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尚武  沈洪  章久武 《安徽医药》2011,15(11):1406-140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诊治资料,7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肾切除术,3例行肾根治切除术。结果 7例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确诊1例,其余6例均为术后病理确诊,经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术后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其它肾脏疾病;晨尿离心沉渣涂片有泡沫细胞、CT值为低密度值为该病特点,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术前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的患者予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指导意义。治疗上可根据临床分期、病变部位等采取肾切除术为主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肠狭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确诊为NEC后肠狭窄患儿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有17例行结直肠造影,15例提示肠狭窄.全部接受手术,12例行肠切除吻合术;6例行分期手术,其中例行直肠上段活检术.结果 12例一期手术患儿除1例术后出现肠瘘外,余无不良并发症;6例分期手术患儿术后恢复好,平均3月后关瘘后痊愈;病理报告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2例肠活检报告提示神经节细胞正常.结论 NEC后反复腹胀、呕吐、喂养不耐受的患儿警惕肠狭窄发生,结直肠造影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变好发于结肠,且有多发狭窄可能,多数一期行病变肠管切除肠吻合可取得良好效果,病情危重行分期手术亦能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对我院所接收的18例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其诊治对策。结果所接收的18例患者中,5例在入院时经过肠镜活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另外13例均出现误诊。之后经过确诊发现异物性肉芽肿4例,嗜酸性肉芽肿5例,结核性肉芽肿2例,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手术治疗,治疗后经过随访,没有出现复发患者。结论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的误诊率比较高,目前最主要的确诊方法就是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学诊断以及术中快速病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就是病变肠断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阑尾囊性占位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阑尾囊性占位临床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16例阑尾囊性占位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剖腹探查,其中3例确诊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黏液腺瘤,8例诊断为黏液囊肿。手术前确诊3例,误诊13例,10例误诊为阑尾炎,3例误诊为附件囊肿。3例囊腺癌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加大网膜切除,其中1例加做输卵管切除,1例仅行活检手术,2例治愈,1例死亡。其余行阑尾切除。结论根据临床条件,手术中尽量行快速病理,如恶性病变,术中尽量行扩大切除或减瘤术。术后行腹腔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据临床表现、直肠肛管测压、X线钡灌肠、指肠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77例行Ⅰ期经肛巨结肠切除根治术(改良Soave术),21例行Ⅰ期结肠造瘘术,Ⅱ期巨结肠切除根治术。其中14例经灌肠腹胀不能缓解而行结肠造瘘术,7例为消化道穿孔手术时,确诊为巨结肠而行结肠造瘘术。结果 98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52例随访1~3年,均生长发育良好,15例偶有污粪。结论新生儿巨结肠应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常见型巨结肠,Ⅰ期经肛巨结肠切除根治术(改良Soave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对长段型巨结肠,Ⅰ期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或行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表现为肺部的结节样病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无一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该病;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有多形性;该组术中冰冻病理有3例误诊,术后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治疗以胸腔镜手术切除病变,经快速冰冻病理结果证实为良性病变后结束手术为最佳方案。15例患者无一例术后复发。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胸腔镜下切除肿物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后结束手术是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红  熊弦  黎傲霜  赵逵  赵廷智 《贵州医药》2003,27(4):334-335
胃肠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胃肠疾病,是以嗜酸细胞局限性浸润胃肠粘膜及肌层为特征的一种病变,属于局限息肉型,未作活检时易误诊为溃疡或肿瘤。为提高确诊率,现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15例经内镜活检证实的胃肠嗜酸性肉芽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胃肠嗜酸性肉芽肿的内镜特征以及除手术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cholecystitis,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经病理诊断的24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占同期850例胆囊切除术的2.5%。全部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术前拟诊7例,诊断为胆囊癌8例。术中均见胆囊与周围组织不同程度浸润粘连。20例经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4例未确诊。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12例,附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例及胃大部切除2例,4例行肝楔性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肝段切除。结论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依赖病理检查,胆囊切除是基本的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沈历宗  徐天蓉 《江苏医药》1998,24(2):152-152
先天性结肠瓣膜病文献尚未见报道,最近我院收治1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1992年2月因“无痛性便血”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口约8~10cm处有4X6cm软性肿块,活检:绒毛管状腺瘤,于同年4月在硬麻下行直肠前下切除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同上,未见恶变。术后恢复良好,未见便血,此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肠镜。曾于1994年6月肠镜发现横结肠息肉一枚,经内镜套切,病理证实又为绒毛管状腺瘤。至1996年2月肠锐复查发现升结肠多发性息肉样突起物突向肠腔,来活俭,4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3月电子肠镜检出并由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10例克罗恩病临床、内镜及病理。结果 7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见节段性凹陷溃疡,溃疡周围见息肉状增生呈卵石样改变;2例为升结肠肉芽肿增生伴有溃疡并导致肠道狭窄;1例以肛周脓肿、肛瘘为主要表现。病理肉芽肿检出率为50%。结论克罗恩病的大体形态改变通过肠镜即可观察到。内镜活检作为肠镜大体形态的补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根据临床表现、X线、内镜及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王凯  张波  胡季洋 《淮海医药》2010,28(1):49-49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术前有7例诊断为肺癌,1例诊断为炎性肿块,2例诊断为良性肿瘤。