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兰他敏是否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利培酮单药治疗组(单药组,入组40例,完成30例)和利培酮合并加兰他敏治疗组(合并组,入组40例,完成34例),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WAIS-Ⅲ数字符号以及连线测试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PSP量表的总分显著上升,单药组阳性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BVMT-R测验中均有显著改善(P<0.01),单药组在HVLT-R测验中有显著改善(P<0.05),合并组在WAIS-Ⅲ数字符号测试中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患者间各项认知功能项目评定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兰他敏并不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患者处理速度测验成绩的影响。方法 91例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随机分配至阿立哌唑组(n=27)、利培酮组(n=37)和奥氮平组(n=27),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完成如下测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沟槽钉板测验、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和范畴流利测验。结果 (1)治疗12周后,三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三组间PANSS减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2)奥氮平组治疗后的利手、连线A、颜色连线1、颜色连线2以及Stroop测验B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01);利培酮组治疗后的连线A、颜色连线1、颜色连线2、Stroop测验C以及数字符号编码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01);阿立哌唑组除颜色连线2外,其它各项评分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处理速度的改善方面,奥氮平和利培酮可能优于阿立哌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天津市安定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10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各5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词汇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研究,利培酮组与氨磺必利组脱落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0,P=0.054)。治疗前两组PANSS、VFT、DST及WC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VFT及DS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PANSS、VFT及D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的持续性错误数和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利培酮组的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变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评分高于利培酮组[(61.79±5.50)分vs.(65.86±5.19)分,t=-3.129,P=0.002]。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略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技能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45例和65名正常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Stroop色词测验等评估两组认知功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技能测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performance-based skill assessment,UPSA)评估生活技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的MCCB总分、10项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情绪识别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均P0.05);患者组的UPSA财务技能分、交流技能分及UPS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记忆、视觉记忆评分、Stroop色词测验、UPSA交流技能分、UPSA总分高于非偏执型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CB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限(OR=1.29,95%CI:1.13~1.47)及PANSS总分(OR=0.95,95%CI:0.92~0.97)。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生活技能明显受损,损害程度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联,偏执型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技能好于非偏执型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技能改善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5例接受利培酮治疗10周;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CCB)、Stroop等测验评估认知功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UPSA)评估生活技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后MCCB中连线分数、符号编码、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迷宫、视觉记忆、情绪管理、MCCB总分、Stroop测验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PSA总分、财务技能、交流技能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分析显示MCCB疗效与基线PANSS总分存在关联(β=0.03,Wald=4.80,P=0.028,95%CI1.003~1.057)。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技能均有改善作用,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可能与临床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GDNF)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它们之间关系。方法:入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和正常对照39名。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GDNF蛋白水平,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连线测验(TMT)、WMS-III空间广度测验(WMS-III SST)、定步调连续加法任务测验(PASAT)、Stroop测验、木块图评估神经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2,P0.01),患者组血清GDN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3,P0.05)。患者组数字划消测验、TMT-A、TMT-B、Stroop测验、木块图、WMS-III SST逆行分、PASAT成绩均差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分、数字划消测验中的错误个数呈负相关(分别为r=-0.295,P=0.026;r=-0.262,P=0.049),血清GDNF水平与Stroop色词干扰测验分呈正相关(r=0.263,P=0.048)。结论:慢性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损害。BDNF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素质性标记,可能参与了患者的注意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技能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45例和65名正常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Stroop色词测验等评估两组认知功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技能测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performance-based skill assessment,UPSA)评估生活技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的MCCB总分、10项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情绪识别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均P〈0.05);患者组的UPSA财务技能分、交流技能分及UPS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记忆、视觉记忆评分、Stroop色词测验、UPSA交流技能分、UPSA总分高于非偏执型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CB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限(OR=1.29,95%CI:1.13~1.47)及PANSS总分(OR=0.95,95%CI:0.92~0.97)。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生活技能明显受损,损害程度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联,偏执型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技能好于非偏执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用药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124例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MCCB、Stoop色词测验对两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症状。结果: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发未治疗精神病患者MCCB总分、Stroop色词测验与患者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数字广度测试与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阳性症状分、PANSS总分成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受教育年限及PANSS总分相关。结论: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且患者的认知受损程度和其精神病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方法:对75例有暴力行为史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和43例无暴力行为史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采用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TM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色词测验评定受试者的执行功能。结果:暴力组的Stroop卡五2min内正确数成绩比对照组显著为差(t=-2.58,P=0.01),暴力组的WCST分类数成绩比对照组显著为差(t=-2.27,P=0.02)。其余认知指标(SIE正确数、SIE时间、卡四2min内正确数、卡四完成时间、卡五完成时间、WCST正确数、WCST错误数、WCST持续错误数、TMT-A时间、TMT-B时间、言语流畅正确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暴力行为史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较没有暴力行为史的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及奥氮平组各4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MATRICS公认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定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 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氨磺必利组MCCB的语义流畅(t=-2. 728)、连线测验(t=2. 535)、数字序列(t=-3. 557)、空间广度(t=-2. 550)、言语记忆(t=-4. 378)、视觉记忆(t=2. 236)、情绪管理(t=-4. 701)测验成绩、奥氮平组MCCB的语义流畅(t=-3. 016)、数字序列(t=-2. 613)、空间广度(t=-4. 332)测验成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间相比,氨磺必利组在言语记忆(F=9. 763)、视觉记忆(F=5. 285)及情绪管理(F=7. 960)评分优于奥氮平组(P均0. 05)。结论: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对认知功能均有改善作用,氨磺必利较奥氮平改善的领域更广。