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本次研究231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达98.70%(228/231);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包括1例急性心肌缺血、1例栓塞及1例桡动脉穿刺手部缺血,而并未出现心脏事件与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后血液流动学指标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均值为(8.4±1.2)天,皆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术中观察,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护理等,可以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当今用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急性闭塞及在狭窄的防治新方法之一,是近年来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进展。方法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鞘管送入导管至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经导管送入球囊至狭窄部位入支架充盈球囊扩张支架。结果本组治疗冠状动脉狭窄17例,术前均做了认真准备,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冠状动脉闭塞1例,穿刺点出血1例,血肿2例,均经及时发现得到处理,阐述了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论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的89例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手术特点、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89例(100%)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中共有8例(9.0%)患者发生并发症,经处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随访(22.21±4.7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2.4%。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野外复杂环境下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简称方舱)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4月至9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凌源市两个地区医院在方舱内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7例,均经桡动脉途径,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54~82(61.14±10.61)岁。总结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结果 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24 h出院,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72 h出院,3例急诊手术患者1周后出院,术后局部伤口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在方舱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促进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CGS)进行PTCA+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65例CGS患者在行PTCA+支架置入术进行护理(患者准备,器械准备,术中配合,术中给药);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行PTCA+支架置入术护理措施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11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15例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11例改为肱动脉穿刺,4例改为股动脉穿刺,其余296例均顺利手术。术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76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6例,术后肢体中度肿胀2例,轻度或局部肿胀11例,血管迷走性神经反射5例,低血压4例,无造影剂过敏及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加强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中,经绕动脉行对侧冠状动脉造影定位导丝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1例经股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CTO,且病变远端有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在导引导管及导丝到位后,穿刺桡动脉,在对侧冠状动脉放置造影导管,在操纵导丝通过病变处时借助桡动脉造影使靶血管远端显影,判断导丝是否在靶血管腔中。结果:10例成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1例失效,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对侧血管造影,通过侧支循环使CTO远端显影,判断导丝位置是有效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经桡动脉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径.本文观察了其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和结果 对我院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全部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62±5.8)岁.对6例梗塞相关血管行直接PTCA均获成功,其中4例各植入支架一枚.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局部弹性绷带固定、压迫4~6小时,无出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一例患者桡动脉搏动较术前减弱,无手缺血症状.结论 本研究初步显示,经桡动脉直接PTCA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具有快速简便、穿刺中位出血并发症少、患者可尽早离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有选择性对 30 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7 5 %。 (2 )对 30 6例 412处病变行PTCA ,成功率为 98 3%。于 2 44例 317处病变成功植入支架 332只。狭窄从 (76± 12 ) %降低至 (12± 10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 0 3)mm增加至 (2 9± 0 4)mm。 (3)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3~ 5h。并发症发生率为 4 9% ,其中最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桡动脉闭塞 (3 9%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TCA安全可行 ,可选择性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其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为冠心病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以往经股动脉穿刺行PTCA术患者需要卧床12~24 h,部分患者因提早翻身导致伤口出血,近几年来经桡动脉穿刺行PTCA术的技术不断成熟,此操作技术已普遍替代经股动脉穿刺行PTCA术,其不受卧位的限制,患者易接受,因此运用该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同时其术后护理工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行颈动脉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70%患者12例通过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探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12例,左侧颈内动脉6例,右侧颈内动脉6例,均成功置入.平均手术时间(45 ± 11) min.1例术中出现TIA,2小时后恢复,2例术中出现血压、心率下降,予对症处理后,立即恢复,无桡动脉闭塞及前臂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治疗初步证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经PTCA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并于术后5.7±3.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TCA或支架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34例(144支血管)行PTCA治疗,占86.7%;22例(22支血管)行再次支架置入术,占13.3%.156例经再次PTCA或支架术治疗后随访平均6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4.3%.40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处理后18处(45%)再次再狭窄,而96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中有17处再次再狭窄(18%),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治疗后,再次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P<0.01).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75%)也是影响PTCA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大多数支架内再狭窄(70%)采用PTCA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率与首次支架置入术相似.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 (2~ 4周 )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7例AMI恢复期的患者 ,分别记录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 1d ,术后 1h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 ,并与 8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AMI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最大QT间期 (QTmax) ,最小QT间期 (QTmin) ,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差异有显著性。前壁与下壁AMI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QTmax,QTmin,QTd及QTcd比术前明显缩短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 ,而AMI恢复期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使增加的QTd及QTcd显著缩短 ,从而减低A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经皮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以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的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的支架置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支撑起管壁,以保持管腔内血流通畅,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1].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们对9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发现系统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2008年6月—2011年3月我科3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径路穿刺失败后改经同侧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方法。结果 33例患者经尺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3例因尺动脉严重迂曲痉挛、硬化而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穿刺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术后加强尺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是提高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高龄患者中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16例接受介入诊疗的75岁以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各108例。比较两组在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中的动脉穿刺及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支架植入成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支架植入术中两组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等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适反应发生率桡动脉组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单个支架操作时间、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桡动脉组均较股动脉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局部血管并发症率及术后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龄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具同样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3 1例成功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3 1例未进行PT CA及支架植入术经常规治疗冠心病的QT间期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 :1 PTCA及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比较 ,术后QT间期离散度比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1) ;2 PTCA及支架植入组术后与未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的QT间期离期度比较 ,术后患者比常规治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明显减少 (P <0 0 1) ;3 常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 ,从而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30例肝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特点,以总结经验。结果23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11例出现一过性腹痛,1例出现腹腔内少量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我们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结论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是各种肝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做好护理工作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痛苦,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