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专职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行PICC置管的1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实施PICC置管专职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护。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非计划拔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间歇期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62例次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在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44例次为集束化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于门诊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规范了PICC导管维护流程,减少了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带管患者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4月684例次PICC带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维护,观察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检测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与2011年1月~2月636例次PICC导管维护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及堵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的护理中使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白血病患者,共选取312例。选取条件为:在这些研究对象中,治疗的过程都要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处理,即同时也需要进行PICC的导管护理。采用随机的方式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6例患者。第一组设为实验组,对这些患者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方式。第二组则设成对照组,即对这些研究对象只采用基础的导管护理,而不额外使用集束化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患者在此期间发生感染的概率,并对两组的概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导管堵塞以及导管断裂和血块栓塞出现的概率。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进而来判断集束化护理的方式是否可以改善在护理过程中不良并发症状的出现概率。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实验组的研究对象中出现因PICC导管引起的感染人数是3人,其概率为1.92%;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出现因PICC导管引起的感染人数是12人,其概率为7.69%。对照组的患者中出现导管的堵塞以及断裂和血块栓塞的人数分别是3、1、2,其概率分别为1.92%、0.64%、1.28%;实验组的患者中出现导管的堵塞以及断裂和血块栓塞的人数分别是1、0、0,其概率分别为0.64%、0、0。结论通过采用集束化的护理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PICC导管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症状,降低其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的研究进展,包括静脉治疗行业规范标准,PICC质量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管理三个方面。认为国内静脉治疗规范已得到统一,对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积极识别PICC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提高PICC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流程管理在PICC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PICC培训及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持续改进的PICC管理流程,并进行质量监控。结果通过实施PICC流程管理,在18个月中,使PICC在全院13个临床科室中得到较快的推广和应用,其中行PICC置管706例,674例置管成功,提高了置管成功率(P〈0.01);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P〈0.01)。结论将流程管理应用于PICC培训及安全管理中,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并能使此项技术在临床中较快推广。它是一种安全、有效、持续改进的护理质量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质量管理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与个性化质量管理组(观察组)70例,分别予以相应的护理及质量管理,观察、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其他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及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PICC患者应用个性化质量管理能有效地减少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练慧萍  刁淑华  谢乙明 《全科护理》2016,(29):3057-305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PICC的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制动时间及PICC置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病人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减少VT发生,延长PICC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总结舒适护理在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体会。对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定专人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置管位置;根据皮肤情况选择敷贴材料及消毒药液,做好敷贴更换及导管固定护理,提高患者的躯体舒适;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较未实施舒适护理时降低,对导管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1],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1].白血病病人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如不慎外渗,轻者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重者导致皮肤组织损伤,甚至影响下一个疗程的治疗,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轻病人穿刺带来的痛苦,且不会影响自理能力,包括衣、食、住、行及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等一系列基本活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苑宇丽 《全科护理》2009,7(35):3241-324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白血病病人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如不慎外渗,轻者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重者导致皮肤组织损伤,甚至影响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朱亚  葛学娣  黄莹 《护理与康复》2010,9(9):802-803
探讨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及作用。通过成立院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管理流程,实施静脉输液全程质量控制,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置管操作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下降、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了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理软件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0例行PICC置管患者,对其运用PICC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观察运用PICC管理软件前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情况、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患者PICC置管时间。结果应用PICC管理软件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从62.2%提高98.2%、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从5min缩短到2min、患者PICC置管时间从4~5个月延长7~8个月。结论 采用PICC管理软件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可保证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总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职专科护理模式的实践体会。成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职专科护理小组,负责全院患者置管、门诊患者导管维护、并发症监控及健康教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职专科护理模式促进了护士专科化发展,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名),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两组均连续管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置管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护士核心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惠玉  张芳  杨静 《护理研究》2014,(14):1741-1742
[目的]推导一种成人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留置长度测量公式,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2月肿瘤科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病人287例分别使用传统横"L"法(传统法)以及推导的公式(公式法)进行置入长度的体外预测,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得到一个最佳长度(实际长度)。将传统法、公式法得到的长度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误差在1cm以内判定为准确。[结果]287例病人中采用传统法测量准确207例,准确率为72.1%;公式法测量准确264例,准确率为92.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公式法进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可提高B超引导下置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引起堵塞的原因分类、堵管后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综述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引起堵塞的原因分类、堵管后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综述 PICC 导管堵塞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谢玉娟  何红 《护理研究》2008,22(11):2974-2975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护理服务,开展“微笑和以人为本”护理服务,创造优美环境,保护病人隐私,以品牌服务于病人。[结果]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护士素质、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邱婷  朱伟燕   《护理与康复》2017,16(9):968-969
总结1例PICC导管体内破裂的护理。导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三向瓣式PICC材质柔软不耐压力、肌腱收缩对导管的磨损、进针角度大。PICC导管体内破裂的护理措施是用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修剪导管后重新安装连接器,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导管重新修剪安装连接器后,输液通畅,肢体肿胀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