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应用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分别观察我院9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00例1 000眼及13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10例1 010眼,比较两种刀头制作角膜瓣术中角膜瓣形态、角膜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9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90~120(平均105.5±15 5)μm,13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130~160(平均145±15)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种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其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弧度、角膜瓣形态及其他角膜瓣制作相关的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切削面洁净平整,操作及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Moria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对471例(893眼)近视-0.75 ̄-18.0D的患者进行LASIK治疗。结果:术后1周893眼中有876眼(98.1%),视力达到了术前最好矫正视力,角膜瓣蒂位置;留在鼻上方有592眼(66.29%),鼻侧 相似文献
3.
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术中使用角膜板层刀刀头类型分为90刀头组和110刀头组,分别收集2组术前屈光度、角膜厚度、理论切削厚度、剩余基质床厚度等资料,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术前屈光度90刀头组为(-8·51±2.33)D,110刀头组为(-5.52±2.19)D;术前角膜厚度90刀头组为(512.43±22.59)μm,110刀头组平均为(539.10±27.45)μm。理论切削厚度90刀头组为(103.07±18.27)μm,110刀头组为(80.62±22.99)μm,各指标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剩余基质床厚度90刀头组平均为(299.36±14.47)μm,110刀头组平均为(328.48±30.83)μm,均高于280μm相对安全范围。2组均未发生术中术后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度数较高或角膜偏薄的近视患者,使用90刀头进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旋转式微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准分子激光器联合Hansatome旋转式微角膜刀对266例(514眼)近视进行治疗,按屈光度不同(-8.0D以下,-8.0D~-15.0D,-15.0D以上)分为3组。该刀前进轨道呈旋转形,切开角膜瓣后蒂部位于上方。术后6个月观察功能、屈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3组达到0.5以上眼数分别为303、144、28,达到1.0以上分别为278、124、10。术后4-6月屈光度趋于稳定。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脱落、角膜瓣形成不全、游离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眩光等。该技术的学习曲线需时半年。结论:旋转式微角膜刀在LASIK中应用对不同屈江度近视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较高。角膜瓣蒂部位于上方比位于鼻侧的并发症可能较少。眼科学报2001;17:72-7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90刀头超薄角膜瓣和110刀头常规角膜瓣在低中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诸多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超薄瓣LASIK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患者知情原则及患者自愿选择分为两组:组1(使用常规Moria110μm刀头组)81例159眼;组2(使用Moria90μm一次性刀头组)73例145眼。术中测量实际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组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术后反应、并发症,检测两组角膜厚度、角膜瓣厚度、剩余角膜基质厚度及术后预测视力、眼压等指标。结果:组1实际角膜瓣厚度为134.0±2.5μm,组2为93.5±5.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术后反应和术后预期视力及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超薄瓣组并发症更少,保留的角膜基质床更厚(P<0.05)。结论:90超薄角膜瓣LASIK与110常规角膜瓣LASIK相比,能取得同样良好的矫治效果,而超薄角膜瓣LASIK可矫治的屈光度更大,保留的角膜基质床更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更宽的适应范围,将成为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MoriaM2130型(以下简称M2)一次性微型角膜刀头(自带刀片)与微型角膜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9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患者(113眼),随机使用两种刀来制作角膜瓣,记录角膜瓣直径、蒂长,术后应用共焦显微镜测量瓣厚,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使用M2一次性刀头与M2刀片时,制作的角膜瓣平均厚度分别为(139.35±19.07)μm、(126.92±11.50)μm(t=4.096,P<0.01)。