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20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扫描,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肝门部血管受侵及实质性脏器与周围转移的情况。结果 20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呈现肝门部肿块样改变7例,管壁增厚,远程胆管扩张,浸润狭窄型9例,腔内生长型2例,有2例平扫和增强扫描显未见明确肿块。6例行病变局部薄层延迟扫描,肿瘤具有持续性、渐进性的特点,术前诊断准确。肿瘤合并胆结石的7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0例,实质脏器转移6例。结论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扫描不但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强化和形态特点,更有利于观察肿瘤沿周围血管浸润的情况和肝内有无子灶等。加用增强扫描特别是延迟病灶局部薄层扫描结合多方位重建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4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患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并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2例肝内胆管癌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密度肿块,肝内胆管扩张66.7%(8/12),肝叶萎缩41.7%(5/1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强化,尤其9min后,所有病灶均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肝门部胆管癌24例均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呈"软藤样",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肿块,另3例仅显示胆管壁增厚、狭窄或中断,可合并肝门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网膜转移及腹水.肝外胆管癌10例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突然截断或胆总管不规则狭窄.结论 CT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对早期发现胆管癌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浸润型9例,外生型11例,管内型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CT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扩张,平扫仅35%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缓慢持续强化。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崔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481-482
目的探讨CT、MRI在临床上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我院在2010至2011年间收治的20例经过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和MRI的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现实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分别占到62%和100%,所有的患者在临床上经过CT与MRI检查均表现为肝管扩张,MRI显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7例,门静脉受侵患者11例,胆管壁浸润患者2例,淋巴结肿大患者8例,而在CT检测下相应的检测结果为12例、6例、0例、6例、5例。结论 CT与MRI是临床上检测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检测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和淋巴结肿大上等刚面比CT更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完整CT和MRI资料的11例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1例肝门部胆管癌中,CT清楚显示病变9例,MRI清楚显示病变11例。11例病灶在CT与MRI上强化一致:2例早期强化.延迟扫描呈中等度强化,9例早期轻度或者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呈中等度强化。结论CT和MRI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癌中,均能很好地显示病变。但在信号的丰富程度及分辨率上.MRI较CT有优势.显示更加清楚直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影像特点.结果 8例均有肝门部胆管扩张,梗阻部位显示准确率100%;6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2例肝门肿块不明显.结论 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反映肝门胆管癌的影像特点,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平扫、增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12例,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MRI检查采用T2加权(T2WI)和T1加权(T1WI)序列平扫、3DT1加权加脂肪抑制(T1WI-FS)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做MRCP及MRA检查。结果 1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呈肝门部肿块样改变9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7例肿块呈逐渐强化,2例动脉期显示强化。9例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或呈截状,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3例。门静脉受累7例,肝动脉受累2例。结论应用MR多种显像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高,为临床提供更高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将肿瘤影像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106例肝外胆管梗阻病例中,胆总管下段胆管癌65例,胰头癌25例,肝门部胆管癌15例,肝总管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胆管癌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肝外胆管癌极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区软组织肿块8例,增强扫描随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强化;3例为局限性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2例管壁呈浸润性不规则增厚。所有病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呈"蟹足状"或"软藤状"。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肝门型胆管癌,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肝门区肿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MRI与MRCP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均显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5例,门静脉受侵4例。结论 MRI一系列检查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定性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长山 《首都医药》2007,14(16):19-19
目的探讨胆管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0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型7例,肝外胆管型8例,壶腹型5例。CT表现胆管壁增厚和/或胆管局部肿块16例,胆管扩张20例,胆囊扩张15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有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的CT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胆管癌可出现多种CT影像表现,各种类型的胆管癌有其不同的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可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密度肿块,也可表现为肝内胆管蚯蚓样迂曲扩张,形态呈“软藤样”和肝内外胆管梗阻性扩张。结论CT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原发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对早期发现胆管癌和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MRI各序列成像表现。结果针对不同的MRI序列,肝门部胆管癌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可清晰显示,不同的MRI序列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各有优势。结论 MRI对肝门部胆管癌有较好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在应用中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侧重运用不同扫描序列并加以联合,以获得较好的、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图像。  相似文献   

14.
沈志强  金赞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38-324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情况.方法 分析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分析,并与术后结果作比较.结果 术前CT 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术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0.53、1.96、0.59、2.63,均P>0.05);肝门部胆管癌CT术前评估可切除26例,术中评价可切除2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结论 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能够对肝门部胆管癌累及血管和胆管的程度作出良好评价,可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螺旋CT表现。CT平扫层厚和间隔为7mm。增强采用薄层动态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6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10~15min行延迟期扫描。层厚和间隔为5mm或3mm。结果:29例均显示梗阻处上方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梗阻处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非对称性狭窄或腔内软组织结节形成;与平扫相比,薄层动态增强扫描使上述征象显示更加明确,尤其是病变强化具有特征,即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明显增加,因而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Klatsk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采用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有21例检出并显示侵及范围,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只有2例误诊为单纯性胆道炎症.结论 螺旋CT与超声联合应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准确性,为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30例患者MR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其中胆管癌18例,肝细胞癌9例,转移瘤3例。阻塞部位在肝内胆管部2例,肝门部10例,中部1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结论MR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技术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帮助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32例,选择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在1次屏气内完成采集。先进行平扫,再对其进行增强扫描;主要观察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16层螺旋CT准确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28例,诊断符合率高达87.5%,出现误诊漏诊4例,误诊漏诊率12.5%。结论 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手段相比于常规诊断方法有着显著的优点,诊断符合率高并且为掌握癌症的发展提供了医学影像学的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经螺旋CT联合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28例,回顾分析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8例患者经螺旋CT及超声确诊26例,并显示其侵及范围,确诊率为92.86%。结论螺旋CT联合超声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廷 《河北医药》2006,28(6):509-510
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肝门型多见占71.5%.而下段胆总管癌仅占11.1%[1].肝门型胆管癌文献报告较多,而下段胆管癌其位置的特殊性易误诊为胰头癌或壶腹癌.近年来由于螺旋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此部位的三期增强扫描,对于本病的诊断有明显提高.本文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胰头段胆总管癌,就其检查方法及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基础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