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OX40配体蛋白(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对OX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冠状动脉病变各组OX40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血清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r=4.763,P<0.01)仍然独立相关,随着血清OX40L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COX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冠心病有预测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sOX40L和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00例,依据不同疾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9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0例),对照组(50例)。采用透视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OX40L。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积分,并与sOX40L,hs-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S组sOX40L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间病变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sOX40L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有明显相关性(P<0.05);sOX40L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OX40L、hs-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血清sOX40L、hs-CRP水平可以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OX40配体(OX40L)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相关性,探索OX40L对冠心病的影响是否通过介导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而起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6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sOX40L、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等指标.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浆OX40L水平高于对照组,ACS组hs-CRP水平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OX40L与hs-CR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其他血脂未显示相关性.结论 OX40L可作为一个新的炎症标志物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及单核细胞表达OX40L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分别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患者血清PAPP-A及sOX40L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OX40L水平.结果:血清sOX40L、PAPP-A水平UA组[(15.7±4.9)μg/L,(25.4±6.8)mg/L]及AMI组[(17.1±5.3)μg/L,(26.3±5.6)mg/L]明显高于SA组[(3.4±1.4)μg/L, (9.6±2.1)mg/L]及对照组[(3.9±1.3) μg/L,(8.5±2.8)mg/L];循环血单核细胞表达OX40L UA组[(25.6±5.5)MFI]及AMI组[(29.4±6.3)MFI]明显较SA组[(10.6±2.8)MFI]及对照组[(11.1±3.5)MFI]高.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sOX40L及单核细胞表达OX40L呈显著正相关(r1=0.54, r2=0.51; P<0.0001);ACS患者血清PAPP-A、sOX40L水平及单核细胞表达OX40L均与冠状动脉复杂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1=0.56, r2=0.55, r3=0.40; 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sOX40L及单核细胞表达OX40L相关,二者共同高表达提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可能是ACS活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93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93±8.05)mg/L vs(2.21±2.70)mg/L,(5.73±1.28)%vs(5.2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CRP及HbA1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OR=1.05~2.36,均P<0.05)。冠心病组CRP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2~0.15,均P<0.05)。结论 CRP及HbA1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91例,按照 SYNTAX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34例)和高危组(28例),比较各组间hs CRP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左主干病变程度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血清hs CRP水平分别为4.31 mg/L±2.34 mg/L、7.04 mg/L±3.78 mg/L、13.27 mg/L±5.83 mg/L,各组间血清 hs 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 hs CRP水平与冠心病左主干病变程度 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1)。结论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血清 hs 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119例,非冠心病患者47例。纳入患者均行生化检测,同时彩超评价患者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U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UA正常组相比,UA升高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P<0.01),冠脉狭窄计分CASS升高(P<0.01),而心功能明显减低(P<0.01)。血清UA水平与冠脉狭窄计分CASS呈正相关(r=0.334, p<0.01),而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252, p< 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UA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4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s,ACS)组7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41例;另选择非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3.5)mg/L vs(1.6±4.1)mg/L vs(0.7±2.9)mg/L,P<0.01].且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Gcnsini积分≥30分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30分患者[(2.6±2.7)mg/L vs(1.8±5.2)mg/L,P<0.01]。3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紊C水平和Gensini积分较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2.8±1.8)mg/L vs(1.9±3.4)mg/L vs(2.1±4.1)mg/L;(49±16)分v5(17±9)分vs(28±1 8)分,P<0.05,P<0.01];双支病变患者Gensin积分较单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P<0.01);而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显著相关,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几丁质酶-3样蛋白-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心内科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6例,根据患者的造影结果及血糖水平将126例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所有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判,并将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三组血清YKL-40水平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最高,其次为冠心病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与患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0(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Gensini评分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35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YKL-40可能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评价冠脉病变进展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61例,单纯冠心病组患者69例。所有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hs-CRP、FPG水平和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呈正相关(t=2.22,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并行冠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Myo、cTn和CK-MB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用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Myo和cTnI以及CK-MB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H-FABP、CK-MB、MYO、cTnI较健康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P<0.01),UAP患者H-FABP也较SAP患者升高(P<0.01),无论是胸痛发生3小时前还是3小时之后,H-FABP的阳性率均比Myo和CK-MB以及cTnI敏感性更高(P<0.01)。在ACS患者H-FABP无论在发病3小时之前还是之后均较Myo和cTnI以及CK-MB更早出现(P<0.05)。ACS患者H-FABP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明显相关,即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重度狭窄高于中度和轻度狭窄病变(P<0.05)。ACS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小于40%的H-FABP水平要高于EF大于40%的H-FABP水平(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Myo、cTnI以及CK-MB的联合检测与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FAB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程度更高。血清H-FABP、Myo、cTnI以及CK-MB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改变与大动脉硬度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行择期PCI治疗冠心病患者共40例,45~60岁;按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分为动脉硬度显著增加组(baPWV>正常2个标准差)和动脉硬度轻度增加组(baPWV<正常1个标准差),每组20例;2组PCI(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总时间限制在30 min以内;采用冠脉Syntax评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双抗体CD34/CD133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PCI前和术后48小时EPCS水平,计数20000个细胞,记录百分比差值。