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0年来颞骨影象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以X线平片、多向体层摄影和选择性颈动脉、椎动脉造影为主要手段的颞骨影象诊断已被高分辨力CT、MRI和DSA替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MR的应用,CT检查中的静脉造影增强已很少需要了。本文旨在从常见的临床症状和初步的临床诊断入手,在上述各种影象诊断中,提出一个既符合逻辑又不失现代影象诊断技术优势的简化的诊断思路。读者可参阅附图。  相似文献   

2.
以往多应用多轨迹断层和高分辨CT进行颞骨内面神经病变的影象学诊断。由于MRI的应用及成象技术的改进,已能于脑池部描绘出面神经本身的影象。由于应用造影剂Gd-DTPA,也能对Bel?麻痹和Hunt综合征等病变进行诊断。本论述了应用MRI对末梢性面神经疾病诊断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腺癌自CT 问世,它成为诊断胰腺肿瘤的重要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CT 是检测肿瘤的唯一影象学方法。它并能提供切除可能性及行经皮活检的有价值资料。病理解剖·胰腺癌CT 诊断的关键是要了解病变的病理解剖。通常(胰管)型胰腺腺癌主要是一实性、硬化性癌瘤。然而,因为这些肿瘤趋向于乏  相似文献   

4.
王辉兵  单希征  徐志文 《武警医学》2004,15(10):786-788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常见病,它不是肿瘤,却具有类似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角化鳞状上皮在中耳腔内增生、脱落、堆积并侵犯中耳黏膜,破坏周围骨质,而对颞骨的溶骨性破坏是胆脂瘤型中耳炎最重要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耳胆脂瘤引起的骨质破坏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尽管胆脂瘤骨质破坏的确切  相似文献   

5.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颞骨胆脂瘤分为先天性胆脂瘤和后天性胆脂瘤,其本质都是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在一个完全封闭或相对封闭的解剖部位不断增殖、分化,上皮脱屑不断堆积而又不能排空所致。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约占总个胆脂瘤的2%,常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引起误诊。本文就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综述。1病因学Pinson’s于1807年首先描述发生于中耳的先天性胆脂瘤,Cushing’s1922年首次报道原发于颞骨岩部的胆脂瘤[1]。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可能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有众多讨论,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假说,现简述如下。Sade等[2]认为中耳上皮为一种多能细…  相似文献   

6.
脊柱和脊髓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和脊髓的影像学诊断,由于电算体层(CT),磁共振成象(MRI)以及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的应用,其影象技术有了很大发展。CT扫描将脊柱和脊髓病变以横断像显出,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扩大以及脊椎转移性肿瘤等向椎管内外扩展的情况。MRI对  相似文献   

7.
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表现,评价HRCT 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6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扫描图像。结果 颞骨单侧发病lO例,双侧发病6例。腿cT示受累颞骨弥漫性膨大,骨皮质变薄。根据病变的密度分为3种类型:硬化型9例(56.25%),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变形性骨炎型6例(37.5%),表现为高密度病灶中散在点或片状低密度区;囊型1例(6.25%),病变明显膨胀,表现为多个球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有薄的骨壳包绕。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导致颞骨的自然腔隙、孔道狭窄,如外耳道、鼓室腔、内听道、前庭导水管、耳蜗导水管及面神经乳突段骨管;一般不破坏听小骨和内耳骨迷路;常见并发症为炎症、胆脂瘤,3例(18.75%)继发胆脂瘤分别位于外耳道、乳突及上鼓室,乳突窦,其中上鼓室,乳突窦胆脂瘤破坏邻近听小骨、上半规管。此外,还可引起岩段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茎乳孔和颞下颌关节形态的改变。结论HRCT可清楚显示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质改变、病变范围及并发症,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3例颞骨罕见部位的骨瘤:例1为50岁女性,肿瘤从内耳道发生,因压迫第七、第八对颅神经与迷路动脉,而类似听神经瘤的表现。例2为33岁的男性,无症状,因疑为胆脂瘤而做放射学检查,证明肿瘤从中耳发生。例3系76岁女性,肿瘤从岩骨嵴后面发生。3例肿瘤发生的部位临床上均不易检查,而皆由CT显示一小的骨块或一完整的骨刺或一非常致密的分叶状肿块。作者复习文献,Denia等共61例颞骨骨瘤中,大多数(51例)发生在乳突部或鳞部,临床上易于检查,但肿瘤长在象本文所述的不常见部位时则临床检查困难,且  相似文献   

