉语情绪词分类系统,为异常情绪的研究提供标准化刺激材料。方法:54名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试对344个双字汉语情绪词(包括115个正性词、114个负性词、115个中性词)的愉悦度、唤醒度和熟悉度三个维度进行9级的情绪等级评定。结果:三类词语在三个维度上的ANOVA结果显示,分别存在愉悦度主效应(F=2514.96,P=0.000)、唤醒度主效应(F=147.43,P=0.000)和熟悉度主效应(F=106.81,P=0.000)。两两比较后发现正性词的愉悦度得分(7.29±0.41)高于负性和中性词(2.81±0.30、5.47±0.66),中性词得分高于负性词;正性词的唤醒度得分(6.57±0.39)高于负性词和中性词(5.33±0.41、5.23±0.67);正性词的熟悉度得分(5.98±0.57)高于负性和中性词(4.63±0.53、5.21±0.93),中性词得分高于负性词。结论:初步建立的情绪障碍研究用汉语情绪词分类系统较好,为以后的异常情绪的研究提供词语刺激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情绪表达灵活性对正念和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2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ERQ)、情绪表达灵活性量表分别测试正念注意觉知水平、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使用频率和情绪表达灵活性水平。结果:情绪表达灵活性得分与正念水平呈正相关(r=0.363,P0.01),与认知重评呈负相关(r=-0.214,P0.01),情绪表达灵活性可以调节正念与认知重评的关系(β=-0.131,P=0.006),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组,正念水平可以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483,P=0.0049);但对于高情绪表达灵活组,正念水平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无预测作用(β=0.001,P0.05);情绪表达灵活性在正念水平与表达抑制关系中同样存在调节效应。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组,正念水平可以对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2,P0.01);但对于高情绪表达灵活组,正念水平对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无预测作用(β=-0.02,P0.05)。结论: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个体,可以用提高其正念水平的方法来提高其使用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焦虑和绝望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Beck焦虑量表(BAI)、Beck绝望量表(BHS)对504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评,运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对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焦虑的调节效应分别是-0.097、0.125;青少年生活事件对焦虑的总体效应为0.412,其中直接效应为0.293,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的间接效应为0.119;青少年生活事件对绝望的总效应是0.222,其中直接效应为0.131,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的间接效应为0.090。结论积极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均可以调节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焦虑,均不能调节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绝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