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基因和chk1基因在饮水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dichloroacetonitrile,DCAN)对HepG2细胞周期阻滞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DCAN,以DMSO处理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为对照组,分别以低、高浓度(50、400μmol/L)DCAN染毒Hep G2细胞24 h。采用碘化丙啶(PI)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53基因和chk1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0μmol/L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G2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μmol/L DCAN作用于Hep G2细胞后下调了p5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chk1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高浓度的DCAN能明显延长HepG2细胞的G2期,并可抑制p53的mRNA表达水平,但对chk1的mRNA表达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水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dichloroacetonitrile,DCAN)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DCAN,以DMSO处理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为对照组,分别以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 DCAN染毒Hep G2细胞为处理组,培养24 h后通过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荧光测定法观察Caspase 3酶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Hep G2细胞pro-caspase 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0μmol/L DCAN处理组可诱导Hep G2细胞凋亡(P<0.05),各处理组细胞内Caspase 3酶活性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DCAN作用于Hep G2细胞后pro-Caspase 3和P53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当染毒浓度达到200μmol/L以上时,pro-Caspase 3和P5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浓度的DCAN可通过激活Caspase 3诱导Hep 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翟璐  梁海荣  罗皓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53-1155
目的 研究二氯乙腈(DCAN)对人肝肿瘤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DCAN,以DMSO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组, 50和800 μmol/L 的DCAN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处理组,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荧光测定法检测HepG2细胞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 结果 DCAN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1),与对照组比较,DCAN可明显抑制HepG2增殖,呈现时间和剂量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800 μmol/L DCAN处理组G0/G1期比例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DCAN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回归方程为=0.031x+5[决定系数(R2)=0.915,F=64.782,P<0.001];DCAN诱导的HepG2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回归方程为=0.001 6x+1(R2=1.000,F=21 266.064,P<0.001)。 结论 DCAN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2/M期细胞阻滞、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激活细胞内caspase-3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几丁聚糖对氯化镉致HepG2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重金属镉可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机制导致脂质过氧化、DNA氧化损伤和基因突变。几丁聚糖是一种带正电荷的活性物质,将其用作清除带有负电荷的含氧自由基非常有效。