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底区域肿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对此部位肿瘤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63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脊索瘤10例,转移瘤5例,三叉神经瘤5例,软骨瘤5例,软骨肉瘤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11例,侵袭性垂体瘤11例,鼻咽癌9例,颈静脉球瘤2例。颅底区域肿瘤MR表现各异,垂体腺瘤、脑膜瘤等少数肿瘤的MR信号具有特征性,肿瘤的位置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结论颅脑MRI可充分显示颅底区域肿瘤的部位、累及范围,部分肿瘤可依据其信号、部位与侵犯特征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3.
肿瘤颅底侵犯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肿瘤颅底侵犯的CT表现。方法:32例起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7例良性,25例恶性)均有颅底侵犯。CT扫描使用Philips~tomoscan350型全身CT扫描机,层厚3~6mm,所有病例均有轴位扫描,15例同时有冠、矢状位扫描。结果:颅底侵犯的部位、范围与肿瘤起源部位和性质有密切关系,32例中20例有颅内侵犯,CT特征为颅内外肿物相连续且密度一致,未见瘤内出血、坏死,较少发生瘤周水肿。结论:轴、冠状位CT扫描是肿瘤颅底侵犯诊断与定位的主要方法。矢状位扫描可做为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2例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52例,在诊断上,术前采用CT、3D—CTA、MRI、MRA和DSA,以了解肿瘤的部位、性质、大小和形状。在手术上采用颅底“个体化人路”,以显露良好、不损伤及不切除正常脑组织为原则,提高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恢复良好40例,有颅神经损伤9例,差3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有必要进行详细影像学研究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5.
作者旨在确定对副鼻窦的放射治疗(RT)是否会因脑偶尔受照而导致神经认知功能的长期损害。19例患者,在20个月至20年以前接受过副鼻窦照射,采用三野(1个前后野,2个侧野)照射技术,平均RT剂量为60Gy(50~68Gy),每次1.8~2Gy。应用  相似文献   

6.
颅底骨源性肿瘤的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底骨源性肿瘤的MRI表现并与CT和病因对照,研究MR在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与方法:搜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骨源性肿瘤22例(软骨肉瘤3例,软骨瘤2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0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全部行MR检查(11例行增强检查),8例行CT检查。结果:绝大部分肿瘤均有一清晰的边缘,T1W上呈低或等信号,T2W上呈不均匀高信号,T1W上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7.
介绍8例蝶窦及其邻近颅底良性肿瘤的诊断程序和改良鼻侧切开的手术方法。此处肿瘤早期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血管性头痛,以后出现(或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及呕吐,视力障碍,外展、动眼神经麻痹,眼球突出等症状。X线检查或CT扫描可确定肿瘤部位、发展方向及与周围重要器官的关系,确诊要靠病理检查。改良的鼻侧切口,即切口横过鼻梁呈S型,切除鼻骨,开放双侧筛窦,露出肿瘤,在显微镜下分次切除瘤组织。向颅底发展明显的病例,可不开颅,效果也满意。随访1~13年,5年以上7例,除1例死亡,余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9.
对于那些侵犯颅底的肿瘤性疾病,现代影象技术在诊断的评价和病人的随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这些病变中许多有很高的复发率。只有术前知道病变的整个范围,才能使更新的,更大胆的手术方法产生最有效的作用。本介绍了一些较常见的侵及颅底的肿瘤,着重描述了它们的CT和MR的影象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
耳和颞骨可发生各种原发恶性肿瘤。准确估价肿瘤范围是必要的,因累及程度的不同,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显著差异。既往是用X 线平片、多轨迹体层摄影、动脉造影、颈静脉造影做这些肿瘤分期,但多数病例不精确。高分辨力CT 能提示较多的软组织细微结构,现已认为是确定病变范围的最合适的方法。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估价高分辨力CT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和术前估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颞骨胆脂瘤分为先天性胆脂瘤和后天性胆脂瘤,其本质都是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在一个完全封闭或相对封闭的解剖部位不断增殖、分化,上皮脱屑不断堆积而又不能排空所致。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约占总个胆脂瘤的2%,常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引起误诊。本文就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综述。1病因学Pinson’s于1807年首先描述发生于中耳的先天性胆脂瘤,Cushing’s1922年首次报道原发于颞骨岩部的胆脂瘤[1]。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可能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有众多讨论,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假说,现简述如下。