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证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科自1997年至2000年2月共收治重症皮肤病18例,其中红皮病型银屑病5例,红皮病型药疹4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4例,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白塞氏病2例,天疱疮2例。治愈16例,1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房要求 重症皮肤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严重。病房应安静、整洁,室温在25℃—28℃,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  相似文献   

2.
重症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丽芬  张肖英 《右江医学》2002,30(2):173-173
我科自 1996~ 1999年共收治重症皮肤病 18例 ,其中红皮病型药疹 5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3例 ,多形红斑型药疹 10例 ,白塞病 2例。现将重症皮肤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房供求 重症皮肤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严重。病房应安静、整洁、室温在 2 5~ 2 8℃ ,每天用紫外线照射 ,病房家具和地板用 0 .1%洗消精消毒 2次。患者用的床单、被褥、衣物要高温消毒 ,每日更换 1次 ,保持衣物干燥 ,无渗液。进出病房的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2 .心理、生活护理 重症皮肤病患者因皮肤粘膜损害严重 ,思想上有一定压力。医护…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1984~1994年共收治18例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它是临床上急重症药疹,18例病人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70岁。潜伏期3h~25d,发疹前均有明确的用药史。致敏药物依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磺胺类、镇静催眠药等。其中1例为皮肤直接接触农药所致。1.1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首发皮疹较常见的依次为红斑、丘疹、红斑水疱、皮肤似烫伤样剥脱。有者伴粘膜损害,其中眼部粘膜受累10例,口腔粘膜受累12例,外阴粘膜受累6例。1.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化验15例白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方法总结11例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11 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重点在于皮肤黏膜护理,预防感染和合并症,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方式进人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重症药疹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三种类型,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1]。本科1998年1月~2008年12月共诊治重症药疹62例,现就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症药疹的有效护理。方法(1)停用可疑药物,给予适量激素治疗;(2)预防感染;(3)皮肤护理;(4)黏膜护理(眼部、鼻腔、口腔、会阴部等);(5)饮食营养护理;(6)心理护理;(7)健康宣教。结果采用以上护理措施对42例重症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除一例死亡,其余患者最终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重症药疹患者早期及时治疗及实施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卡马西平致重症药疹的抢救与护理经验,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8例卡马西平致重症药疹患予足量激素治疗,防止低血容量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控制癫痫再发,认真做好皮肤粘膜和饮食的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严密观察病情及情绪心理变化,及时对症处理。结果8例患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足量激素治疗、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精心全面护理是卡马西平致重症药疹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随着药物应用种类的增多,药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其中最严重类型之一.表现为严重的皮肤反应.皮损广泛.迅速发展形成大疱.表皮呈烫伤样松解坏死;同时合并有重度全身中毒症状,常伴有口、眼、外阴和消化道等粘膜损害.如无及时正确的抢救护理措施,病人常迅速死亡.病死率可高达30%。  相似文献   

9.
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临床诊疗过程中韵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它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的反应。临床上常将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红皮病型或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症药疹,其危害性大,死亡率高达25%~35%。本科自2004年2月-2008年1月共诊治重症药疹37例,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疤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发病急剧,进展快,皮报重,并发症多。我院皮肤科于1991年3月至1995年8月收治药疹62例,其中大癌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6例。现将16例本型药疹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大癌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临床特点即:①起病急,皮报可在短期内遍及全身后皮报可表现为大片红斑、丘疹、水泡。泡壁破损后露出糜烂面,稍擦之即大片剥脱,体温高。③伴有口腔、眼、鼻、外生殖器等粘膜的损害。除皮肤粘膜损害外还常伴有肺部感染、高热、循环系统衰竭、休克等严重情况。1安置病人将病人安置在单人小房间内。此病患者有大片创面暴露在外。这些患…  相似文献   

