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儿晕厥的常见病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晕厥表现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常伴有肌张力降低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晕厥是儿童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原因复杂,包括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精神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代谢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神经介导性晕厥为较常见的病因,而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此类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心源性晕厥虽然发病率低,但其起病急骤、凶险,而应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及诊断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晕厥的诊断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儿科门诊2003年2月至2006年10月的32例儿童晕厥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 在32例晕厥的患儿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1例,占65.6%,心源性晕厥4例,占10.3%,低血糖晕厥4例,占10.3%,贫血1例,颅内动脉供血不足1例,原因不明1例.结论 儿童晕厥病例应早发现,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儿童晕厥30例病因及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小儿晕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995年 6月至2 0 0 4年 6月以“晕厥或头晕”主诉收治住院的 3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儿年龄在 2~ 13( 9 4± 2 7)岁 ,男 12例 ,女 18例。神经系统疾病晕厥 12例 ,占 4 0 0 % ,包括颅内动脉供血不足 7例 ,癫疒间1例 ,癔症 2例 ,脑震荡 1例 ,发作性头晕肘痛 1例 ;心源性晕厥 7例 ,占 2 3 3% ,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为长Q T综合征伴阵发性尖端扭转性室速 ,另 3例为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 ;月经失血性贫血 1例 ,占 3 3% ;其余 10例病因不明 ,占 33 3% ,其中 2例为运动后或站立时间过久。结论 儿童晕厥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学龄期 ,女性多见 ,病因多种 ,有神经系统疾病、心源性等 ,青春发育期女性发生晕厥还应考虑到月经失血性贫血所致 ,另有 1/ 3患儿病因不明 ,可能为神经血管介导性晕厥 ,需通过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及进一步随访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晕厥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晕厥病因组成特点,探讨以发病诱因及症状区分心源性与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可行性。方法对111例住院患儿病例进行综合评估,以规范的诊断步骤对确诊晕厥的患儿进行病因分类。总结导致晕厥的诱因、先兆症状及发作症状,对心源性及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资料中行统计学处理,试图发现两种晕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非心源性晕厥者占60.4%,直立性低血压占18.9%,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分别占18.0%和9.0%。非心源性晕厥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心源性仅占全部晕厥患者的极小部分。晕厥发作前持久站立及恶心是神经介导性晕厥的特征性表现。心源性晕厥往往与运动相关。结论非心源性晕厥者占晕厥患儿的大多数,其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运动相关的晕厥为心源性晕厥的特征。发作前直立体位、伴恶心症状的多为神经介导性晕厥。  相似文献   

5.
晕厥的病因及分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能够很快完全恢复正常。晕厥是儿童的常见病症,可由许多原因引起。据一项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约有15%的18岁前儿童及青少年至少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胸腔积液82例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儿童医院1995-01—2006-05有明确病因的82例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胸腔积液患儿中以感染为首位原因,其中化脓性感染42例(51.2%)、结核16例(19.5%)、支原体感染9例(11.0%),并殖吸虫感染2例(2.4%);非感染性原因包括:恶性肿瘤5例(淋巴瘤2例,白血病2例,肝癌伴肺转移1例),川崎病4例,肾病综合征4例;(2)有52例行胸腔穿刺抽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渗出液改变的48例,漏出液4例。胸腔积液细胞培养阳性11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肺炎链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支原体-IgM( )4例。(3)不同年龄组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有所差异,≤3岁组以化脓性最多见,表现为白细胞明显升高,胸腔积液呈明显化脓性改变,合并肺炎为特征,与>3岁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结核性感染中,>7岁儿童多见,与≤7岁儿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47,P<0.05);在支原体感染中,>3岁儿童较≤3岁儿童多见,差异也有显著性(χ2=3.837,P=0.05)。结论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而感染又以化脓、结核、支原体为三大主因,随年龄不同其病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晕厥儿童病因学及其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晕厥儿童的病因分布并对各种病因晕厥儿童的临床特征加以分析,以提高其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以“晕厥”为主诉的15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是晕厥患儿的最常见的病因,占所有患儿的65.6%。其次为心源性晕厥,占所有患儿的6.5%。此外,还包括精神性疾病、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精神性晕厥患儿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发病年龄大于心源性、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患儿(均P〈0.05);心源性及精神性晕厥患儿的晕厥发作次数则显著多于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患儿(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晕厥次数及晕厥发生时的体位对判断晕厥病因具有重要的意义(P〈0.05)。心电图的检查对发现心源性晕厥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检查包括脑电图、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精神学评估在寻找晕厥儿童病因方面的意义有限。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导致儿童晕厥的病因众多,可选择的辅助检查也有多种,但详细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晕厥儿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儿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心源性晕厥(cardiac syncope,CS)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 CS的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结构性晕厥病史问卷,详细记录并分析23例CS儿童的病史特征及标准体表心电图表现,以找出CS儿童的临床特征.