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Z1):8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h内发病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结果:26例中梗死相关血管28支.其中前降支12支(42.86%).回旋支6支(21.43%).右冠状动脉6支(21.43%).第一对角支2支(7.1%).第二对角支!支(7.1%)。其植入支架32枚.23例成功(88.46%)。住院期间并发心源性休克5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行急诊PCI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5.
<正>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早期施行再灌注治疗是最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方法。针对基层医院未能开展急诊PCI,本文旨在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选择性PCI保守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急诊PCI 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外科保护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急性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确诊LMCA急性闭塞14例,均接受急诊PCI。观察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14例中,1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3例心动过缓予以临时起搏器治疗。PCI后即刻,5例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院内死亡。平均随访(30±22)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均无死亡和再梗死。结论无外科保护下对LMCA急性闭塞患者行急诊PCI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建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1):61-6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病情凶险,并发症、溶栓禁忌证多,基层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可使梗死相关动脉迅速恢复再灌注,提高老年AMI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心功能,减少梗死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扩张在老年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诊断急性ST抬高心肌梗并行急诊冠脉支架植入的老年患者37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228例患者支架后行非顺应性高压球囊后扩张为观察组, 未行后扩张者144例为对照组。术中观察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靶病变重建率。结果在老年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1.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支架内血栓形成(0.0%&1.4%),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9%&4.9%)及再次血运重建率减少(0.4% &4.2%)(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时行后扩张, 可以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血运重建, 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检查来评价心功能及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肌灌注延迟显像评价坏死心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的左心功能及坏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2例)与溶栓组(20例)。于发病后4周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及坏死心肌情况。结果利用视学评分(VSM)总分评价坏死面积,直接PCI组和溶栓组的VSM总分均与射血分数(EF)(r=-0.768,r=-0.848)、收缩末期容积(EDV)(r=0.952,r=0.940)、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DVI)(r=0.953,r=0.943)、舒张末期容积(ESV)(r=0.980,r=0.910)、舒张末期容积(ESVI)(r=0.948,r=0.926)均密切相关(P0.001)。发病后4周,直接PCI组的VSM总分、EF、EDV、EDVI、ESV、ESVI均优于溶栓组(P0.001)。结论利用VSM评分可以较准确定量评价梗死心肌,VSM总分与左室功能有高度相关性。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比较,能够更好地减小坏死面积和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DM合并AMI患者169例,依据性别分为女性52例为研究组(A组),男性117例为对照组(B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女性组平均年龄,高脂血症病史,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吸烟史、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显著低于男性组(P〈0.05)。PCI术后女性组TIMI3级血流和TMPG3级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女性组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并发症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的临床造影结果和短期预后,观察终点为30天的死亡率.方法连续入选15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溶栓与否分为直接PCI组110例(73.3%)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组40例(26.7%),溶栓药物包括重组葡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分析其临床、造影和预后特点. 结果与溶栓后补救性PCI组比较,直接PCI组CK和CK-MB峰值低(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的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s,CTFC)低(P<0.05),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溶栓后补救性PCI可能使心肌酶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女性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至2012年我院连续收入的首次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术的女性患者366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5岁;n=211)和非老年组(<65岁;n=155)。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 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中糖尿病发生率和空腹血糖值均显著较高(P<0.05),吸烟者的比例和肾小球滤过率显著较低(P<0.05),老年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率显著增加(P<0.05),靶血管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的概率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接受急诊PCI的成功率分别为98.58%和98.87%。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STEMI患者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特点,老年女性STEMI患者较非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124例AMI患者按发病到溶栓时间的不同分为5组:A组不超过2 h,B组2~4 h,C组4~6 h,D组6~12 h,静脉溶栓后观察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并发症及死亡率.E组: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不能再通但尚在发病后6 h以内者送外院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本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总体为67.0%.A、B、C、D组分别是82.1%、75.0%、72.4%、42.9%;总体出血发生率为8.9%,A、B、C、D组分别是0、6.7%、10.3%、17.1%;总体30 d内死亡率为8.9%,A、B、C、D组分别是0、3.1%、6.9%、22.9%,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发生率、总体30 d内死亡率比较,A、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5例中4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80%.结论 AMI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与时间呈负相关,溶栓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出血并发症越少,死亡率越低,进行补救性PCI可使冠状动脉再通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36例急诊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36例AMI患者中获得冠脉再通23例,再通率为63.9%;其中发病≤6 h溶栓再通率21/27(77.8%),发病>6h溶栓再通率2/9(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早赢得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药物溶栓等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高,约85%~90%〔1〕。药物溶栓治疗能够降低AMI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但是一旦发生心源性休克,患者可出现循环功能障碍,则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差〔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迅速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充分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冠状动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首次AMI患者192例,其中10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89例患者接受梗死相关动脉(IRA)直接PCI(PCI组),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一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8%,PCI组再通率为97.8%,PCI组高于溶栓组;近期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溶栓组,(65.42±9.38)%和(56.75±10.82)%,P<0.001;溶栓组病死率、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期间补救PCI例数及择期PCI例数高于PCI组。一年后,溶栓组失访12例,PCI组失访8例。两组对比,PCI组LVEF高于溶栓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再次血管再通术例数PCI组均低于溶栓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可明显增加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