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体压缩性骨折MRI信号特点与PVP术后疗效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前MRI信号特点及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术后疼痛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探索OVCF的MRI信号特点和PVP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116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根据MRI骨髓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为部分骨髓水肿(A组)、完全骨髓水肿(B组)和无骨髓水肿(C组),然后比较3组术前、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3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疼痛缓解明显,B组比A组疼痛缓解程度大,表明骨髓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结论 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MRI信号特点对于OVCF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骨髓水肿比无骨髓水肿治疗效果好,且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注射用人工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多点RFA治疗后,注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PVP。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复发情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ODI评分,对比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患者疼痛及脊柱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无椎体肿瘤复发征象,无骨折发生。术后12个月内,Cobb角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改变。VAS和ODI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并维持稳定水平;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FA联合人工骨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显著,可长期维持椎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病人行椎体成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报告了7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的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PVP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疼痛缓解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疼痛及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PVP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有不同功能改善。结论:护士的认真观察,能够为PVP术后效果提供可靠的保证;术前后的综合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2例患者共21节椎体转移瘤,3节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3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痛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值有所下降,术后3 d明显下降,术后1周和1、3个月症状无复发,VAS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结论 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溶骨性转移瘤68例患者资料,A组38例接受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方案,B组30例接受单纯适形放射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度、脊柱稳定改善度、体能状况及中位生存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体能状况评分(KP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脊柱稳定改善度和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l、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脊柱SIN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状况评分(KPS)A组患者与B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体转移瘤,PVP联合放射治疗比单纯放射治疗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 ml、1.8~3.2 ml、1.7~3.1 ml和1.6~3.1 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 d 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椎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40例共46个椎体。在X线电视监视下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病变椎体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观察术后止痛效果、脊椎稳定性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穿刺全部成功,术后1~3d,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疼痛完全缓解(CR)30例33个椎体、疼痛部分缓解(PR)8例10个椎体、轻度缓解(MR)2例3个椎体、疼痛无缓解(NR)0例;病变脊椎稳定性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24例26个病椎的肿瘤区域被PMMA完全均匀充填加固,另16例20个椎体大部分充填。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3月效果良好。结论PVP可作为脊椎骨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并可加强病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患者因脊柱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坏而接受骨填充网袋辅助PVP治疗,共43节病变椎体.所有患者原发肿瘤均诊断明确.PVP术前1d,术后1d、3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状态.术后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43节椎体PVP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评分8.2±0.4,术后1d降至2.5±0.7;术前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d、3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ODI均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术后影像学(DSA、CT)证实无严重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结论 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共3l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 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种路径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7节椎体)经PVP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椎体3种手术入路的应用经验。结果3组穿刺路径分别是前外侧入路、侧方入路、经椎间盘入路。所有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32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1例术后轻度缓解(MR),0例无效(NR),临床治疗有效率(CR+PR)达96.87%。患者术前、术后24 h、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节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29.82%),但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外侧入路PVP治疗C4~C7溶骨性转移瘤方便安全、有效。侧方入路治疗Cl,经椎间盘入路治疗C2、C3椎体转移瘤亦安全可行。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55例患者75节病变椎体。采用随机数字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40节病变椎体接受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联合组),30例患者35节病变椎体接受PVP(单一组)。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估疼痛程度及体力状况。CT评估骨水泥分布及渗漏,MRI评估肿瘤控制情况,记录两组骨水泥数量及^(125)I粒子数目,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是100%,联合组VAS评分由术前(8.25±0.31)分降至术后12个月(3.27±0.83)分,单一组VAS评分由术前(8.53±0.21)分降至术后12个月(3.98±0.69)分,联合组与单一组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KPS由(43.46±9.66)分升至术后12个月(90.05±2.06)分,单一组KPS由(41.15±8.36)分升至术后12个月(84.05±1.56)分。联合组与单一组术后1个月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术后3、6、12个月K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2.8±0.6)mL,粒子植入量为(15±2)粒,单一组骨水泥注射量为(3.1±0.3)mL。联合组和单一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2.5%和53.5%,单一组骨水泥漏入椎管1例,无相应症状发生。术后随访联合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与单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结论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安全可靠,较单纯PVP更能明显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在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125I粒子植入及PVP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20例患者38节病变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PS)和肿瘤病灶大小(mm3)3方面评价其疗效.