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32-133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诊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的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静脉血糖、指尖快速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GSP(果糖胺)、GA(糖化血清白蛋白)等.而单纯的血糖测定只是检测静态瞬间血糖数值,极易受到饮食、药物、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体现一段时间内血糖的真实水平.因此在临床上,GA(糖化血清白蛋白)与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70例孕妇分为GDM组(100例)和正常孕妇对照组(470例),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HbA1C,绘制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DM组HbA1C(5.35±0.4)%高于对照组(5.03±0.3)%。ROC曲线分析表明,曲线下面积为0.78,以HbA1C5.2%作为诊断GDM的最佳切值(cut-off值)。结论HbA1C5.2%是诊断GDM的最佳cut-off值。HbA1C5.2%可初步排除GDM,或表明GDM患者血糖控制良好。血糖联合HbA1C检测,可更好地对GDM进行筛查和血糖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上海市奉贤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了解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分析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结果 193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平均值为(7.7±1.4)%.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协会(CDS)的控制目标,24.4%的患者HbA1c达标(<6.5%),根据ADA控制目标,34.2%的患者HbA1c达标(<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的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低、病程长、有家族史和无规律运动.结论 目前奉贤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血糖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其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2].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控制尤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分别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前2~3个月和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FBG检测及眼底检查或荧光素造影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4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40例。结果 HbA1C水平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高(t=5.310,P0.01),HbA1C水平越高,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χ2=12.59,P0.05),HbA1C≥7%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8,P0.05)。结论 HbA1C测定可作为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且将HbA1C控制在7%以下,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极为重要,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1年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2ml,餐后2h采集静脉血2ml,测其血糖含量,同时检测两组实验者的HbA1c.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名南  盘国雄 《中国保健》2008,16(8):378-37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按WHO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150例,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美国津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魏世锦 《现代保健》2010,(17):94-95
目的 探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尿病合并妊娠(DM)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分娩的糖代谢异常患者20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15例,糖尿病合并妊娠(DM)5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尿11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血糖≤5.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控制理想;2例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控制不理想.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尿病合并妊娠期(DM)患者仅检测血糖是不够的,需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上海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了解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210个社区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1710人,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得到有效问卷1624份。分别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情况。根据ADA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将被调查者分为血糖控制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16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平均值为7.5%。根据CDS的控制目标,27.9%的患者HbAl。达标(〈6.5%),5.1%的患者HbAlc、血压(B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6.5%,BP〈130/80mmHg,LDL—C〈2.5mmol/L)均达标。根据ADA控制目标,43.6%的患者HbA1c达标(〈7.0%),9.9%的患者三者(HbA1c〈7.0%,BP〈130/80mmHg,LDL—C〈2.6mmol/L)均达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的因素有年龄小、病程长、居住地为郊区、不控制饮食及腰臀比(WHR)大。[结论]目前上海市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拧低,血糖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正常人群在内的406例受试者进行连续12周每周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h血糖外周静脉血糖监测,同时在试验前及试验过程中每4周测1次HbA1c。结果 HbA1c与糖尿病平均血糖之间显示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HbA1c可以给临床工作带来指导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探索未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糖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非病变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方法 ,绘制ROC曲线。结果 早餐前血糖对视网膜病变发生影响要大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单独考虑早餐前血糖作用 ,血糖控制在 7 6~ 8 3mmol/L水平可作为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安全参考值 ;单独考虑HbA1c的作用 ,HbA1c水平控制在 7 7%~ 8 2 %可作为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安全参考值 ;将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的血糖控制水平。HbA1c<9%时 ,早餐前血糖水平控制在 7 8~ 8 6mmol/L ;HbA1c≥ 9%时 ,早餐前血糖水平控制在 7 1~ 7 8mmol/L ,可做为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安全参考值。结论 血糖、HbA1c不同水平组合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有所不同 ,应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有效地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糖化血清白蛋白(GA)作为反映近期血糖控制总体水平的指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正常者60例,用液态酶法测定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它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经过2周、4周、8周的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GA及HbA1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GA在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较、治疗8周与治疗4周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而HbA1c在治疗2周时略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GA与HbA1c显著相关(r=0.8503,P<0.01)。结论:GA与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HbA1c有良好的相关性,GA可准确及时反映短期内血糖控制情况,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监测指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美国伯乐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老年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评价老年人群血糖自我监控水平。方法选择1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HbA1c)。根据血糖控制评价标准分成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糖尿病患者HbA。平均水平为(7.524±2.02)%,建议增加治疗措施的67例(49.63%),控制达标的42例(31.11%),非糖尿病水平26例(19.26%)。结论HPLC法可以作为HbA。。检测的会指标.老年糖尿病控制达标率低,血糖控制不理想存在因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可能存在糖尿病控制的误区。需要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糖友都知道,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1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和内分泌学分会共同发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提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以下简要介绍不同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经过检测,观察组的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优于多次连续血糖测定,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对指导临床调整、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意义[1]。  相似文献   

16.
魏玲 《现代保健》2011,(6):138-139
目的 观察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 对53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患者治疗4周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而HbA1c无显著变化(P>0.05);1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且HbA1c显著下降(P〈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检测时患者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能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控制程度,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为有效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住院的43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生化指标测定;由专业眼科医生进行双侧眼底照相,根据病变严重程度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根据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良好为≥65岁人群HbA1C8.0%,65岁人群HbA1C6.5%)。用SAS 9.4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9例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38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3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年龄、男性比例、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而尿酸、甘油三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低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OR=0.450,95%CI:0.212~0.957),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发生Ⅱ期及以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低于血糖控制差的T2DM患者(OR=0.326,95%CI:0.131~0.81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5岁以下T2DM患者HbA1C控制在6.5%以下,65岁及以上T2DM患者HbA1C控制在8%以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风险,特别是Ⅱ期及以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金山区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描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现状.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区2型糖尿病患者11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110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值为(7.3±1.3)%.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推荐的控制目标,28.2%的患者HbA1c达标(<6.5%),4.5%的患者HbA1c、血压(BP)和甘油三酯(TG)都达标(HbA1c< 6.5%,BP< 130/80 mm Hg,TG< 1.5 mmol/L);降糖药使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分别占使用降糖药总人数的63.5%、50.0%和15.4%;血糖控制组患者单用口服药比例高于糖控制不良组患者.结论 本区2型糖尿病患者仍有相当比例患者HbA1c水平不达标,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比例低,需要加强糖尿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改善糖尿病防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4例临床首诊为脑梗塞的住院患者,根据首次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HbA1c>6.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1(HbA1c 5.0%~6.5%)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2(HbA1c<5.0%)共三组,分别检测这三组血清中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的水平.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中血清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阳性检出例数明显高于正常组1和正常组2.结论:脑梗塞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相关性,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防的又一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Ⅰ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Ⅱ组,比较三组的血清Cys-C、 HbA1c水平,分析血清Cys-C、 HbA1c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ys-C、 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 <0.05)。血清Cys-C联合HbA1c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 <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