笔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以代谢酶较为完整的人肝肿瘤(HepG2)细胞为靶细胞,研究氯化镉对HepG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及几丁聚糖对氯化镉致HepG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期望寻找到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环境重金属镉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0)致人肝细胞瘤细胞 (HepG2)DNA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试验检测细胞DNA链断裂;2',7'-二氢二氯荧光素 (DCFH)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羟脱氧鸟苷 (8-OHdG)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连市4个监测点PM10有机提取物致HepG2细胞DNA链断裂作用存在地点和季节差异;7.5~30μg/mLPM10有机提取物作用HepG2细胞1h后,尾DNA%增大,呈剂量依赖关系.HepG2细胞与7.5~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接触1h后,可引起细胞内ROS水平表达的明显增加;7.5~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作用于HepG2细胞3h后,细胞内8-OHdG水平的表达增强;HepG2细胞与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接触24h后,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PM10有机提取物可引起体外HepG2细胞DNA链断裂;DNA链断裂水平随不同季节和不同监测点而异;PM10引起DNA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细胞内ROS生成增多,8-OHdG表达增高及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导致的氧化性DNA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汉江水源水以及3种不同预处理方法(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水中的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non-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NOCs)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设氯气(Cl2+Cl2)、二氧化氯(ClO2+Cl2)、臭氧(O3+Cl2)和水源水(raw water)4个处理组以及一个阴性对照组(1‰DMSO)和一个阳性对照组(Bap)。各实验组分别以0.2、1、5、25、125mL/mL培养基的浓度对体外HepG2细胞进行染毒。以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细胞松弛素B阻断核质分裂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和MTT试验分别检测其对细胞DNA断裂损伤、染色体损伤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①彗星试验显示,3种不同预处理方法消毒水中NOCs在5、25、125mL/mL培养基均可明显导致DNA单、双链断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各处理组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彗星试验显示致DNA损伤最明显的是二氧化氯组;中性彗星试验显示致DNA损伤最明显的为氯气组。②微核试验显示,3种不同预处理方法消毒水和水源水NOCs在5、25、125mL/mL培养基均可致细胞微核的形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浓度的臭氧组相比,氯气组在1mL/mL培养基的细胞微核率升高(P〈0.05),二氧化氯组在1mL/mL和5mL/mL培养基的细胞微核率均明显升高(P〈0.05);水源水组在1mL/mL和25mL/mL培养基时的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同浓度的二氧化氯、氯气和臭氧组(P〈0.05),在125mL/mL培养基则显著高于二氧化氯、氯气和臭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3种不同预处理方法消毒水和水源水NOCs对体外HepG2细胞存活率有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25、125mL/mL培养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相关性研究表明,碱性OTM和中性OTM与微核率均呈正相关(r=0.697,P=0.001;r=0.575,P=0.012);细胞生存率与碱性OTM和微核率均呈负相关(r=-0.763,P=0.000;r=-0.635,P=0.005)。[结论]3种不同预处理方法消毒水中NOCs均可以导致体外HepG2细胞DNA单链和双链断裂。氯气预处理消毒水中的NOCs主要导致DNA双链的断裂,二氧化氯预处理消毒水中的NOCs主要导致DNA单链断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α-硫辛酸(α-LA)拮抗氯化镉(CdCl_2)致HepG_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以HepG_2细胞为研究对象,CdCl_2诱导细胞产生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CdCl_2单独作用组、α-LA单独作用组和α-LA+CdCl_2联合作用组,用含不同浓度梯度α-LA(1μM、5μM、50μM)的培养液体外培养HepG_2细胞8 h,再加入终浓度为25μM CdCl_2,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并同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经CdCl_2诱导处理后,细胞存活率(0.814±0.756)降低,胞内ROS水平(987.18±14.529)增高,MDA含量(1.256 3±0.964)增加,DNA(4.398±1.068)损伤严重。不同浓度(1μM、5μM、50μM)α-LA预处理后能减轻CdCl_2所致的细胞损伤[(0.843±0.658),(0.906±0.469),(0.954±1.163)],减少胞内ROS[(973.40±26.581),(935.49±14.358),(920.60±6.023)]累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0.973 4±0.154),(0.672 9±0.125),(0.534 3±0.156)]及DNA损伤[(4.263±0.093),(3.764±0.087),(2.659±0.116)]的程度,且与α-LA浓度之间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α-LA可以拮抗CdCl_2致HepG_2细胞氧化应激,降低CdCl_2诱导HepG_2细胞产生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两种细胞建立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过氧化氢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与正常肝细胞株(Chang