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不同疾病婴幼儿机械通气中的相关性。方法 58例1~36个月机械通气的婴幼儿按病种不同分为无心肺功能异常、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疾病两组。用主流式PETCO2监测模块于气管导管近端连续监测PETCO2,在呼吸机通气1h后患儿安静状态下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即刻PETCO2,计算PaCO2与PETCO2差ADCO2,分别进行相关性统计处理。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第一组患者PETCO2为(34.32±4.62)mmHg,PaCO2为(35.79±3.44)mmHg,ADCO2为(2.50±1.02)mmHg;PETCO2与PaCO2间相关系数r为0.819,P〈0.01;第二组患者PETCO2为(36.3±5.1)mmHg,PaCO2为(41.8±6.5)mmHg,ADCO2为(4.17±2.11)mmHg;PETCO2与PaCO2间相关系数r为0.605,P〈0.05。结论在婴幼儿各类疾病进行机械通气时,PETCO2与PaCO2均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PETCO2可粗略反映机械通气状态下PaCO2的变化,无肺部病变者二者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患者67例,在0、1、3、12、24h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即刻PETCO2。结果 67例患者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0、1、3、12、24h,PETCO2与PaCO2分别呈正相关(r值0.794~0.916,P〈0.01),随着病情的改善,PaCO2与PETCO2之差,即ADco2有所减少。结论 PETCO2监测是属于无创性监测方法,可连续监测,不仅能监测通气,还可以监测肺部循环功能,重复性好,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于颖颖  刘存明 《江苏医药》2013,39(11):1309-1311
目的 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 CO2)监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40例,年龄1-10岁,体重10-45 kg.分别在麻醉后10 min(T1)、主动脉阻断前(T2)、停降温(T3)、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4)和超滤后(T5)5个时间点同时记录PaCO2(血气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及PTC CO2监测值,分析PaCO2与PTCCO2和PaCO2与PETTCO2的相关性.结果 PaCO2与PTCCO2和PaCO2与PETCO2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aCO2与PTCCO2的差异(-x± 2SD)为(-5.5±3.4) mmHg,PaCO2与PET CO2的差异为(4.5±17.2) mmHg(P<0.05).结论 PTCCO2与PaCO2监测值相关性良好,可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一项可靠的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不同呼气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平静呼气法和延长呼气法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其在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予常规内科治疗,分别应用2种呼气法测量PETCO2,与同步测定的PaCO2进行比较(差值为Pa-ETCO2),观察PETCO2与PaCO2动态相关性。结果 1延长呼气法优于平静呼气法,且相关性良好(P<0.01),治疗后结论与治疗前基本相同。2根据PaCO2分为3组:低于正常组(<35mmHg),正常组(3545mmHg),高于正常组(>45mmHg)。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组别延长呼气法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一致性均好于平静呼气法;高于正常组中2种方法测得的一致性较另2组差,但延长呼气法相对较好。3平静呼气法测得治疗前后的Pa-ET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长呼气法下测得Pa-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正常组及正常组中,2种呼气方式测量Pa-ETCO2结果均<5mmHg,且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正常组中,2种呼气方式Pa-ETCO2均>5mmHg,且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高于正常组中,治疗前后PETCO2与PaCO2具有较好的动态相关性,延长呼气法要好于平静呼气法(rA=0.69,rB=0.83,P<0.01)。结论在呼吸内科普通病房PETCO2监测病情中,延长呼气法较平静呼气法更优越,但对于高水平CO2的疾病来说,2种方法PETCO2都低估了动脉血PaCO2,临床中更应该以动脉血为准,但动态监测延长法测定PETCO2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腹腔镜麻醉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85例腹腔镜麻醉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CO2)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腹腔镜麻醉中, PETCO2变化均较为稳定,患者全麻后PaCO2呈升高趋势,全麻120 min后显著升高。患者腹腔镜麻醉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麻醉手术中多点记录结果显示, PETCO2与PaCO2有较好相关性。此外,85例患者中机械通气不足者4例;插管误入食道者2例;机械通气过度者1例。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好转。结论在腹腔镜麻醉中进行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能达到无创的效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性,能及时监测患者全麻期间机械故障等异常及呼吸功能不全等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伯恩  吴彬  王兵 《淮海医药》2006,24(6):451-452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前后PaO2、PaCO2以及GCS评分变化并对潜在性呼吸衰竭早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与呼吸衰竭后再上机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提高GCS评分.呼吸衰竭前早期机械通气的神经恢复良好率为71.4%,呼吸衰竭后通气好转率仅为45.8%.