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及粘膜出血点和脑膜炎刺激征。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儿童,呈世界分布。1 病原及流行状况1.1 菌群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现状 1985年以前,流脑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急性传染病。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曾发生3次周期性大流行,流行高峰分别为1959年、1967年和1977年,7~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流行,推测80年代中期将出现新的流行周期。事实证明,1984年全国发病率比1983年上升50%。自1985年全面对易感儿童注射国产A群脑膜炎双球…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 5 0年代疟疾在涪陵区流行蔓延。195 1年疟疾发病率为 183.2 1 ,江河流域丘陵地带居民疟疾感染率在6 0 %以上 ,居涪陵各种传染病首位 ,占传染病总数的 80 %。经过多年的防治 ,疟疾发率降至较低水平。为探索疟疾流行规律 ,总结防治经验 ,巩固防治成果 ,现将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情况总结如下。1 疟疾发病情况195 0~ 2 0 0 0年共发生疟疾 6 5 914例 ,死亡 5 5例 ,年均发病率为 17.4 4 。5 0~ 90年代末 5个阶段 ,发病率分别为 97.0 5 、19.6 2 、0 .18 、0 .38 和 0 .0 6 。2 流行强度与范围解放后曾发生了 3次大的流…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梁平县52年疟疾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5 0年代初期 ,梁平县疟疾以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为主 ,年平均发病率为 130 0 .75 / 10万 ,6 0年代开始下降 ,70年代末至 80年代中期有所回升 ,以间日疟流行为主。自1987年起 ,发病率控制在 1/万以下。为了解疟疾的流行趋势与特征 ,现将 195 0~ 2 0 0 1年的疟疾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1 流行趋势195 0~ 2 0 0 1年 ,全县累计总人口数为 36 0 0 2 2 6 1人 ,累计发病例数为 6 10 83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6 9.6 6 / 10万。按照发病率的不同 ,将 5 2年来疟疾流行分为 5个阶段。各阶段流行情况见表 1。表 1 梁平县 1 950…  相似文献   

4.
一、流行概况:化脓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约为1~3/10万,发展中国家为10~25/10万,流行期间可超过50/10万。30年代至今我国发生5次全国大流行,每次历时3~4年,流行周期为8~10年。国内不同地区报导发病率各异,最高达294.52/10万。世界范围中最高发病地带为非洲,发病率平均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疟疾防治历程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40年来浙江省疟疾由5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76.65,降到80年代的年均0.918。其间在1954、1962和1973年出现3次暴发流行,1962年为建国以来我省最严重的1次流行,发病88万余人,年发病率高达330。1988年以后全省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均在1以下。1992年发病172例,发病率为0.04,本地病例仅占10.8%,输入病例占89.2%;无疟县38个,占全省原疟疾流行县的43.7%。1993年9月经卫生部的抽查复核,达到了全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6.
安徽阜阳市1952~2005年疟疾疫情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阜阳市1952~2005年疟疾流行规律,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成果,总结疟疾防治经验。结果收集1952~2005年疟疾流行状况、防治措施落实、防治效果评价等。结论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地落实,阜阳市疟疾疫情由上世纪50至80年代中期持续高发状态,并每十年一次大爆发的流行规律得到了彻底遏制,上世纪末疟疾发病率曾下降到0.1/十万以下。结论阜阳市实施的疟防措施扎实可靠,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疟疾发病又出现上升势头,应引起高度重视,疟疾控制工作十分艰巨,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温岭市1951~1995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胡雪娇黄小华林青云赵增梅陈宁池浙江省温岭市卫生防疫站(317500)疟疾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解放初期,发病率高,局部地区发病率高达43.9%。5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两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为547.06。...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及粘膜出血点和脑膜炎刺激征.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儿童,呈世界分布. 1 病原及流行状况 1.1 菌群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现状 1985年以前,流脑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急性传染病.