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和舒必利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舒必利组进行6周治疗,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检查,评估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变化的关系。结果:脱落2例。58例患者在治疗6周后PANSS的评分显著下降,CT、WMS—RC、WCST测验成绩均显著提高,利培酮组认知改善主要与阴性症状改善有关;舒必利组认知改善主要与精神症状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改善有关。结论:利培酮和舒必利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但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3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n=18)、利培酮组(n=24)和氯丙嗪组(n=14),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和B)、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中的数字符号和数字广度(顺、逆)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6周后,3组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氯丙嗪组只有2项(WCST中持续反应数和数字广度测验)较治疗前显著好转。连线测验B阿立哌唑组显著优于利培酮组,其余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除WCST中持续反应数、完成分类数和数字广度测验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氯丙嗪组;利培酮组除WCST中持续反应数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均显著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包括首发与复发)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奥氮平、利培酮治疗12周,在基线和12周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智能测验的数字广度和数字符号测验、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MMSE依次评价疗效、安全性、认知功能.结果 12周末时两组的PANSS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较基线时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2周末与基线时比较奥氮平在数字广度顺背数、数字符号、TMT-A连线时间、TMT-A正确数、TMT-B连线时间、MM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数字广度、数字符号、TMT-A连线时间、TMT-B连线时间、MMSE上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12周末时,两组之间相比较,显示利培酮在数字广度顺背数、TMT-B连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比较,利培酮组肌强直高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改善认知功能疗效相当,利培酮可能在改善注意方面优于奥氮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系。方法: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12周,治疗前后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瞬时记忆测评、数字划消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对患者及9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COMT基因的rs4680、rs165599、rs6267和rs4818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比较各基因型患者利培酮治疗后各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间COMT rs4680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rs4680-rs165599 AG型单倍体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患者PANSS阴性症状因子评分的变化值在rs4680位点各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3,P=0.019);瞬时记忆测评的变化值在rs165599位点的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P=0.019);PANSS阴性症状因子、认知损害因子以及瞬时记忆测评的变化值在rs6267位点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8,3.495,6.086;P均0.01);PANSS认知损害因子的变化值在rs4818位点的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1;P=0.014)。结论:COMT rs4680-rs165599 AG型单倍体携带者可能具有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COMT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的疗效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疗效以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21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NAC和安慰剂,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8周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同时检测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对两组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2.16~93.19,P均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尤其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40;P0.05)。两组体质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t=-5.62,t=-6.19;对照组:t=-6.20,t=-6.3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LDL、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13.51,P均0.05)。结论:利培酮单用或辅助NAC治疗可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降低血TG、LDL、TC水平,但对体质量增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合并盐酸多奈哌齐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50例未服过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4mg/d)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组(5~10mg/d)(研究组,23例)和利培酮(4mg/d)联合安慰剂组(对照组,24例),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及12周末测定认知功能,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各认知测验和PANSS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再生测验和连线A测验总分变化值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记忆功能,建议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患者采用单一阿立哌唑治疗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采用Stroop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SCWT)、持续操作测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及连线测验A评定患者和对照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水平。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BDNF与PANSS阴性症状分负相关(r=-0.362,P=0.022);NGF与PANSS总分(r=0.332,P=0.037)、阳性症状分(r=0.401,P=0.010)相关;NT-3与阴性症状分(r=-0.376,P=0.017)和SCWT-色词(r=0.332,P=0.037)相关。治疗后,患者BDNF升幅与PANSS总分(r=0.371,P=0.018)、阴性症状分(r=0.345,P=0.029)及一般病理分(r=0.342,P=0.031)减少值相关;NGF升幅与PANSS总分(r=0.437,P=0.005)、阳性症状分(r=0.357,P=0.024)的下降值相关。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BDNF、NGF、NT-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缺陷型精神分裂症(DS)与非DS患者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DS诊断量表(SDS)评估结果分为DS组(43例)和非DS组(48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连线测验(TMT)、空间广度测验(SST)、定步调连续加法任务测验(PASAT)、Stroop测验、木块图评估认知功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DNF水平;并与3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GDNF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血清G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所有认知功能测验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S组数字划消测验、SST(逆行分)、TMT、Stroop测验、木块图及PASAT成绩显著差于非DS组,两患者组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1)。DS组血清GDNF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分、数字划消测验的错误数、TMT-B呈负相关(P均0.05),与Stroop单词测验分、颜色测验分和色词干扰测验分呈正相关(P均0.05);非DS组及对照组血清GDNF水平与认知功能测验成绩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功能受损,DS患者更甚;稳定期DS及非DS患者血清GDNF水平与正常对照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利培酮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为改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干预组接受利培酮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利培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年。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于治疗1年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和M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年后,两组PANSS和MR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1),且干预组PANSS和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WCST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利培酮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33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8名性别、年龄、右利手、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包括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词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Stroop色词测验(ST-1、ST-2、ST-3)及迷宫测验和结构磁共振扫描(s MRI);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分析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结果:患者组除连线测验成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t=2.08,P0.05),符号编码(t=-4.36)、HVLT-R(t=-3.74)、BVMT-R(t=-4.83)、ST-1、ST-2、ST-3(t=-3.08,t=-3.85,t=-3.62)及迷宫测验(t=-3.14)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患者组右侧颞上回及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t=-3.868,t=3.964;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符号编码(r=0.373,P=0.032)及迷宫测验评分(r=0.356,P=0.042)与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正相关。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灰质体积异常;这可能与认知功能广泛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