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低氧血症及意识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及吸入氧浓度(FiO2)对子宫肌瘤腹腔镜微创手术患者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D(a-ET)CO2]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行择期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通气条件分为3组,A组22例:PEEP为0,纯氧机械通气;B组20例:PEEP为0,FiO250%,空氧混合气体机械通气;C组26例:PEEP为5cmH2O(1cmH2O=0.098kPa),FiO250%,空氧混合气体机械通气。对比分析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30min(T2)及气腹60min(T3)时肺内分流率(Qs/Qt)、D(a-ET)CO2的差异。结果在T1时3组Qs/Qt、D(a-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相比,Qs/Qt、D(a-ET)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为5cmH2O,提高FiO2浓度能有效降低子宫肌瘤腹腔镜患者D(a-ET)CO2,提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减少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PaCO2与PETCO2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于充气前5min,充气后10、30、60min和放气后5、20min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CO2,同时记录相应时间的PETCO2,求出Pa-ETCO2。结果充气后10、30、60min,放气后5min PaCO2,PETCO2,Pa-ETCO2与充气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不同时间的PaCO2与P密切相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放气后20min接近充气前水平,放气后20min PaCO2与PETCO2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气腹期间PaCO2与PETCO2均显著增加,PaCO2与PETCO2有较好的相关性,应适当增加通气,充气停止后5min,CO2继续吸收入血,导致PaCO2与PETCO2升高,充气后20min PaCO2与PETCO2相关性不显著。只监测PETCO2不能准确反映PaCO2,术中需定期进行血气分析监测。  相似文献   

9.
陈肖  张琛 《安徽医药》2013,34(2):166-167
目的观察过度通气结合人工高二氧化碳血症对七氟烷麻醉复苏时间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过度通气结合高二氧化碳血症组)和对照组(单纯过度通气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术毕时试验组调整氧气流量至8 L/min,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不变,关闭钠石灰通道,同时给予回路内间断CO22 L/min冲入,维持ETCO245~50 mmHg;对照组术毕时调整氧气流量至8 L/min,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不变。记录患者术毕至出现呛咳反射或睁眼时间(T1-T0)、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T2-T0),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T3)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PaCO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出现呛咳反射或睁眼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拔管时动脉血Pa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15 min两组动脉血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通气结合高二氧化碳血症可显著缩短七氟烷麻醉复苏的时间,同时高二氧化碳血症可通过患者自主呼吸的代偿15 min后自行纠正。  相似文献   

10.
曹德晨 《天津医药》2005,33(7):431-43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对比机械通气前后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达到亚低温治疗温度所需时间及颅内压的变化,并与32例正常呼吸组比较。完全机械通气组100例患者以肌松剂阻断了自主呼吸。以呼吸机行完全机械通气;不完全机械通气组68例保留自主呼吸。以同步呼吸模式辅助呼吸。结果:在应用呼吸机后。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达到亚低温所需治疗温度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迅速降低颅内压。减少了继发脑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需要行高位硬膜外阻滞的30例患者,通过面罩给氧,PaO2可维持正常,但明显的呼吸抑制可致二氧化碳蓄积,通过对PETCO2监测,了解高位硬膜外阻滞中PETCO2监测的必要性及准确性及与PaCO2变化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PaCO2都出现了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一例达8.7kPa(65mmHg);PETCO2和PaCO2二者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r=0.821,P〈0.01),PETCO2能真实反映PaCO2值。结论PETCO2,监测对于高位硬膜外阻滞患者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250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实验组128例及对照组122例,两组均行脑损伤常规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的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基础护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GC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通气模式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气及气道压的影响。方法100例进行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增加机械通气频率3次/min(每分钟通气量增加16.0%左右),对照组增加机械通气频率2次/min(每分钟通气量增加24.0%左右)。对比两组患者CO2气腹前后的动脉血气、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压力(Paw)。