Sade等[2]认为中耳上皮为一种多能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59例耳疾病HRCT表现,结果表明HRCT不仅能够显示细微耳病变及与周围复杂结构的关系,还能提供丰富软组织信息,为目前耳疾病最有价值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同时对颞骨的HRCT扫描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CT、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MRI和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颅底沟通性肿瘤64例,比较不同病变部位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T和MRI特点,以及CT和MRI对颅底沟通性肿瘤、侵犯周围骨质、侵犯周围软组织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颅底沟通性肿瘤沟通部位位于前颅窝32例(50.00%),中颅窝26例(40.62%),后颅窝6例(9.38%);等密度45例(70.31%),稍高密度13例(20.31%),高密度6例(9.38%);信号均匀13例(20.31%),不均匀41例(64.06%),混杂10例(15.62%);中等强化49例(76.56%),高度强化15例(23.44%);钙化或骨化35例(54.69%)。CT对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颅底沟通性肿瘤侵犯周围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诊断符合率与M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MRI能准确显示颅底沟通性肿瘤的病变特征,两者在诊断准确率和符合率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颅底肿瘤的常见病变及其MR、CT表现。方法:对121例MR检查颅底肿瘤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肿瘤的发病率如下:①垂体瘤最多见(27/121);②鼻咽、副鼻窦恶性肿瘤浸润(16/121)。三叉神经瘤(15/121)和脑膜瘤(14/121)为次好发肿瘤;③转移性肿瘤(7/121)。神经纤维瘤(7/121)。骨纤维异常增殖(6/121)和脊索瘤(6/121)为第三位好发肿瘤;④其它少见病例有颈静脉球瘤。软骨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和鼻咽纤维肉瘤。他们分别有其相应的CT、MR表现。结论:CT、MR不仅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临床决定手术或放疗前对肿瘤的局部和进展范围及其周围关系的正确判定中CT、MR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肿瘤42例,术前行MR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和/或CT扫描。结果 42例中按肿瘤沟通部位分类:颅眶沟通性肿瘤17例,颅鼻沟通性肿瘤18例,颅鼻眶沟通性肿瘤7例;按肿瘤原发部位分类:来源于鼻眶部肿瘤26例,来源于颅内肿瘤9例,来源于颅底的骨性、膜性及神经性结构的肿瘤7例。38例行手术切除,其中34例CT及MRI所见病灶范围与术中所见一致;另4例因肿瘤广泛累及鼻腔鼻窦、眼眶及颅内,只行活检未做手术切除。结论 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沟通路径及病变特征,有助于提高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颅底罕见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影像学的初步诊断,根据肿瘤性质及范围采用颞骨及颞下窝联合进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6例侧颅底肿瘤,巨大畸胎瘤、骨母细胞瘤、巨大颈静脉球体瘤(glomus jugulare tumor)、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等均成功进行了手术,肿瘤全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依靠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提高了侧颅底罕见肿瘤的诊断率,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用99mTc-HMDP骨显像和201Tl肿瘤显像两种方法,检查20例头颈部肿瘤病人。在颅骨模型上作初步试验解决串光问题后, 静脉注射99mTc-HMDP 555 MBq,经过2.5小时,作全身平面骨显像。  相似文献   

18.
颅底骨源性肿瘤的CT、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颅底骨源性肿瘤的 C T 、 M R I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 C T 和 M R I 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 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底骨源性肿瘤23 例( 软骨肉瘤5 例、软骨瘤2 例、转移瘤3 例、脊索瘤8 例、骨巨细胞瘤2 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 例、骨化性纤维瘤2 例) ,全部病例均行 C T 和 M R I 检查( 其中11 例行增强 M R I 检查,7 例行增强 C T 检查) 。结果: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晰, M R I T1 W I 呈低或等信号, T2 W I 呈不均匀高信号,且 T1 W I 低信号区在 T2 W I 上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仍呈低信号而提示钙化。 C T 上显示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钙化。 M R I 显示斜坡、岩骨破坏较敏感。结论: C T 能准确显示骨质破坏情况及钙化程度, M R I 在显示病变的范围方面要优于 C T ,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颅底骨源性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诊断和评价侵蚀性肿瘤累及颅底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CT和MR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的大体病理改变,准确地显示肿瘤向周围侵犯的范围和形态,为外科医生术前提供了详细的资料,以便取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一些较常见中央颅底侵蚀性肿瘤的病理与CT和MR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颅底影像学     
颅底界于颅腔底部与眼眶、鼻腔、筛蝶窦、鼻咽腔及颞下窝顶部之间.组织结构复杂,疾病种类繁多.本文仅就眶颅区、海绵窦区和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诊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