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研究中,文献报道黄芪制剂可刺激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在体内外促进脐血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以及增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衰竭的效果。 方法:取传至三四代的人脐血干细胞,药物筛选实验设立4组,分别加入0,40,200,400 mg/L黄芪,筛选适宜脐血干细胞生长的黄芪浓度;干细胞分化实验设立2组,分别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黄芪200 mg/L。采用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法制备大鼠肝衰竭模型,建模48 h后仍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联合组、联合+环磷酰胺组、联合+地塞米松组。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mRNA的表达,观察相关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芪制剂对人脐血干细胞生长影响不同,200 mg/L黄芪最适宜细胞生长和增殖。与单纯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人脐血干细胞比较,另加入200 mg/L黄芪的人脐血干细胞白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 < 0.05)。随干预时间的延长,联合组、联合+环磷酰胺组、联合+地塞米松组肝脏组织白蛋白mRNA的表达均强于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而甲胎蛋白mRNA的表达在早期均强于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在后期则表达消失。干预7 d后,联合组、联合+环磷酰胺组、联合+地塞米松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模型对照组、黄芪组、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P < 0.05),而此3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200 mg/L黄芪在体内及体外均可以促进人脐血干细胞生长并分化为肝细胞,减轻肝脏损害,增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出来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一种未分化的无限增殖细胞系。而鸡胚胎干细胞则是从X期鸡胚的胚盘分离而来。 目的:优化鸡胚胎干细胞分离方法和离体培养体系。 方法:采用滤纸纸环-发环的方法从X期鸡胚分离胚盘细胞,并采用STO细胞作为饲养层和大鼠肝细胞(BRL)条件培养基(CM)+细胞因子作为离体培养体系对分离的胚盘细胞进行培养。 结果与结论:滤纸纸环-发环法获得的完整胚盘率为75%~85%,克隆形成率约为50%。BRL-CM+饲养层培养体系,鸡胚胎干细胞可传至7代,而BRL-CM+饲养层+细胞因子培养体系,鸡胚胎干细胞可传至25代。分离到的鸡胚胎干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SSEA-1染色鉴定,表明鸡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提示,实验不仅优化了鸡胚胎的分离方法,获得完整且杂质少的胚盘,而且进一步优化了鸡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在胚胎发育后的多种组织中存在一类干细胞群体,可分化为不同胚层的组织细胞;但又不同于胚胎干细胞,随着妊娠期间胚胎的发育胚胎干细胞会逐渐失去部分分化潜能,会出现一些特殊表型或分子标记,如CD105,称其为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 目的:根据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表达CD105的特性分离胎儿骨髓源性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经体内外诱导使其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检测其功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随机分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于2003-03/2005-03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取22周龄左右胎儿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出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以雌性成年SCID鼠作为干细胞移植的受体。CD105免疫磁珠为德国Miltenyi Biotec产品。鼠抗人白蛋白抗体为美国Sigma产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英国PEPROTECH产品。 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离胎儿骨髓CD105(+)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体外培养,用含30 μg/L肝细胞生长因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将其向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将24只SCID鼠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按800 mg/kg的剂量向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制备肝损伤模型。造模次日,干细胞移植组鼠在肝原位输注106左右CD105(+)细胞,对照组分别输注106左右的CD105(-)细胞或同等体积的培养液。 主要观察指标:于干细胞移植后2,7 d,1,3个月对肝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人源白蛋白表达。 结果:免疫磁珠筛选后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05呈弱阳性表达;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的倍增时间为30 h左右;约传10代后进入衰退期。SCID鼠移植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3个月后在小鼠肝脏中可见有点状或小灶状的人白蛋白表达,对照组未见表达。 结论:来源于胎儿骨髓的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可以在肝脏微环境下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及人胚NSCs的生长增殖特点。方法 取孕15d的大鼠,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取海马区细胞,以106个/ml的细胞密度接种到无血清NSCs培养基中培养,分离纯化至第5代后,以10%胎牛血清(FBS)和2%多聚赖氨酸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同样方法分离、培养人胚海马区细胞。结果 取大鼠胚胎NSCs和人胚NSCs的细胞球及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分别呈巢蛋白(nestin)、微管蛋白(β—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反应阳性。结论 大鼠胚胎海马区与人胚海马区均有NSCs存在,离体培养时能分裂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且两者形态相似,但是其生长速度、体积大小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诱导因子的诱导作用,而微环境的诱导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胎肝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法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孕3周大鼠胚胎肝脏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肝脏细胞;阴性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诱导组在阴性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一定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者与胎肝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诱导组白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诱导组(P < 0.01),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阳性,而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结果显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胎肝细胞均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部分中药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目的:观察当归、枸杞制剂促进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长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作用条件及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当归及枸杞制剂,比较不同剂量当归及枸杞制剂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转化为肝细胞后人白蛋白mRNA及人甲胎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大鼠肝衰竭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脐血单个核细胞与当归、枸杞制剂灌胃和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不同组合8组,检测大鼠肝功能变化。 