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占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20% ~40%[1 ].FD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消化不良证候群,如上腹胀满、餐后饱胀、厌食、呕吐及腹痛等[2],其发病原因与消化道动力障碍有关之外,还与患者焦虑、抑郁及失眼眠等精神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我们对28例FD患者在采取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据统计FD在社区人群的患病率为10%~20%[1],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40%~50%[2],女性多于男性.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FD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较常见,而这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的反应欠佳,生活质量下降,并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3].本研究采用曲美布汀联合合曲林治疗FD 57例,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付海桥  苏建军 《河北医药》2013,35(5):721-72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方案.研究显示,褪黑素在FD的发病机制上可能扮演重要角色[1],临床亦有应用褪黑素治疗FD实例[2].就此我们采用褪黑素治疗FD与奥美拉唑对照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anctionai dyspepsia,FD)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溃疡病。据国外报道,FD约占消化不良发病率19%~41%;国内报道,约占消化门诊20%~40%[1]。FD临床表现多样化且反复发作,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以胃肠动力药为主,其疗效尚不尽人意。许多研究认为,心里精神因素与FD发病发展密切相关,脑与肠在FD发病中互为影响[2-6],多塞平在FD的治疗中取得长足的进展,本文拟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占消化不良患者的30%~50%[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FD发病率逐年攀升.而研究表明胃肠运动障碍可能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2],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六味能消胶囊以六味安消胶囊为阳性对照,治疗FD患者108例,比较了六味能消胶囊治疗消化不良症中医症状(饮食停滞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蕾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04-340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上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性疾病,是消化系常见病,约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目前研究发现,FD的发病和加重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这一认识与中医学"肝郁气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具有相似性,故单纯改善胃动力并不能缓解所有症状[1].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上腹部烧灼感、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和早饱为主要症状而无法用器质性病变及生化异常解释的消化功能异常性疾病,据统计,在我国FD患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1/3以上,在欧美国家,人群消化不良发病率为20%~40%,其中FD占40%~70%[1].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是一常见的综合征.据统计其发病率至少是消化性溃疡的两倍[1].胃肠的动力障碍对FD发病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公认[2],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胃、十二指肠的慢性炎症与FD的关系尚存争议[3].  相似文献   

9.
赵毅  袁淑华 《安徽医药》2002,6(4):32-3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消化不良症状群.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肠功能障碍是导致FD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状态在其发病中亦有一定作用[1].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方案。最新的研究显示,褪黑素在FD的发病机制上可能扮演重要角色[1],临床亦有应用褪黑素治疗FD实例[2]。就此我们采用褪黑素治  相似文献   

11.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高,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40%。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失衡、内脏感知度、胃酸分泌、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绪心理因素、神经激素等因素有关[1]。近年来研究证实,精神心理异常在FD中占重要地位,心理社会因素与FD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我院2005—2011年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50例F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是一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发现感染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和某些胃肠激素与FD的发病密切相关。2009年10月~2010年8月我们采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FD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30%人群在一生中均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1]。FD的发病率约为30%~50%[2],其病因十分复杂,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异常、胃酸分泌异常及消化不良等有关,其中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重要病因[3]。促动力药物(依托必利)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  相似文献   

1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群,发病率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国外报道,FD发病率为25%~30%,约占社区门诊就诊人数的5%,近年来因国内FD发病的人数逐渐升高。为此我们对我院近四年来门诊住院诊断为F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34例在常规个体化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2001年9月~2004年9月我院用莫沙比利、多虑平治疗68例FD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非器质性消化不良症候群。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疾病的30%以上[1]。目前F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胃肠道动力功能障碍、胃肠道排空异常是其主要的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2]。近年来我院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7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罗马Ⅱ体系诊断标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1].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多数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了解得不够全面,主要包括: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胃电节律紊乱、胃近端容受性障碍、Hp感染脑肠相互作用、心理社会因素等,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我们采用六味安消胶囊(邦消安)治疗FD,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消化不良分为功能件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国内胃肠专科门诊中其患病率高达30%以上.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则高达20%~40%.当前对于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也缺乏满意的疗效.我院近年来采用伊托必利加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日常工作中,因消化不良就诊的患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1/3.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慢性胃炎患者都具有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特异性不强,且两者间有重叠,鉴别较为困难[1].基层医生往往对FD概念理解不够,导致许多FD患者长年按慢性胃炎进行治疗,症状长期不能缓解.现将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6月门诊收治的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基层医院均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叶锋  张艳霞  杨俊玲  李东旭 《河北医药》2012,34(18):2817-28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功能障碍性胃肠病(FGIDS)的一种,是临床消化病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据西方和我国统计资料表明,FD的发病率为20%~40%[1],FGIDS的罗马Ⅲ标准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C)和上腹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2].传统的治疗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阻滞剂(H2RA)和促胃肠动力药.其目的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目前研究来看,心理因素对FD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抗焦虑、抗抑郁药及心理因素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3].我们对确诊FD的256例高中学生,采取H2RA促胃肠动力药及抗焦虑抑郁药联合治疗的方法,在症状缓解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