liver)建立的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方法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诱导HepG2细胞和Chang liv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 以及肝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作用时间在0.5~4 h 时, 在75~600 μmol/L浓度范围内, 过氧化氢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2种肝细胞增殖, 促使细胞内AST、ALT和LDH向培养液中释放;细胞中SOD和GSH活性明显降低, MDA含量明显升高, 表明2种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构建成功;选择300 μmol/L H2O2作用4 h为致HepG2和Chang liv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最佳条件, 结果显示, HepG2和Chang live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2%和76%, 培养液中ALT、AST、LDH活性分别为(18.2±0.2)、(34.2±4.6)、(544.2±26.8)和(19.1±0.1)、(30.3±2.5)、(536.8±22.3)U/L, 细胞中MDA含量分别为(7.8±0.9)和(8.6±1.1)nmol/mgprot。结论HepG2与Chang liver细胞均可用于氧化应激细胞损伤模型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醇六磷酸(IP6)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IP6作用24h后对HepG2周期的影响;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P6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Rb、P27表达的影响;RT-PCR法检测IP6对HepG2细胞cyclinD1、CDK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IP6作用处理的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各IP6浓度组均能抑制cyclinD1蛋白的表达(F=225.02,q=15.20-25.35,P<0.05),上调Rb(F=63.31,q=2.77-13.06,P<0.05)、P27蛋白的表达(F=254.75,q=4.71-25.71,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IP6浓度组均能抑制cyclinD1(F=672.34,q=16.41-41.99,P<0.05)和CDK4 mRNA(F=108.35,q=5.32-16.27,P<0.05)的表达。结论 IP6对HepG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IP6降低cyclinD1、CDK4水平,上调Rb、P27蛋白的水平而作用于G1-S限制点,使HepG2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从而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HepG2肝癌细胞行为的PCC实时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压电细胞芯片检测体系对HepG2肝癌细胞的行为进行24h实时监测,得出典型响应曲线,结合组织培养板进行的模拟对照实验和HepG2肝癌细胞的生长特性,将响应曲线分为游离期、黏附期、平台期3个行为时段,并分析和计算在各行为时段的基本特性和平均用时;还利用双胰酶法计算出电极表面的细胞平均贴壁率为76.8%。结果反映了PCC检测信号与细胞行为的对应性及利用PCC探索细胞行为及影响因子的可行性,并验证了PCC技术检测细胞行为的快速和灵敏性能。  相似文献   

11.
抗纤灵对HepG2细胞毒及诱导其凋亡作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纤灵系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新药中药制剂[1,2 ] ,临床实验证实该药对原发性肝癌亦有确切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 ,我们观察了抗纤灵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 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1·1·1 抗纤灵由黄芪、汉防已、莪术、桃仁、柴胡组成 ,生药由长沙九芝堂药厂生产 ,按常规方法浓缩成 10 %的煎液 ,过滤、杀菌 ,4℃保存备用。1·1·2 药物与试剂 :四氮甲唑蓝 (MTT)系Sigma产品 ,RPMI16 4 0系GIBCO产品 ,氟脲嘧啶 (5-Fu)为锦州制药一厂产品 ,…  相似文献   

12.
任王芳  张春芳  袁红  刘小玲 《健康研究》2011,31(4):254-257,32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溴化二甲噻唑二苯四氮唑(MTT)还原法经浓度为1.25μmol/L、2.50 μoml/L、5.00 μoml/L、10.00 μmol/L、20.00μmol/L As2O3处理后,分别培养48 h、7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核黄素水平对HepG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定制无核黄素培养基、紫外线清除胎牛血清(FBS)中核黄素建立核黄素缺乏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核黄素(0.76、3.76、6.76、12.76、24.76、48.76nmol/L)培养HepG2细胞,共培养96 h,于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于72h测定培养上清液的丙二醛(MD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随着核黄素浓度增加,细胞活力显著上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培养液中ALT、AS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下降,细胞内SOD活性显著上升、GR活性显著上升、GSH-Px活性显著下降、GSH含量显著增加、GSSG含量显著减少、GSH/GSSG显著升高(P0.05)。上述大部分指标的核黄素剂量效应拐点在12.76nmol/L左右。结论核黄素不足可导致HepG2细胞的抗氧化功能下降,维持正常抗氧化功能的核黄素浓度应高于12.76nmol/L。  相似文献   

14.