11.
重症药疹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敬华  杨磊 《吉林医学》2007,28(1):112-113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三种[1].现将重症药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肤粘膜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强 《中原医刊》2005,32(14):9-9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肤粘膜表现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82%(178例)病人出现皮肤粘膜瘀点,其中普通型165例,暴发型11例,轻型1例,慢性败血症型1例;12.4%(27例)病人出现瘀斑,其中普通型15例,暴发型12例,死亡8例;83.4%(181例)病人鼻、咽、软腭粘膜充血;57%(123例)病人眼结膜充血;4.1%(9例)病人皮肤紫红斑与皮肤苍白相间样改变,全部发生于暴发型,5.5%(12例)病人肢端紫绀,也都发生于暴发型。结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肤粘膜损害的不同与变化,对该病的诊断、病情判定、顸后估计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系一种少见而严重的药物反应。发病时来势凶猛,高热,全身起大疱,表皮松解,酷似大面积烧伤,严重者常伴有粘膜及内脏损害。1护理体会1.1严格执杆消毒隔离制度本型药疹极为严重,它的皮损特征是全身出现红斑,在红斑的基础上迅速起大戒,表皮松解似烂水蜜桃样,有大面积创面暴露,易感染。因此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病房60Tnin或用1:200的"84"消毒液擦试床头柜、凳、门等,每天更换已消毒过的床单。在各种治疗护理中,特别是局部皮肤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1.2病情观察1.2.正体温、脉搏、呼吸…  相似文献   

14.
1例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 (Stevens -Johnsonsyndrome)是一种严重的大疱形多形红斑 ,伴有严重的全身性反应 ,如畏寒、高热、脓毒血症等 ,并有眼、口、生殖器粘膜损害。在未用激素以前 ,其死亡率高达 3 0 % ,可见提高对重症药疹的认识、护理及预防很有必要。我院于 2 0 0 2年 8月收治了 1例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患者。本文就该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6岁 ,因头痛服用卡马西平 4天 ,因头晕、咽痛服用头孢氨苄、西比灵 2天 ,后出现发热 ,颈咽部发生红色斑症 ,痒 ,在当地卫生院用药后不见好转 ,皮疹增多 ,痒加剧 ,2 …  相似文献   

15.
药疹324例临床分析空军兰州医院皮肤科朱春年,王梦萍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除引起皮肤粘膜病变外,重症者常伴有系统性损害。本文对自1976年以来本院诊治的324例药疹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对近年来的新情况进行了简要讨论。1一般资料:32...  相似文献   

16.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致敏药物及影响疗程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荣  李德宪  尹仲 《华夏医学》2001,14(2):209-210
剥脱性皮炎 (ED)型药疹是药疹中较严重的类型。为探讨ED型药疹主要致敏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选取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我科收治的 ED型药疹47例作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7例 ,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男 2 6例 ,女2 1例 ;年龄 16~ 75岁 ,平均 34.5岁。所有病例符合有关文献诊断标准 [1 ,2 ] :全身弥漫性红斑、丘疹 ,广泛皮肤脱屑 ,颜面浮肿 ,其中水疱、糜烂渗液、结痂 2 8例 ,粘膜损害 7例 ,伴发热 32例 ,肝损害 17例 ,用药到症状出现 ,潜伏期 0 .5 h至 12 d,首次用药潜伏期 4…  相似文献   

17.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等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全身性皮肤粘膜反应,其发病率高达8.6%,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类新药相继问世,致使药疹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剥脱性皮炎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两个类型之一,不仅皮肤粘膜反应严重,全身中毒症状也极为严重,表现为高热、谵妄,常伴有口、眼、外阴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损害,甚至累及心、肝、肾等各器官,为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其治疗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于2006年10月30日收治1例剥脱性皮炎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转归中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士雅 《中原医刊》2005,32(19):91-92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一种严重变应性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达47%.而糖尿病削弱皮肤的防卫能力,血糖升高阻碍伤口愈合。我科于2004年12月收治1例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病人,经过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已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1979~1985年住院的102例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皮肤损害和内脏损伤两个方面,探讨了重复使用致敏药物与药疹发病的关系。临床资料男50例,女52例。年龄11~74岁。重复使用致敏药物者(重复用药组)27例,其他(未重复用药组)75例。102例中共有重症药疹(即皮肤损害严重而且广泛的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8例,其中重复用药组10  相似文献   

20.
对202例发生药物性皮炎的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共有近20种类致敏药物,排在前4住的分别为抗生素42.6%、解热镇痛类24.3%、血清制品4.5%、喹诺酮类3.5%。而磺胺类仅占约1%。药疹的表现最多发者为麻疹样发疹型、荨麻疹型、猩红热样发疹型。轻型药疹190例,重症药疹12例。结果表明,本组观察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变化,头孢菌素类药及“抗感冒药”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