结果与结论:90 mg/L当归、40 mg/L枸杞制剂可促进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加快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肝细胞,两者联合无药物协同作用。单独应用当归与枸杞对大鼠肝损伤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与单个核细胞联合均可促进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增强修复肝损伤的作用,并且当归的修复效果优于枸杞。加用环磷酰胺后并不能增强当归或枸杞联合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已分别制备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系及胎肝基质细胞系,发现前者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目的: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永久造血发育的时空顺序,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胎肝(FL)及骨髓(BM)基质细胞对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作用,以寻求更佳的诱导条件。 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EB),并利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依次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胎肝及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按不同诱导阶段分为拟胚体对照、EB/AGM、EB/AGM+FL和EB/AGM+FL+BM共4组。共培养6 d后分别收获各组拟胚体来源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进行各系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析并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与结论:①EB/AGM+FL组和EB/AGM+FL+BM组收获细胞涂片均发现原始造血细胞。②拟胚体来源细胞经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 细胞明显升高(P < 0.05)。③拟胚体对照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低于其他各组(P < 0.05), 而EB/AGM+FL、EB/AGM+FL+BM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亦较EB/AGM组明显增高。提示AGM+FL和AGM+FL+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原始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应均明显高于单纯主动脉-性腺-中肾饲养层。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临床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肝源稀少,骨髓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技术仍然不成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正常及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培养,分别加入以下培养基:DMEM+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HGM+5%正常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25 μg肝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ealtime-PCR检测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最好,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肝细胞生长培养基能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 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 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尚华  赵钢  杨凌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10):1859-1863
背景:外周血具有收集方便、供者不需麻醉、无骨髓穿刺痛苦等优点,利用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获得转分化后的肝样细胞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诱导下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5/10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1806组细胞培养室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外周血由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1名健康志愿献血者提供。肝细胞生长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为Peprotech公司产品。 方法:采集志愿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RPMI1640液培养2 h后,去除未贴壁细胞。将贴壁细胞分为4组:对照1组加入含140 μmol/L β-巯基乙醇、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培养6 d;对照2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均在其基础上向RPMI1640液中加入5 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4 μg/L白细胞介素3。洗涤后,对照组换用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0 d,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在其基础上加入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加入10 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后甲胎蛋白及白蛋白的表达。 结果:刚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形态呈较均一的圆形,活细胞率>95%,培养2 h后贴壁细胞呈毛糙的圆形,6 d后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细胞趋向融合,对照组细胞未形成集落,呈单个细胞生长。经诱导培养后,4 d时部分细胞体积变大,向类圆形细胞转变,随培养时间延长,类圆形细胞比例增加,至20 d后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对照组培养20 d后多数细胞呈梭形或纤维样,少部分细胞呈圆形。诱导培养后第6,10,14,20天,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甲胎蛋白、白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各时间点均呈阴性表达。 结论: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诱导条件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