同一患者双眼使用同一把刀,两眼角膜瓣厚度无明显差异。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2型一次性刀头与刀片均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次性刀头使用更方便,角膜瓣下干净,但角膜瓣厚度的平均值较高,标准误差较大。M2型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相对稳定,但角膜瓣下残留相对多的金属颗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2126例(4226只眼)LASIK术中采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膜瓣形成不全、角膜瓣完全游离、角膜瓣偏位、角膜瓣下基质床出现“岛屿现象”、发生走空刀、角膜瓣周边渗血、球结膜下出血、小角膜瓣。结论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安装方便,安全性、稳定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LASIK角膜瓣远期异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LASIK远期瓣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方法 自1997年3月~2000年2月外院LASIK后转来我院的瓣相相关异常病例11例14眼,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27.7岁,平均前屈光度为-10.78DS,发生时间为LASIK后3.5~14.0个月(平均7.6个月)。结果 4例为外伤后发生,表现为瓣明显水肿皱纹(2眼),瓣缘卷起偏位(1眼),取角膜异物后瓣缘线样混浊(1眼);5例6眼为视网膜复位术中发生,表现为角膜水肿显著并浮起,其中1眼为眼内激光时应用三面镜后瓣水肿;1例2眼为三面镜检查后近瓣缘局限水肿带;1例2眼为补矫术中发生角膜瓣水肿。所有病例瓣相关异常均予以对症处理,偏位角膜瓣予以重新复位。视网膜复位术病例术中影响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的观察。结论 外伤和视网膜复位术中去上皮是引起的LASIK远期瓣相关异常的主要原因,冷静给予良好的复位、恰当的激素应用是保持角膜瓣原位透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LASIK术后2年角膜瓣反折移位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83-83
患者男 ,2 2岁。因右眼被划伤后视物不清、红、痛2 1天于 2 0 0 3年 7月 2 3日入院。患者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 2年。 2 1天前右眼不慎被扫把划伤后异物感 ,视力下降。在他院诊为“角膜挫伤” ,治疗无效 ,来我院就诊。既往双眼有近视史 10年。 2年前行双眼LA 相似文献
10.
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的角膜瓣与中央角膜曲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平均中央角膜曲率与制作的角膜瓣平均直径、角膜瓣蒂长度的关系。方法 :对 30 0例 6 0 0只眼近视患者术前用角膜地形图测量平均中央角膜曲率 ,其中平坦角膜组、中等角膜曲率组和陡峭角膜组各 2 0 0只眼。采用NidekMK 2 0 0 0型自动角膜板层刀 ,负压环选择 8.5mm角膜瓣直径 ,制作角膜瓣后测量角膜瓣平均直径和蒂长度。结果 :平坦角膜组、中等角膜曲率组和陡峭角膜组的角膜瓣平均直径分别为 (8.35± 0 .34)mm、(8.6 6± 0 .30 )mm和 (8.93±0 .33)mm ;蒂长度分别为 (4.76± 0 .5 0 )mm、(5 .4 1± 0 .5 4 )mm和 (5 .81± 0 .4 3)mm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平均中央角膜曲率越高 ,角膜瓣平均直径越大 ,角膜瓣蒂越长。角膜瓣直径小 ,提供的切削区小 ;角膜瓣蒂短 ,易发生游离角膜瓣。手术医生术前应注意中央角膜曲率与角膜瓣的关系 ,预防术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自动角膜刀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在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不使用开脸器制作角膜瓣的方法。方法 在LASIK手术中.助手用双手手指将上下眼睑尽量开大的方法代替传统开睑器开睑进行角膜瓣的制作.用双手手指开睑时.力度适中.防止眼睑滑动的同时尽可能开大睑裂,保证手术者开阔的视野和操作空间。结果 32例(63眼)患者包括:小睑裂者20眼(占31.75%)。痉挛或张力性眼睑者31眼(占49.20%)。眶骨高而眼球相对凹陷者8眼(占12.70%)和厚脂肪型眼睑者4眼(占6.35%)。手术中角膜板层刀运行匀速平稳。角膜瓣制作成功.未出现与角膜瓣制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不使用开睑器制作角膜瓣的方法扩大了角膜板层刀的运行空间.能有效控制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该方法适合用于小脸裂者、痉挛或张力性眼脸者等此类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还可以避免改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所引起的疼痛和改善较慢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常规技术与游离瓣技术(LASIK—Fn治疗远视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280眼)远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技术组(A组)和游离瓣组(B组),A组67例(120眼),B组83例(160眼),每一组又分成两个亚组:即单纯远视组(al,B1)和远视散光组fA2,B2)。A纽采用常规LASIK手术方法,角膜瓣厚度为130-160μm,带蒂角膜瓣直径为9.5—10.5mm.切削直径为6.01μm,过渡区半径为3.0mm。B组在常规LASIK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完全游离角膜瓣,而不进行缝合。术后第6个月分析所有患者的非矫正视力和屈光度。结果术后第6个月,A1组非矫正视力:i≥4.7的占92.86%,≥4.9的占28.56%,≥5.0的占7.14%;等效屈光度为(+1.05±0.75)D。