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难以根治。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是指让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有规律的身体运动锻炼,作为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运动疗法已经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部分患者的重视,3年来我们加强了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门诊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饮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并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CL-C)的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干预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强度有氧运动对新诊断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8月在内分泌科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观察组进行周期性的高强度运动.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晨起空腹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晨起空腹运动(散步)30 min,1周3次,分别检测运动前后的即刻指血血糖,取平均值,应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女性比较,男性的年龄、血糖控制水平无差异.空腹运动后血糖(6.20±0.58) mmol/L明显高于运动前(5.9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型糖尿病患者出院6个月内健康教育依从性对其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连续出院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按其遵医行为分为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分析其对餐后及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 依从性差组60例依从性好组48例其血糖控制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后,依从性好的患者可显著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前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常见疾病,由于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及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使得糖尿病的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临床实践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近几年我科采用了多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社区糖尿病随访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我国1970—1980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994—1995年患病率为2.5%,1995—1996年患病率为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等热能的馒头与西瓜的餐后血糖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空腹血糖< 11 .1mmol/L 的2型糖尿病患者25 例,分别在间隔1 周的两顿早餐仅给予热能相等的50 克馒头或611 克去皮去籽西瓜作为试验餐,比较进食两种食物后的血糖情况。结果 西瓜的餐后血糖高峰时间( 均在餐后半小时) 较多数馒头餐(22 例在餐后1 或1 .5 小时,3 例在餐后半小时) 明显提前,而两种食品的血糖高峰值与血糖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非严重高血糖的2 型糖尿病患者可吃少量西瓜,但必须扣除同等热能的粮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强化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在管理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变化情况;调查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遵医服药、科学运动、合理饮食、定期复查和血糖监测);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FPG、HbA1c、SBP、DBP和LDL-C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遵医服药、科学运动、合理饮食、定期复查和血糖监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和治疗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强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等指标水平,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氧化应激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氧化应激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2例T2DM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将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空腹和餐后2 h SO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和餐后2h 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中SOD与FPG2、hPG、HbA1c呈显著负相关(r=0.712、0.863、0.631,P=0.000、0.000、0.003),MDA与FPG2、hPG、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672、0.583、0.471,P=0.000、0.000、0.00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相关性,FPG2、hPG及HbA1c的改变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曹维艳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1):86-8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相应性降糖药连续治疗6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做适量运动训练,每周3次,共6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6周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干预组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等部分参数均值明显下降。结论运动训练能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利于糖尿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小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5,(Z1)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血清Cystatin C浓度的影响,从而了解血糖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取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测量其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 h血糖、Cystatin C、血脂及24 h尿白蛋白。治疗后当空腹血糖(FBG)≤7.0 mmol/L及餐后2 h 血糖(PBG)≤10 mmol/L时,再复查Cystatin C。并根据尿白蛋白程度分为非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 (24 h尿白蛋白≤300 mg)及临床DN组(24 h尿白蛋白>300 mg),临床DN组再根据疗效分为Ⅰ组及Ⅱ组,Ⅰ组为血糖控制后Cystatin C恢复正常,Ⅱ组为血糖控制后Cystatin C仍偏低。结果 (1) 治疗后无论非临床DN组还是临床DN组血Cystatin C的水平都有明显的恢复。(2)临床DN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疗效有明显的影响,而病程、BN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疗效没有影响。结论控制血糖可以纠正DN早期高肾小球滤过率,其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启东市某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健康管理组,健康管理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强化生活行为和饮食营养干预6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糖水平评估血糖达标情况,并且比较2组患者脂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规干预组有效病例180例,健康管理组有效病例182例,2组2型糖尿患者的性别、学历分布、平均年龄、病程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 PG显著降低(均P<0.05),健康管理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常规干预组(P<0.01)。健康管理组血糖达标率36.26%(66/182)与常规干预组32.42%(59/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显著降低(均P<0.01),健康管理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常规干预组(均P<0.01),且健康管理组干预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的差值(均P<0.01)。健康管理组SF-36量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分泌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4个月运动,4个月后评估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分泌和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运动后进餐100g白馒头,空腹、餐后60min、餐后120min和餐后180min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比运动前显著降低(P<0.01);运动后、餐后120min和餐后180min胰岛素值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或P<0.05);运动后甘油三酯明显降低(P<0.05),体重指数明显降低。结论运动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加强,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相同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运动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现状,为掌握该人群血糖控制水平及运动情况提供线索。方法 2019年4—7月在郑州市金水区各社区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相关问卷调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及运动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血糖控制达标及运动达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562例郑州市金水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男性占52.1%,病例年龄31~86岁,以60~86岁为主,占47.4%,BMI≥24.0者占33.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8.5%。血糖控制达标人数698例,达标率为46.7%。运动达标者543例,达标率为3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988) 、社会支持较高(OR=1.982)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大,病程≥10 年(OR=0.765)、有合并症(OR=0.227)、有并发症(OR=0.214)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小。男性(OR=2.596)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达标的可能性较大,BMI≥24.0(OR=0.350)、病程≥10年(OR=0.735)、有并发症(OR=0.64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达标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郑州市金水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现状均不理想,影响该人群血糖控制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因素较多,健康管理部门应重视存在上述因素者的血糖控制及运动情况的防控及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指导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并进行随访,观察膳食结构的调整对患者短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营养咨询门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对其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分别记录调整前、随访过程中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比例(HbA1c%),并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饮食控制(未服降糖药)患者调整前3大营养素构成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63.56%,蛋白质占15.21%,脂肪占23.52%,饮食调整1个月末FBG、2HBG基本可调整到正常,并能长期维持;服降糖药患者饮食调整前3大营养素构成比例分别为46.92%,20.05%和33.68%,进行饮食调整2个月末大部分患者FBG及2HBG才出现下降,3个月末基本可达到正常.3个月末两组的HbA1c%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饮食结构的调整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意义重大,应对中老年及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群开展早期检查及宣教,在血糖异常初期即进行膳食调整,以期获得更好的卫生收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