9.
问题与解答     
答:磁共振(MR)是一种新型的影象诊断方法。它具备无放射性损害,能自由选择摄影层面,并可显示反映组织器官代谢功能,生理和生化信息的空间分布,从而达到诊断人体多种疾病的目的。磁共振(MR)成象机的结构按其功能可分为两大部分:(1)信号产生、探测和编码。(2)数据采集、处理和图象显示、贮存。磁共振(MR)有  相似文献   

10.
新书评介     
由沈天真、陈星荣教授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象(MR)”一书近已面世。该书为我国神经影象学的最新力作,书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CT与MR的基本原理,展示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注意到当前神经放射学中正在关注的、倾向性的范畴,如神经内科疾病的影象学诊断、AIDS及机遇性感染等。该书突出的特点是将神经影象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有密切联系的手段融合在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继发性胆脂瘤的多排螺旋CT的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8例患耳CT诊断或高度怀疑继发性胆脂瘤,所有病例采用轴位颞骨螺旋扫描,进行轴位、冠状位重建,必要时加脑窗重建。结果鼓室、乳突内软组织影(58患耳,100%),骨质破坏(58患耳,100%),自然根治腔(4患耳,7%),骨质硬化(48患耳,83%),Prussak间隙增宽(13患耳,22%)。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耳部内部结构,在继发性胆脂瘤方面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指导治疗方案及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介绍经CT检查证实15例眼眶肿瘤应用13cm表面线圈和0.6T超导式磁铁磁共振(MR)检查。表面线圈的应用是为了减少层面厚度和改进空间分辨率,从而较好的显示眼眶病变的特性。15例经MR检查均可显示,使用T_1和T_2加权的影像技术进行检查时信号强度不同而分为四类。对钙化和骨密度的病变(2/15)CT的作用优于MR,其他病变(13/15)MR的作用至少等于或优于CT。尤其对显示组织的特性有其优越性。眼眶肿瘤的诊断,使用表面线圈磁共振检查已成为主要影像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
继发性胆脂瘤与原发性胆脂瘤不同,非真性肿瘤,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类型之一,常简称为胆脂瘤。典型胆脂瘤的X线诊断不难,但由于涉及与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不典型表现时的诊断,使得该病的X线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的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例对本病X线诊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颞骨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颞骨HRCT表现特点,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手术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颞骨HRCT表现.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颞骨HRCT表现为: 软组织团块77例(100%),盾板破坏71例(92.21%),听骨链破坏77例(100%),面神经骨管破坏31例(40.26%),迷路瘘管19例(24.68%),天盖及乙状窦周围骨质破坏44例(57.14%).颞骨HRCT显示面神经骨管和镫骨上结构的准确率较低,符合率分别为70.96%和82.98%.结论:颞骨HR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局限性在于对显示面神经骨管和镫骨底板上结构的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新书评论     
由沈天真、陈星荣教授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象(MR)”一书近已面世。该书为我国神经影象学的最新力作。书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CT与MR的基本原理,展示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注意到当前神经放射学中正在关注的、倾向性的范畴,如神经内科疾病的影象学诊断、AIDS及机遇性感染等。该书突出的特点是将神经影象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有密切联系的手段融合在一起讨论,不  相似文献   

16.
脑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antine angle,CPA)是指小脑半球前外侧缘、脑桥侧缘与颞骨岩部之间的区域,该区病变常引起走行于该区域的脑神经(第Ⅴ-Ⅻ对)、脑干与小脑症状及脑积水,该区邻近结构复杂,病变多样,给诊断带来难度。磁共振成像组织分辨力高,尤其是高场强MR,可应用其多种序列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韧带损伤,骨挫伤,骨软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及滑膜疾病诊断的价值是其它影象诊断方法不能比拟的。改进磁共振成象方法,研究膝关节软骨病变磁共振表现的一些重视,因为这决定了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转移性骨肿瘤是由原发于骨外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播散到骨骼系统的继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有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骨转移瘤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分期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骨转移瘤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及核  相似文献   

19.
颅骨是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尽管影象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常规X线平片分析颅骨的病变仍有实用价值。颅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甚多,可发生在颅骨本身,也可由颅内外病变侵蚀。病灶可单发与多发,增生与破坏或二者并存。本文仅报告100例发生在颅骨本身的21种病变。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坏死的MR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其主要特点:①能早期发现病变。②能鉴别有成活能力的组织和坏死组织。③能对临床治疗提供明确的影象学评价。它与X线平片、核素扫描和CT相比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