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低前切除术(L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0年12月收治293例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结果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中,LAR组与APR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LAR组肿瘤下缘到齿状线平均距离为(5.29±2.61)cm,APR组为(2.67±1.81)cm(P<0.01)。结论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LAR组生存率并不比APR组低。低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位前切除(LAR)并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1992年9月-2000年12月,156例直肠癌病人行低位前切除(LAR)并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肿瘤距肛缘3~12cm。临床资料实施前瞻性方法研究,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6 cm(1~5 cm)。吻合口瘘率10.3%。女性(p=0.01)、近段肠造口(p=0.01)与吻合口瘘率显著低有关。而未行近段肠造口在男性病人与显著增加的吻合口瘘有关,女性则否。结论 低位前切除并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为预防低位吻合口瘘在男性病人应常规行近段肠造口,而女性造口多不需要,只有在吻合技术不理想时可选择造口术。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行保肛治疗的5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6.45(5~8)cm。结果本组直肠下切缘距癌肿下缘平均2.23(2~3)cm,切缘经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吻合漏3例(5.2%),局部复发8例(13.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9.7%、72.4%。结论对符合保肛条件者行保肛治疗,对远期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无不良影响,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低位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低位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收治的中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8cm)直肠癌2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组18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组102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和手术方式均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AR组和APR组,用精确概率法对两组患者的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中,LAR和APR手术方式对直肠癌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47例距肛缘5~7cm低位直肠癌的分析,对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沦依据、术式选择、吻合器应用的优越性和吻合器在保肛手术中的运用体会及主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探讨。临床资料:我院自1994年7月至1997年8月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7例。结果:40例行Dixon术式,7例行Miles术式。38例Dixon术式应用管状端端吻合器(EEA),其中发生直肠阴道瘘1例,吻合口或吻合口周围肠壁出血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距肛缘5~7cm低位直肠癌有行保肛性根治手术的可能性,作者认为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保肛手术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方法 44例肿块下缘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对21例采用改良的结肠肛管吻合术(A组)、23例应用吻合器技术的前切除术(B组)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予以对比。结果 A组患者无远端直肠残端肿瘤残留,B组有2例。肿瘤远端直肠切除距离A组平均为(2.81±0.35)cm,B组(1.73±0.42)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083,P<0.001)。A组术后两年均无吻合口复发,B组有4例,B组吻合口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x~2=4.234,P=0.04)。A组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但均能在半年内改善;B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5~7cm、肿瘤“T”分期为Ⅱ、Ⅲ期、术前指诊肿瘤可推动、肿瘤侵犯肠壁范围不到1周可行保肛手术。应根据患者体型、骨盆宽窄、肿瘤分化程度及其侵犯肠管的周径合理选择改良的结肠肛管吻合术或吻合器技术的前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选择条件及影响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选择因素。方法对1996~2004年期间279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直肠肿瘤部位:距肛缘5~10 cm 187例;距肛缘5 cm以内92例。行经腹会阴切除手术(APR)127例;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SPO)152例,其中Dixon术130例,Parks术10例,Bacon术12例。对SPO组与APR组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有无肝转移、大体类型、肿瘤长径、浸润深度、Dukes分期、癌肿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侵犯肠管周径、有无淋巴结及侧方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保留肛门率为54.48%(152/279),低位直肠癌中行SPO 4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率52.17%(48/92)。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81%(19/279)。SPO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5.00±6.87)个月,5年生存率为63.51%;AP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2.23±5.63)个月,5年生存率为52.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1)。结论中低位直肠癌行ARP或SPO其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别。低位直肠癌中选择部分病例进行SPO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以下)是最常见的直肠肿瘤。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手术技术的提高、尤其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对肿瘤距肛缘6cm以上者行双吻合技术低位前切除术或超低位前切除术已成为常规术式,而关于距肛缘6cm以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正成为当前探索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λֱ�����ı�����ʽ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肛缘 7cm以下或位于直肠下 1 /3段的直肠癌。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和吻合技术、吻合器械等的发展,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根治术 (简称保肛根治术 )在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中所占比例已高达80%,成为主流术式。1 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理论基础对低位直肠癌来说,癌肿远侧肠管切除的安全距离是决定能否保肛的主要因素。近 30年的研究表明,直肠癌通过直接浸润、淋巴管癌栓、小静脉癌栓等途径向远侧肠壁内浸润的发生率为 8% ~24%,浸润范围绝大多数在 1cm以内, 1~2cm者仅 2 7% ~5%,超过 2cm者 0~2 5%。临床资料显示切…  相似文献   

10.
在7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肿瘤下缘距肛缘5~8cm,术后吻合口距齿线0~3cm,认为癌肿距肛缘≥5cm,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无远处转移及周围浸润,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术中应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中下段,注意保证血运,直肠分离至尽量低位,将直肠及乙状结肠拉出于肛门外边切边缘,或切断后拉出吻合,注意斜口吻合。强调术中病理检查及吻合口缝合技术的重要性,提出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