重复加热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10d加热后残留的HepG2细胞的凋亡率改变及Bc 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HepG2细胞经43℃加热,每次80m in,2次/d,共10个循环后,检测其细胞凋亡率、Bc 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热处理前、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0%±0.8%)、(5.8%±1.3%)(P<0.05);热处理后HepG2细胞的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Bc l-2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且Bc l-2/Bax比值的增加。结论热处理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降低与其Bc l-2基因/蛋白的强表达及Bc l-2/Bax比值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氯乙酸类化合物的DNA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氯乙酸(DCA)和三氯乙酸(TCA)的DNA损伤效应.方法分别以10、20、40μg/ml DCA和10、20、40、80 μg/ml TCA染毒V79细胞和昆明种小鼠肝原代细胞,染毒1 h后进行彗星试验.电泳结束后,溴化乙啶(EB)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拖尾细胞的尾长.结果DCA在10~40 μg/ml、TCA在10~80 μg/ml时,各试验组V79细胞的平均尾长均大于阴性对照组尾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CA为20~80μg/ml、TCA为10~80μg/ml时,各试验组肝原代细胞的平均尾长均大于阴性对照组尾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A和TCA可以造成哺乳动物细胞DNA链断裂损伤,其致癌作用可能通过损伤DNA引发,均可能属遗传毒性致癌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参脑苷脂(SCC)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H2O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评价细胞的损伤程度;利用荧光探针DCFH-DA对细胞内活性氧(ROS)进行荧光染色,检测荧光强度;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海参脑苷脂能明显改善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与模型组相比,SCC处理组可使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ROS的积累量明显降低(P<0.01),同时细胞内T-AOC和SOD活性明显增加(P<0.01)。结论 SCC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导致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中活性氧簇(ROS)和8-异构前列腺素(8-isoprostane)生成量的变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改变,探讨长波紫外线对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8J/cm2UVA照射HaCaT细胞,采用荧光探针(CM-H2DCFDA)标记ROS的方法测定UVA照射对细胞ROS生成量的影响,以ELISA法检测UVA照射对细胞8-isoprostane生成量的影响,以酶生化法测定UVA照射对细胞内SOD、GSH-Px和CAT活力的影响,并与非照射组比较。结果经8J/cm2UVA照射后,HaCaT细胞ROS和8-isoprostane的生成量与未经UVA照射的细胞相比显著上升(P0.05),而SOD、GSH-Px、CAT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 UVA对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与ROS生成增多及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丰一兴  段鹤君  崔霞 《环境卫生学杂志》2024,(3):226-232+246+27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苯酯(TPh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精母细胞(GC-2)为细胞模型,经TPhP和TDCPP(0、3、10、30和50μmol/L)染毒48 h后,利用CCK-8方法检测GC-2的细胞存活率,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TPhP和TDCPP对细胞核碎片化程度、磷酸化组蛋白(pH2AX)、DNA同源重组修复蛋白(Rad51)及细胞周期等参数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精母细胞生长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包括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1)、抑制素-α (inhibin-α)、粘连蛋白2(nectin-2)和增殖标记蛋白(Ki6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0和50μmol/L TPhP和TDCPP均显著降低GC-2细胞存活率(P<0.05),并引起细胞核碎片化程度加剧(P<0.01)。DNA损伤标志物pH2AX在10、30和50μmol/L TPhP组及TDCPP组均显著升高(P<0.05),Rad51蛋白在30和50μmol/L TPhP组和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甲醛(F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内胆汁酸合成和外排影响,探讨甲醛引起肝细胞损伤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甲醛对HepG2细胞染毒12、24和48 h,采用细胞毒性试验(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不同浓度甲醛对HepG2细胞染毒24和48 h,采用化学-酶法测定HepG2细胞内总胆汁酸(TBA)含量;采用实时定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为受试细胞, 实验设对照组、吴茱萸碱5.0、12.5、25.0、50.0、100.0 μmol/L组, 采用噻唑蓝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 划痕实验检测HepG2细胞伤痕愈合率, 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结果吴茱萸碱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呈现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0.05);与对照组比较, 吴茱萸碱5.0、25.0、50.0 μmol/L组HepG2细胞24、48 h伤痕愈合率[分别为(23.31±1.03)%、(10.37±1.06)%、(7.92±1.40)%和(13.86±5.57)%、(1.78±3.08)%、0%]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吴茱萸碱5.0、25.0、50.0 μmol/L组HepG2细胞24 h MMP-9、PC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3±0.020)、(0.35±0.020)、(0.21±0.015)与(0.76±0.032)、(0.66±0.01)、(0.59±0.015)]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远处迁徙, 其机制可能与吴茱萸碱下调MMP-9、PCNA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