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全麻组(G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停止后30min(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6个时点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第3天行下肢彩色B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GE组T1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低于T0(P<0.05),其他各时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T0无显著差异(P>0.05);G组T2、T3、T4和T5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与T0比较显著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GE组(P<0.05)。GE组和G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和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可致血液粘滞,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应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避免CO2气腹对生理的影响为原则。硬膜外阻滞(EB)具有操作简单、临床用途广、麻醉效果可靠、经济安全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而我院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一直以EB为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拟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EB的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韦天全  危伏庆  王颖 《广西医学》2002,24(3):315-3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 8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先行T1 1~ 1 2 和L2~ 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头向置管 ,上管接微量输液泵 ,输注 2 %利多卡因维持 ,下管每 6 0分钟追加利多卡因 5ml维持麻醉 ,同时静脉微量泵输注 1%氯胺酮 5 0mg h维持浅全麻。用静吸全麻组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 变化。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 ,气腹前后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 ,血压平稳 ,观察组心率慢 (P <0 0 1) ,术后清醒快。结论 :双管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和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全庥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全麻。记录两组全麻维持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完全清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结果:A组全麻维持药量小于B组(P〈0.01);A组MAP、HR慢于B组(P〈0.05);A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1);A组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量减少,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5.
李云 《吉林医学》2010,31(12):1592-159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级和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维持用丙泊酚、阿曲库胺和异氟醚吸入,记录两组全身麻醉维持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完全清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结果:A组全身麻醉维持药量小于组B(P<0.01);A组MAP低于,HR慢于B组(P<0.05);A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组B(P<0.01);A组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映,使全身麻醉药量减少,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6.
我院尝试在硬膜外阻滞复合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下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5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1~53岁。ASA术Ⅰ~Ⅱ级。手术种类:子宫次全切、子宫肌瘤剔除、卵巢囊肿剔除、宫外孕病灶清除。穿刺点T12~L1,用2%利多卡因5ml诱导观察,无脊麻征,追加0.5%罗哌卡因10ml,麻醉平面控制在T5。于皮肤消毒时给氟芬合剂4ml,CO2气腹前给氯胺酮0.6~0.8mg/kg。术中肢体扭动时追加0.6mg/kg。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SpO2、PET CO2。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好,术中未出现呼吸抑制,无呕吐,PETCO2稳定在35~45mmHg(1mmHg=0.133kPa)之间。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肌松好,镇痛完善,但必须加强对呼吸的管理,手术超过4h以上以插管全麻为安全,便于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技术迅速发展,腹腔镜检查对人体影响小,对疾病诊断价值大。其手术以其损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倍受青睐。同时对麻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硬膜外阻滞及浅全麻用于腹腔镜下妇科疾病的诊治中,用药灵活,利用各自优点,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8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温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体温存在差异,在围手术期间观察组体温趋于恒定,对照组患者体温降低(P<0.05);两组患者体温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时刻存在差异,对照组低于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温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酶时间(TT)、...  相似文献   

11.
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与单纯全麻 (GA)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 4 8例 ,ASAⅠ Ⅱ级 ,年龄 17~ 5 0岁 ,体重 4 1~ 6 8kg ,无内分泌疾患 ,随机分为GA组 (A组 ) 2 4例 ,CSEA组 (B组 ) 2 4例。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0 5mg。常规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血压。A组开放静脉后以芬太尼 2 μg/kg ,异丙酚 2 5mg/kg,维库溴铵 0 12mg/kg诱导 ,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吸异氟醚 1%~ 3%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妇科手术前后患者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及下肢股静脉流速的变化,及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发生情况,探讨预防血栓形成的办法。方法选择在妇科拟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良性疾病(良性组)42例,恶性肿瘤(恶性组)28例。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时于术前及术后3~7 d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测股静脉流速。结果(1)患者PT术后1、3 d均比术前延长;TT术后1、3 d均比术前缩短;D-D术后1、3 d明显高于术前;FIB术后1 d比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 d与术后1 d比较明显回升;术后1、3 d Plt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APTT、PT、TT延长,D-D、FIB及P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恶性组其术后D-D的升高及FIB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股静脉流速比较,良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术后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恶性组股静脉流速在术前及术后均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均未见血栓形成。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APTT、PT、TT延长,FIB、D-D及Plt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股静脉流速明显低于良性疾病患者,提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即存在高凝状态。对时间较长、难度大的手术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尤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伴有高危因素时,行术前、术后的凝血指标监测及下肢静脉彩超的检查,对预防LEDVT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和靶腔注射泵泵入丙泊酚(1%PFS),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复合硬膜外阻滞后无负荷双异丙酚泵控输入对诱导的影响。方法 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异丙酚无负荷量组(A组,n=30)和双异丙酚有负荷量组(B组,n=30),两组患者术前常规做硬膜外阻滞,待阻滞平面固定后,泵控输入双异丙酚直到患者意识消失。统计两组患者诱导前及意识消失时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意识消失所用时间及双异丙酚用量,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诱导后意识消失时BIS值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但诱导后两组间BIS值和诱导期双异丙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血压(MAP)、心率(HP)、呼吸步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诱导前后无显著改变,B组则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合硬膜外阻滞后,无负荷量双异丙酚泵控输入诱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镇静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较负荷量双异丙酚快速诱导更适宜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ASAI~Ⅱ组3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年龄26~36岁,选用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平面固定血流动力学稳定气腹前10min,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饷和度(SpO2)作为基础值,然后于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关腹后5min重复测定上述各值,并观测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各时值SBP、DBP、HR基本平稳,与气腹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面罩吸氧,在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组,分为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以及良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 h、24 h、3 d、7 d采血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P选择素、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等。观察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组术前凝血系统分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1 h和24 h vWF、GMP-140、TAT均明显升高,术后3 d各指标逐渐下降。在术前及术后1 h、24 h、3 d恶性肿瘤组各指标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高凝状态会进一步加重,到术后7 d会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静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A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GA组为气静复合全身麻醉组。对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硬膜外麻醉血压(BP)及心率(HO于气腹后有波动。两组病人在气腹后PaO2(氧分压)及PaCO2(二氧化碳分压)均升高。同时,PH值降低,但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麻醉可以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而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及危重病人则以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级别为ASAⅠ~Ⅱ级共1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其中全麻+硬膜外组(Ⅰ组)75例,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5以下;全麻组(Ⅱ组)75例.麻醉诱导时两组均使用丙泊酚、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芬太尼,并在手术过程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与芬太尼,此外吸入浓度为1%~3%的异氟醚,两组患者都在腹腔镜下操作结束气腹解除时,立即停用维库溴铵及停止吸入异氟醚,观察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回答问题切题的时间上均存在明显差异,Ⅰ组以上各时间均小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诱导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较麻醉前减少(P<0.05).Ⅱ组气管插管时,与Ⅰ组相比出现明显心率加快(P<0.05).在手术中、气管拔管时,Ⅱ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与Ⅰ组相比明显大于Ⅰ组(P<0.01).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择期妇科手术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全麻组(T)和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T)各25例。记录两组全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结果:T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ET组(P<0.01),T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ET组(P<0.01),T组MAP、HR与ET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易于苏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30例柏学民1包生武1闵红星2我院自1996年4月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其中30例采用了连续硬膜外麻醉,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30例,年龄20~50岁,平均32.6岁,体重41~72kg,平均53.5kg,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