10例均手术治疗,肺叶切除8例,肺楔形切除2例,均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结论肺炎性假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与肺癌及其他良性病变难以鉴别,易误诊。若鉴别有困难时应积极剖胸探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彩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诊断乳腺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对可扪及乳腺肿物的患者80例常规行彩超检查,术中病灶取活检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对结果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术前彩超认为乳腺癌者40例,占50%;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确诊为乳腺癌37例,占46%。术前认为乳腺纤维瘤者25例,占31%;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的24例,占30%。乳腺囊肿者5例,占6.2%;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确诊为乳腺囊肿5例,占6.2%。乳腺增生者10例,占12%;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确诊为乳腺增生为10例,占6.2%。结论乳腺彩超对乳腺包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彩超能初步筛查有无乳腺包块存在,并能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特点、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判断乳腺肿快的性质,为乳腺癌初步诊断提供依据。术前彩超检查影像及术中病灶取活检快速冰冻切片。二者结合使用可快速确诊乳腺癌及指导外科手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5例术中行冰冻快速病理确诊后,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3~18年,1例术后第3年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第5年死于肝、肺转移,其余3例均健在,无复发。术后病理确诊16例,14例未再手术,随访2~17年,无复发,均健在。其余2例于阑尾切除术后第4、6天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3~12年,无复发。结论:阑尾类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术中发现其存在,根据病变范围,行阑尾切除术或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诊治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2例患者,1例误诊为睾丸精原上皮细胞瘤,手术切除睾丸;1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行肿瘤剜除术.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睾丸表皮样囊肿.随访3年,2例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睾丸表皮样囊肿是临床上少见的良性肿瘤,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疼痛.超声和MRI可初步筛查,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可为手术提供信息,手术剜除肿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误诊为腹腔结核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例的临床资料,了解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特征及确诊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误诊为腹腔结核的诊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结果: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有持续性腹腔积液,影像学改变提示肠道病变,内镜检查提示回盲部病变,疾病初期考虑为腹腔结核,予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未取得持续性疗效,且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再次行内镜检查,病理活检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很快缓解。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在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尤其是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要考虑该病可能,病理活检可以明确其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急胜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下消化道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肠息肉、肠肿瘤、非特异性炎症、克隆氏病、血管畸形等。全组中有16例术前诊断清楚,44例术前未能完善检查或确诊,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对控制出血有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以内镜及血管造影为最佳选择,对于部分小肠出血难以确诊者,术中配合肠内镜检查会有满意的效果,若在无肠镜检查条件或出血原因不明确时,可在术中进行分段肠管灌洗以确定出血部位。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的出血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5例经病理确诊的PCM患者的手术诊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诊断为乳腺癌2例、炎性包块4例、纤维腺瘤2例、PCM 7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PCM。8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4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和二期病灶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多次复发,最后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单纯乳房切除术。结论本病术前容易误诊,术中需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本病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995年9月~2003年9月经病理诊断的24例XGC的经验。结果占同期850例胆囊切除术的2.8%。全部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术前拟诊7例,诊断为胆囊癌8例。所有胆囊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粘连。20例经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4例未确诊。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12例,附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饲及胃大部切除2例,4例行肝楔性切除 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 肝段切除。结论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胆囊是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肝脏病变误诊为肝占位性病变的原因及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为肝占位性病变,术后经病理确诊为非肝脏病变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因体检时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入院,均采取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1例为子宫内膜癌膈肌转移,1例为右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为脾种植.结论 术前影像学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者不能排除非肝脏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容易误诊.不能排除恶性占位性病变者建议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嗜酸性肉芽肿于1937年由Kaijser提出,临床无特征性表现,可因胃肠内壁的炎性增厚或病变组织向腔内突出等,引起某些消化道症状;X线检查可见显影缺损或肿块阴影等异常,易被误诊为胃肠道肿瘤、胃溃疡等疾患,常于术后病理检查始获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