结果 7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2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心房颤动、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后起搏器工作不良、3例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CS儿童发病年龄较小,平均为9.0岁;23例患儿中劳累诱发晕厥的为14/23(60.9%);各种体位均有晕厥发作者为7/23(30.4%).CS儿童晕厥发作前存在先兆症状者较少,仅为12/23(52.2%);晕厥发生时存在伴随症状的患儿较多,尤其发生大小便失禁的几率较高,共4/23(17.4%).在Cs患儿中,具有心脏病史者为4/23(17.4%);仪1例有猝死家族史(占4.3%);23例中有21例的标准体表心电图存在异常,占91.7%.结论 C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尤其是心电图异常和劳累诱发晕厥这2项特征发生率最高.临床上识别这些临床特征,对于提高儿童晕厥的诊断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心源性晕厥病因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45例晕厥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分为心律失常组和其他组,前者包括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后者包括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右房粘液瘤。结果 45例患儿中以心律失常为主29例(64.44%)。其中完全性房室型传导阻滞(CAVB)18例,二度Ⅱ型房室型传导阻滞(AVB)2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例,心动过缓和心房扑动各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和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各1例;其他16例(35.56%)。包括法洛四联症8例,肺动脉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心包积液和右房黏液瘤各2例。病毒性心肌炎致CAVB、心动过缓和室速者予抗病毒、营养心肌、异丙肾上腺素、大剂量维生素C100~200mg/(kg·d)、早期、大量、短程应用地塞米松1~2mg/(kg·d),部分患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8例疗效不佳者安置临时起搏器,1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45例治愈38例(84.44%),好转3例(2.22%),死亡4例(8.88%)。结论 心源性晕厥是儿科急症,应及时处理,适时安置临时起搏器预屠好。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治方案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罹患不明原因晕厥的儿童渐增多,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尚不明确,国内尚无对此病提出过合理的诊断程序和治疗方案。通过国家“十五”攻关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进展,提出具有卫生经济学的诊断程序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由自主神经介导、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致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短暂性意识障碍,同时伴有自主肌张力丧失,不能维持站立姿势而晕倒。患儿通常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晕厥,诱因多为持久站立、体位改变、环境闷热等。目前VVS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儿童麻疹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控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757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按年龄分为<8月龄组和≥8月龄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757例麻疹患儿中男505例(66.7%)、女252例(33.3%);中位年龄8.7(6.7~12.0)月,以<1岁患儿(71.7%)为主。每年3~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未接种疫苗者653例(86.3%)。临床表现以发热(99.5%)、皮疹(100.0%)、咳嗽(72.0%)、麻疹黏膜斑(Koplik斑,58.4%)多见,并发症以肺炎(77.5%)最常见。<8月龄患儿251例,≥8月龄506例。与≥8月龄组相比,<8月龄组典型皮疹、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及重型麻疹发生率较高,高热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738例(97.5%),死亡19例。死亡患儿中<1岁14例,≥1岁5例;16例未接种疫苗;8例有基础疾病。结论 儿童麻疹高发于春夏季节,好发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的<1岁的男孩,临床以典型麻疹表现为主,可导致死亡,尤其合并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5例确诊为VV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晕厥首次发作至直立倾斜试验之前5年内的发作次数,分为晕厥发作次数2、3次的低频次组及≥4次的高频次组,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VVS患儿中,低频次组84例(67.2%),高频次组41例(3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年龄、晕厥发作时间、发作诱因、晕车史、阳性家族史是VVS高频次发作的相关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作诱因(OR=3.723,95%CI:1.163~11.918,P=0.027)、晕车史(OR=5.929,95%CI:2.066~17.015,P=0.001)、阳性家族史(OR=6.794,95%CI:2.006~23.013,P=0.002)是VVS高频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持久站立引起的其他发作诱因、晕车史、阳性家族史对预测VVS患儿高频次晕厥发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比较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与心因性假性晕厥(PP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以晕厥为主诉,并排除心源性晕厥、境遇性晕厥、药源性晕厥及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的短暂意识丧失患儿的临床特征,对比NMS与PPS临床特征的异同。结果入选106例晕厥患儿中,NMS85例(80.2%)、PPS13例(12.3%)、诊断不明晕厥8例(7.5%)。PPS多以近期精神刺激因素为诱因,晕厥次数频繁,直立不耐受评分高,先兆较少,发作持续时间长。NMS常以持久站立、运动、体位改变为主要诱因,先兆多以头晕、视物模糊、消化道症状为主,持续时间短5 min。结论 NMS是儿童晕厥最常见的原因,PPS是非晕厥型短暂意识丧失的重要原因,两者在临床特征上有相似点,应在诊断中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集400例2016年1至12月吉林省儿童医学中心(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约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HRV)、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HADV)和人星状病毒(HAstaV)核酸及基因型,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粪便标本HRV、HuCV、EAdV和HAstV总阳性检出率为59%(236例);4种病毒的阳性检出情况分别为178例(75.42%)、68例(28.81%)、12例(5.08%)和5例(2.12%),其中双重混合感染占27例(11.42%);未知病原占164例(41%)。轮状病毒G6(93.63%,147例)、P3(91.08%)和G6[P3](90.45%)组合为2016年流行优势型,未能分型11.79%。杯状病毒中92.65%为诺如病毒,其中98.41%为GⅡ型。住院病毒性腹泻193例年龄≤24月龄;发病高峰年龄段不同病原不同。发病高峰季为1~3月份和12月份。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结论 对于小儿病毒性腹泻,确定未知病原种类,完善病原谱非常必要。病毒性腹泻常伴发肠道外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yncope??whose exact pathogenesis is still unkn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familyclustershow that NMS has a genetic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geneticresearches of NM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candidate gene polymorphisms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neurotransmitterand vasoactivemolecules??family history and twin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