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152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抗病毒退热颗粒组(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给予抗病毒颗粒及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症状、体征、病毒阴转数和病毒感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体温正常不再复升所需平均时间(18.32±8.6)h,对照组(29.7±12.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1);观察组症状、体征速效率为79.49%,对照组为5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P<0.01);观察组复检59例,病毒阴转率为81.36%(48/59);对照组复检57例,病毒阴转率为64.91%(3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3,P<0.05).结论 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综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28-230
目的:观察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大于14岁患者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14~50岁的外感发热辨证为风热犯表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解毒退热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柴黄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天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试验组在退热所需时间、恶寒症状改善、咽部体征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万英  赵相雨 《四川中医》2013,(10):101-102
目的:观察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小儿外感发热辨证为风热犯表型(风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解毒退热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天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天后的退热效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高热1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感高热是一种常见内科急症,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口服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症125例,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接受外感发热治疗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右旋布洛芬栓塞肛,观察组采用右旋布洛芬栓塞肛并加用中药足浴退热,比较两组退热效果及控温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足浴法辅助退热能快速有效降低患儿体温,且控温时间长,患儿舒适感明显较对照组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患儿2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退热合剂灌肠,对照组予退热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完全退热时间及体温反跳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两组体温下降幅度、退热起效时间相近.结论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们观察了口服和直肠滴注清热解毒口服液用于高热降温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按摩乳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小儿退热按摩乳穴位按摩,对照1组行常规推拿,对照2组用小儿感冒散。分别观察总疗效,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疗效,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部分伴随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则分别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疗效好,简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 凡外感六淫或温疫、疫毒之邪引起的发热,起病急,病程短,患者感觉肌肤发热,体温在38℃以上者,均属外感发热。笔者应用自拟方“退热散”治疗8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外感发热者,凡表班为发热重,恶寒轻,或发热不恶寒(体温在38℃以上),头痛。咳嗽,咽痛红肿,口干口渴,微汗或无汗,全身酸痛,舌苔薄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发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因新生儿脑细胞分化不全易引起惊厥。笔者于2004年2月~2005年5月期间,运用退热栓肛门外用治疗新生儿外感发热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均为出生1 d~28 d的新生儿,其中顺产15例,剖宫产21例;病程1  相似文献   

11.
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3月~2003年3月,笔运用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对照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雨竹  高强  余红 《新中医》2018,50(8):196-198
目的:观察应用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者6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4例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组30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2组均观察治疗3天;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 h、2 h、4 h、6 h、8 h的腋温变化、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0.0%、82.0%,对照组分别41.2%、73.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h、8 h,治疗组患者腋温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腋温变化情况大体相当(P0.05)。体温开始下降时间治疗组为(4.12±0.79)h,对照组为(5.57±0.88)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疏风退热散的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对症治疗辅以疏风退热散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可以加速体温下降,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石退热栓对小儿湿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退热栓及青霉素,实验组30例给予青石退热栓及青霉素,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对照组70%,实验组93.3%,P<0.05,有显著差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对照组8.91±1.26小时;10.36±2.39小时.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体温变化曲线示:对照组体温下降快于实验组,体温反复次数多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下降平稳,体温波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和冰力降温贴的辅助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0.5、1、1.5小时体温变化及降温幅度,并观察2组用药后24、48、72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1.67%,对照组46.6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组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两组进行治疗和即时退热效果观察。结果退热药加药浴组即时退热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浴组(P0.05)。结论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浴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藿钩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及比较该方配方颗粒与煎剂的优劣.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藿钩退热配方颗粒,对照组予藿钩退热汤.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藿钩退热配方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与煎剂一致,而不需煎煮,服用、携带、保存方便是其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中药涂膜剂退热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史纪  薛辉 《中国中医急症》1998,7(5):217-217
小儿外感高热为临床常见急症,中药内服常缓不济急,改进剂型及给药途径,乃提高疗效之必需。我们在;临床上以解表热、泄里热的退热灌注液为主,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证属表里俱实者,疗效迅速,使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现将106例临床观察总结于后。1临床资料1.l病例速择全部IO6例患儿,符合以下标准:①西医诊断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②中医诊断属感冒,辨证属风热型。③病程<24小时名年龄l~12岁。⑤体温38.5~39.5”C。③血WBC<15X10’凡,N<O.75。l.2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63例,女43例;病程幼2小时47例,12.1~24小…  相似文献   

19.
退热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辉 《新中医》2005,37(5):70-71
外感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考虑到小儿服药困难、不易达到有效剂量等因素,笔者采用中药退热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杜娟 《亚太传统医药》2014,(24):125-126
目的:观察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退热方(柴胡、葛根、生石膏、连翘、蒲公英、广藿香、生薏苡仁、黄芩、桔梗、甘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病毒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退热方治疗外感发热,陆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