结果两组年龄、BMI、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与动脉硬度轻度增加组相比,动脉硬度显著增加组冠脉Syntax评分值显著增加(9.2±6.8 vs.13.5±7.0,P<0.05),循环CD34+/CD133+细胞百分数显著下降(0.09±0.04 vS.0.04±0.03;P<0.05)。PCI诱导的循环EPCS变化水平与syntax评分值和baPWV负相关。结论循环EPCs水平在PCI围手术期的变化可能预测冠脉病变和全身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结合PCI围手术期EPCs变化水平和大动脉硬度检测可能预测冠心病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在冠脉病变患者中风险最高,预后最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故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但随着冠脉介入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和再介入的比例,因此也成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冠脉搭桥作为左主干病变治疗金标准的的地位正日益受到挑战。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2月到200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23例患者接受了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后6月到3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平均随访(16.4±8.8)个月,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1.5%及13.0%,P>0.05;(3)DES组与CABG组术后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8.8%及85.0%,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有着与冠脉搭桥相似的近、远期疗效,但对于左主干累及分叉病变者,DES组因较高的血运重建率而疗效略差于CAB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OX40配体蛋白基因(TNFSF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提取262例冠心病患者和191例对照者的基因组DNA,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FSF4 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NFSF4 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性,冠心病组中基因型分布为:AA型70.5%,AG型22.0%、GG型7.5%;对照组基因型分布为:AA型69.8%,AG型20.8%、GG型9.4%。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X40L基因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标本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外伤及肝囊肿患者标本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IGF-Ⅱ在转移组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TGF-β1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GF-Ⅱ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几乎不表达。TGF-β1和IGF-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与心房结构重构之间关系。方法 24例需入院手术治疗的单纯中-重度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中体外循环转流前结扎左心耳并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通过彩超检查、电镜检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左房心肌组织结构重构。结果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左房与AF持续时间均呈直线相关关系(r=0.769,P=0.000)。在同伴有AF患者中,不同类型二尖瓣瓣膜病变电镜结果不同。在同伴有AF患者中,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有着不同的程度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增长。和二尖瓣返流组相比较,在二尖瓣狭窄组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都增长,但仅有Ⅰ型胶原增长明显(P=0.043)。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与AF持续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尤Ⅰ型胶原与AF相关关系更明显(r=0.862,P=0.000)。结论在伴有AF患者,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房结构重构。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肌组织结构重构程度高于二尖瓣返流心房肌组织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于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HBV DNA104拷贝/ml的慢性HBV感染者8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7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26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HBV前-C区1896位变异和BCP区1762/1764位变异,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HCC组和LC组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率、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HB组,但HCC组和LC组间无显著差异。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变异组。结论 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HCC形成有关,机制是否与HBV变异和TNF-α水平间的因果关系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识别冠心病的早期缺血心肌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中左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75%)。分别于PCI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二维超声心动图,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软件,检测其相关供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峰值应变以及左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和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PCI治疗前:正常组应变-时间曲线轮廓整齐,波峰值较大,重度狭窄组应变曲线形态紊乱,多数节段波峰低平。重度狭窄组大多数节段、中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各冠脉狭窄组绝大部分供血心肌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收缩期在二尖瓣环及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在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仅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左室收缩期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P<0.05)。各组左室短轴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无明显改善(P>0.05)。中重度狭窄组左室收缩期心尖部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应用2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2)应用2DSTI能够识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与局部和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关系。方法 24例需入院手术治疗的单纯中-重度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中体外循环转流前结扎左心耳并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评价RAAS活性。结果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局部和循环RAAS不具有一致性变化。RAAS中循环AngⅡ(P=0.042),局部AngⅡ(P=0.023),局部Ald(P=0.035)活性水平升高与AF相关。在MS患者中,AF与局部AngⅡ最相关(P=0.010),其次为局部Ald(p=0.038)。在MR患者中,AF与局部AngⅡ最相关(P=0.038)。结论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循环和心脏局部RAAS不具有一致性变化。伴有AF的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存在着循环RAAS和局部RAAS激活。同为伴有AF的二尖瓣病变,MS和MR中RAAS激活物质和程度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对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消化道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9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随即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100例,包括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药物等)和雷尼替丁治疗组(简称雷尼替丁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雷尼替丁),两组病例在PCI术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定血清CD62p和GPⅡb/Ⅲa的水平;用电阻抗法(impedance platelet aggregometry,IPA)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对照,雷尼替丁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随访观察消化道出血和血栓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心源性猝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和血浆FIB-C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PCI术后CD62p、GPⅡb/Ⅲa和FiB-C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前相比也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5,),雷尼替丁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12周后,CD62p、GPⅡb/Ⅲa、FiB-C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有较PCI前或PCI后均显著下降(均P<0.01),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6个月,雷尼替丁组和对照组各出现3例血栓事件,雷尼替丁组未见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而对照组出现8例消化道出血。结论雷尼替丁可预防CHD患者PCI后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未见干扰氯比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及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