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及右半弓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不同体外循环(CPB)方式在术中的应用。方法:28例升主动脉瘤伴右半弓受累的患者行升主动脉及右半弓置换术,其中8例单纯经股动脉与右心房插管建立CPB,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开放吻合主动脉弓和人工血管远端;15例经右腋动脉或无名动脉及股动脉与右心房插管建立CPB,在中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ACP)加全身停循环下开放吻合主动脉弓和人工血管远端;5例经股动脉右心房插管的同时,经腋动脉或无名动脉插管浅低温全流量下行ACP加下半身股动脉逆行灌注,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阻断主动脉弓后吻合主动脉弓和人工血管远端。结果:术后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造成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偏瘫经CT确诊为脑梗死2例。呼吸功能不全需2次气管插管1例,机械通气辅助24h病情改善后脱离呼吸机。术后出现严重高钠血症需进行血滤1例。2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在主动脉右半弓置换术CPB方法的选择上,外科医生和灌注师需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熟练程度正确掌握DHCA和ACP技术,选择最佳的灌注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雷  肖立琼  杨婷  黄福华  陈鑫 《心脏杂志》2019,31(2):186-189
目的 比较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在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及结果比较。 方法 选取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58例,根据术中采用的插管方式分为股腋动脉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术后心功能恢复、插管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 结果 两组共计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股动脉组(113±18)min、腋动脉组(117±16)min;脑灌注时间股动脉组(25±6)min、腋动脉组(25±6)min、两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股动脉组(266±24)min、腋动脉组(267±24)min患者术后清醒时间股动脉组(37±26)h、腋动脉组(38±26)h;气管插管时间股动脉组(64±6)h、腋动脉组(63±7)h;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股动脉组(8.5±2.1)d、腋动脉组(8.1±2.2)d、休克的发生率、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对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术后脑部并发症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应用。方法 :8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 ,其中 2 6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8例 (9. 1% )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 ;4例 (4. 5 % )脑部并发症 (2例广泛脑缺氧 ,2例脑栓塞 ) ,2例死亡 ,1例不清醒 ,1例偏瘫 ;6例 (8. 0 % )皮肤切口延迟愈合 ,局部感染 1例 (1.3% )。术后插管侧无下肢缺血或股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行体外循环或左心转流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是有效的。采用经人工血管行股动脉插管可有效的降低了股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下肢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 ;股动脉插管主动脉逆行灌注造成的假腔灌注和脑部并发症在本组发生率虽较低 ,但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体外循环下完成主动脉瘤手术75例。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右侧锁骨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以及HTK心脏停搏液重力滴入。结果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5~38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243.5 min;深低温停循环46例,停循环时间25~70 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13.2~16.2℃;灌注中尿量100~2 800 ml。超滤1 100~4 000 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217 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490~1 850 ml。46例深低温停循环患者中除去1例脑血管发育异常,术后发生认知障碍,其余患者脑保护良好,另有1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Bentall手术应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应采用右侧锁骨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心肌保护应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以及HTK心脏停搏液重力滴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正中开胸,股动脉、右房插管转流,不游离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鼻温18℃,停循环,于无名动脉近端2cm部分切开升主动脉,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于主动脉弓和近端降主动脉及三支头臂血管内,行左颈总动脉、右无名动脉气囊导管选择性脑灌注,吻合支架血管近端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恢复全身灌注。观察并发症及疗效。出院时和3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结果本组无死亡,手术过程顺利,脑及右上肢停循环6-7min,左上肢及降主动脉停循环25-27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1-96min,体外循环时间145-190min。术后64排CTA示1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外左侧少量血流流向降主动脉,3个月时消失;术后短暂、轻度精神症状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与血管吻合无关。术后1周及3个月CTA示支架血管位置满意,各头臂血管血流通畅。结论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术中置人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术中使用两种脑灌注方式下脑保护的效果,优化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顺行性脑灌注(37例)和逆行性脑灌注(24例)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脑氧饱和度监测和脑损伤标记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资料的差异。结果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后患者顺灌组和逆灌组发生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7、1例,永久性脑损伤各1例,两组死亡分别为2、3例。顺行性脑灌注组和逆行性脑灌注组患者除近红外线光谱脑氧饱和度监测数据,其他观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性脑灌注与逆行性脑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中对脑保护具有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术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当鼻咽温度降至23℃时,停止下半身灌注,于无名动脉近端横断升主动脉,经此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置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3例患者术中顺利地置入三分支支架血管。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其分支支架血管通畅,三分支支架血管均无扭曲,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部位的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直视置入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全主动脉弓重建是可行的。这种方法避免于常规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主动脉弓三分支血管吻合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较深部位的远端人造血管一降主动脉的吻合,从而简化了全主动脉弓的重建,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当患者存在广泛的血管病变时,升主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可能都存在危险。作者对35例患者使用了腋动脉插管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腋动脉插管联合股动脉插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腋动脉插管联合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结果:2例(2.5%)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1例在术中出现不可控出血,4例(5.0%)脑部并发症, 1例(1.3%)肺部感染,4例死亡,1例术后不清醒,1例偏瘫,3例出现插管位置皮肤延迟愈合、感染,2例(2.5%)肾功能不全,术后均未出现插管远端肢体缺血及神经损伤。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88~321 min,平均(231±30.1)min,心肌阻断时间67~152 min,平均(95±21.1)min,全身停循环时间2~5 min,平均(3±0.8)min。