A2组非矫正视力:≥4.7的占78.00%,≥4.9的占22.00%,≥5.0的占4.00%;等效屈光度为(+0.37~0.94)D。B1组非矫正视力:≥4.7的占92.22%。≥4.9的占82.22%,≥5.0的占34.44%;等效屈光度为(+0.45±1.00)D。B2组非矫正视力:≥4.7的占90.00%。≥4.9的占78.57%.≥5.0的占31.43%;等效屈光度为(+0.06+0.60)D。结论应用LASIK—FF手术治疗远视。疗效明显优于常规LASIK。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比较角膜瓣的旋切方式与平切方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LASIK矫正手术且随诊数据完整者62例(120眼),将其按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类型分为两组:Ⅰ组为角膜瓣平切方式,32例(60眼);Ⅱ组为角膜瓣旋切方式,30例(60眼),两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角膜知觉的测定和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值分别为(54.91±3.25)mm、(54.75±3.49)mm,(16.33±4.59)mm、(13.92±5.05)mm,(33.58±8.78)mm、(24.16±5.38)mm,(45.75±7.41)mm、(36.08±4.79)mm,(53.58±6.95)mm、(46.00±5.43)mm。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Ⅰ组及Ⅱ组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Ⅱ组术后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角膜知觉均在术后第10天时最低,1个月后开始恢复。Ⅰ组术后第6个月时基本正常,Ⅱ组接近正常则需要6个月以上。结论在LASIK手术中,采用角膜瓣的平切方式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小,其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早于角膜瓣的旋切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与角膜瓣有关的LASIK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探讨与角膜瓣有关的LASIK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 :采用Moria直推式和旋转式板层刀 (法国产 )对3810眼行LASIK ,并对其中与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与制作角膜瓣相关的LASIK并发症依次为游离瓣、瓣制作不全、瓣移位和瓣皱褶、薄瓣、瓣破裂、瓣自溶、瓣丢失 ,计 88眼 ,占总手术的 2 .2 3%。出现这些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 :真空泵的负压影响、板层刀的选择、患者本身的危险因素等等。这些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 ,预后均良好。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通过严格执行手术操作和使用良好设备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 ileusis,LASIK)术后眼外伤角膜瓣移位的治疗。方法:对11例因外伤导致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患者,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术毕戴绷带片。结果:9例1wk后视力提高0.6~1.0,1例前房积血伴继发性青光眼,外伤性瞳孔散大及视网膜震荡,8mo后小孔视力达0.8,1例伴石灰灼伤,1mo后视力达0.6。无1例出现上皮内生、角膜融解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2mo。结论:及时有效地处理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可以恢复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角膜厚度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眼LASIK手术的患者150例(300眼),按手术前角膜厚度分为四组:Ⅰ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483.00±35.60)μm;Ⅱ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16.00±36.33)μm;Ⅲ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46.00±36.23)μm;Ⅳ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79.00±37.30)μm。应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预期制作角膜瓣厚度160μm,每位患者用同一角膜刀制作双眼角膜瓣,手术顺序为先右眼后左眼。由MICKOPACH200P+(SonomedInc.)超声测厚仪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角膜瓣厚度为术前角膜厚度减去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对角膜瓣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角膜瓣厚度波动范围为79186μm,平均为(138.05±21.37)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710,P〈0.01)。②角膜瓣厚度与法 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标识值(160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16.60,P〈0.01),角膜瓣厚度比标识值薄。结论①角膜厚度影响角膜瓣厚度变化,两者呈正相关,手术前角膜越厚,角膜瓣越厚。②本研究所测得的角膜瓣厚度比预期值薄,角膜瓣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