结果气腹前,两组患者的pH、PaCO2(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aw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两组患者的pH较术前有所升高, PaCO2、PETCO2、Paw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观察组患者的pH高于对照组, PaCO2和Paw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呼吸功能的监测极为重要,应用每分钟通气量提高24.0%进行调节,可有效改善CO2气腹导致的PaCO2增加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重症病房的心脏骤停患者32例。按24 h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2组不同时间点的PETCO2、Pa CO2。并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复苏5、10、20、30 min PETCO2明显升高(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Pa CO2均明显升高(P<0.05)。存活组的PETCO2为(24.3±13.5)mm Hg,Pa CO2为(26.4±15.1),二者相关性系数0.89;死亡组PETCO2为(11.1±5.3)mm Hg,Pa CO2为(12.1±6.5),二者相关性系数0.83。结论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能准确反应心肺复苏患者的循环及通气功能,指导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体位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相关性及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 2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术前仰卧位(A)、俯卧位(B)和术毕俯卧位(C)、仰卧位(D)下记录PaCO2、PET CO2、Ppeak和MAP数值;计算PaCO2与PETCO2差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两种手术体位下的PaCO2与PETCO2数值相关性较好,其差值在~3~11 mmHg;C体位变为D体位时,PaCO2与PETCO2值均明显升高(P<0.05);A体位变为B体位时Ppeak升高、C体位变为D体位后降低(P<0.05);而MAP的变化与Ppeak相反.结论 脊柱手术中,PETCO2能较好地反映PaCO2,体位变化时要注意Ppeak和MAP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刘璇  刘世江  刘存明 《江苏医药》2013,39(13):1542-1544
目的 探讨经皮氧(PTCO2)和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监测值与动脉血氧(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拟行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16例,年龄38-68岁,ASA Ⅰ-Ⅱ级.在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 h(T2)、2 h(T3)、3 h(T4)、4 h(T5)同时记录并分析PTCO2、PTC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PaO2、PaCO2值的相关性.结果 PTC CO2、PETCO2和PaCO2以及PTCO2与PaO2在T1-T5各时间点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PTCCO2与PaCO总体线性回归关系:PTCCO2=17.70+0.42×PaCO2(r=0.644,P<0.01).PETCO2与PaCO2总体线性回归关系:PETCO2 =23.44+0.30×PaCO2 (r=0.569,P<0.01).PTCO与PaO2线性回归关系:PTCO2=10.07+0.99×PaO2(r=0.941,P<0.01).结论 在长时间手术患者,PTCCO2和PTCO2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动脉血PaO2和PaCO2.  相似文献   

17.
苏伟  刘景峰  陈锋  刘光亮 《安徽医药》2013,17(7):1193-1195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在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急诊抢救室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58例,分为ETCO2监测组(A组)27例及非ETCO2监测组(B组)31例,统计发生错误插管、呼吸机工作故障及其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频次、从不良事件发生到医护人员响应时间,并对医务人员反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医务人员对A、B两组患者错误插管反应时间为[(0.59±0.21)min vs(2.12±0.48)min,P=0],呼吸机管路脱落反应时间为[(0.27±0.15)min vs(0.87±0.16)min,P=0],呼吸机管路扭曲、打折反应时间为[(1.17±0.24)min vs(1.93±0.18)min,P=0],通气不足反应时间为[(4.27±1.44)min vs(8.08±1.81)min,P=0]。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急诊科各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过监测ETCO2可以尽早发现不良事件并及时处理,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监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记录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情况,统计发生率。结果接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上呼吸道堵塞、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预后良好率,但还需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使用适应证,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在肛肠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例肛肠科结直肠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术中CO2气腹后分别应用容量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方式(潮气量相同)。记录术中吸气峰压、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气腹后吸气峰压、平台压、PETCO2及P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胸肺顺应性则明显降低;压力控制通气时的吸气峰压和平台压要明显低于容量控制通气时,胸肺顺应性有所提高,PETCO2、PaCO2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手术中选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控制吸气峰压和平台压方面优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能预防肺的气道压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