结论:腋动脉插管联合股动脉插管能有效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减少插管并发症、缩短全身停循环时间,安全用于累及弓部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孙氏手术治疗的所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结果:共有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 95岁。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近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漏行介入覆膜支架封堵1例,胸骨哆开行清创术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9 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根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分别行出血动脉的栓塞或缩血管药物局部灌注治疗,对不能明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者行试验性栓塞和/或灌注治疗。结果:本组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21 例,主要表现为肿瘤性病变5 例、血管性病变5例、造影剂外溢和滞留11例。栓塞治疗18例,即刻止血率94.4%(17/18);灌注缩血管药物6例,即刻止血4 例;试验性栓塞和/或灌注治疗5 例,即刻止血2 例。结论:消化道大出血在急诊血管造影的基础上行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血管造影对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施行主动脉弓的手术中,深低温停止循环是保护脑组织的最常用方法。然而,这一技术限制了主动脉弓修补的时间,术中还需要长时间的心肺转流使患者复温,以致引起凝血机制紊乱或感染。选择性颈动脉灌注法也可应用于这类手术,但是由主要的动脉管道灌注时,修补主动脉需要阻断远端的血管,否则不能提供无血的直视手术野。在许多情况下,如大的动脉瘤、急性剥离、再手术等,远端主动脉的阻断可能损伤血管,造成不可控制的出血。为避免上述两种技术的缺陷,作者发展了一种新的保护脑组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例1女性,22岁,体重44妇,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劳累性气短10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经X线胸片、心脏彩超、左心及右心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中断(B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功能Ⅲ~Ⅳ级。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侧第二肋切口,升主动脉近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插体循环灌注管及股动脉插管,矫正主动脉弓离断。恢复主动脉形态后矫正室缺。体外循环235min,深低温停循环(DHCA)30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2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1例患者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灌注,均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或逆行灌...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5028例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洪林 《山东医药》2005,45(36):40-41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57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介入治疗5028次。成功率96.2%。发生并发症者137例.其中穿刺处局部出血或血肿56例,导丝或导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11例、下腔静脉8例,动脉夹层26例,股动脉痉挛10例.导管未送入23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3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安全、便捷;熟练掌握穿刺插管技术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6例,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在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方面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但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较股动脉组低,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长(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低,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并探索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中心对4例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行主动脉弓成形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右侧腋动脉和股动脉及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沿主动脉弓长轴靠近头臂血管根部横行切开主动脉弓,切口两端达正常段,再纵形剖开3枝头臂血管开口及近段(狭窄段)前壁,分别将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相邻血管壁连续缝合在一起,将3枝血管融合成一个共同腔的后壁,再用人工血管片作为前壁补片加宽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共同腔,以完成对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和头臂血管的手术矫治。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复查结果显示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形态良好,上下肢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将发育不良的头臂血管近段剖开融合成一个共同腔,再用人工血管片加宽可理想地矫正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科接受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地6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 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手术时间(252.4±50.3)min、体外循环时间(133.6±26.1)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2.8±10.9)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9±8.1)min。患者术后及时清醒、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随访3~14个月,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16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64.25±4.49)〕岁;男性12例,女性4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先进行近心端操作,降温至20℃时,停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术中直视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术中都顺利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本组体外循环时间(181.88±26.51)min,心肌阻断时间(81.69±14.58)min,停循环时间(8.75±7.0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5.19±5.89)min。术后胸腔及心包积液引流量(812.19±357.29)ml。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急性肾衰竭。15例患者定期门诊随访,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复查主动脉增强血管CT(CTA)提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血管通畅,无扭曲,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手术风险,适合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但手术例数尚少,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全弓置换手术(孙氏手术)的改良,避免深低温停循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连续13例患者采用阻断弓部术中支架血管联合分支优先技术行全弓置换手术。右腋动脉和股动脉插供血管,单泵双管建立体外循环,首先以2分支人工血管先后吻合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建立持续双侧脑灌注,然后处理主动脉根部病变,在短暂停循环(1min左右)、中浅低温(鼻咽温28~30℃)下剖开主动脉弓部至无名动脉根部,置入术中支架血管,术中支架血管连同弓部血管一并阻断,恢复体外循环,继续完成重建手术。结果:1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全组平均下半身停循环时间(76±32)s,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13±28)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05±22)min,手术后清醒时间(220±43)min,全组患者很快脱离呼吸机(25±17)h,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肝肾功能损伤。结论:此改良全弓置换术式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提供充分的大脑和内脏灌注,有效降低了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内脏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