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CS  Liu X  Dong JZ  Yu RH  Wang XH  Liu XP  Shi HF  Long DY  Fang DP  Hu FL  Tang R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11-1114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8月至2005年11月间对连续100例慢性房颤患者进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系统或EnSiteNavXTM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电学隔离。随访成功的定义为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任何房性心律失常发作至少3个月以上。统计相关变量,分析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9·7±5·7个月,累计成功率为70%(70例)。复发患者中峡部消融比例及平均射血分数均低于无房颤复发的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3例(3%)、脑卒中1例(1%)、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2例(2%)。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疗效较好,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詹贤章  廖洪涛 《循证医学》2006,6(3):147-150
4 背景 1994年Haisaguerre等首先报道了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近几年来,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机制研究的深入,各种各样的心房颤动消融策略不断涌现出来并应用于临床,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也从阵发性心房颤动扩展到所有类型的心房颤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vein ablation,CPVA)是目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最常用术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患者术后常需要接受短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一次或多次的电复律以恢复窦性心律,而且有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复发存在。这些混杂的因素可能会使手术疗效被高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加单Lasso导管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步经验. 方法 3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2例,持续性房颤1例.所有患者首先用CARTO系统进行左房重建,然后将一根Lasso导管置入肺静脉内,在肺静脉口外5~10 mm处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 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达到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05±46)min,X线透视时间(46±13)min.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个月,3例患者均未再发房颤,均无出现肺静脉狭窄. 结论 在CARTO加单Lasso导管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三维立体标测系统(Carto—Merge)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隔离治疗房颤。方法:5例房颤患者(阵发性4例,持续性1例),术前行64排CT检查,重建出的左心房及肺静脉三维图像,在Carto—Merge指导下与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精确融合,在三维融合图上环肺静脉口周消融,实现肺静脉与左房电隔离。结果:5例患者全部完成预定线性消融,随访3个月4例无房颤发作,1例患者(持续性房颤)术后服用胺碘酮偶有阵发性房颠发作,3个月后无房早及房颤发作;1例患者发生心包填塞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血栓及肺静脉狭窄并发症。结论:三维立体标测系统(Carto—Merge)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隔离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CPVA)治疗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4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有临床症状的房颤患者,均在CARTO指导下行CPVA,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需要时加入其他消融线。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3个月后所有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5%(34/40),二次手术成功率为87.5%(35/40)。阵发性房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27/30),持续性房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0%(7/1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为核心,其他消融方法为辅的房颤消融策略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对2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 2例患者操作时间分别为181min和193min,透视时间为60min和78min,放电次数120次和136次。术后随访8个月和1个月。例2在术后第3天再发房颤,但1个月内次数较前明显减少。2例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在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在AF发病中,多折返机理已被认可,然而局部组织兴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也起重要作用,已证实极大部分二起源于肺静脉,因此使肺静脉消融治疗AF成为可能,本文从AF的特点、病人选择、术前注意事项、消融方法、消融终点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对PAF肺静脉消融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肺静脉节段性隔离(SPVI)与EnSiteNavX三维电生理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CPVA)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共85例房颤患者,单纯肺静脉环状电极指导下行肺静脉节段性隔离40例(阵发性30例,持续性10例);EnSiteNavX三维电生理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45例(阵发性31例,持续性14例),随访均超过半年.结果 SPVI组成功率为65%,CPVA组成功率为84.4%,P=0.03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SPVI组为17.5%,CPVA组为6.7%,P=0.0845;肺静脉狭窄率在CPVA组为0%,在SPVI组为12.5%,P=0.0312.总手术操作时间在SPVI组为(200.4±37.0)min,在CPVA组为(226.5±26.1)min,P=0.002.X线曝光时间在SPVI组为(54.7±9.7)min,在CPVA组为(27.1±3.1)min,P<0.0001.结论 EnSiteNavX三维电生理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房颤较单纯肺静脉环状电极指导下的节段性肺静脉隔离更为有效且X线曝光时间更短,但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环肺静脉隔离组的肺静脉狭窄率较节段性隔离组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与递进式个体化心房基质消融术(SSC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PVI组(38例)及SSCA组(24例);术中采用CARTO和Lasso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消融;术后对患者定期进行体表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者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未复发率等.结果 CPVI组和SSCA组的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33.32±6.03)min和(33.42±3.93)min,手术时间分别为(125.66±11.78)min和(131.13±10.47)min,两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随访时的未复发率分别为86.8%和62.5%,CPVI组高于SSCA组(x2=4.986,P<0.05).结论 在远期未复发率方面,CPVI似乎更有优势,但还需进一步观察、随访;提高房颤治愈率的根本在于对房颤机制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肺静脉口节段性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消融(CPVA)两种术式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方法学、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 6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接受SPVI术,36例CPVA术,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相似。。SPVI组经验性电隔离四条肺静脉。CPVA组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电极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记录方法学参数:手术时间、射频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前和术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和左房及肺静脉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 SPVI组的手术时间(137±36)min ,放电时间(36±10)min,与CPVA组手术时间(208±61)min,放电时间(76±17)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X线曝光时间(40±13)min),与CPVA组(46±20)min相似(P=0.113)。术后随访(407±150)d,SPVI组和CPVA组手术达到终点率(93% vs. 86% P =0.343)和治愈率(70% vs. 75% P=0.650)相似。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3% vs. 8%, P=0.511)。SPVI组3例,而CPVA组无肺静脉狭窄并发症;CPVA组2例脑梗死,而SPVI组无。两组各出现1例心包填塞。结论 CPVA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SPVI术相似,而手术时间、放电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Hao P  Ma CS  Dong JZ  Liu XP  Long DY  Fang DP  Hu FL  Yu RH  Tang RB  Lu CS  Liu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669-167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后无症状性复发的发生率、复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对连续48例接受CPVI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48h动态心电图(Holter)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3及6个月。对年龄、性别、房颤类型、是否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操作时间、术后心率变异性等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无症状性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48例患者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岁±14岁。术前为阵发房颤的25例,非阵发性房颤的17例。术后1、3、6个月阵发房颤组无症状性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8%、12%、8%;非阵发房颤组分别为23.5%、29.4%、35.3%。非阵发房颤组6个月时的无症状性复发率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CPVI术后无症状性复发的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多见,而症状性复发的心律失常类型则以房性心动过速多见。结论 CPVI术后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性房颤复发。非阵发房颤、左房增大及术后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增加是预测CPVI术后出现无症状性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对患者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中消融组56例,药物治疗组45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左房大小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14.6±2.3)个月,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47例,成功率为83.9%;药物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22例,成功率为48.8%,消融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心房大小相似,药物治疗成功组患者左房内径虽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成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较术前及药物治疗成功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有较高的窦律维持率,能更有效逆转左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13.