分别记录术前VAS、KPS评分;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及KPS评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术前肿瘤病灶大小、测量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观察肿瘤有无增大.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每个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3.8±1.6)ml,每节椎体粒子平均植入量为(35±5)粒.随访6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前VAS平均得分为7.41±0.79;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平均得分分别降为5.68±0.83、3.91±0.86、3.50±0.90和2.86±0.83;术前KPS平均得分为53.64±11.66;术后24 h,1、3和6个月KPS平均得分分别为59.32±7.19、80.33±4.32、84.55±5.09和82.05±6.06.术前肿瘤病灶平均大小为(650±10)mm3,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分别为(305±9)、(138±10)和(115±7)mm3,术后1、3和6个月肿瘤控制有效率达到70.0% 、70.0%和88.9%.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PVP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在技术上可行,可有效控制病灶累及脊髓,保护脊髓神经功能健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6月至2021年 6 月收治的 46 例行MWA联合PVP治疗的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学检查(ASIA)等级、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评估表(QLQ-BM22)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状态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变化。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和存活时间。结果 46例患者中,5例患者消融中出现中、重度疼痛,静脉推注吗啡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立即停止消融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骨水泥注入过程中有11例患者出现轻度骨水泥渗漏,所有并发症均为轻微程度。术后随访6~26个月,6个月有40例患者影像学无肿瘤进展。术后各时间点 VAS、ODI、QLQ-BM22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均 P<0. 01),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死亡患者10例(存活时间为7~26个月),生存时间为(13.20±7.65)个月,去除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6%(12/18)。结论 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的长期随访,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评价PVP和PKP,并探讨MRI在评价并发症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收集应用PVP、PKP治疗的OVCFs患者398例,术后随访2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X线、MRI评估术后椎体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情况。观察PVP与PKP术后骨水泥的渗漏情况、术后24个月内邻近椎体骨折及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 :PVP组与PKP组在VAS评分、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与PVP组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水泥渗漏患者邻近椎体骨折比例高于非渗漏患者;在手术椎体再骨折、邻近椎体骨折的诊断率上MRI高于X线。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骨水泥渗漏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相关;MRI在PVP、PKP术前责任椎的认定及评估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32例44个椎体良恶性肿瘤病变.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44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一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8例,部分缓解(PR)者21例,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0.6%(29/32).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VP术后8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能否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常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多发性脊髓瘤患者共19个椎体(胸椎10个、腰椎9个)在DSA监视下行PVP术的术后疗效,其中5个椎体已发生压缩性骨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在术后第一天疼痛缓解不显著(P>0.05),术后一周疼痛缓解显著(P<0.05)。5个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个椎体发生下椎间盘渗漏,1个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平片复查均未见手术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或进一步塌陷(术前已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髓瘤的有效方法,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考虑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Schanz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与PKP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术前和术后VAS评分,通过SPSS 20.0软件系统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11.23±2.34)°、PKP组为(4.12±0.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61±12)min、PKP组为(4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缓解疼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在矫正伤椎后凸方面PVP联合Schanz螺钉优于PKP,但手术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44个椎体)PVP治疗的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29例(82.9%)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胸、腰背部疼痛。6例(17.1%)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除患处疼痛外,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nlog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第3~6个月行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以后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35例患者44个病变椎体,骨水泥用量1.5~11.0 ml,平均5.5 ml。其中5个(11.3%)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个(4.5%)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或者其他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8±1.1,术后VAS评分平均为2.6±0.7,两者比较P<0.05,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44个椎体)PVP治疗的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29例(82.9%)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胸、腰背部疼痛.6例(17.1%)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除患处疼痛外,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nlog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第3~6个月行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以后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35例患者44个病变椎体,骨水泥用量1.5~11.0ml,平均5.5ml.其中5个(11.3%)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个(4.5%)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或者其他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8±1.1,术后VAS评分平均为2.6±0.7,两者比较P<0.05,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RFA联合PVP或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36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RFA联合PVP组(A组)105例,153节椎体;单纯PVP组(B组)121例,190节椎体.比较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骨水泥的外漏率、外漏类型,采用R×C列联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疼痛缓解根据WHO标准,A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有效率为分别为83.8%、86.9%、87.2%和82.2%;B组同期有效率分别为81.0%、83.6%、84.1%和80.5%,经配对t检验,术后随访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7.4%,采用C列联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B组有3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用激素、脱水、止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RFA联合PVP与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两组术后疗效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水泥外漏少于B组,PVP之前行RFA可减少骨水泥外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