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曾发生3次周期性大流行,流行高峰分别为1959年、1967年和1977年,7~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流行,推测80年代中期将出现新的流行周期.事实证明,1984年全国发病率比1983年上升50%.自1985年全面对易感儿童注射国产A群脑膜炎双球菌多糖菌苗以来,A群发病率逐年下降,但B群感染有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欧美地区感染的主要流行株为C群,其次为B群,如美国、加拿大C群占60%以上.英、法、德、挪威等国相继报道C群流行情况,主要见于12~19岁青少年,且分离株中部分对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耐药.澳洲南部以B群为主,北部以A群感染为主,而瑞典与新西兰则以A群为主要流行株. 1.2 流行因素国外学者对不同地区的幼儿、学生及职员行咽部涂片及培养结果显示,这些人群中12.7%可检出C群脑膜炎双球菌,其中14~18岁、男性及吸烟者在春季有较大的感染风险,4岁以下幼儿及以前使用过抗生素或治疗后的感染者或患者,咽部则很少带菌.从环境因素分析,除吸烟及居住环境与流脑发生有关外,各地区的气候因素也影响流脑的发病率.我国甘肃省的研究发现,在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空气干燥和气温变化急剧的气候条件下最适宜流脑的发病;湿度较高地区人群的细菌携带率和发病率均低.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布氏菌病流行50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0~2005年全区的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5年全区共报告布氏菌病29854例,分布于12个盟(市)。呼伦贝尔市是全区布氏菌病流行最严重地区,共报告8606例,占全区的28.83%。20世纪80年代前,全区疫情较重,发病率曾高达34.76/10万,疫情由东三盟逐步扩散到中西部各盟(市);80年代和90年代初,全区疫情维持低发病状态,1995年疫情开始回升,至2005年发病率38.49/10万,达历史最高水平,疫情最重的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集宁市。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牧民占大部分。结论内蒙古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75。2010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石河子垦区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5~2010年,全垦区传染病报告平均发病率1193.42/10万,发病率波动在178.09/10万~7463.06/10万;20世纪80年代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90年代以来发病态势持续平稳,90年代末以前以肠道传染病发病为主,2000年后传染病发病谱发生了变化,以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居前五位,2010年后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跃居传染病第五位。结论石河子垦区传染病总发病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流行态势,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是石河子垦区公共卫生和预防控制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以上重点疾病的监测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宿迁市系间日疟流行区 ,解放以来曾先后暴发过两次较大流行 ,经过多年防治 ,有 3个县 1个区先后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分别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但 1998年以来 ,疫情有所上升。为掌握该市疟疾流行特征 ,制定今后相应的防治措施 ,现将宿迁市 1997~ 2 0 0 0年疟疾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1 流行概况1.1 发病情况1.1.1 发病率  1997~ 2 0 0 0年共发生疟疾 5 92例 ,发病率为 2 .99/ 10万。其中 1997年为 0 .0 4 / 10万 ;1998年为 0 .4 5 / 10万 ;1999年为 1.39/ 10万 ;2 0 0 0年为 9.89/ 10万 ,有逐年上升趋势。1.1.2 地区分布 宿城区…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 ,辖 5区 7县 (市 ) ,总面积 16 5 96km2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999年总人口 5 99742 9。间日疟为本地主要的疟疾流行虫种 ,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解放后 5 0年代、6 0年代、70年代全市曾发生过 4次流行高峰 ,高峰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 1747.82 / 10万 (195 3~ 195 5年 )、15 39.40 / 10万 (196 1~ 196 3年 )、 15 0 7.6 3/ 10万 (196 6~ 196 8年 )、12 31.92 / 10万 (1973~ 1974年 )。此后发病率逐年下降 ,到1986年已降至 1/ 10万以下 ,198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解全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疟疾暴发流行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圳市在1983年开始发生了间日疟暴发流行,发病4341人,发病率为89.92(?),1984年流行更为严重,病人数增至7427例,发病率为109.39(?),严重地影响特区经济建设。经过1985~1987年连续三年的积极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暴发流行,大幅度地降低了发病率,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流行因素分析 深圳原为疟疾流行区,经过50和60年代防治,至70年代发病率已降至1(?)