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房颤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的方式收集全国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行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127例病例资料,分析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对心脏功能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临床和超声影像学指标作为待选变量,探讨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凶素.结果 在平均(94±4)个月随访期间,成功率为68.5%,复发率为31.5%.消融成功的患者术后左心房内径[(41±8)mm vs(43±7)mm]、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49±7)mm vs(48±6)mm]和左心室射血分数[(61±8)%vs(62±10)%]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均P>0.05).消融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有所增加(P<0.05和P<0.01).消融并发症为皮下血肿3例(2.4%).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P<0.05)和左心房增大(P<0.05).结论 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5例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肺静脉内环状电极标测,温控导管对肺静脉电位进行射频消融,达到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随访9~2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5例患者电隔离治疗后,即刻成功率达100%;随访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成功率较高,操作相对简单,比较安全的一种射频消融方法,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Yu B  Li Y  Zhao WH  Pang XF  Tian W  Hu J  Qi GX  Li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714-1717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右房峡部消融,单纯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以及联合应用两种消融方法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房扑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6例,行单纯右房峡部消融30例(A组),行单纯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17例(B组)及二种消融方法联合治疗19例(C组)。术后临床随访平均30.5周±10.4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发率及手术的并发症。结果房扑复发率在术后12周A组(13.3%)和C组(10.5%)明显低于B组(52.9%)(均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周3种消融方法间(A、B、C组分别为10%、11.8%、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复发率在术后12周至36周B组(分别为29.4%和23.5%)和C组(分别为31.6%和26.3%)均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46.7%和73.3%)(均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房扑合并阵发性房颤单纯行右房峡部消融对房扑效果好,而房颤复发率较高;单纯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在房颤得到根治的同时,房扑亦得到良好的控制;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同时行右房峡部消融,仅减少早期房扑复发,长期随访观察未显示其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肥胖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首次行导管消融治疗的肥胖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体重指数BMI≥28 kg/m2,肥胖组),同期选择按性别、年龄、房颤病程、基础疾病、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匹配的70例正常BMI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8.5≤BMI24 kg/m~2,正常组)。两组均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式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肥胖组与正常组的复发率,并探讨肥胖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肥胖组的复发率高于正常组(27.1%vs 12.9%,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高BMI、扩大的左心房内径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结论肥胖患者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有效的。肥胖、左心房扩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左心房和双心房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305例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160例行双心房消融,另145例行左心房消融.其中男117例、女188例,年龄24~77岁,平均(53±10)岁.房颤病史平均(36±43)个月.瓣膜手术292例,14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随访3~42个月,平均(28±5)个月.结果 手术死亡13例(4.3%),其中3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左室破裂,1例死于猝死,1例死于心律失常.随访双心房组有3例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因不详.全组术后窦性心律占73.1%(223/305),其中双心房组66.9%(107/160);左心房组80.0%(116/145)(P<0.05).最近随访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0.8%,左心房组为81.9%,双心房组为80.0%(P>0.05).随访两组之间非房颤心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术前左心房径线≥80 mm是房颤复发的风险因素.结论 左心房和双心房消融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房颤的外科方法 .如果手术不需要切开右心房或对于重症患者,单独左心房消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肺静脉隔离(PVI)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对房颤患者维持窦性节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NTIS、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BM中所有对比PVI和抗心律失常药物(ADD)治疗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2月。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主要和次要终点的结果显示:在1年的随访期时,PVI的有效性显著f77%(466/631)比38%(227/590),OR=5.93,95%C14.52-7.80,P〈0.011,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中级。PVI可显著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住院率(5%比24%,RR=0.15,95%C10.06-0.36,P〈0.01),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高级。在PVI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7%(17/631)。结论与ADD治疗策略相比,PVI显著增加1年期的窦律维持率,显著减少因心血管疾病原因导致的再住院率,而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低于其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基础是肺静脉电隔离,传统手术模式复杂且耗时,而且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仍不令人满意.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式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近年,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文章就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原理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