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M)作为高患病率、高致残和高致死率的慢性终身疾病已引起全球广泛性关注。通过糖尿病教育,促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从而远离病痛的折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多.治愈率和控制率不高.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达2%~3%,是10年前的3~4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争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靠药物治疗就可以达到,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糖尿病成功控制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护理,而良好的自我护理有赖于对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全球现有糖尿病病人1.2亿,在美国,每100人中就有6人患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总数差不多名例世界诸国榜首。而且目前尚无法治愈,其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1]。临床观察发现糖尿患者死亡率,与是否严格控制饮食和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及注...  相似文献   

4.
积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5届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会议上公布了中国目前糖尿病流行状况以及糖尿病防治工作方面面临的许多挑战等。中国目前已进入糖尿病大国行列。全球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达1.3亿,中国已超过4000万人;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而中国糖尿病总数可能要超过1亿,绝对人数达5000万人。在新  相似文献   

5.
1995年6-8月蚌埠城乡第2次糖尿病调查,受检人数2282人,确诊为糖尿病者60人,患病率为2.63%。其中原有糖尿病39人,初诊糖尿病21人。另有糖耐量减低者30人,患病率为1.31%。年龄45岁以上,体重指数(BMI)≥25、高血压、科技人员和干部、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者和患病率高。有典型症状者5例。有生并发症者2例,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综合征者19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死亡性疾病,近些年来,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普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亚洲和非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在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真正实现患者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作为一种终身疾病,控制血糖及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每个糖尿病病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遵从医嘱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以监测血糖及并发症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那么糖尿病病情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这将会大大地减轻个人和社会的负担。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在我们北大医院内分泌病房已开展多年,许多病人从中受益匪浅。为了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并将糖尿病教育引向深入,我们于2003年初在病房试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专题专护,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单纯性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是无法达到长期控制血糖及提高人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对糖尿病人及家属从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糖尿病知识了解、自我检测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使病人及家属掌握在家中自我保健和防治此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达到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蚌埠地区第2次糖尿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6~8月蚌埠城乡第2次糖尿病调查,受检人数2282人,确诊为糖尿病者60人,患病率为2.63%。其中原有糖尿病39人。初诊糖尿病21人。另有糖耐量减低者30人,患病率为1.31%。年龄45岁以上、体重指数(BMI)≥25、高血压、科技人员和干部、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者患病率高。有典型症状者5例,有急性并发症史者2例,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综合征者19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3.33亿,糖耐量减低可达4.72亿,但很多人对糖尿病知识相当缺乏。同样的病情,有的持续数十年无恙,有的却在短短时间内就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相当多的病人是在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才去就医,代价实属惨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出:为避免无知的代价,应把糖尿病教育作为预治糖尿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hus,DM)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尽管糖尿病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但尚未引起广大糖尿病病友,甚至部分医生的足够重视,从而出现了许多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许多患有糖尿病足的病友不幸被截趾或截肢,甚至死亡,给糖尿病病友及其家属的精神和经济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为了预防DF的发生,我科自2004年元月~2004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DM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岳香荣  王春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87-1888
糖尿病患者全球约有1.5亿人,截止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二大国,仅次于印度。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86年至1994年增长了3倍,这一数字表现了糖尿病已对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所以人们要尽快认识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杀手”。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糖尿病诊断率还不到四分之一,大多数人得了糖尿病却浑然不知;而在就诊病人中,治疗达标的病人仅占三分之一,多数病人只在出现并发症时才匆忙就医;由于公众认知度较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人迅速增加。据2000年卫生部统计,中国居民中糖尿病患者达3100万人,且平均每年增加150万人以上。因此,加强糖尿病宣传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了解其健康状况、正确进行健康决策、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已成为防治糖尿病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越来越多,糖尿病猛增,不仅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之外,而且有很多并发症,如感染、血压升高、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神经病变、眼球病变等。因此健康教育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了解糖尿病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病情处于较轻的阶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清彩  李海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11-35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10%,与非老年糖尿病相比并发症多,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因此,加强老年糖尿病的教育,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我院地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老年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健康教育的难点对象,其教育效果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影响因素,探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曹秀霞 《中原医刊》2005,32(15):92-9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门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相关糖尿病知识,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调查发现,部分病人的健康教育无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水平不同的糖尿病患接受相同糖尿病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95例糖尿病患按化水平分为大专以上、高中中专、初中、小学、盲5组,观察各组在接受相同的糖尿病教育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会果:不论化水平高低,在接受糖尿病教育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前下降,化水平高的患下降更明显。结论: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糖尿病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景波  魏晓月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24-24,28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对DR防治知识的了解状况,为加强DR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价表对5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DR相关防治知识的调查和评价。结果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缺乏DR防治相关知识。结论糖尿病患者DR发病率高,是引起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患者严重缺乏DR防治知识临床中糖尿病教育者需加大眼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力度,指导患者掌握相关防治知识,提高综合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p38MAPK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p38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其在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以糖尿病特有因素:高葡萄糖、高胰岛素、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和过氧化氢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同时用辛伐他汀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不同刺激及干预因素条件对HUVEC中p38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葡萄糖、高胰岛素、AGE和过氧化氢均可激活p38MAPK,使其磷酸化表达量增加,辛伐他汀可抑制p38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辛伐他汀在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中,可能与p38MAPK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开卷有益》2023,(3):79-80
<正>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约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风险。得了糖尿病通过吃药、饮食调整等,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对糖尿病存在着一些误解。一、糖尿病不一定会遗传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是有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