以下,但传疟媒介仍然存在,是一个可接受性的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伤寒的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控制伤寒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1954~2001年的疫情月报和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9年以前每年报告的伤寒病例数不多,发病率在10/10万以下,1959年病例数猛增加到1 594例,发病率达21.25/10万;1962年病例数达6 472例,发病率为84.54/10万,形成新疆伤寒第一次流行高峰,此次流行主要是北疆和东疆地区;1975~1986年为新疆第二次流行高峰.此次流行为全疆性大流行.从时间上看,北疆早于南疆,但从发病强度上南疆高于北疆;1991~2001年伤寒发病率在18.54/10万~31.32/10万之间波动,未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流行菌种发生明显变化,伤寒病人所占比例由90年代前的60%左右,上升到98.48%. 讨论 新疆农村改水;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是控制伤寒疫情流行强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100%。湖北省是狂犬病高流行区,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曾2次出现流行高峰。从2003年开始湖北省狂犬病进入新的流行期,发病快速上升,每年报告发病超过100例,2006年报告发病218例,发病率达到0.36/10万。为分析湖北省狂犬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对2006年发病的152例狂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新疆喀什和克州儿童头癣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癣病在新疆南部地区农村曾普遍流行,严重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20世纪70年代喀什地区及克孜勒苏自治州头癣病发病率为8%~10%.儿童的发病率高达20%~30%.其中黄癣约占56%,黑点癣约为40%,白癣约为4%.引起黄癣主要的病原菌是许兰氏毛癣菌,黑点癣为紫色毛癣菌和部分断发毛癣菌,白癣为铁锈色小孢子菌.20世纪70~80年代大规模的免费防治,普查普治后,取得了显著成绩.1982年以后,头癣发病率已降为1.6%.其中99%黄癣患者都得到治愈.近几年来由于防治经费紧张而放松了对头癣病的重视,有的地、州、县甚至放弃防治头癣病.随着交通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加,使头癣病流行有所回升.为进一步了解喀什地区及克孜勒苏自治州头癣病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头癣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03年11~12月我们对喀什地区及克孜勒苏自治州的头癣病原高发区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沂地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为间日疟非稳定性疟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是山东省疟疾流行的重点地区之一。建国后曾于1960、1971年发生两次暴发流行,年发病率分别达20210.99/10万、10318.85/10万。经过几十年的防治,疟疾发病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进入80年代后疟防工作全面进入了控制与基本消灭阶段。为总结该阶段的防治经验,我们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对该地区1981~1990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南平地区位于北纬26°39′~27°55′,东经117°17′~118°50′。海拔乡在100~300m,年平均气温18~19℃,相对湿度为80%,年降雨量1750mm~3。全区辖10个县(市)、129个乡(镇),人口260余万。以种水稻为主。 1950~1986年间曾发生两次疟疾大流行,第一次流行高峰在1954年,发病率为2.58%,第二次在1972年,发病率为19.98%,全区10个县(市)均有流行,涉及99个乡(镇)、1140个行政村(占全区村数76%),死亡120例,发现恶性疟669例。 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枣庄市为山东省间日疟高发区 ,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 ,属非稳定性疟区 ,曾于 6 0和 70年代各发生 1次暴发流行 ,发病率均在 30 %左右。经过多年的防治 ,其发病率连年下降 ,进入 80年代后更呈稳定的下降趋势。进入灭疟后期 ,疟疾的防治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现将灭疟后期疟疾管理工作报告如下。管理方法1 传染源检索设立镜检站 ,每年 5~ 10月份对“四热”病人进行采血镜检。要求年血检率 >5 % ,村庄覆盖率 >90 %。2 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台儿庄区彭楼乡、滕州市级索镇作为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点。观察发病率、“四热”病…  相似文献   

20.
万县地区包括九县一市,人口760余万。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境内多为丘陵、山区。五十年代以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全地区年均气温17.6℃,年均降雨量1209.2mm,相对湿度80%,适于媒介按蚊的生长繁殖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1950~1959年曾发生疟疾暴发流行,患者约35万余人,年均发病率为67.71/万,1951年忠县发病率高达10.56%,病死率为7.12%,恶性疟占50%以上。1985年后为单一间日疟流行,发病率降至1/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