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至 2 0 0 2年手术病理证实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2 5例。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39岁 ,临床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盆腔痛及不育 ,6 6 .7%合并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阴道直肠隔内 ,单发 2 0例 ,多发 5例 ,直径 1~ 4cm。术前药物治疗中假孕疗法 7例 ,4例症状缓解 ,3例无效 ;假绝经疗法 8例 ,6例症状缓解 ,2例无效。 2 3例行手术治疗 ,2例行病灶切除术 ,11例行全子宫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3例行全子宫单侧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 6例用药物治疗 ,3例假孕疗法 ,3例假绝经疗法。在平均 15 .2月的随诊中 ,2 0例 (80 % )症状缓解 ,5例 (2 0 % )复发 ,其中 4例于术后 1年内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直肠隔 ,1例于术后 14月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残端。根治性手术组 (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无 1例复发 ,非根治手术组 5例复发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 ,通常有盆腔痛及不育 ,肠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临床诊断依靠妇科三合诊 ,药物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症状 ,根据年龄、症状、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尿管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输尿管内异症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有肾积水及输尿管梗阻;4例有继发痛经;3例术前曾怀疑内异症进行过药物治疗;2例肾血流图检查提示单侧肾功能已很差;5例患者均进行了开腹手术,3例进行了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部分输尿管切除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部分输尿管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全子宫切除及输尿管松解术;术后随诊时间超过6个月,1例未切除子宫及双附件者,术后1年出现继发痛经,另4例无症状。结论:多数输尿管内异症来自盆腔内异症的直接侵犯,当患者有盆腔内异症,且又出现输尿管梗阻,则高度提示输尿管内异症。应尽早手术治疗,解除梗阻,保护肾脏。除非患者渴望生育,一般最好同时切除全子宫双附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量放疗后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治疗临床Ⅲ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1998年收治的2 6例全量放疗后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治疗的临床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计算5年生存率、分析手术中及手术后并发症,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患者采用体外放疗合并腔内放疗,体外照射总量4 0~6 0Gy ,腔内照射总量36~4 2Gy。停放疗后8~16周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结果:2 6例总的5年生存率5 7.9% ,平均手术时间135分钟,平均出血量2 4 2ml,无手术副损伤。局部复发2例(7.6 9% ) ,远处转移4例(15 .38% )。结论:临床Ⅲ期子宫内膜癌全量放疗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4例绝经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0~55岁;绒毛膜癌3例,部分性葡萄胎1例;3例末次妊娠性质为流产,1例为葡萄胎;发病距末次妊娠时间3~21年;绝经年限1~4年;主诉均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有2例行血清β-HCG检查并发现异常;4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其中2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3例绒毛膜癌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后失访,1例完全缓解后随访19个月无瘤生存。结论:绝经后GTD虽然少见,但此4例提醒我们对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仍应想到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可能。一旦诊断为GTD,应及早进行化疗,手术切除全子宫、双附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55岁,因绝经7年宫腔占位于2011年7月入院。宫腔镜下诊刮组织病理:子宫内膜样腺癌。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内膜中分化腺癌,右输卵管管腔内可见子宫内膜腺癌成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ⅢA期G2,术后表阿霉素+顺铂(AP)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进行全盆DT 4 600 cGy/25次/5周和阴道断端加量DT1 400 cGy/7次/10天放疗,放疗后继续AP化疗3个疗程。术后15个月随访腹部MRI提示"横隔与肝脏之间多发软组织肿物,心膈角及肝门肿大淋巴结",考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52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方法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7月对 37例子宫内膜癌 ,15例子宫颈癌行腹腔镜手术 ,其中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术 30例 ,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 2例 ;对子宫内膜癌Ⅰb期G2 、G3 的 14例患者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结果  37例子宫内膜癌全部手术成功 ,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 ,平均手术时间 (2 2 0 4 0± 4 7 89)min ,出血量 (96 6 7±33 39)mL ,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Ⅰa期 2 0 0 0 % ,Ⅰb期 6 1 90 % ,术后 3年阴道残端复发 1例 ;15例子宫颈癌患者中 ,中转开腹 1例 ,髂外静脉损伤 2例 ,平均手术时间 (316 11± 6 3 2 4 )min ,出血量 (381 6 7± 74 0 9)mL ,平均切除淋巴结 (18 4 3± 1 6 3)粒 ,术后 1年盆腔侧壁复发 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成功率 98 0 8%。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近期效果良好 ,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7.
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术式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2 1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 ,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 ,61例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组 1) ,150例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组 2 )。对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组 1和组 2总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0 %、93 5%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复发率分别为 6 6%、10 7%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11 5%、2 4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作者总结1977-1982年Vermont医院接受首次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病人120例.除外子宫肉瘤、白血病和卵巢癌8例,共112例.对术前铯放疗进行估价,该治疗方案为IAG_1行子宫全切加双附件切除术,IAG_2、G_3和IBG_2、G_3先行铯后装腔内放疗(宫腔加阴道),阴道粘膜量4000rad(40  相似文献   

9.
正阴道断端裂开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因某些外力作用或愈合不良而发生的裂开,是全子宫切除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国内此类报道较少。国外报道无论经何种子宫切除途径,阴道断端裂开的总体发病率在0.14%~0.31%[1-2],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本文收集我院近2年收治的4例宫颈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后远期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诱因、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及探讨。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43岁,2009年在我院诊断为宫颈鳞癌Ib1期,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43例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方法 收集并分析43例术前、术后诊断不一致而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年龄、绝经与否、术前诊断方式、治疗等。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23岁;绝经20例(46.5%),未绝经23例(53.5%);症状:异常子宫出血33例(76.7%),下腹痛伴或不伴阴道排液5例(11.6%),内膜增厚2例(4.7%),其他3例(7.0%);术前内膜厚度:内膜厚度>4 mm 36例(83.7%),内膜厚度≤4 mm 4例(9.3%),未进行相关检查3例(7.0%);手术方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32例(74.4%),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术3例(7.0%),全子宫切除术4例(9.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2.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3例(7.0%);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2例(27.9%),中分化27例(62.8%),低分化4例(9.3%);组织病理学类型:子宫内膜样癌40例(93.0%),非子宫内膜样癌3例(7.0%);特殊病史:乳腺癌病史1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