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居民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抽取的6个地级市和10个县共18 219名≥15岁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8.29‰和8.32‰,终生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9.77‰和9.90‰;时点患病率在不同年龄(x2=15.458,P=0.017)、不同文化程度(x2 =8.545,P<0.001)、不同婚姻状况(x2=75.518,P<0.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x2=26.293,P=0.001)、不同文化程度(x2=11.614,P=0.009)、不同婚姻状况(x2 =86.947,P<0.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民族和地区居民时点患病率、终生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居民患病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龄≥15岁农村居民酒精依赖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县13910名年龄≥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人户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 3.0)为筛查工具,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完成调查11191人,调查完成率为80.4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酒精依赖时点患病率为5.81‰,终生患病率为6.17‰.女性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0.56‰)低于男性(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72,P<0.01).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14.9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8.58‰)和离婚人群(42.67‰)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较高.壮族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为11.76‰,高于汉族(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56,P<0.01).结论 酒精依赖已成为广西农村地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农村地区老年壮族男性人群开展防治与康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侗族居民酒精依赖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为酒精依赖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三江侗族自治县1 200名年龄≥15岁农村侗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 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完成调查1 023人,调查完成率为85.25%。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龄≥15岁农村侗族居民酒精依赖时点患病率为19.55‰,终生患病率为20.53‰。男性的酒精依赖时点患病率为33.10‰,高于女性(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8,P〈0.01)。男性的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为34.84‰,高于女性(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9,P〈0.01)。酒精依赖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婚姻状况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组和离婚或丧偶人群时点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5.21‰和60.6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195,95%CI:2.418~136.909)和婚姻状况(OR=14.965,95%CI:1.612~138.915)是广西农村侗族居民患酒精依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西农村侗族居民酒精依赖患病率较高,男性、45~54岁者和离婚或丧偶人群是广西农村侗族酒精依赖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农村居民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县13910人≥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中文版本的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完成调查11191人,调查完成率为80.45%。广西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和总终生患病率分别为23.77‰和26.81‰。按终生患病率高低排列,广西农村地区前3位特定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9.20‰)、酒依赖(6.17‰)和抑郁(5.27‰)。总终生患病率女性(21.30‰)低于男性(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53~0.84,P=0.001);壮族(33.45‰)高于汉族(2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6,95%CI=1.21~2.01,P=0.001)。抑郁患病率在55~64岁年龄组和离婚人群患病率较高;25~34岁组和未婚是精神分裂症患病高发人群;酒精依赖症患病率在35~54岁组、65~74岁组和小学及以下人群较高。[结论]精神分裂症、酒依赖和抑郁是广西农村地区主要精神疾病,应针对其患病高发人群开展防控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15岁居民各类精神疾病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2007年7-12月在广西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6 000名≥15岁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完成调查4743人,总调查完成率79.05%;广西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分别为:苗族11.12‰,侗族41.06‰,瑶族29.11‰,仫佬族34.11‰,毛南族29.51‰;总终生患病率分别为苗族12.13‰,侗族42.03‰,瑶族29.11‰,仫佬族39.96‰,毛南族29.51‰;各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主要为酒精依赖、抑郁和精神分裂症;各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总终生患病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疾病已成为广西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卫红  张红梅  信佳言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73-4374,4377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及检测空腹血糖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唐山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6.15%.男性患病率为5.40%,女性患病率为6.73%,不同性别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7,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01,P<0.05),70岁以上居民患病率为9.54%,30岁以下居民患病率为0.50%.城市居民患病率为7.10%,乡镇居民患病率为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2,P<0.05).文化水平越高患病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17,P<0.05).体重过低人群患病率3.73%,肥胖人群患病率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地区、文化水平、体重指标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同,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糖尿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城乡居民心境障碍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10 100户≥15岁18 219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 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4.50‰,终生患病率为6.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心境障碍的危险度高于男性(OR=1.47,95%CI=1.05-2.23),少数民族患心境障碍的危险性高于汉族(OR-1.30,95%CI=1.06~ 1.76);离婚人群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均较高(P<0.01).结论 广西心境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其中少数民族、离婚人群患病率高;重性抑郁是广西需要重点防治的特定心境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乡居民重性抑郁症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为抑郁症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桂林市3个城区和3个县≥15岁常住居民共3 783人,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3.0版(CIDI 3.0)和白行编制调查表进行面访调查,采用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诊断.结果 桂林市城乡居民重性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02‰和6.61‰;女性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7.67‰,高于男性的2.19‰(RR =3.52,95%CI=1.17 ~ 10.63,P=0.017),终生患病率为9.20‰,高于男性的3.83‰(RR =2.42,95% CI=1.01 ~5.80,P=0.048);离婚居民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76.92‰,高于在婚居民的4.44‰(RR=18.67,95% CI=3.96 ~ 87.98,P=0.000),终生患病率为76.92‰,高于在婚居民的5.93‰( RR=13.98,95% CI=3.05~64.17,P =0.000).结论 桂林市城乡居民重性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女性和离婚居民是预防重性抑郁症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陕西省≥15岁人群高血压疾病前期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抽取14764例≥1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研究对象的高血压前期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城市为40.1%,农村为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高血压前期患病率男性为55.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湖南省≥15岁人群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在2015年2—6月,采用多阶段、系统、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省123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5岁居民,以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2)和重性精神疾病异常行为线索调查问卷作为筛选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作为诊断工具,对湖南省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患病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第一阶段完成调查户口中≥15岁摸底人口为84 242人,实际共72 999人(86.65%)完成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及异常行为线索调查问卷。经过第一阶段筛查,共5 869人进入第二阶段调查。第二阶段调查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5例(双相Ⅰ型43例,双相Ⅱ型27例,其他双相5例),时点患病率为1.03‰(95%CI=0.79‰~1.26‰),终生患病率为1.49‰(95%CI=0.75‰~2.18‰)。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情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59例,占78.67%,其中有16例(21.33%)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城市和农村患病率分别为1.03‰(37例)、1.02‰(3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0.99‰(36例)、1.06‰(3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P0.05);年龄分布:45~59岁患病率(0.471‰)最高,患病27例(占比36.00%);其次是≥60岁的患病率(0.421‰),患病25例(占比33.33%)。双相障碍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4例(85.33%),以农民33例(44.00%)、失业或无业的20例(26.67%);婚姻状况以已婚(29例,38.67%)、离异(23例,占30%)为主,其次是未婚(19例,25.33%)。结论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湖南省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情况、流行特点、分布规律及患病特点,为制订精神卫生相关政策提供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通辽市30~70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30-70岁居民840人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测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对其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3.6%。男性高于女性(χ^2=17.06,P〈0.01),并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χ^2=148.50,P〈0.01);文化程度越低则患病率越高(χ^2=26.25,P〈0.01)。结论应建立高血压防治体系,加强危险因素干预、以遏制高血压流行的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兵团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摸清新疆兵团居民人群中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为今后防治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每1个师抽3个团场,对35岁以上居民进行体检调查。结果共调查18 478人,高血压患者5 344人,患病率28.87%,男性8 685人,高血压者2 312人,高血压患病率26.62%,女性9 783人,高血压者3 034人,高血压患病率31.01%,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8)。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职业中离退休人员高血压患病率最高(43.37%)。结论 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开展健康教育是今后慢性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饮酒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深圳市的8个区中抽取2442名居民进行饮酒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现在饮酒率为19.2%(469人),男性饮酒率(32.3%)高于女性(8.1%)(P〈0.001);平均酒精摄入量为4.75g/d,60岁以上人群酒精摄入量最高,为7.34 g/d;平均饮酒频次为0.95次/周,45~59岁年龄段的人饮酒频次最高,为1.15次/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均为影响饮酒的因素。结论不同特征人群饮酒率存在差异,对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有助于控制居民饮酒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三师团场汉族和维吾尔族常见慢性病现状并探讨行为生活方式对主要慢性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农三师团场年龄在35岁及以上且在该地区居住10年以上的1044名汉族居民和1004名维吾尔族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及行为生活方式状况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0.88%,标化患病率为51.69%,其中汉族居民患病率为45.50%(标化患病率为46.25%),维族居民患病率为56.47%(标化患病率为57.34%),维族高于汉族(χ2=34.683,P=0.00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χ2=7.599,P=0.006),但维族男女患病率无差异。被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最高26.51%,标化患病率为26.99%。一人患两种及以上疾病的占34.26%,汉族和维族居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1,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团场汉族和维族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女性、非体力劳动、公费医疗、吸烟、超重或肥胖、睡眠质量与汉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文化程度、年龄大、非体力劳动、月收入较高、超重或肥胖与维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结论农三师团场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持续监测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5 843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44%。其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4.99%、19.02% 和22.88%;6类健康问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知识(56.98%)、科学健康观(42.79%)、健康信息素养(25.52%)、传染病预防知识(20.79%)、基本医疗素养(11.97%)和慢性病预防知识(11.23%)。健康素养城市高于农村(χ2=24.38,P<0.05),25~34岁年龄段最高(χ2=88.66,P<0.05),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χ2=227.41,P<0.0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χ2=124.77,P<0.05)。结论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青少年和55岁以上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仍是日后健康教育重点区域和人群,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仍是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甘标  朱凯星  许美振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2-2444
目的调查广州市海珠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海珠区年满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6313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等的测量)。描述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病率,利用单因素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5.1%(标化率15.1%)。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水平、糖尿病、吸烟、咸淡口味和锻炼(P〈0.05)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脑血管病家族史、BMI、WHR、血脂水平、糖尿病和咸淡口味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89、0.873、1.721、1.753、1.167、1.601、2.016和1.259。结论广州市海珠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接近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应采取全人群预防与高危人群干预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加强对中老年、文化程度低、超重朋巴胖、口味较成、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山市某镇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干预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1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山市某镇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村(居委会)抽取1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45岁患病率4.93%,4545岁患病率4.93%,45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69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1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有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36.62%;无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2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5)。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超重和肥胖、家族史4个变量(均P<0.05)。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增进居民健康,降低慢性病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桂西北某高校新生营养状况,为探讨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入学的12 050名新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营养状况的统计分析。结果 6年新生营养不足率平均为48.90%,营养过剩率平均为3.78%。营养不足率女生高于男生,χ2=48.91,P0.01。营养过剩率男生高于女生,χ2=9.59,P0.05。结论新生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应加强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